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分别研究了窨制时间、次数,茶坯含水量,配花量等对蜡梅花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在各单因素试验中,窨制时间为24 h,窨制三次,茶坯含水量为5%,配花量为60%时所制茶样审评得分最高.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窨制时间的延长、次数的增加、茶坯含水量、配花量的增加,茶多酚含量、叶绿素含量、茶汤吸光值等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氨基酸含量随窨制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随窨制次数的增加、茶坯含水量和配花量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分析结果可知,蜡梅花茶最佳窨制工艺条件为:窨制时间24~32 h,窨制二~三次,茶坯含水量5%~15%,配花量60%~75%.  相似文献   

2.
以种植在四川茶区的乌牛早等4个特早生茶树品种为材料,观测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遭受1级霜冻危害的芽叶与正常芽叶的长度、质量,测定芽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并进行茶样的感官品质审评.研究比较了早春霜冻对不同茶树品种新梢生长量、芽叶生化成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正常茶样,受冻茶样的芽长、芽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降幅分别为1.72%~7.76%、4.29%~10.26%、3.82%~20.06%、1.99%~8.31%;游离氨基酸组分、儿茶素组分总量的降幅分别为3.42%~8.17%、9.06%~21.78%.霜冻胁迫对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组分总量和儿茶素品质指数有显著性影响.感官审评结果也表明,各品种受冻芽叶所制茶样的品质均下降.研究结果还显示,早春1级霜冻对名山特早芽213、福选9号的芽叶生化成分及制茶品质的影响程度大于川茶3号和乌牛早品种.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滚筒连续杀青机的杀青温度对鄂茶10号绿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适当低温杀青能有效改善绿茶色泽,保证滋味及香气的品质;270℃杀青处理下绿茶色泽嫩绿明亮、花香高长、滋味鲜醇,感官审评得分最高;该处理下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较高,萜烯类、萜烯醇及酯类等香气物质种类丰富,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组合试验方法,分析了窨制时间、配花量、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等因素对蜡梅花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对花茶的条索和色泽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窨制温度对花茶香气、滋味和总分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窨制时间和配花量对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对叶绿素b的含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结果,确定蜡梅花茶窨制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窨制时间30~40 h、配花量70%左右、窨制温度14.5℃~18.5℃、茶坯含水量18%左右.  相似文献   

5.
绿茶品质是绿茶质量监控最主要的对象之一,绿茶品质评审的五要素为色、香、味、形和叶底.对绿茶品质审评的感官评定优点突出,但缺点是比较主观;理化方法则只能实现对绿茶单一成分的检测,不能达到品质综合评定的目的;智能感官评审和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将标示绿茶滋味和香气特征的量值与绿茶品质相对应,具有科学客观和直观等优点,不仅可作为未来对绿茶分等定级的潜在分析手段,而且可为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五个肯尼亚红碎茶和我国的滇红工夫进行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从六个茶样中一共检测出152种香气成分,其中1号茶样59种,2号茶样66种,3号茶样52种,4号茶样61种,5号茶样63种,滇红工夫58种.滇红工夫、1号、5号和3号茶样以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主要香气成分总量的60.71%,50.76%,47.33%和37.13%.2号和4号茶样以醛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42.52%和36.57%.参照Owuor香气指数(F1),1号、5号和滇红工夫茶样的F1值最高,其次是3号茶样,2号和4号茶样的F1值较低.F1值越高的红茶,其香型较好,这与实际茶叶审评中香气审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利用智舌对不同炒制温度、时间以及不同贮藏期的苦荞茶进行品质辨识,采用铂、金、钯、钨、钛和银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分别在1,10,100 Hz三个脉冲频率下进行品质检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表明炒制温度及储藏时间对苦荞茶的滋味品质影响较大,样品之间差异显著.相比之下炒制时间对苦荞茶滋味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能够区分炒制温度差异较大的苦荞茶,而对于同一炒制温度不同炒制时间的茶样以及不同储期的茶样区分效果不佳.线性判别分析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炒制温度和时间制备的12组苦荞茶以及不同储期的7组苦荞茶,其区分指数分别达到99.8%和99.7%.  相似文献   

8.
以理化成分、感官评价及香气成分为指标,研究了微波杀青、蒸汽杀青、烫漂杀青及炒青等不同杀青处理对山楂叶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杀青的山楂叶茶的外形、滋味、汤色、叶底均表现较好,感官审评分数达92.9;蛋白质、黄酮和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是0.56%,5.67%,28.57%。山楂茶叶主要香气成分有芳樟醇、D-柠檬烯、β-月桂烯、反-4,8-二甲基-1,3,7-壬三烯、正戊醛、天竺癸醛。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蒙山茶区两个茶产地的海拔高度和茶叶品质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茶叶的感官品质包括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总分和控制茶叶品质的理化指标包括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的关系,通过茶叶理化指标及对茶叶品质有较大影响的土壤质地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进一步说明了不同海拔高度所产出的茶叶的感官品质,从数据上佐证了"高山出好茶"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高压脉冲电场对普洱茶中微生物的选择性灭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了云南主要产茶区具有一定代表的8种普洱熟茶作为样品,检测其中的霉菌、细菌总数及细菌代谢产生的蛋白酶.检测表明,8种茶样中存在大量的霉菌,包括优势菌群黑曲霉,茶样中的细菌总数均超标并且茶叶中存在非致病性但影响茶叶品质的枯草芽孢杆菌.选用3组高压脉冲电场对上述8种茶样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高压脉冲电场对细菌及蛋白酶有高效的杀菌钝酶作用,但对霉菌及黑曲霉没有影响.试验结果与高压脉冲电场的电穿孔理论一致,验证了高压脉冲电场促进生物体生命活性的正效应和抑制其生命活性的副效应两方面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1.
典型名优绿茶香气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越的茶香品质是名优绿茶的突出特征之一,它们的香气总体相似又各具特色。选取了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信阳毛尖、黄山毛峰4种典型名优绿茶,结合绿茶的成分与加工特点,分析了名优绿茶中的香气物质的来源及其理化性质,并对比其感官品质和香气组成。茶树的品种和生长环境、茶叶制作工艺以及贮藏条件等因素都对不同种类的名优绿茶在香气品质表现上的差异有着复杂的影响,今后,对上述名优绿茶香气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与调控方法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仍将是名优绿茶香气化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采用胶束电动色谱法(MEKC)建立了2类共11个中国红茶样品的色谱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产地来源的红茶加以区分.红茶样品的处理方法:去离子水(100℃)浸取10 min.MEKC色谱条件:缓冲溶液25 mMNa2HPO4-KH2PO4-100mM SDS-0.6%甲醇(V/V)-1 mM EDTA(pH7.0...  相似文献   

13.
贵州名优茶化学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伦  朱昭阳 《贵州科学》1998,16(3):187-194
研究贵州十种名优茶的理化特性,包含一般营养成分,生化指标以及某些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与国内名估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一种滇产绿茶、红茶及普洱熟茶的红外光谱鉴定方法,通过采集三类茶的红外光谱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并进行三级红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解析.红外光谱对比分析表明:1 644、1 517、1 451、1 237及1 040 cm-1是三类茶的共有特征峰,它们的吸收强度从绿茶、红茶到普洱熟茶依次减弱;二阶导数谱中,三类茶间的吸收峰位置、强度差异更加明显;与草酸钙的二阶导数谱对比分析发现,三类茶的草酸钙相对含量为:绿茶<红茶<普洱熟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显示了三类茶的最强自动峰分别为1 635、1 563及1 639 cm-1,通过三级红外光谱分析可实现三类滇产茶的鉴定.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分析不同种类、不同产地茶叶的1HNMR指纹图谱,能够对绿茶和红茶的品质进行准确的鉴别。结果表明: 双指标序列法可同时准确刻画不同茶叶样品之间的相似度和差异,为茶叶的鉴别及全面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茶叶^1HNMR指纹图谱双指标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分析不同种类、不同产地茶叶的^1HNMR指纹图谱,能够对绿茶和红茶的品质进行准确的鉴别。结果表明:双指标序列法可同时准确刻画不同茶叶样品之间的相似度和差异,为茶叶的鉴别及全面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邛崃山脉4个茶叶产区3个品种为材料,取春稍1芽2叶制成蒸青样和炒青样进行生化成份分析.结果表明邛崃山脉茶叶受地质大环境控制的生化成份变化幅度小,由西北至东南是呈线性关系.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由西北至东南是呈线性递增关系;而氨基酸和CAF由西北自东南是呈线性递减关系.线性方程的常数作为茶叶生化成份的标准值具有科学性,既可作为制定茶叶标准的依据,也可作为邛崃山脉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生化指标.地质背景、生态环境、品种和制作工艺都会影响茶叶的生化成份,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两地仿龙井茶的品质,采用国标法对宜昌太平溪地区和邓村地区仿龙井茶主要呈味物质(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的含量和分次冲泡的浸出律进行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法判断两地茶叶的品质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离三峡库区较近的太平溪仿龙井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前五泡的浸出率之和都显著高于离三峡库区较远的邓村仿龙井,两地仿龙井茶主要呈味物质的浸出率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太平溪仿龙井浸出率降低的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9.
王银峰  李惠民 《河南科学》1992,10(3):313-322
茶叶界一直认为,大别山区为茶叶生产的次适宜区。但从茶叶生长的适宜条件看,大别山区的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此区应是优质茶叶的生产区。进一步发展应开阔思路,把茶叶产业发展成为大别山区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卷烟化学成分及其比例对卷烟感官质量(评吸结果)的影响,对四川中烟主要品牌的卷烟进行样本抽取并测定水溶性总糖、总氮、烟碱、钾、氯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并计算糖碱比、糖氮比、钾氯比等相关化学指标,同时进行感官质量评价,对卷烟的化学指标和感官评吸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化学指标与感官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卷烟感官评吸指标中的香气、杂气、刺激性、余味均与糖氮比、糖碱比、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氯、钾、总氮呈极显著负相关;对卷烟感官质量(香气、杂气、刺激性、余味)影响较大的化学指标依次为:糖氮比总糖糖碱比钾氯总氮;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卷烟的糖氮比对卷烟香气、刺激性、余味的变化有显著影响,总糖对杂气的变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