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硅藻精土掺配在沥青混合料中,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路面工程的质量.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得出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2个试验指标,对掺加硅藻精土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能研究.试验结果证实,硅藻精土能够很好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且其掺量应控制在10% ~15%.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粒径(1~2.5mm和4~5mm)和掺量(质量分数为0%、1%、2%、3%)的橡胶颗粒对再生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循环(循环次数为0、1、2、5次)劈裂试验对未掺加橡胶颗粒和掺加了橡胶颗粒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橡胶颗粒掺量下的再生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TSR均满足规范要求,水稳定性能方面掺加小粒径橡胶颗粒的再生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要优于掺加大粒径橡胶颗粒的再生混合料.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再生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TSR呈现出下降趋势,空隙率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硫酸盐腐蚀环境下沥青混合料耐久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外对硫酸盐腐蚀环境下沥青混合料耐久性能研究甚少的现状,采用干湿循环作用下不同质量分数(2.5%,5%和10%)Na2SO4溶液加速劣化试验,研究了沥青混合料在硫酸盐腐蚀介质中的马歇尔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在硫酸盐腐蚀环境下的性能衰减较蒸馏水环境下更为严重,且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随硫酸盐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SMA-13沥青混合料的耐硫酸盐侵蚀性优于AC-13沥青混合料;SEM微观分析表明,硫酸盐溶液较蒸馏水更易侵入沥青膜与集料界面,加速水损害,并在干燥环境中结晶膨胀,导致界面强度降低,这是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热平衡原理,设计了沥青混合料比热容测试系统,阐述了系统各参数的确定方法及热量损失的标定方法.采用已知比热容的黄铜,验证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利用该测试系统,测定了多种沥青混合料在60~70℃的比热容.通过考察可知:沥青混合料比热容与空隙率大小成正相关;随集料种类变化的沥青混合料,比热容大小排序为c(蛇纹岩)c(角闪岩)c(石灰岩)c(辉绿岩)c(花岗岩);随沥青种类变化的沥青混合料,SBSI-C改性沥青混合料比热容大于基质沥青混合料比热容;所测试沥青混合料比热容大小为750~1 150 J·(kg·℃)-1.  相似文献   

5.
·道路工程·高速公路SMA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申爱琴,王娜,李明国,孙长新(1-001)沥青材料的感温性分析………………………………………………………………………………陈华鑫,李宁利,张争奇,王秉纲(1-008)路面板断裂尺寸对沥青加铺层应力的影响…………………………………………………………………杨斌,陈拴发,胡长顺(1-012)基于计算机层析识别的沥青混合料有限元模型……………………………………………………虞将苗,李晓军,王端宜,张肖宁(1-016)高速公路软基最终沉降预测的范例推理方…  相似文献   

6.
基于AC-13连续型密级配,分别就掺加橡胶颗粒量(质量分数)为1%~3%的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循环条件下耐久性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GM(1,1)模型预测冻融循环条件下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抗劈裂抗拉强度逐步降低,空隙率逐步变大。橡胶颗粒的掺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2%掺量下的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比最优。GM(1,1)模型预测的短期数据与实测数据吻合度较好,试验数据表明:该理论模型可靠性满足基于冻融循环条件下的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需求。  相似文献   

7.
第 1期均匀设计在 SMA骨料级配设计中的应用刘忠根 ,张登良 ,李世杰 ,孙延忠 ,吕德保  ( 1 )……………………………抗滑级配类型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张宜洛  ( 7)……………………………西部岩土工程与岩土力学问题王芝银 ,李云鹏 ( 1 1 )…………………………黄土地区公路  相似文献   

8.
第 1期悬浮骨架密实结构配合比设计张嘎吱 ,沙爱民  (1)………………………………………………………………………………沥青混合料小梁疲劳试验的有限元模拟武建民 ,李晓军  (5 )……………………………………………………………………Superpave沥青规范对改性沥青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钢渣粉在沥青路面中的可持续利用,同时结合河南省冬季冰雪天气下路面的除冰情况,本文研究掺有聚酯纤维与钢渣粉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制备4种聚酯纤维掺量(0%、0.3%、0.4%、0.5%)AC-13沥青混合料开展复盐(掺量配比为NaCl:CaCl2:CH2COONa=1:1:2)冻融循环劈裂试验,结果表明聚酯纤维掺量为0.4%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最好;在最佳纤维掺量下制备5种替代率(0%、25%、50%、75%、100%)钢渣粉沥青混合料,采用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TSR)确定最佳钢渣粉替代率为75%,混合料水稳定性最佳;通过冻融腐蚀因子K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侵蚀性能,结果表明:聚酯纤维/钢渣粉沥青混合料的抗侵蚀性能最强,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次之,普通石灰岩沥青混合料最弱。通过电镜扫描(SEM)、X射线衍射(XRD)技术探索钢渣粉/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界面粘附作用的改性机理。微观分析表明:掺量为0.4%的聚酯纤维形成的纤维网状结构以及沥青、钢渣粉(75%的替代率)和矿粉三者存在界面能量作用可以很好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沥青混合料材料参数对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选取不同混合料类型、沥青种类、老化程度及再生料(RAP)含量为变量,应用圆盘拉伸试验(DCT)进行温度为-12℃下的沥青混合料断裂试验,选取断裂应变容限值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因素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采用内聚力模型对DCT试验全过程进行模拟,探究混合料的裂纹扩展及损...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聚氨酯应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可行性,研究了聚氨酯再生沥青混合料(PRA)的强度和路用性能.对RAM进行抽提沥青、普通热拌、热拌+再生剂预处理后,经聚氨酯常温再生得到试件PRA-1、PRA-2和PRA-3;以大孔隙聚氨酯混合料(PPM)和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GFC)为对照,测试PRA的劈裂强度、孔隙率、抗冻性、马歇尔稳定度和抗剥落性.结果 表明:PRA-1的劈裂强度约1.8 MPa,马歇尔稳定度较大,但抗冻和抗剥落性低于OGFC,性能接近PPM;PRA-2受沥青影响,劈裂强度(约1.0 MPa)和马歇尔稳定度略低,抗冻和抗剥落性优于PRA-1,性能接近OGFC;PRA-3受沥青和再生剂影响,强度和稳定度过低,不具有使用意义.因此聚氨酯应用于RAM的可行性与预处理方法密切相关,其中抽提沥青和普通热拌处理方法具有一定应用意义,但不推荐在PRA中掺入再生剂.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APA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沥青路面水损害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沥青混合料缺乏足够的水稳定性.应用沥青路面分析仪(APA)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进行试验研究,对APA浸水车辙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浸水车辙稳定度1/K的评价指标,并利用此指标比较了不同混合料的水稳性能,同时分析了常规水稳试验的不足,证明APA浸水车辙试验能够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性.图3,表7,参9.  相似文献   

13.
为使温拌技术在开级配磨耗层(OGFC)混合料中得到更好的应用,选用橡胶沥青作为胶结料,以及EvothermDAT和S-I两种类型温拌剂,进行温拌橡胶沥青OGFC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温拌橡胶沥青OGFC混合料的各项配合比检验指标与热拌橡胶沥青OGFC混合料的相比,未产生明显差异,并且均能满足《规范》(JTG F40-2004)的技术要求;温拌剂的加入,降低了橡胶沥青OGFC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但是5次冻融循环后,与热拌橡胶沥青OGFC混合料相比,Evotherm-DAT温拌橡胶沥青OGFC混合料表现出较好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评价热阻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阻热降温功效,系统梳理了热阻沥青路面研究成果,明确了路用热阻集料常用种类及其关键技术指标,评价了其基本性能;基于热阻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调查结果,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热阻沥青混合料常用热阻集料使用粒径及应用方式,评价了热阻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基于热阻沥青混合料降温功效调查结果,梳理了其降温测试方式,分析了热阻沥青混合料阻热降温机理,对比评价了热阻沥青混合料降温功效。研究结果表明:路用热阻集料主要包括铝矾石类、陶制品、膨胀蛭石及多孔玄武岩;路用热阻集料导热系数均较小,但力学特性普遍较差;热阻沥青混合料中热阻集料常用应用方式主要包括等体积替换普通粗集料或细集料、层间设置热阻黏封层、路表加铺热阻薄层;相比普通沥青混合料,热阻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变化较明显,其中陶制品类和铝矾石类热阻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平均下降10%~15%左右,多孔玄武岩和膨胀蛭石类热阻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有上升趋势,而热阻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并无明显变化,但其水稳定性下降较显著;热阻沥青混合料中热阻集料替换普通集料方式应用时,试件5 cm厚度处降温幅度达4℃~7℃,其中铝矾石类降温效果最为显著,达6.2℃;陶制品虽能有效阻隔热量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传递,但会使热量在试件表层蓄积,导致试件表面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试验,对工业碱渣改良云南蒙自地区典型膨胀土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掺量的水泥、工业碱渣、水泥+工业碱渣混合料条件下,膨胀土的膨胀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工业碱渣、水泥+工业碱渣混合料均可降低素膨胀土的自由膨胀率,工业碱渣改性土最小膨胀率为水泥的0.77倍;当工业碱渣、水泥及水泥+工业碱渣混合料的改性膨胀土中的工业碱渣和水泥掺量分别超过30%和6%后,胀缩位移曲线基本重合;工业碱渣和水泥的最佳掺量分别为30%和6%,此时,工业碱渣改性土的最小膨胀力仅为水泥改性土的0.33倍,为素膨胀土的0.05倍;使膨胀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最优的工业碱渣掺量为30%~40%.  相似文献   

16.
垃圾焚烧炉渣粉替代矿粉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生活垃圾焚烧(MSWI)炉渣粉料(BAP)100%(质量分数)替代矿粉配制沥青混合料的可行性及其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炉渣粉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分析了炉渣粉料对各项马歇尔指标以及沥青用量的影响;评价了炉渣粉料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炉渣粉料的加入会使设计沥青用量增加,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有所提高;炉渣粉料的表面形貌粗糙多孔,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炉渣粉料替代矿粉后,设计沥青用量的增加和混合料内部嵌挤结构的增强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炉渣粉料中的Si O2和金属氧化物会导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有略微的降低;沥青对炉渣粉料的浸润更加良好,黏附状况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相变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可以调节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的新型功能性路面材料,其中,沥青混合料骨料级配对相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调温性能有何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选择两种复合定型相变材料(CPCM)石蜡/膨胀石墨/高密度聚乙烯(简称为PHDP)和道路温度调节材料(简称为DTC)两种相变材料,首先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试验,对CPCMs与沥青之间的反应进行了定性分析。其次,分别制备级配类型为AC-16与AC-20的相变沥青混合料,通过路用性能试验和调温试验评价不同骨料级配对相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与调温效果影响影响。结果表明,两种CPCM与沥青之间均为物理反应;相比级配类型AC-16,AC-20可以显著提高含PHDP的相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调温效果,但是对于含DTC的相变沥青混合料的改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热再生过程中,再生沥青混合料新旧沥青融合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微波方式替代传统热辐射,研究微波作用下不同旧料(铣刨料)掺量的试件路用性能的改变.通过单轴贯入强度试验、理想开裂试验(IDEAL-CT)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微波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相较于普通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贯...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欧洲岩沥青(European Rock Asphalt, ERA)和废食用油(Waste Cooking Oil, WCO)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应用黏度和DSR试验研究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应用BBR试验探索沥青在低温状态下的性能表现.此外,进行了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以及低温劈裂试验以评估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RA可显著地提升沥青的车辙因子,WCO可提升沥青的低温蠕变速率,表明ERA有利于沥青的高温性能,WCO可有效改善沥青在低温条件下的应力消散能力.此外,WCO还有助于提升沥青的抗疲劳性能.沥青混合料试验和沥青试验所得结论具有一致性,掺入ERA后,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动稳定度都显著提高,随着WCO的掺入,低温劈裂强度有所提升,表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都得到了提升.综上,为使沥青和沥青混合料均衡高温和低温两方面的优越性能,建议ERA/WCO复合改性沥青的最佳掺量为18%ERA+4%WCO.  相似文献   

20.
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中的水泥和乳化沥青会发生相互作用,因而其空隙结构较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复杂.采用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研究乳化沥青用量和水泥用量对混合料中细观空隙分布和空隙特征的影响,基于扫描电镜(SEM)进一步研究混合料中微观尺度的空隙结构.结果表明,随着乳化沥青用量的增大,混合料内部空隙尺寸有所减小,试件水平断面上的空隙总面积和平均单个空隙面积减小;水泥用量超过3%时,混合料的CT可视空隙率明显增大,且空隙中的大尺寸空隙比例增高;由于乳化沥青及水泥材料的相互作用,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内部空隙结构比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