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淀粉芽孢杆菌BI_2的鉴定及其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株BI2是从青贮玉米秸秆饲料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NC_009725)的相似性达到99.6%;进一步结合Biolog及生理生化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以番茄叶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等12种植物病原菌及部分霉菌、酵母、食品乳酸菌和人类致病细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BI2主要抑制丝状真菌,而对细菌无拮抗作用;BI2菌株生长36 h的上清液能明显抑制黄曲霉孢子萌发及其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67.4%和74.8%;而且该上清液经120℃高温处理20 min后对黄曲霉的抑制效果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福建、河南及江苏等地蔬菜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1万余株,从中筛选出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802株,进一步用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及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为靶标筛选出对以上病原真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62株。对辣椒疫病防效温室盆栽实验结果表明,6个菌株防效在70%以上,其中菌株TB1340防效最高,达到82%。菌株TB1340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强的产生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鉴定结合形态学观察,菌株TB1340被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3.
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IMAUB1034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和盆栽实验中对甜瓜疫霉菌引起的病害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对由甜瓜疫霉菌引起的病害具有一定防病效果,病情指数为40.22,生防效果达到35.9%.另外,其发酵液还能抑制甜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甜瓜疫霉菌(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e)的生长.无菌上清液中的活性物质能耐高温、耐酸碱,在pH,2~10仍然能检测到很高的抑菌活性.但经过酶处理后抑菌活性降低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枯草芽孢杆菌YA-3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洋参种植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抗真菌活性的细菌YA-3,杯碟法测定表明,该拮抗菌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早疫病抑制率达82.2%;YA-3培养滤液可导致番茄早疫病病原菌菌丝畸变、枯萎或者断裂,阻碍菌丝生长,并能够抑制其孢子萌发,抑制率达92.3%以上;利福平抗性标记试验表明,YA-3在番茄叶片上有很强的定殖能力,第26 d仍能检测到该菌;经盆栽试验结果表明,YA-3发酵液可使番茄叶片发病率显著降低,防治效果可达到75.52%;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同源性分析结果,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5.
采用6种培养基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根际土壤放线菌进行了分离,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为指示菌,测定分离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金钗石斛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64株放线菌,并划分为10个不同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分别隶属于纤维菌属(Cellulosimicrobium)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中,链霉菌属为优势属,占分离菌株的93. 90%;获得的164株放线菌中有19株链霉菌属菌株具抑菌活性,占分离菌株的11. 58%,其中菌株g62和G29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H2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灰葡萄孢均具有抑菌活性,可见,g62、G29和H2具有广谱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从云南、贵州、河北、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地采集土样 2 8个 ,采用常规平板稀释法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 4 14个。以茄病镰孢菌为主要靶标菌 ,对分离菌株进行抑菌测定 ,筛选出强拮抗菌13株 ,并用附着在茄子、番茄等上 9种病原菌对其进行拮抗作用测定 ,发现所获拮抗细菌具有广谱抗性。筛选出具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 B0 73、B153,其发酵液中活菌在温室内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温室接种防病试验 ,对茄病镰孢菌防治效果分别达 71.1%和 6 1.8% ,并兼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具有抑制青枯雷尔氏菌作用的拮抗菌,采用形态指标、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菌株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阴性对照(CK)、番茄青枯病菌阳性胁迫处理(RB)和拮抗菌K+番茄青枯病菌处理(KRB)3个盆栽番茄土壤样品进行了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K5菌落呈乳白色且表面光滑,经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初步确定为芽孢杆菌,通过分子鉴定后确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番茄青枯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达到23.20%,K5菌株在接种48 h后能诱导番茄根部抗病基因表达,CTR、ETR基因的表达量提高,表明K5通过植物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并能有效地抑制青枯病菌的繁殖,从而达到防治青枯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产生细菌素类物质的芽孢杆菌,命名为SLY—3。该菌株分泌的活性物质抑菌活性好,对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霉菌都有抑制作用。从表型、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比对方面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菌株SLY—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培养基初始pH为7.0,28℃振荡培养24 h后,发酵产物抑菌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对赤松、马尾松、黑松等易感树种寄生取食继而引起树种死亡的病害,其发病速度快、易传播,传统的物理、化学防治成本高,且化学防治对环境易造成不可逆的污染,目前还没有较好的防治方法。为寻找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笔者探究蜡样芽孢杆菌在温室下对马尾松盆栽苗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人工皮接法将2 000、4 000和6 000条松材线虫AMA3虫株分别接种到2年生马尾松幼苗上,测定发生松材线虫病症状的临界值;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是从南京湿地松上分离出的具有杀线虫作用的松树内生细菌,在接种松材线虫AMA3虫株的前7天、当天和接种后第7天用灌根法灌入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菌粉水悬液,并设置对照试验:将发酵液、菌悬液和发酵滤液稀释10倍后,各取20 mL灌注到2年生马尾松根部,其中发酵液和菌悬液的菌体浓度为4×108 cfu/mL,以无菌水和培养基处理为对照,比较蜡样芽孢杆菌不同发酵产物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灌根法分别施入20 mL菌体浓度为4×108、4×107、2×107 cfu/mL的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菌粉水悬液;将蜡样芽孢杆菌以菌粉水悬液灌根法和菌粉涂抹法两种方式处理2年生马尾松幼苗。从施菌浓度、施菌方法和施菌时间等3个方面对经过低温喷雾干燥制备的蜡样芽孢杆菌菌粉进行防治松材线虫病试验,观察各处理下马尾松的发病情况。【结果】2年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AMA3虫株后发病的临界值为4 000条。采用灌根法施入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的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滤液后不能对松材线虫病起到预防作用,施蜡样芽孢杆菌菌悬液对松材线虫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33%)。蜡样芽孢杆菌对马尾松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效果要大于治疗效果,健康马尾松在接种线虫之前以灌根法施入蜡样芽孢杆菌的预防效果会更好。将蜡样芽孢杆菌菌粉直接涂抹松枝,与菌粉水悬液灌根的方法相比,两者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相当。同一菌体浓度下蜡样芽孢杆菌菌粉水悬液和发酵菌悬液对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效果相当;施用蜡样芽孢杆菌菌粉水悬液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随菌体浓度的增加有所提高,当菌体浓度达到一定值以后,增加浓度也不会提高防治效果。【结论】在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防治2年生马尾松幼苗松材线虫病前,先筛选2年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的临界值,能有效避免因接种松材线虫浓度过大而使真实防治效果降低的缺点。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菌悬液和经低温喷雾干燥制得的菌粉对松材线虫病均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在马尾松未感染松材线虫的健康状态施用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效果更好,通过菌粉涂抹法处理松枝可以对松材线虫病产生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小麦根际土壤分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2-47拮抗菌株,室内测定其带菌培养液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9826菌株和9812菌株的抑制效果分别为61%和56%,盆栽试验中,其防治效果为63%和64%,高于化学杀菌剂处理的56%和54%的效果.实验表明,该菌株可以造成病菌菌丝发生畸变和菌丝细胞壁瓦解.  相似文献   

11.
从小麦根际土壤分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2-47拮抗菌株,室内测定其带菌培养液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9826菌株和9812菌株的抑制效果分别为61 %和56 %,盆栽试验中,其防治效果为63 %和64 %,高于化学杀菌剂处理的56 %和54 %的效果.实验表明,该菌株可以造成病菌菌丝发生畸变和菌丝细胞壁瓦解.  相似文献   

12.
从稻蟹生态种养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株对水稻恶苗病具有防治作用的拮抗细菌,其防治效果可分别达到69%,60%,62%。经鉴定,3株拮抗细菌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J2(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芽孢杆菌属J3(Bacillus sp.)和枯草芽孢杆菌F3(Bacillus subtilis)。3株拮抗细菌均可代谢产生蛋白酶与纤维素分解酶,致使病原菌菌丝顶端部分膨大,从而抑制菌丝生长,降低恶苗病发病率。拮抗细菌也可同时促进水稻苗期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的增加,诱导水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提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下降,进而提高水稻防御能力,降低病害发生。3株拮抗细菌均表现出对水稻恶苗病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产生积极影响,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从山葵种植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山葵墨入菌(Phoma wasabiae Yokogi)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SA2.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SA2为一株苏云金芽孢杆菌.盆栽和田间小区实验表明,A2对山葵黑根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防效最高达78.98%.  相似文献   

14.
青枯病生物杀菌剂天禾2000菌株筛选和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福建福州、莆田、将乐、宁化、宁德、泉州等8个市县青枯病流行病区的烟草、番茄、马铃薯、花生、生姜、甜椒、茄子田间采集病株根系土壤和植株,进行分离培养,获得土壤微生物15000多株。初筛获得128个菌株对青枯病有不同程度抗性,部分菌株对烟草、番茄青枯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进一步通过对青枯病菌抑菌力评测,稳定性测定筛选获得3株对供试指示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经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性状的测定,这3株芽孢杆菌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代号为2000,2001,2002。抑菌谱的测定结果表明,这3株枯草芽孢杆菌为广谱的拮抗菌株。  相似文献   

15.
拮抗梨黑斑病菌的链霉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北梨树果园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rd)有强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B-105,该菌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离体叶片和鸭梨果实试验表明,B-105菌株对梨黑斑病防治效果显著.通过对拮抗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进行综合试验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灰色链霉菌(sfreptomyces griseus).  相似文献   

16.
对苦豆子健康植株和种子内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共分离获得41株内生细菌.对41株菌株进行了分泌胞外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有80.5%的菌株具有蛋白酶活性;有78.0%和61.0%的菌株具有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具有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活性的菌株则较少.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6株高活性产酶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ubtilis)、韩国丛毛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oreensis)、固氮阴沟肠细菌(Enterobacter cloacae)、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tritici)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由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根腐病是制约黄芪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获得环境适应性强且拮抗效果好的黄芪根腐病生防菌,以病原真菌F.oxysporum为指示菌,通过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实验从黄芪根和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197株细菌,其中20株细菌对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且20株拮抗菌中优势菌为芽孢杆菌.7株拮抗菌对病原真菌生长抑制率超过35%,用这7株细菌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S1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接种病原菌第20 d时AS1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效达46.86%.进一步研究发现,菌株AS1基因组中含有伊枯草素、脂肽和杆菌霉素的编码基因,AS1处理后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率下降了74.4%.接种AS1第8 h后植物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脂氧合酶活性和茉莉酸含量较不接种对照分别提高了16.0%,21.5%,10.6%,12.6%,14.2%和97.3%.此外,AS1处理15 d后使黄芪的根长和株高分别增加了37.52%和12.78%.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测序发现菌株AS1归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因此,AS1是一株具有较大...  相似文献   

18.
CZⅣ-1068是从舟山长峙岛潮间带海泥中分离到的一株细菌,最适NaCl浓度范围为1%~3.5%,经琼脂扩散法抗菌模型筛选表明对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白假丝酵母有拮抗作用。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对菌株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PCR的方法扩增了CZⅣ-1068的16S rDNA,然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CZⅣ-1068与Bacillus sp.82344(AF227848)相似性高达100%,初步确定为腊状芽孢杆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平板水解圈法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菌株。通过碘比色法测定产淀粉酶分离菌株的酶活,筛选出一株产酶量较高的菌株,鉴定其种类,并对其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通过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比对鉴定该菌的种类;从pH、温度、碳源、氮源等方面进行产酶条件优化。菌种经16S rDNA PCR序列分析比对,为枯草芽孢杆菌,因此将分离到的菌株命名为Bacillus subtislis-Y9;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淀粉6g,酵母膏13g,氯化钠5g,添加1.0%的吐温于1000mL蒸馏水中;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36h。在上述培养基和优化培养条件下菌株发酵液的α-淀粉酶酶活达到7.1U/mL,约为出发菌种的5.5倍。酶学研究显示,α-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60℃,反应体系pH值为6.6,并需添加0.5%CaCl2。  相似文献   

20.
对从健康果树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有较强的抑制荔枝病原菌活性的菌株(ON-6)进行鉴定,以荔枝霜疫霉和荔枝炭疽菌作为指示菌,对该菌株的拮抗能力进行测定,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ON-6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无菌发酵液对荔枝霜疫霉菌、炭疽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