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钢管灌注桩施工是珠江堤岸环境改造工程沿江路人行道悬飘段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地质复杂、工期紧、工作面狭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本文通过介绍如何克服复杂地质条件下微型嵌岩钢管灌注桩施工的困难,深入阐述嵌岩钢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
钢管拱桥施工中,施工要点在于钢管拱肋的安装,且精度要求也较高。安装必须通过严格的多层次高精度控制测量来保证整体安装精度,以确保钢管拱的安装质量。  相似文献   

3.
工序变化对钢管混凝土拱桥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的上下弦管浇注混凝土顺序不同及一次性落架对拱肋应力与位移的影响,运用ANSYS有限元程序及其死活单元性质,将拱肋中的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钢管采用壳单元的方法,把施工步骤分为23步,模仿拱肋灌注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性落架比先浇下弦管钢管轴向应力在拱脚处小102%,先浇注下弦管比先浇注上弦管钢管轴向应力在拱脚处小9.8%,施工中应尽量采用一次性落架,如有困难,应尽量采用先浇注下弦管、后浇注上弦管的施工方法,钢管可获得较高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4.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压力钢管相关设计和规范要求,通常在压力钢管内部布设有内支撑,以防止压力钢管在运输及浇筑过程中受外力影响产生变形。本文通过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压力钢管受力进行分析计算,并通过实际验证,取消了该电站下平段压力钢管内支撑,有效的提高了压力钢管安装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详细介绍佛山市华阳桥水上平台钢管桩的施工技术,在钢管桩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钢管桩垂直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详细介绍了钢管桩承载力计算,最后提出了钢管桩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6.
钢管混凝土结构是在钢管中充填混凝土而形成的结构,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开来。在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使用泵送混凝土是最常用的方法,本文以某实际超高层钢管混凝土结构为研究背景,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控制模拟和分析。计算了在6.4m、8.4m和12.6m三种工况下,钢管壁和纵横向加劲肋在混凝土荷载下的变形和应力。分析表明,在三种工况下,均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深水急流大直径钻孔钢管桩固定平台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某大桥施工,详细介绍了在深水急流中搭设大直径钻孔钢管桩固定平台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钢管拱桥的结构特点,阐述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介绍了铜拱肋在施工过程中的缆索吊系统、拱肋节段吊装及钢结构焊接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介绍了国内外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研究现状:其次在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中钢管可作为劲性骨架,又可以起到混凝土模板的作用,施工非常方便、快捷,从而可以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并论述了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方法、技术要点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罗占梅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2):23-24,46
钢管混凝土拱桥因其受力性能良好、施工方便、造型美观和抗震性好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某钢管混凝土拱桥为工程背景,详细的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吊装施工的难点以及施工过程,为以后类似桥梁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施工过程对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的影响,建立考虑PCCP施工过程影响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利用生死单元技术实现PCCP从地应力平衡到施加预应力钢丝预应力、铺设管道,再到回填回填土过程的有限元分析,以压实度作为衡量回填土施工质量的指标,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理论、等效节点力地震动输入法以及静-动力边界...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目前无缝钢管常用的外表面常压管射流与内表面轴向喷射冷却方式,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大口径钢管淬火过程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钢管的管径、钢管的旋转速度及内喷射冷却介质——水的浸润角对钢管径向冷却均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管径条件下,管径对冷却均匀影响不大;钢管的旋转速度不低于60 r.min-1,水的浸润角为270°左右时,钢管径向冷却均匀较好.  相似文献   

13.
双相不锈钢管道焊接残余应力参数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焊接残余应力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其大小和分布与焊接热源、接头形式和材料性能等多种因素有关,作者利用热弹塑性理论为基础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对SAF2205双相不锈铜管道接头环焊缝残余应力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了管道内外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即,在管道的焊缝及近缝区,内表面轴向残余应力是拉伸应力,外表面轴向残余应力是压缩应力,而内外表面环向残余应力都是拉应力;研究了不同的焊接线能量、管内径与壁厚比值R1/d和多层焊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受焊接能量变化的影响不大,外表面残余应力和内表面轴向残余应力部随着壁厚增大而增大,多层焊的残余应力有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离心铸造的碳钢--高铬铸铁复合管界面达到了冶金结合.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复合管凝固过程外层及内外层温度场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离心浇注外层20钢大约9 s后,铸件最低温度为1430℃,已经低于20钢固相线温度1490℃,由此可见,浇注间隔时间为9s时,可形成规则稳定的过渡层.当外层20钢的温度降至1350℃时,浇注高铬铸铁,大约30 s后,内层的温度已降至1257℃,低于高铬铸铁固相线温度,此时,内层熔体已经完全凝固.  相似文献   

15.
对台北市附着管线的某12层钢结构建筑物(其附着管线包括横管与立管两部分)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深入研究与分析了附着管线的抗震性能以及管线与主体结构两者在地震作用下的相互耦合作用.为了比较分析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分别利用Ansys以及Sap2000两种有限元软件对该附着管线钢结构进行了地震响应的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得到了钢结构附着立管以及横管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响应结果,同时针对横管几何形式的变化组合进行了优化选择,得出组合形式最佳的横管几何尺寸.分析结果为该类结构合理设计和布置附着立管与横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混凝土中的钢骨锈蚀后,钢骨的周围产生锈胀力,随着锈蚀程度的增加,钢骨锈胀力将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裂,影响钢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问题,应用弹性力学的方法建立了混凝土锈胀开裂时方钢管锈蚀量的计算模型,得到了钢骨锈蚀量的计算公式,并对影响钢骨锈蚀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钢骨锈蚀量随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管内径的增加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加大,随着钢管外径和铁锈膨胀率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顶管周围的脱空和密实情况进行探测,结合工程实例,采用探地雷达对水泥顶管和钢制顶管开展实践探测工作和试验性探测研究;同时,从理论上建立了水泥顶管和钢管顶管的脱空模型,开展探地雷达二维有限单元法正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探地雷达对水泥顶管周围的脱空情况进行探测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探地雷达对钢制顶管周围的脱空情况进行探测时,由于雷达天线与管壁之间的多次反射信号强烈,对脱空的探测效果很差。因此,探地雷达对于水泥制的顶管脱空检测是可行的,而对于钢制顶管的脱空检测需要研究新的无损检测方法、研制新的设备,以便取得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工程中常用的水平弯管在设置导流片与否的情况下,管内气流特征和粒子在其内壁面的沉积规律。结果表明,导流片的设置使管道流场更加均匀,不同风管尺寸和管内流速时,弯管内粒子沉积速度的空间分布相似。内侧内壁面粒子沉积速度与风管宽度、管内流速均呈正相关;外侧内壁面粒子沉积速度随风管宽度增加而减小,随管内流速增加而明显增大。利用模拟的64个工况数据,提出了4类弯管内、外侧内壁面平均粒子沉积速度预测公式,为预测弯管内壁面沉积量、确定风管清洗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节约加筋钢管抗滑桩的建造成本,缩短施工周期,通过理论推导,在达到相同抗滑效果的同时,对钢筋的布置角度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工程实例从钢管规格型号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探讨了最优的材料组合和配筋角度,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研究了加筋钢管抗滑桩优化配筋后的受力特征以及钢管、钢筋和混凝土在抵抗滑坡推力过程中的抗剪分担比。结果表明:(1)从理论推导的过程来看,钢管直径和钢管厚度对配筋影响最大,本文所提出最优配筋公式相比较常规圆形抗滑桩配筋公式节约钢材约60%;(2)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得出,加筋钢管抗滑桩配筋之后抗滑能力相比较未配钢筋提高约20%;(3)优化配筋相对于常规配筋滑坡治理效果差距不大,但是节约钢筋约60.37%,更加符合经济效益,说明优化配筋更加符合工程经济价值;(4)优化配筋之后单根钢筋所承受应力比常规配筋提高约50%,将钢筋自身受力特性发挥更加充分。综上,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节约实际工程的建造成本,具有实际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超高层建筑在施工期风荷载位移变形的监测问题,通过对GNSS-RTK各星系组合的定位测量精度进行对比试验,建立GNSS-RTK三种星系组合实时动态监测方法。进一步,以在建的天津高银117大厦为监测对象,应用该方法对大厦施工期风荷载位移变形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GNSS-RTK三星系组合的坐标中误差和定位点云离散度最小,方法精度最高;就不等高同步攀升施工法施工下的大厦风载位移变形而言,其低矮的外框(66层)比高耸的内筒(95层)要大;大厦的外框和内筒均存在横向的位移变形,基于此,施工过程中应适当调整外框与内筒同步攀升的步距,以避免外框与内筒发生碰撞造成结构损伤,确保大厦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