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达到熟读成诵,使文字作品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样,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感情,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朗读教学艺术的新境界,让充满生命力的新课堂给师生带来更丰富的知识营养和艺术美的熏陶、享受。  相似文献   

2.
姜太荣 《石河子科技》2001,(4):46-46,57
所谓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语言读书,这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很常见的训练,也是教学实践中常被教师忽视的一个方面. 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好的文章应该尽量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体会.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的深透并受到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说这番话一样.因此,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朗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结构.  相似文献   

3.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助于理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获得。朗读是指一种语言活动,主要通过语音形象具体表达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它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陶冶情操和发展语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现阶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教师指导不足、目的不明确、教师抽查形式化等问题。该研究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围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初步探析,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应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于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作用之大。小语教材中所编选的均是文质兼美的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适合进行朗读训练。朗读训练中,必须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中易出现的唱读、顿读等不良习惯。通过范读、引读、赏读、美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一些特别适合朗读训练的文章,教师大可放手让学生朗读,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动情,以读入境,并让学生反复体味、涵咏,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这样,通过感情朗读,学生就能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课文前后两部分分别描述了圆明园辉煌壮丽的景观和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经过。作者情绪由先前的骄傲、自豪转为愤怒、悲痛,在沉抑的口吻中结束全文。朗读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前后语调、情绪的对比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的朗读才能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感知得全面,理解得深刻,品味得到位,为积累和运用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6.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懂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尤其是朗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提高理解和感受思想感情的能力;通过朗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力,增强记忆读物的能力;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邻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通过朗读,可以丰富学生口语表达的水平。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朗读作为一种艺术的有声语言,我们究竟该怎么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便摇头晃脑地大声读,难道他们读书真能读到灵魂里吗?我想,如果缺少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的话,即便是慷慨激昂,又能读出什么真情,悟出什么意义呢?还有的教师为了图懒省事,干脆就一遍一遍地放录音,可学生们机械地一遍一遍地读,结果遇到别的文本时却不能灵活理解地朗读。看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训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7.
林华君 《科技信息》2012,(24):198-198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纠正字音,有利推普;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效果,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三、教师可以借朗读辅助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四、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提高阅读理解与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朗读、准确理解词语和写作训练等不同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指导学生朗读好作品,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而且可以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何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的注意。本文就笔者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朗读四首古诗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九年义务制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到四册课文里,各安排了一首古诗,它们分别是《鹅》(第一册),《锄禾》(第二册),《静夜思》(第三册),《春晓})(第四册)。这些诗歌基本上都属于五言绝句,形式短小精悍,词句内容浅显,音律节奏…  相似文献   

10.
华洪平 《科技资讯》2010,(15):176-176,185
真正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有效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说“范读”     
中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的“范读”又是必不可少的。范读是一门口语艺术,是教师于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朗读的技巧、语音标准及无声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它为教学目标服务,在实现教学要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展示出多种功能。范读具有哪些功能呢?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引导功能。学生是求知者,他们的欲望很需要教师去引导、激发,范读则具有这种作用。教师通过范读,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读,有序地读,含情地读。学习一篇新课文,学生往往会碰到字的障碍:或见生字而不懂…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训练。课文的精文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读才能体味得出。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好方法,也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在我国,朗读教学法源远流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等等,这些古人传下的读书名言,充分说明了古人很懂得语文学习中的多读熟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姜雪艳 《科技信息》2009,(22):241-241
阅读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把这些训练分为理解语言的训练、积累语言的训练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词句的理解,词句的积累,词句的运用,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长期任务。段篇动l练同词句训练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在段片训练的过程中应该而且完全可以进行词句的训练。没有词句训练的段篇训练,实际上是一种架空的语言训练。在训练手段上.各个年级都应突出读的训练,包括朗读、默读、背诵。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途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助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再通过阅读及其他训练手段指导学生体会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思想教育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语言文字训练不能脱离课文的思想内容孤立进行。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进行严格的语言文字训练,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并通过练习使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语言文字训练必须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张媛 《科技信息》2012,(9):148-148,19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受推崇的方法之一。学生可以在朗读的同时,通过眼、耳、口、脑的共用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并能够陶冶情操。但是有很多教师不重视朗读,认为朗读只是学生熟悉课文的一个手段,并没有认真探究朗读对语文教学的作用,也没有正确的指导学生朗读文章。只有在普通话教学中重视朗读教学才能让学生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纠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激发感情,提高鉴赏水平,还能培养语感,密切和写作的联系。因此,朗读是一种扎扎实实训练语言能力的好办法,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一、通过朗读可以纠正学生读音和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标准音。在教读课文前让学生朗读课文,有助于教师发现并纠正学生读音错误,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同时,朗读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普通话标准音,纠正方言口音。特别是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朗读训练成了他们学习和掌握普通话的重要途径。我省是个多方言的省份,…  相似文献   

16.
叶素萍 《科技信息》2009,(17):221-222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生命力感染力和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本文以龙湾区开展“我心中的好课”获奖的三位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为契机,就目前语文诵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期待中朗读”、“教师范读,读出神韵”、“创造性朗读,或补白想象,或揣摩言外之意”、“精彩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背诵”的拳措,使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要使幼师生朗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应运用各种渠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分析作品的主题,感受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从而用声音的外在表达技巧较好地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加强朗读教学的实践性,多读多练,培养语感,并注意训练的科学有序,使朗读教学达到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8.
李琦 《科技知识动漫》2009,(24):158-15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9.
苏立康 《奇闻怪事》2007,(2):125-125
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的突出特点是饱含丰富的感情。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同样需要营造浓浓的感情氛围:学生只有融入诗境,才能真正懂得诗。在这节课上,孙老师以指导朗读,把学生带入诗中:以对朗读的表达恰当与否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以写、读,“答诗”,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苏菲的感情。这就使学生完全融入在诗歌里。学生一首首精彩动人的“答诗”就印证了这一点。在师生讨论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又不时引用他人的诗作点评(尽管有的引用不一定恰当),从而以情激情,不断掀起情感活动的高潮,不断深化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这就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诗的课堂里,直到下课铃声把大家唤醒。这实在是难得的宝贵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诗歌教学必须进行美育渗透,其方法可以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语言美,让学生了解作品设色敷彩新技巧,感受色彩美;唤起学生想象,领会意境美;同时让学生把握思想并理解情感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