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继《春秋》而纂史,成《太史公书》一百三十卷,凡五十余万言。这部被后世称为《史记》的煌煌巨著,是汉武帝以前中华学术文化之总汇。《史记》刻本产生于北宋淳化五年,与唐以前写本文字多有不同。《太平御览》是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编写的一部类书,引用了大量唐以前文献,《史记》是其中之一,且尤为丰富。本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1982年出版)为据,广参王念孙、王叔岷等诸家之说,考证了刻本《史记》文字的某些讹、误、衍、夺,为《史记》文本的整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1975年2月出版了《新唐书》点校本,同年5月出版了《旧唐书》点校本。新旧《唐书》是二十四史中份量较大的两部史书。对这两部数百卷的大书进行标点和校勘,是一件并非轻松的事。我们应该感谢点校者花费数年时间,用辛勤劳动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可用的点校本。但因二书的整理工作基本上是在,“文革”期间进行的,又出于众人之手,难免存在着一些欠缺之处。关于校勘方面,已有傅璇琮、张忱石、许逸民《两〈唐书〉校勘拾遗》一文发表在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文史》第十二期上。本文拟就标点方面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索了徐霞客家庭悲剧的发生,以及这一悲剧对霞客 孙精神、心理上的影响,进而为《徐氏家谱》隐去家庭悲剧策划者罗氏而将霞客不姓徐的儿子李寄“敬宗收族”找到一个合理的解析。文章最后指出,侧室周氏是霞客真正的闺中知己,周氏不见容于罗氏,“孕而被出”,给霞客带来巨大的伤痛,从家庭找不到心灵慰籍的他,从此决意全身心投入他毕生钟爱的大自然怀抱。  相似文献   

4.
一、误一书为二书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之《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分别收有《春渚纪闻》、《闻见后录》两点校本.《春渚纪闻》(张明华点校)页73卷五“古书托名”条:“世传王氏《元经》、《薛氏传入关于明《易经久《李卫公对问人皆际追着拐.通尝以享示奉常公也.”《闻见后录》(刘德权、李剑雄点校)页36卷五.“世传王氏《元经》、薛氏《传》、关于明踢入《李卫公对问》,皆际逸拟作。逸尝以私稿视苏明允也.”今按:王氏之书,经也,薛氏之传.经之疏解也,不当离析为二书.《郡斋读书志》、《它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宋…  相似文献   

5.
天津历史悠久,人文古迹星罗棋布,民间传统淳良古朴。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津门揽胜望海楼教堂位于海河北岸狮子林桥旁,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法国天主教会建造。1870年,因发生“天津教案”被群众烧毁。1897年用清政府赔款重建。1900年义和团运动又被烧毁。现存的望海楼教  相似文献   

6.
侯福志 《天津科技》2006,33(2):19-20
近几年来,河道改造给本市城市建设平添了一道亮色,津门父老对市政府保护水环境的明智之举,无不拍手称快。但天津水面百年来的减少趋势,仍使人们心存疑虑。“水漫东西淀,春生大小沽”,“十里鱼盐新泽国,二分烟月小扬州”。津门一地,不是江南胜似江南。这些诗句足可以说明从前天津的水乡特色非同一般。然而,近百年来,天津市的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一点就是古水面的消失,足令天津的水都风貌减色不少。  相似文献   

7.
《梅里词缉》读后──兼论梅里词派及浙西词派的形成过程吴熊和《梅里词缉》,乾隆五十一年(1786)薛廷文原辑,道光九年(1829)冯登府重编。浙江图书馆藏有冯氏稿本,针有“登府私印”、“柳圩东畔渔师”、“小长芦旧史冯氏手校”、“老去填词”、“竹乡亲”、...  相似文献   

8.
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汇处、现在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此设立租界,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由此天津开始进入近代工业发展时期,对科学的强烈渴求,对先进技术的不懈探索,加之津门儿女顽强的拼搏精神,使天津在诸多领域创造了奇迹。  相似文献   

9.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于《左传》学多有发明,但其问世后所面临的批评也从未停止。宋儒刘敞治经专尚探究义理,因此针对杜预主“《春秋》为鲁史”、“经承旧史”等说而湮没《春秋》大义深为不满,并责备杜预不通经义、臆断解经,这些批评在《左传》学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10.
凡是研究书法或爱好草书的人,都熟悉唐孙过庭所撰并以草书自书的《书谱》(残)。但长期以来,人们所见到的大多是刻本,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有真迹影印本流传。据记载:《书谱》刻本,最早是宋刘煮等人集摹的《淳熙秘阁续法帖》本,亦称太清楼刻本,后有薛绍彭刻本,再后有明人的《停云馆法帖》本和《玉烟堂帖》本。以上诸刻,据杨守敬《学书迩言》(文物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的评价,断为“皆不佳”。而杨守敬最推崇的,是安麓村于康熙初年在天津沽水草堂钩勒上石的刻本,亦称安刻本或天津刻本。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称:“孙过庭《书谱》,……唯国初安麓村所刻绝精,有陈香泉释文。此石后归临川李氏,又归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著名的年画产地有4处,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坊的杨家埠、江苏苏州的桃花坞、四川的绵竹。4种年画中,杨柳青年画与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镇位于天津市西青区,自古以来就是天津西面的重要门户,所以有"杨柳青青映津门"之说。《连年有余》《五谷丰登》《五子夺莲》《长命百岁》……这些年画让杨柳青镇变得有颜色起来,不仅有杨柳的青色,更有春联的颜色、民间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回族人物志》(元代)卷三《赛典赤纳速刺丁传》:“云南省规措所造金薄贸易病民,宜罢。”(见第39页)这里的标点和中华书局点校本是一致的。《续资治通鉴》(至元十七年)的标点是:“云南省规措所造金薄,贸易病民,宜罢。”当以《续通鉴》的标点称妥。  相似文献   

13.
新闻资讯     
“2002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在天津举行由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共同主办的“2002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于近日在天津会堂隆重举行。在这次为期两天的会议中,20个省市政府办公厅和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国内外信息化知名专家,IT业界精英近200人汇聚津门,围绕电子政务、数字城市、企业信息化、信息安全、信息化与新经济等信息化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史记》地名标点存在若干有疑问处,2013年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史记》或一仍其旧。若可有以澄清,或可有益于古史研究、《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作"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的文句,"江南、豫章"应作"江南豫章"。就"南楚"界定,张守节《正义》"淮南衡山、九江二郡及江南豫章、长沙二郡"的理解,比较接近司马迁原意。司马迁言"江淮以南"、"楚越之地"与所谓"南楚",似乎有大致一致的区域地理意义。"豫章"先"江北"后"江南"之说也值得注意。"江南豫章"问题的考察以及司马迁"江南"观的理解,自然应当注意江南经济文化发展的时代变化。  相似文献   

15.
报载一位资深的记者、编辑张景然完成了一部340余页、名为《点校赵忠祥<岁月随想)》的奇书(见1999.3.27扬子晚报》),读罢颇感惊异。笔者阅读书报诗文数十年还未闻见以如此规模(估计有20万字,仅比赵书少10万字)评点一位业余作者自传式散文的“专著”,这确是一部空前的“奇书”。当然,在文学史上不乏金圣叹这类评点大家,但他所评点的“六大才子书”仅限于内容与技巧,没有“进行字词、语法、修辞方面的点校”。就此而论,张书确能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因为这本“奇书”还只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们暂时无从置橡,但就出版…  相似文献   

16.
为突出《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的每期主题,经研究决定,2001年《天津职业大学学报》各期的主题为: 第一期:回顾“九五”成就,展望“十五””前景; 第二期:配合建党八十周年,突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就整个商会史来说,2004年是颇具纪念意义的一年。在百年前的1904年,正值晚清政府颁布《简明商会章程》,揭开了中国商会发展的序幕。在此背景之下,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山西平遥中国商会博物馆、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商会与近现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谓适逢其时。  相似文献   

18.
黄肃秋先生点校的《西游记》是一部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善本,但失校、误校时有所见.《西游记》取材于唐僧取经的宗教故事,小说中的某些寻常字眼源出宗教典故或阐发宗教义理,阅读时需要了解其特殊的语言表达.对《西游记》失校、误校的宗教用语“大雨缤纷”、“教网张罗”、“总发挥”、“万境皆清”、“侮慢”等词语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19.
“经”、“史”之别是王闿运《春秋》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他认定《春秋》及《公羊传》、《梁传》是“经”不是“史”,在“义”不在“事”,而《左传》为记事之书。在此前提下,王运展开了对《春秋》学的研究,沿着公羊家之“义例”解经风格,努力阐释经典之微言大义,以达通经致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吴兢是唐代的史学大家。学界论之者,无不引用新、旧《唐书·吴兢传》(以下称《新传》、《旧传》)中的材料。但遗憾的是,一些不应有的史实疏误出现于学者们的论著之中。现提出来与之商榷。一、关于吴兢被推荐入史馆问题《旧传》:“(吴兢)励志勤学,博通经史。宋州人魏元忠、亳州人朱敬则深器重之,及居相辅,荐其有史才,堪居近侍,因令直史馆,修国史。累月,拜右拾遗内供奉。”《新传》:“(兢)少厉志,贯知经史,方直寡谐比,惟与魏元忠、朱敬则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