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彬 《青年科学》2013,(12):26-27
作为一只鸟儿,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又抑或能入水的,都必须拥有羽毛。没错,区分鸟类和其他动物的一个特征就是羽毛,而不是会不会飞!鸟儿每天都花费很长时间来保养羽衣是最理所当然的事情。而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鸟儿,也发展出了不同的保养方式。  相似文献   

2.
鸟岛上的蛋     
我们来到青海湖鸟岛,和成千上万只鸟儿朝夕相处了五十多天.这里是一个鸟的世界.它们生活在这里,有自己的"家庭",有各自的"部族",有它们所特有的"社会".关于它们的生活,最近报刊已报道不少了,这里我只谈谈鸟蛋的景象和鸟类的母爱.  相似文献   

3.
观鸟,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早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休闲娱乐活动。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天工作制的实施.休闲娱乐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有部分人把到山野、森林观鸟作为自已的野外休闲娱乐方式。由于观鸟旅游和观鸟休闲活动住我国刚刚起步,缺乏有关的资料,笔者将自已在鸟类研究和鸟类观察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草成此文,希≮i能埘薄坎脱鸟的朋友有点帮助。望远镜的种类和选择望远镜是观察屿类最基本的工具。双筒掣远镜通常为6至15倍,视野较宽,体积较小,机动性好,便于近距离观察鸟类,因而适合在行走与鸟类堡期而遇的观察以及在森林中观鸟用。  相似文献   

4.
越冬     
春天到了,动物们都活跃起来,它们纷纷出洞,到外面走走。但是,在冬天,我们很难找到它们,那些生活在动物园里的动物也很少出来, 相反,它们呆在房间里以保持温暖。冬天,有些动物需要冬眠,它们通常会睡一个长长的觉,等待春天的来临。蛇总是躲在洞里,把自己盘绕起来以躲避寒冷,它们不吃也不动,这就叫冬眠。熊在冬天的部分时间里会冬眠,当天气暖和的时候,它们也会走到洞外享受阳光。松鼠们也是如此。许多鸟儿在冬天会飞往南方,到了春天又会飞回家乡,这是因为南方冬季里气候仍比较温暖。我们将鸟儿的这种冬去春回的行为称为“迁徙”。  相似文献   

5.
<正>深圳大学城依山傍水,草木繁茂,拥有绝佳的生态环境,是鸟儿的天堂,我喜欢在这里观鸟。观鸟时,我变得更加耳聪目明。我听到不同的鸟叫声,尝试区分不同的鸟,分辨它们的远近高低;我仔细观察翠鸟,发现它的"眼白"竟然是黑眼珠旁的白毛……更重要的是,我似乎触摸到了大自然的脉搏,获得前所未有的愉悦心情。  相似文献   

6.
在麋鹿苑中,我们看到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公墓”,一块石碑上铭刻着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已经灭绝的动物。看着这座公墓,我们深刻感受到:如果我们还不能通过这些动物的灭绝,认识到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存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的话,要不了多久,我们的地球将会变成一个毫无生气的世界。虽然现在我们还是小学生,可是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野生动物,我们责无旁贷。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世界的明天,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我们越是了解它们,就越能了解动物同人类的关系、了解动物同地球的关系,我们也就能保护它们。当一种动物完全灭绝,它就会一去不复返,永远不会再活转回来了。同样,我们人类自己不也是动物吗?如果我们不能防止其它动物的灭绝,我们又怎能使人类自己不灭绝呢?  相似文献   

7.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国外有许多大自然爱好者把观鸟作为一种高雅的休闲活动。参加观鸟、置身大自然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对身心健康亦大有裨益。观鸟时,应配备什么用具,及注意哪些事项?有意加入观鸟者行列的朋友们请读《观鸟——有益身心的休闲活动》。  相似文献   

8.
胸前挂着双筒望远镜,口袋里揣着鸟类图鉴,或一人独行,或三五结伴,在山野、森林、湖畔、海滩、农田中穿梭,如搜寻宝藏的探宝者一般四处寻找鸟类;或静坐在草地上,树荫下,透过望远镜去观察、识别、欣赏在周围活动的鸟儿。这种被称为"观鸟"或"赏鸟"的休闲活动,最近10余年来在中国内地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唯诚 《科技潮》2006,(4):52-53
过去,鸟类学家一直认为气味对鸟类没有多大作用,鸟儿的鼻子如同摆设。但在近20年时间里,研究人员的结论表明,不仅大多数鸟类能够闻,而且它们还像脊椎动物一样在搜集信息时广泛使用嗅觉。由此可见,和其它动物一样,气味对鸟类来说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到野外观鸟     
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观赏鸟儿的多彩羽色和姿态,聆听鸟儿的动听歌唱,能够调剂生活,陶冶情操,给予人们一种轻松愉快的自然享  相似文献   

11.
马义 《小学科技》2010,(10):34-35
大自然里有各种各样的飞行动物,如昆虫和鸟类。昆虫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飞行家",在3亿年前已升空飞行。鸟类要比昆虫晚出现1亿多年,但它们有坚硬、灵活的翅膀,是地球上最出色的"飞行家"。除了昆虫和鸟类之外,还有一些没有翅膀的动物,它们也能"飞行"。当然,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算不上是飞行,只能说是滑翔。  相似文献   

12.
《科技导报(北京)》2012,30(32):13-13
中国观鸟数据库完成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宫鹏等制作完成基于发现点的、具有精确时空信息的中国观鸟数据库,为鸟类分布基础数据提供了补充,并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级和省级新纪录。研究人员以《中国观鸟年报》(2003—2007)为数据源,利用自己开发的球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lobal Analyst,结合鸟类适宜生境信息,制作完成基于发现点  相似文献   

13.
孔雀蝴蝶是鸟类最爱吃的一种美味,它们经常先一动不动地装死,然后把带有眼状斑纹的翅膀突然展开。这足以把捕食鸟吓退,保住自己的性命。虽然蝴蝶的眼状斑纹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它们吓退捕食者的武器,但并没有什么实验性证据来证明这一点。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试验,他们用笔将孔雀蝴蝶翅膀上的眼状斑纹涂掉,然后将它们交给捕食鸟蓝冠山雀。结果发现,20只斑纹被涂掉的孔雀蝴蝶中有13只被鸟儿吃掉了。而在34只斑纹没有被涂掉的蝴蝶当中只有一只被吃掉。一个很大的疑问是:在后一种情况下,为什么鸟儿不去招惹这些无害的蝴蝶呢?格…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生活中,故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而精彩的故事又总能让人回味无穷。你知道吗,大自然的精灵——鸟儿也有着它们自己的故事,可是它们既不能说,也不能写,那我们就一起来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把它们的故事写下来吧!  相似文献   

15.
冬天的大自然往往呈现出一片萧瑟,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树木的叶子早已凋落,昆虫和兽类可谓“死的死,藏的藏”.因此,热爱观察自然的我们便如北雁南飞一般,启程前往南方.此行的目的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天堂”、素有“彩云之南”之称的云南. 自2009年开始,云南每到冬季都会举办观鸟节,这与鸟类迁徙路径有关.在冬天,许多鸟儿都会向南迁徙并途经云南,这时的云南便成了“百鸟朝圣”之地.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也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良好的生境使这里成为众多鸟类冬季的理想栖息地.  相似文献   

16.
人们知道,鸟能识途。一只信鸽无论位于何地,都能从容不迫,准确无误地飞回自己的“家”。那么,鸟儿是靠什么来辨别方向的呢?科学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反复实验,发现了鸟类借以辨别方向的几种“秘密武器”。如太阳、星星都是它们确定航线的参照物。地球磁场则是它们必不可少的“航标”。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2016,(2)
正2015年5月13日,重庆南山植物园迎来了一位稀客—一只雄性火尾太阳鸟。它的老家在哪里?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也许,世界那么大,它想去看看,这不过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观鸟爱好者来说,无论路途多么遥远,等待多么漫长,能一睹当地特色鸟类的靓影,聆听它们婉转多变的喉音,乃是一种莫大的满足。而这个过程,有时也会附带着意外的惊喜,比如与本地区首次出现的鸟儿邂逅,那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幸运。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在全世界10000种鸟类中,有1/10的鸟类被认为正处于灭绝的边缘,其中有很多种鸟类已经不幸灭绝。新西兰巨型恐鸟的体型很大——非常庞大——它们是走禽,几百年前新西兰殖民者们的大肆猎杀导致了它们的最终灭绝。我们对巨型恐鸟的情况知之甚少,并且只能试着去想象其生活在当时的世界里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身高达3.5米的鸟儿们在树林中穿梭觅食。  相似文献   

19.
天高任鸟飞,鸟类可是动物界里最优秀的“飞行家”,那你知道它们是怎样飞行的吗?长期观察发现,鸟类主要有两种飞行方式:拍翼飞行和滑翔。拍翼飞行是鸟类基本的飞行方式,随着翅膀有节奏的上下扇动,鸟儿可以自由控制身体上升或前进。这种飞行方式可分为上抬翅膀和下拍翅膀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丁士风 《小学科技》2013,(10):10-10
科学家在南美洲阿根廷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食肉鸟类的化石,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鸟类化石。这种已经灭绝的食肉鸟类足有3.1米高,看起来有点吓人。据考证,这种凶猛的鸟不能飞,但可以吞食一只狗那么大的动物。它们主要生活在6000万年N200万年前的南美洲,体重可达500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