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研究了低用量中性油在微粒菱锰矿悬浮体疏水聚团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低用量中性油能显著地增强微粒矿物悬浮体的聚团,并能使那些选择性好但捕收力差的捕收剂获得广泛的应用。低用量中性油对微粒矿物悬浮体疏水聚团的强化作用机理是由于这种聚团中的一部分由“油桥”联结,并具有比无“油桥”聚团大得多的抗“碎裂”能力所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中性油乳浊液同矿粒间的相互作用。从热力学角度讨论了油滴同矿粒作用的条件。通过对粒子间的范氏作用力、静电力和疏水作用力的定量计算和化学作用力的分析,解释了油滴同矿粒间作用的选择性。最后,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说明了“空间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备环保无氟的超疏水超亲油棉织物,先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再喷涂纳米多孔聚二乙烯基苯(polydivinylbenzene, PDVB)分散液,得到PDVB/PDMS超疏水涂层棉织物,并对涂层织物的表面形态、接触角、化学组成及耐久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涂层棉织物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水接触角为(162±3)°,滚落角为(3±1)°;具有超亲油性,油滴可以瞬间透过织物;其还具有稳定的耐化学腐蚀性和良好的力学耐久性。因此,制备的涂层棉织物有望应用于油水分离、自清洁、防污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考察三次采油过程中所用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疏水缔合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AHPAM)结构与性质的差异,通过对其结构表征以及对其增黏性、耐温性和抗盐性的测试,结合扫描电镜(SEM)对两种聚合物溶液微观结构形态的观察,讨论疏水基团的存在对聚合物溶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HPAM,AHPAM溶液因结构中含有的疏水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高分子间进一步形成缔合的网络结构而具有良好的增黏性、耐温性和抗盐性。 相似文献
5.
海绵取心工具(取心衬筒)中一种关键材料是高吸油海绵,为了满足钻井取心的使用需求,需要制备大尺寸、超疏水的吸油海绵。利用多巴胺(DA)氧化自聚(以NaIO4为氧化剂)以及聚多巴胺(PDA)与疏水剂(十八胺,ODA)的反应,采用一步和两步浸涂法对小尺寸(30 mm×30 mm×10 mm)和大尺寸(910 mm×400 mm×10 mm)商用三聚氰胺海绵进行疏水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改性海绵的表面形貌,并测定其水接触角和吸油性能。结果表明:改性海绵表面形成了PDA粒子,两步法所得改性海绵的表面粒子细密、均匀;增大DA的质量浓度和提高氧化剂含量,海绵表面PDA粒子增多。确定了海绵改性的最优条件:DA质量浓度为4~6 mg/mL,DA与NaIO4的质量比为1∶1,海绵在ODA溶液中的浸泡时间为2~4 h。在小尺寸样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将大尺寸海绵在DA溶液中浸泡1 min,在空气中放置2 h,然后与ODA溶液反应4 h进行改性,所得大尺寸改性海绵的表面水接触角为152.6°,10 s时吸油量达90 g/g,并且多次吸油、析油后仍保持较...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乳法在非极性油中合成不同质量分数的Schiff碱铜(Ⅱ)配合物,并用X-P型销-盘试验机考察其抗磨减摩性能,用带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及分析其表面元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Schiff碱铜(Ⅱ)配合物作为添加剂在非极性油起到了良好的抗磨减摩效果,当投料比为2%时抗磨减摩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多极矩的理论,从经典角度出发,推导出非极性分子互作用能的表达式,作为固体物理教材的内容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多极矩的理论,从经典角度出发,推导出非极性分子互作用能的表达式,作为固体物理教材的内容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9.
采用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对氧化锌颗粒表面进行处理,得到改性氧化锌颗粒,将改性氧化锌颗粒涂覆在聚氨酯泡沫表面,制备得到泡沫吸油材料.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泡沫吸油材料的表面进行表征,利用接触角测试仪(CA)对其表面性能进行分析,并对其吸油性能和重复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泡沫的表面水接触角为153°,具有超疏水特性;(2)该泡沫可以吸收多种油,最高吸油倍率为9.55g/g,吸水倍率为0.58g/g,重复利用率高.此种泡沫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吸油材料. 相似文献
10.
层间非均质砾岩油藏水驱油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砾岩油藏层间非均质性强,开采过程中层间矛盾突出,剖面动用差异大,油藏整体采收率低的特点,以新
疆油田七区克上组砾岩油藏为例,开展了不同非均质程度模型恒压水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同一组并联水驱油实验
中,渗透率越高的岩芯越先启动,含水率上升越快,无水采收率越低,驱油效率越高;层间渗透率级差越大模型驱油效
率越低,与高渗岩芯相对渗透率级差大于8 的岩芯并联驱替不能启动;粗砂岩和含砾粗砂岩等单模态或双模态孔隙结
构岩芯驱油效率较高,砂砾岩和砾岩等复模态孔隙结构岩芯驱油效率较低;增大并联模型驱替压差后中低渗岩芯驱油
效率增大,含水率上升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1.
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微机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兵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3(1):38-42
本文论述了密立根油滴实验中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算法。用计算机运算快且准确的特点,通过寻找误差最小值,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得到电子的电荷值e。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讨论细微矿物颗粒的疏水絮凝行为及机理。对石英、菱锰矿、赤铁矿及金红石的实验研究表明,矿物润湿性的变化对矿粒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有巨大影响。矿粒表面疏水化常与显著的絮凝现象伴生,这种絮凝现象无法用经典的DLVO理论解释。通过对石英-胺及菱锰矿-油酸体系疏水絮凝的理论探讨及势能计算,可以看出表面活性剂吸附而诱发的粒间疏水作用势能远远大干双电层作用或范德华作用势能,因此,疏水作用对此种絮凝行为具有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13.
应用Macmmedia Flash MX技术设计了密立根油滴实验的仿真系统,该系统以模块的形式架构了该实验的完整体系,该系统涵盖了该实验的设计思想、理论原理、仪器介绍、模拟操作、安全规范等各个方面.该仿真系统具有友好的界面,良好的互动功能,可以应用在辅助教学、自主学习、远程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使微粒矿物表面疏水化而使其悬浮体产生聚团的现象,称为诱导疏水絮凝。它与常规的胶体聚沉现象不同,不能为DLVO理论所解释。本文通过对颗粒间疏水粘着力及润湿接触角、zeta电位的测量和体系的疏水絮凝行为的研究,获得如下结论:疏水作用力对诱导疏水絮凝起支配作用;当微粒表面有足够大的润湿接触角而颗粒产生疏水吸引力时,才能使微粒悬浮体强烈聚团。 相似文献
15.
数值试井问题不同于常规油藏数值模拟问题。介绍了数值试井模型中采用的非结构网格技术 ,给出了在非结构网格下油水两相流动控制方程的离散形式 ,而后耦合了井筒存储和表皮系数公式 ,得到了压力降落数值试井问题的产量模型。将压力法与数值试井模型进行了对比校验 ,发现随油井的生产 ,压力导数曲线呈上翘趋势。通过计算结果对比 ,对原压力法提出的无量纲方法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双对数曲线均可与同参数的单相流双对数曲线重合 ,边界反应也可以从两相流的压降试井曲线中获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流变性及其聚表体系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的研究,发现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NAPs与表面活性剂SDBS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协同效应,聚表体系的体相粘度在某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出现最大值。聚表相互作用使它与模拟油之间出现最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且界面张力要高于单独表面活性剂溶液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7.
从吸附分子间侧向相互作用出发,基于Temkin吸附等温式,运用统计热力学方法,提出了摩尔吸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的概念及求解方法,分析了吸附分子相互作用对油膜极化电阻(或油膜防护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考察了常用润滑添加剂的最大油膜极化电阻和摩尔吸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研究表明:添加剂摩尔吸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越小,则含该添加剂油膜的油膜极化电阻越大,油膜对金属腐蚀的防护性能越好.图2,表1,参8. 相似文献
18.
鄢捷年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5)
用 RheoChan 7400型高温高压旋转粘度计,全面测试了不同组成、不同比重的矿物油泥浆和常规油包水乳化泥浆(简称柴油泥浆)的高温高压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当除基础油以外的其余组成相同时,矿物油泥浆的抗温能力和剪切稀释性能均优于柴油泥浆。试验还表明,这两类油包水乳化泥浆的表观粘度μ_a、塑性粘度μ_p和屈服值τ_0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力增加而增大。常温时压力对μ_a和μ_p影响很大,但随温度升高压力的作用逐渐减小。在深部井段,影响油包水乳化泥浆流变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泥浆的组成,而不是压力。温度对μ_a和μ_p的影响大于对τ_0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