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村干部、乡村精英及普通民众是村委会选举的直接参与者.三者在村委会选举的博弈中,往往以村干部和乡村精英的联合胜出而告终,普通民众一直处于权力的边缘,导致选举力量的严重失衡.这不仅促使了部分民众的政治冷漠,也阻碍了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因此,首先要规范村民选举制度,细化操作流程.其次要保障村民选举制度,加强国家主导.最后要拓宽村委会选举出入口,消解地方利益集团.通过上述措施打破村干部与乡村精英之间的利益组合,畅通普通民众参选通道,平衡选举权博弈中的三方力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以直接选举为基础的村民自治成为基层民主建设的突破口,其中最能体现民主性质的村委会直接选举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能否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关系着中国是否能真正实现民主、法治,因此就急需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有效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A村村委会第八届换届选举存在诸多失序现象,险些酿成严重的群体性事件。规范村委会直选秩序,预防农村群体性事件,应增强选举培训与宣传的实效性;完善监票员、计票员和唱票员的推选程序;强化多元选举监督;细化秘密投票流程;从严限制代投票。  相似文献   

4.
当前很多地区都在进行新一轮的村两委换届选举,直接公开的村民选举导入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民主权力,促使农村权力关系从一元权力结构向二元权力结构的转型,换届选举后正确认识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地位权力关系及其变化,对于澄清村两委的关系模糊问题、协调村两委关系,从而实现完善党的领导一发展村民自治的双赢目标,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进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1982年《宪法》与1998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立了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自从这个制度实施以来,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新农村的建设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贿选现象严重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笔者从对“贿选”概念的界定起,通过分析贿选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治理贿选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村委会权力是乡村社会内部实现自主治理与生成秩序的权力,不是以科层制为基础的政府组织权力。为了匹配乡村社会不规整性、乡村问题的整体性和乡村治理的综合性以及诉求政府的合理性等乡村社会性质,村委会权力就必然会具有非科层化、综合性、灵活性、配置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村委会选举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意义被纳入了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蓝图.推进以村委会选举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临安市村委会换届选举呈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很可能会在本次村规模调整背景下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进一步激化.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漠然视之,放任自流.具体应做到"明确一个方向,加强两大保障,理顺三大关系,落实四大民主".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为了把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引向深入,很多地方均采取由具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直接投票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的方式进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海选。但在具体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村民委员会选举后常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村级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确保农村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基层选举中出现了下述问题:部分乡镇干部成功为选举的阻力,在选举过程中不按法律程序办事,如何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尚没有规章可依,村委会与居委会纠缠不清带来选举难题,农村家庭势力与农民自身素质,时间安排的不当等因素也影响和制约着基层选举公正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傅卫丰 《科技信息》2010,(9):205-205,179
对当前农村村委直选中普遍存在的贿选问题的特点、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从几方面提出了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村委会选举法》的颁布,村委会的直接、差额选举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地方人大及常委会能否对村委会的选举、罢免及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存在不同看法。本文充分分析了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对村委会监督的依据、方法及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当前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村党支委和村委会冲突的表现及特点,分析了两者产生冲突的成因,提出了一系列协调村党支委和村委会关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选举程序直接决定村委会的产生及其组成人员的民意基础,因此完善选举程序是推进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鉴于此,《村组法》应该在程序上进一步明确选举委员会成员的资格,确定科学的选举方案,建立选民登记异议制度,健全正式候选人产生机制,规范选举大会现场。  相似文献   

14.
后陈村首创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一项旨在应对乡村治理中的权力失控及其导致的治理危机所做的“需求—回应”型创新。其核心内容主要表现为分权制约、过程监督、制度规范、信息沟通,由此促进农村基层社会的协同共治。其实质是建构了一种以控制为主、协调为辅,控制与协调相结合的复合型权力管理结构,形成了制约、监督、沟通三位一体的权力运行机制,创造了村级治理权力调控的新模式。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原则,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再创新,进一步突出村级权力调控的农村基层社会特点,凸现村级权力调控的群众性,彰显村级治理制度创新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5.
村民民主主体意识的缺失和历任村委激烈的选举竞争是以T村为代表的西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出现的普遍现象。根据现代政治学的原理,民主意识的培育和发展依赖的五个条件在这些地方是不具备的;促进经济发展是完善村委会选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以村民选举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自治的改革经过30年的发展,乡村民主逐渐从自发性民主过渡到现实性民主,在国家权力的推动下,乡村社会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有法律保障的民主权力。村民选举能够在乡村逐渐推行,主要得益于四种力量的推动,即各地农民的实践、民政部门的总结、中央高层的推动和全国人大的立法。乡村民主的每一步发展,都和行政力量的推动紧密联系,可以说村民选举是民间智慧和国家权利相互配合,共同寻找到的一种新的乡村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当前必须明确规范材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建立健全处理“两委”关系的各项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保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研究工程招投标实行"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法"的博弈模型,可以从理论上确定工程投标人之间的博弈均衡结果;并通过分析模型的假定条件,对我国成功运用"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