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进型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冰机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平板式太阳能制冰机的大量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计算,对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冰机进行了新一轮的优化设计,各子部件采用无阀连接结构,使系统操作更为简单,实验表明,系统的吸附床、冷凝器、蒸发器等子部件之间性能匹配良好,设计制作的实物样机从工艺及制造成本上均接近产业化生产的要求,为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的民用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近年来对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循环理论和实验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太阳能吸附式制冷装置的结构设计、性能特性、运行工况、工质对选择等关键技术作了较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从产业化工艺出发,结合前期积累,实物制作了无阀结构的实用型太阳能制冰机。根据实用型太阳能冰箱的试验结果,结合气候特点,具体分析了中国西部西藏地区太阳能冰箱的制冷效果。近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太阳能吸附制冷装置能实用化地进入民用家庭,特别在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的西部地区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太阳能冰箱尚难达到实用化的问题,对24V太阳能光伏直流冰箱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与分析.该系统采用直流压缩机.以太阳能作为唯一动力源,并配备蓄电池,利用USB数据采集装置采集了直流冰箱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系统各部件的电压、电流以及冰箱内部温度等数据信息.在空载运行及蓄冷负载状态下对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直流冰箱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空载稳态运行时冰箱运转率约为48.8%,平均耗功约为28.8W.加入0.5kg纯水作为蓄冷负载之后,冰箱的稳态运转率约为40.1%,有效地提高了冰箱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冷管的机理与结构改进实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阐述了对太阳能冷管及其结构和性能的研制及改进,采用真空集热方式和选择性涂层加强冷管对太阳能的吸收,以固化复合吸附剂提高吸附床的吸附和脱附性能.对冷管中的脱附动力学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指出真空度是影响脱附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该太阳能冷管型可以制冷又可以供热水,其制冷系数达0.193,制冷与供热的总性能系数为0.692.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的固体吸附式制冷循环吸附床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太阳能供热与制冷联合循环的新思路。用电加热器替代真空管集热器,实物设计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冰箱复合机实验装置,通过多轮实验,探索出一种新型、高效率的吸附床设计方法。这种新型的吸附床以活性炭-甲醇为工质对。由30根φ50mm、长750mm的较小圆柱体并联组成一整体结构,各个吸附圆管内同心地插入φ10mm的不锈钢内圆管,并在内圆管上按一定的间距均匀打φ4mm的小孔作为制冷剂蒸汽的传质通道。在内外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冷管晚间吸附制冷的数值模拟与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太阳能冷管运行机理和内部能量转换过程,建立了太阳能冷管晚间吸冷过程的数学模型.对模型求解得出吸附床径向中点温度、中芯管壁温度、蒸发器壁面温度和制冷剂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并搭建了太阳能冷管运行的实验测量装置.在环境温度为36~28℃、冷管周围风速0.5m/s条件下,太阳能冷管可持续制冷13h,冷管蒸发器温度最低可达18℃,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一种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和热管平板式集热器相结合,研究了一种以平面形吸热板为接收器的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采用碘钨灯模拟太阳光辐射,在不同辐射强度下,对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和普通热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温度、瞬时效率、平均效率及平均热损系数等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热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相比,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不但提高了集热温度和集热效率,而且降低了热损失.这一研究结果为太阳能集热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了冰箱冷凝器、蒸发器的瞬态过程对系统动态过程影响较小后,对冰箱冷凝器、蒸发器采用了稳态模型,建立了冰箱仿真的准动态模型.通过动态模型及实验数据的比较发现,冰箱仿真采用准动态模型同样能与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运行中发现,准动态模型不仅提高了仿真程序运行的稳定性,而且程序运行的速度提高了25%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熔盐的遇光的融化和光线的吸收,设计了一种低成本高亮度的太阳能仿真器,使用了7盏1500W的金属卤灯(用在体育馆照明的灯)来模拟太阳能光源,配合聚光器件组合,能产生高强度光斑.实验效果显示太阳能仿真器能良好地模仿自然太阳的光能曲线.  相似文献   

10.
唐敏  陈铭锋 《科技信息》2011,(11):I0097-I0098
以STC12C2052AD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舵机作为转动机构,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设计了一款自动追踪太阳的装置。该装置能让太阳能电池板时刻处于被太阳垂直照射的角度,达到了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目的。进行了样机的软、硬设计及制作,实验结果验证了硬件电路和程序设计的正确性及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地热能和太阳能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未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趋势,本文介绍了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是将二者结合,取长补短的一种热泵形式。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证明了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新能源、太阳能、氢能,以及太阳能光热利用的低温、中温、高温利用.简述了几种常用的太阳能制氢工艺技术.详细阐述了Zn/ZnO氧化还原反应的太阳能光热化学循环制氢原理和两步法循环制氢的工艺流程.该技术为低成本高效率利用太阳能制氢的新途径,可供业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将成为未来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们除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外,还有利用仿生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利用半导体光电极分解水制氢等方式.而在半导体材料中,低成本环保型的化合物半导体光伏材料(如Cu2ZnSnS4等)具有优良的光伏发电性能,同时也非常适合作为太阳光分解水制氢的材料.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在Cu2ZnSnS4光伏电池及其太阳光分解水制氢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多层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和环境是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的主要问题之一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其中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应用非常广泛 ,但目前在我国太阳能的利用集中在小型家用热水系统上 ,已经不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 笔者结合镇江市“阳光世纪花园”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 ,论述了多层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提出了多层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的一般思路 ,为新型舒适性住宅采用节能型热水系统提供了设计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与生物质能互补的沼气发酵控制系统.针对温度变化对沼气发酵影响,进行了温度控制系统的主要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设计.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使用太阳能与生物质能互补加热,自动控制温度.实验表明,系统稳定可靠,使用简单,能够满足户用沼气生产的要求.该系统利用了太阳能与生物质能互补的原理,降低了环境温度与太阳...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混合动力气囊机身验证机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飞行器,通过覆盖机身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高效的锂电池中,电池中储存的电能稳定释放,在飞行过程中通过锂电池和太阳能提供飞行动力。在验证机机身中,采用合理结构设计,将充有低于空气密度的气囊安装在飞机机身内部,进而利用空气浮力抵消机身重量,降低能耗。验证机符合新能源开发的应用前景,采用多种手段降低能耗,增加航程,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上海地区太阳能的利用潜力,针对现有的光电板与建筑表皮相结合的构造方式,设计出一种集太阳能运用、隔热、采光导光、通风换气和智能控制于一体的太阳能建筑表皮,并通过CFD数值模拟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8.
新型透明材料在太阳能集热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透明材料在太阳能集热器上的应用焦小浣,孙玉晴(陕西省物理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心,西安7100621第一作者,女,40岁,副教授)近年来,在太阳能辐射透过材料的研究和选用上,合成材料正在与传统的玻璃竞争.玻璃固有的身重、易碎和难以加工成曲面或...  相似文献   

19.
宋爱琴 《实验室科学》2011,14(2):102-104
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可以解决人类日趋增长的能源需求问题。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它的工作特性,联系科技开发实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对今后太阳能电池的开发研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合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已经成为建筑节能领域的技术热点.针对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伏系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国内外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进展,探讨了国内外几个典型的太阳能建筑的技术特点,指出了我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