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标准击实试验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针对目前公路路基填土中利用室内标准击实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时存在的随意性问题,在对大量的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三点二次插值函数的方法建立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的函数关系。从而为求解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数值解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插值函数的误差分析可以看出,用插值函数值解确定标准击实试验结果是完全可行的,该方法思路明确,计算简便,可望在公路路基填土工程压实质量指标的确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可以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其试验成果对公路工程路基填料的选择和压实度的检测至观重要,本文结合数值分析原理,提出了按最小二乘法原则求解击实试验数据的拟合曲线,从而为理论求解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工程建设中,为了提高路基处理及路面底基层填筑的强度,增加其密实度,降低其透水性和压缩性,通常采取分层压实的办法来处理。利用填筑物质的干密度来作为施工质量检验的标准。填筑物质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由室内击实试验来确定。针对目前很多单位在利用室内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存在随意性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压实度是评价改良土路基填筑质量的关键控制指标.为准确计算改良花岗岩残积土路基的压实度,对改良花岗岩残积土进行不同水泥、石灰掺量、初始含水量、延迟击实时间、击实次数的击实实验,系统研究这4个因素对改良花岗岩残积土最大干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改良花岗岩残积土的最大干密度,随石灰掺量增加而减小;随水泥掺量的增加,改良花岗岩残积土的最大干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水泥掺量为4%时干密度达到最大值(1.745 g/cm3).初始含水量对改良花岗岩残积土最大干密度影响不明显.延迟改良花岗岩残积土的击实时间,其最大干密度会减小,延迟击实时间达到1 h内的最大干密度变化最显著.增加击实次数会增大改良花岗岩残积土的最大干密度,但每层击实次数达到50击后,最大干密度增长速度变缓.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辽西风积土击实后特性,分析影响其干密度的因素,以辽西风积土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土体初始含水量、虚铺厚度、击实功、击实次数和最终含水量五个因素的耦合作用下进行室内击实试验,试验后利用水平正交试验得到了影响风积土干密度因素的主次程度,并通过极差分析法分析各个因素对击实后土样密实度的影响规律.联系试验数据及其变化规律可以得出:对土体干密度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初始含水量、击实功、击实次数、虚铺厚度和最终含水量;联系参照试验数据,基于Matlab建立辽西风积土干密度的试验预测模型,并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将废弃的高含水量疏浚淤泥处理成松散可压实土,为高含水量疏浚淤泥的有效利用开辟新的途径,尝试添加生石灰处理高含水量疏浚淤泥.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了高含水量疏浚淤泥生石灰处理土的击实性状,探讨了原泥初始含水量和生石灰掺入比对干密度的影响,分析比较了风干后原泥和生石灰处理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导入干密度增长率的概念可以将处理土的干密度、原泥初始含水量及生石灰掺入比的关系进行归一化,干密度增长率与掺灰比具有很好的线性变化规律.依据干密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干密度的经验预测方法,利用此预测方法,可以大幅度减少试验的工作量,有利于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结合宜昌市小溪塔至鸦鹊岭一级公路改建工程,通过筛分和室内重型击实试验研究天然级配和不同粒径风化砂对膨胀土击实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风化砂之后,膨胀土的颗粒分布曲线发生变化,改善了膨胀土的含水特性和压实特性:随着掺砂比例的增大,掺砂土样的最佳含水率降低、最大干密度增大;掺入风化砂的粒径越大,掺砂土样的最大干密度越大、最佳含水量越低,越能够降低膨胀土的施工和控制难度.  相似文献   

8.
宁淮高速公路改良膨胀土压实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宁淮高速公路有90多km的路段通过膨胀土地区,路堤用石灰改良膨胀土填筑.为指导施工和控制填土质量,研究了最大干密度试验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制样过程的石灰改良膨胀土标准击实试验获得的最大干密度有明显差别,其中湿法击实试验的试样含水率变化过程与现场石灰改良土的含水率变化过程相同.因此,工程建设只能用湿法获得的最大干密度作为压实度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9.
级配呈现过渡特征的土被称为过渡土.路基填料中过渡型细粒土的击实特性不同,且力学性能受基质吸力的影响较大.根据试验标准(ASTM D698-12),进行标准击实试验,得到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对试验土样,分别使用露点水势仪和高量程吸力计量测击实前后土样的基质吸力.结果表明:过渡土中黏粒含量的增加使路基填土压实特性不同,过渡土的最大干密度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过渡土的最优含水率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击实曲线湿侧时击实土的基质吸力接近于0;击实后过渡土的基质吸力呈现过渡特征,当认为过渡土中的水分被黏粒完全吸收后,过渡土的吸力-含水率可以拟合为一条曲线,即吸力-黏土含水率曲线;在压实前的松散土颗粒的吸力量测中,也得到近似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土工击实实验是用标准的击实方法,测定土的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反应土在不同含水量、不同击实功下的压实性能,以此作为建筑物填土施工时的压实度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