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在动物进化过程中,染色体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无疑对物种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两栖类的染色体组型,不仅对生物的遗传变异、生长发育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基础工作之一。两栖类的染色体与鸟类和哺乳类相比较,其形态较大,数目较少,是研究染色体的良好材料。国内有关两栖类染色体的研究,过去做得很少,而近几年来这项工作进展较快,但迄今尚未见有大绿蛙染色体组型的研究报道。据此,我们制备了大绿蛙的染色体标本并作了组型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有关无尾两栖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如Benirschke et al,(1973),Bogart(1968),Schmid(1978a,1978b),吴政安,李树森,陈文元等。有些学者亦开始对某些无尾两栖类染色体进行带型研究。但这些两栖类动物多属于蛙科、蛙属和蟾蜍科、蟾蜍属。本文首次对产于安徽皖南山区山溪附近的蛙科湍蛙属武夷湍蛙(Staurois wuyiensis Liu et Hu)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并尝试进行G—带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已经阐明,银染色阳性的核仁形成区(Ag—NORs)即18s 28s核糖体基因(rDNA)的分布区,银染色阳性反映了rDNA的转录活性.染色体银染技术的出现,为开展细胞分类学及染色体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并且日益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在两栖类的细胞学研究中,银染技术也开始应用于两栖类核型进化的研究上,国外作者对Rana属的许多种进行了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s)的比较研究。国内关于两栖类核型进化的研究大都是采用常规染色的核型。为了深入探讨这个方面的问题,本文对Rana属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的中期分裂相染色体进行了银染研究,报道了黑斑蛙染色体Ag—NORs的分布及数目,并与已经报道过的Rana属其它几个种染色体的Ag—NORs作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4.
两栖类染色体具有数目较少、形态较大的特点,是细胞生物学和体细胞遗传学的理想实验材料,因此受到细胞生物学家、遗传学家等的普遍重视。同时,由于染色体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对物种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动物分类学家也对把微观世界中的染色体的研究应用到宏观的分类学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着染色体分带技术的飞速发展,两栖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两栖类成体染色体制备方法研究较多,如骨髓细胞制片法、外周血的培养法和组织培养法等。但对其早期胚胎细胞染色体的检查,除用切片方法外,还研究得很少。本文采用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囊胚细胞为材料,对其染色体的制作方法进行探讨,得到了初步结果。兹将方法介绍如下:1.秋水仙素处理:当受精卵裂到四细胞期以后,把分裂球放进含有0.005%秋水仙素的1/8Hofreter溶液中培养15小时左右(室温20-25℃)。2.去除卵胶膜:将秋水仙素处理的囊胚细胞水洗后移入表玻璃内,加少许水,置15W紫外光下(距离光源20厘米左右)照射直至卵胶膜溶化为止。3.低渗处理:将脱去卵胶膜的囊胚细胞,水洗后移入0.4%KCl溶液低渗处理1.5-2小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用空气干燥制片法,以胚胎细胞为材料,对花背蟾蜍和中华大蟾蜍从囊胚期到尾芽期胚胎染色体的组型及其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蟾蜍发育各期的胚胎染色体均与其成体有基本相同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绝对长度由囊胚列原肠晚期逐渐增长,神经胚期开始下降,尾芽期显著缩短。囊胚期染色体数目大多为四倍体。四倍体的出现率随发育时期的进展而逐渐减少,到神经胚期恢复正常。囊胚期分裂相中有额外随体,其出现率在不同染色体及其长、短臂上均无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研究蛇的染色体和染色体组型,对探索蛇的系统发生,种群分类有着重要意义。不同的生态类群常在表型上相似而其内在因素并不完全一致,染色体的结构和组型有时也就不同。对染色体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弄清它们的血缘关系,确定其分类地位。据报导,目前只有少数种类的蛇的染色体被研究过。其染色体2N 变化在24~50之间。我们参照 John w.Bicknam 及濑户武可的骨髓细胞涂片法;根据蛇的生理特点相应地作了一些改进,对蝮蛇(Agkistrodonhalys)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并对其组型做了分析,现将有关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1960年 Moorhead 等首次发表用人的外周血白细胞培养进行染色体分析的方法以来,不仅推动了人类及哺乳类动物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对鱼类染色体的研究也有很大影响。Labat 等、Ojima 等和 Heckman 等对上述方法加以修改应用于鱼类染色体的研究。关于鳙鱼染色体组型的研究,近年来等、咎瑞光等曾报导过,他们分别采  相似文献   

9.
舍蝇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舍蝇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绘制了组型模式图。舍蝇的染色体组型2n=12,染色体臂数为24(N.F),配成六对。五对染色体属于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有一对为异型染色体(X、Y)。舍蝇染色体组型的分析为研究其他家蝇的分类,亲缘关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舍蝇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绘制了组型模式图。舍蝇的染色体组型2n=12,染色体臂数为24(N.F),配成六对。五对染色体属于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有一对为异型染色体(X、Y)。舍蝇染色体组型的分析为研究其他家蝇的分类,亲缘关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正> 染色体组型分析(亦称核型分析)(Karytyope analysis)是细胞遗传学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探求种群进化路线和机制的一种手段。日本黄脊蝗(Patanga japonica Bolivar)是一种农业害虫,也是一种实验材料。分析日本黄脊蝗的染色体组型,对农业生产,教学工作和种群进化的研究等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对于日本黄脊蝗的染色体组型分析的研究,目前还没有见到这方面的报导。为此,从1982年以来,我们结合遗传学教学工作,运用日本黄脊蝗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使用肺、心脏等进行组织培养,用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 briatus)进行核型、G-带和C-带型分析:毛腿鼠耳蝠2n=44,有3对大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一对小型中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总臂数(N.F)为52;常规核型和G-带核型与已发表的该属中华鼠耳蝠(M.chinensis)、西南鼠耳蝠(M.altarium)等物种一致,说明了该属动物核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C-带核型有丰富的端位C-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应用肾细胞单层培养法和骨髓细胞直接制片法,对沼蛙的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2n=26,由5对大型染色体和8对小型染色体组成,且都是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根据染色体的特征,可分成A、B、C三组。在第7对染色体长臂上发现有明显的付缢痕。雌雄个体间未见有异型的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4.
棉花染色体制片三种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棉花染色体三种制片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涂片法方便快速,一张载玻片有较多可观察的细胞,但容易发生染色体丢失,因此不适合染色体计数和组型分析。滴片法制备的染色体标本,染色体的清晰度和分散度都较理想,但是如果酶解法,成本较高,如果用盐酸水解,技术难度比压片法更大。压片法制备的染色体标本,完全符合计数和组型分析的要求,用盐酸水解的难度要求相对较小,因此是棉花染体制备最为实用的方法。本文同时对每一种制片方法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植物细胞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培养物存在着相对遗传稳定性和广泛的变异性,组织培养使培养物发生细胞学变化,导致染色体的畸变。目前已在几十种植物的组织培养中发现了染色体的变异。李少生、张玉珍(1991)对培养在含有不同附加成分的 MS 培养基上的小麦愈伤组织染色体进行了跟踪研究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各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异。李国珍、明波(1992)进行了新疆紫草的组织培养,发现随着继代培养代数的增高,染色体变异的种类和频率以及染色体数目显著增加;若继代培养时间较长,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更广,而且出现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目前关于葡萄愈伤组织染色体的变异情况未见有报道,为此,我们对蜜汁葡萄的茎、叶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进行了观察,来了解长期继代培养的葡萄愈伤组织染色体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6.
双棘黄姑鱼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头肾细胞为材料,采用PHA体内注射。空气干燥法制片,分析了双棘黄姑(Nibea diacanthus)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其染色体组型为:2n=48=24t,NF=48。在已进行过染色体组型分析的石首鱼类中,除大黄鱼外,染色体组型均为2n=48t。  相似文献   

17.
鱼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是鱼类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工作。它对鱼类的分类、进化、遗传、变异以及杂交育种等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鱼类的染色体一般是数目较多而且个体极小,颇难进行核型分析。据1980年统计,被研究过染色体组型的鱼类约有1100多种,占地球上鱼类总数的5%。至今我国也有138多种鱼类被研究过,但主要偏重于鲤形总目中的一些淡水鱼类。海水性鱼类被研究得很少。为此,笔者进行了梭鱼染色体组型的研究,以增加这方面的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油菜几个品种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我国几个油菜品种的染色体组型研究结果,即白菜型的浠水油菜白(Brassica campestris var.chinensis Linn.),芥菜型的泸州四棱油菜(B.juncea Coss.)和甘兰型的3529品系(B.napus Linn).浠水油菜白根端细胞具有10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20=4sm+14m+2st(2SAT)。泸州四棱油菜根端细胞具有18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36=14sm+20m+2st(2SAT)。3529根端细胞具有19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38=18sm+16m+4st(2SAT)。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保定地区遗传咨询者染色体异常核型类型及检出率,并分析染色体异常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保定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 617例遗传咨询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G显带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共检出异常核型54例,异常检出率为3.34%,包括数目异常14例(25.93%)和结构异常40例(74.07%).异常检出率最高为智力低下组(28.21%),主要见于21-三体;其次是发育异常组(26.31%),主要见于特纳综合征;不良孕产史组是构成遗传咨询的主要原因,异常检出率为2.40%,主要见于平衡易位和罗氏易位;不孕不育组异常检出率为2.64%.保定地区遗传咨询者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史、不孕不育、发育异常、智力低下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着重对此类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测,以寻找病因、指导优生优育、提高保定地区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0.
无机纳米粒子对人类细胞培养及植物组培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TiO2和K2Ti4O9纳米颗粒处理了体外培养的人类肝细胞和树莓组织培养材料,研究了纳米颗粒对培养的人类肝细胞增殖和对植物组织培养材料生长及生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粒子不影响体外培养的肝细胞的增殖,对组织培养中的树莓无菌苗根的生长无影响,对树莓叶片再生芽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