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生物黏泥形成的水质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水质特点,采用一系列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了营养物质(BOD5,NH4+-N,TP)、颗粒物(CaCO3)、矿物质(Ca2+,Mg2+,Na+,Fe3+)等因素对生物黏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生物黏泥量与挥发性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要控制水中的生物黏泥生成则营养物质指标应达到c(BODs)≤5 mg/L,c(NH4+-N)≤6 mg/L,c(TP)≤1mg/L,c(CaCO3)≤50 mg/L,c(Ca2+)=100~250 mg/L,c(Mg2+)=80~200 mg/L,c(Na+)≤120 mg/L,c(Fe3+)≤1 mg/L. 相似文献
5.
食品加工高温来菌后往往用水直接冷却。若食品成份进行冷却排水,则需对冷却水做适当处理方能循环复用。本文提出物理处理-间接冷却-消毒-定期清水置换循环复流程,工艺简单,成本低,占地少,具备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臭氧处理工业循环冷却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工业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特性,采用单一臭氧氧化法来代替常规的化学药剂法对其进行处理。在自行设计的动态模拟循环冷却水实验装置中进行长时间的挂片试验,借助先进的测试手段对臭氧氧化法进行了综合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臭氧不仅可以除掉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各部件的垢层,还可防止重新结垢,抑制了设备的腐蚀。用臭氧作为单一药剂的水处理方法,是一种极有前途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8.
9.
10.
根据对某化纤企业中水的水质监测,分析了化纤中水的水质特点和应用于循环冷却水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系统水质稳定处理中的缓蚀阻垢要求,研制了针对化纤中水水质特点的高效缓蚀阻垢剂,测试了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缓蚀阻垢性能,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解决了化纤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腐蚀和结垢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对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其的腐蚀原理,并综述了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防腐措施以及其进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说明,着重对添加缓蚀剂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最后对该系统的防腐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换热设备中循环冷却水系统在高温下容易产生污垢,不但会降低换热设备的换热效率,还会影响设备安全。通过模拟实际工业循环冷却水结构,搭建了微型循环冷却水实验平台,采用高频电磁脉冲对人工配置的碳酸钙循环冷却水溶液进行阻垢处理,观察空白实验组和不同频率的高频电磁脉冲处理组中水垢形成情况,并利用自行设计的热阻监测系统对管道热阻进行监测。实验结果表明:高频电磁脉冲对循环冷却水起到了很好的阻垢作用,主要表现为循环冷却水的电导率下降趋势和pH值上升趋势均变缓。根据模拟换热器的热阻监测结果显示,高频电磁脉冲处理组的热阻要小于空白实验组的热阻,并进一步证实了高频电磁脉冲的阻垢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循环冷却水为对象,采用天然高分子改性喹啉季铵盐型多功能污水处理剂FNQ-C,对絮凝投加量,缓蚀投加量及pH值变化等对处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需添加其它混凝助剂,在中性,偏酸性,偏碱性条件下,FNQ-C均有良好的絮凝净水效果,其性能优于国产阳离子絮凝剂PAM-C。 相似文献
15.
16.
目前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主要以添加阻垢缓蚀剂来防止设备的腐蚀和结垢 ,而腐蚀和结垢是影响换热设备换热效率及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介绍了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自动监测系统 ,该系统可有效地对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腐蚀速率及结垢状况实时监测 ,以便及时有效地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正确判断投药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循环冷却水系统浓缩倍率偏低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水下脉冲火花放电技术与网过滤技术相结合提升循环冷却水浓缩倍率的新方法。以人工制备硬度为200~800 mg/L(以碳酸钙计)的模拟循环冷却水为研究对象,利用10μm孔径金属网过滤硬度颗粒,再用水中脉冲火花放电产生的冲击波,清洁过滤网上面的硬度颗粒,并由携带流带出过滤器。结果表明:试验系统能够有效地处理硬度为600 mg/L及以下的模拟循环冷却水,未能对硬度为800 mg/L的模拟循环冷却水进行有效处理。由此,将浓缩倍率至少提升至12;而且该方法运行费用很少,仅为节约用水省下费用的0.26%。 相似文献
18.
针对稳定剂三聚磷酸钠处理武钢循环冷却水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问题,比较了离子交换法、化学投药法、化学清洗法及磁化法的特性、投资及其运行费用,选用磁化水处理器处理武钢循环冷却水,以降低水环境污染、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9.
20.
依据液压综合试验台的使用要求,设计了一套试验台水冷却系统,详细进行了相关的方案设计、热量参数计算和设备选型,水冷却系统的设计达到了系统的使用要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