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以及地磁偶极倾角的存在,地球磁层极尖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与太阳风参数的扰动变化有关,而且与地磁偶极轴运动状态有关.关于极尖区位置对地磁偶极倾角的依赖程度问题,已有不同的作者根据不同  相似文献   

2.
对2001~2003年间Cluster星簇穿越极尖区期间观测到的电离层起源的离子(O+离子, He+离子和H+离子)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主要研究了这些离子的数密度与地磁活动以及太阳风动压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O+离子数密度和地磁活动指数Kp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He+离子数密度和地磁活动指数Kp不相关, O+离子和He+离子数密度都和太阳风动压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H+离子数密度与太阳风动压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而和地磁活动指数Kp不相关. 最后, 对这些离子的特性与太阳风动压及地磁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卞祖和 《科学通报》1989,34(15):1160-1160
海平面大气放射性与太阳活动和大气条件的相关性,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 1987年9月23日我国发生了一次日环食。我们选择这个时机,在位于日环食带南缘的安徽省天长县,即东经119°01′,北纬30—41′,海拔高度20.8m,对海平面大气中100—830keV能区γ射线进行了实验观测。当地日环食发生时间为:初亏8点33分,食甚10点01分,  相似文献   

5.
奥运期间北京地区卫星监测NO2柱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美国Aura卫星装载的OMI仪器观测反演得到的对流层NO2柱浓度资料, 通过与北京近年(2005~2007年)同期及其与周边城市天津和唐山的综合比较, 评估了北京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的实施效果. 奥运会期间华北地区对流层NO2柱浓度分布图像资料清楚地说明了北京市实施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方案的显著效果, 北京市NO2柱浓度明显低于周边城市天津和唐山, 而2005~2007年同期三地具有大致相同的NO2柱浓度. 进一步定量评估给出了保障措施关键时期2008年7~8月北京地区对流层NO2柱浓度下降了约40%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典型草地CO2, N2O, CH4通量的同时观测及其日变化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利用黑色不透光气体采集箱, 沿450~200 mm年降水梯度剖面对内蒙古温带草原典型草地3种主要温室气体CO2, N2O, CH4通量进行现场测定. 结果表明, 内蒙古草地CO2, N2O, CH4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 180.4 ± 308.7), (0.010 ± 0.004), (-0.039 ± 0.016) mg.m-2. h-1, 3种温室气体通量随着草地降水量的减少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 人类活动放牧和草地开垦利用均表现对草地温室气体通量的明显影响, 揭示了草地温室气体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北京冬季PM1中有机气溶胶的高分辨率气溶胶质谱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气溶胶(OA)是大气细粒子中的重要组分,其化学组成和来源的识别对有效控制颗粒物污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高分辨率气溶胶飞行质谱对北京2010年冬季亚微米气溶胶(PM1)中OA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进行了高时间分辨率(5min)的在线测定,以了解其化学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北京冬季OA的平均浓度为20.9±25.3ug/m3,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1.9和284.6ug/m3.OA的H/C,O/C,N/C的摩尔比分别为1.70,0.17和0.005,相应的OM/OC(有机物和有机碳的质量比)为1.37.OA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宽,在积聚模态450nm附近有明显的峰值,而对超细粒子(Dva<100nm)的贡献主要来自燃烧源的一次排放.北京冬季的OA主要分为3类:烃类有机气溶胶(HOA)、烹饪类有机气溶胶(COA)和氧化性有机气溶胶(OOA),分别占OA的26.9%,49.7%和23.4%.HOA和COA分别来自燃烧源和烹饪源排放的一次有机气溶胶(POA),而OOA则对应着"老化"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相似文献   

8.
通过CF4气体直流脉冲放电产生CF3自由基,研究了309-325nm,波长范围内CF3自由基的(2+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谱,初步确定了4pσ(^2A″2)和4pπ(2E’)2个Rydberg态的带源分别为62777和62614.4cm^-1;相应的量子亏损值分别为0.97和0.95。并由振动带分析,获得了上述2个Rydberg态的全对称伸缩振动模和OPLA模的振动频率。实验表明:该实验方法对研究  相似文献   

9.
田爱香  应俊  彭军 《科学通报》2011,56(12):923-927
在水热条件下(160 ℃ ), 通过十二硅钨酸(H4[SiW12O40]·14H2O) 、氯化铜(CuCl2·2H2O)和1,4-二(1H-1,2,4-三氮唑-亚甲基)苯反应, 合成了结构新颖的多酸基配合物[Cu2(bbtz)4(SiW12O40)] (1). X 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中的金属-有机框架是一个具有六边形孔道的三维网状结构, 而杂多阴离子[SiW12O40]4-作为四连接点以配位键连接到六边形孔道内, 形成一个基于多酸的高维、高连接网络.  相似文献   

10.
王枫  寿晶晶  张韫宏 《科学通报》2008,53(13):1605-1607
利用疏水的聚四氟乙烯为基底, 在其表面得到球形的硫酸镁液滴. 利用微区拉曼技术, 实现了在硫酸镁液滴表面和球心两次聚焦, 由此获得了来自表面和内部组成不同的拉曼信号, 初步认定MgSO4液滴形成的胶态结构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膜状结构. 这种膜状结构覆盖在液滴表面, 阻碍液滴内部水分蒸发, 导致MgSO4液滴表面和内部的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末次冰期以来的陆地植被中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曾被广泛的争论,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同气候因素,而不是大气CO2浓度,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但对于某一具体的研究区域而言,温度还是降水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仍存在不同的认识.由于具体的研究区域,温度和降水的变幅相对有限,且经常协同变化,因此从更广阔的空间尺度来对有关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或许可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对全球末次冰期以来的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记录进行梳理,发现其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即:除地中海式气候地区外;在高纬度地区,末次冰期以来,均以C3植物占绝对优势;在中纬度地区,末次冰期至全新世,C4植物相对丰度上升;而低纬度地区,末次冰期至全新世,C4植物相对丰度下降.结合现代过程研究结果,探讨了末次冰期以来陆地植被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的驱动机制,认为在末次冰期以来的大气CO2浓度背景下,温度是C3/C4植物相对丰度的首要控制因素,温度条件满足之后,则水分条件成为主要控制因素.这些认识对于将来获得的更高分辨率的过去C3/C4植物相对丰度记录的气候环境信息解译,以及在可靠的温度和大气CO2浓度背景条件下,理解更长时间尺度的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的驱动机制,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Ni80Fe20/Cu多层膜巨磁电阻与微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宏伟 《科学通报》1998,43(14):1485-1488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溅射气压下制备了取向的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的Ni80Fe20/Cu金属多层膜。室温下,饱和磁电阻值随着Cu层厚主的增加呈振荡变化,在Cu层厚度tCu=1.0,2.2nm时。  相似文献   

13.
徐寄遥  马瑞平 《科学通报》2001,46(6):514-517
利用考虑了光化-动力耦合的重力波模式就重力波对大气化学成分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计算,着重研究了重力波通过非性性化学反应对大气化学成分分布的影响这一新的机制,以O3和OH为例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重力波在传播过程中主要通过非线性化学反应引起中层顶区大气化学成分分布的变化,其贡献可能超过湍流扩散和重力波引起的非线性输运。  相似文献   

14.
马翔  马鹏涛  张超  王敬平  牛景杨 《科学通报》2011,56(12):928-933
以Na2MoO4·2H2O, Na3AsO3, NiCl2·6H2O, 乙二胺等为原料, 通过常温水溶液方法合成一例Anderson 结构衍生物(H2en)3[(NiO6)Mo6O18(As3O3)2]Cl2·6H2O (1, en = ethylenediamine),并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X 射线粉末衍射及X 射线单晶结构测定. 晶体结构测定表明, 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P-1 空间群, 晶胞参数: a = 0.94190(6) nm, b = 1.08612(8) nm, c = 1.10976(8) nm, α = 95.6890(10)°, β = 92.6460(10)°, γ = 90.8800(10)°, V = 1.12828(14) nm3, Z = 1, R1 = 0.0441, wR2 = 0.1189. 化合物1 分子由一个[(NiO6)Mo6O18(As3O3)2]4-阴离子, 2 个Cl-离子, 3 个质子化的乙二胺和6 个结晶水组成. 杂多阴离子[(NiO6)Mo6O18(As3O3)2]4-借助氢键与质子化的乙二胺及Cl-离子相连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磁性多层膜中SiO2/Ta界面反应及其对缓冲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性多层膜常以金属Ta作为缓冲层,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表面有300nm厚SiO2氧化膜的单晶硅(100)基片上沉积了Ta/NiFe/Ta薄膜,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该薄膜进行了深度剖析,并且对获得的Ta4f和Si2p的高分辨XPS谱进行计算机谱图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在SiO2/Ta界面处发生了化学反应;15SiO2 37Ta=6Ta2O5 5Ta5Si3,该反应使得界面有“互混层”存在,从而导致诱发NiFe膜(111)织构所需的Ta缓冲层实际厚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於金生 《科学通报》2007,52(5):540-547
前人研究将水稻光敏核不育位点Pms1定位在第七染色体上. 本研究对来源于定位亲本(明恢63和农垦58)的两个BAC克隆进行比较测序来鉴定Pms1的候选基因, 通过对两个克隆的注释和比较分析我们得到五个候选基因以进行进一步的功能检验. 我们还将这两个亲本的基因组序列与公共数据库里的日本晴和93-11的进行了比较分析. 分析表明, 该区段四个亲本在序列组成上存在巨大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归咎于活性反转座成分造成的基因组新近增长和变异; 亚种内和亚种间以Indel或者SNP的形式存在高度的多态性. 利用反转座成分的两个长末端重复进行分析发现它们的替换速率比已有文献报道要高得多. 该结果证明在自然和人工选择的共同作用下, Pms1区段正处于快速的基因组进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氢键有机框架(HOFs)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新型多孔材料,但稳定、永久多孔且富含功能位点的HOFs的构筑难题制约了其在气体吸附分离领域的应用.本文采用具有轮桨立体构型和多氢键位点的金属-核碱基构造体构筑了一类稳定的微孔杂化HOFs材料(HOF-ZJU-201、HOF-ZJU-202和HOF-ZJU-203),框架内的无机阴离子、氨基以及电荷差异性分布孔道作为多重极性位点实现了CO2的选择性吸附和CO2/CH4的吸附分离.在298 K和1 bar (1 bar=105 Pa)条件下,杂化HOFs材料的CO2吸附量为2.31~3.35 mmol/g,对CO2/CH4(50/50, v:v)的分离选择性为7.3~9.0.通过色散矫正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Hirshfeld表面分析明确了杂化HOFs材料通过氢键、静电偶极作用以及范德华力选择性捕获CO2的作用机理.固定床穿透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杂化HOFs材料对CO2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一个新的磷钼酸盐化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循环伏安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解析结构表明,该化合物的阴离子{Na[Mo12O24(OH)6(PO4H)2(PO4H3/2)2]}6- 由2 个{Mo6P4O31} 单元和一个八面体配位的金属钠离子共价组装形成,具有夹心型结构。该化合物是目前为止获得的第一个含有孤立M[Mo6P4O31]2 夹心结构的水溶性多钼磷酸盐。该水溶性化合物将会作为一个基本的反应原料和基本构筑单元合成组装出更多结构新颖、性质丰富的新型多钼磷酸盐。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两种混合多羧酸稀土配位聚合物[Ln(ox)0.5-(bta)0.5(H2O)2]n (Ln = Sm (1), Gd (2) ) (ox = 草酸, bta =1,2,4,5-均苯四甲酸),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及X射线粉末衍射(PXRD)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构分析表明, 配合物1 和2属同构. 混合连接体1,2,4,5-均苯四甲酸和草酸连接相应的稀土金属离子, 形成复杂的三维网络结构. 此外, 还对配合物做了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多层交替(SiC/[Mg/B]5)沉积后退火处理的MgB2薄膜上用紫外光刻和Ar离子刻蚀制作出SQUID环路膜条,然后用聚焦离子束(FIB)刻蚀方法在SQUID的环路上制作了150~300nm之间不同尺寸的纳米微桥结构,并测量了其电阻温度(R-T)曲线和电流电压(I-V)曲线.膜条的R-T曲线与薄膜基本相同,表明薄膜没有受到膜条制备过程中潮湿的影响.对SQUID的R-T关系测量发现电阻有较大升高,并看到由纳米微桥的存在而具有的结构.SQUID的I-V曲线表明,纳米微桥形成了弱连接,超流主要体现为约瑟夫森耦合电流.其中一个150nm宽纳米微桥的SQUID,其回滞消失的温度约为10K,在此温度下,得到临界电流Ic约为4.5mA,IcRN~2.25mV,单个纳米微桥结的临界电流密度约为1.5×107A/cm2.临界电流Ic随温度以幂指数关系变化,也验证了纳米微桥的弱连接特性.我们的实验对基于MgB2薄膜的约瑟夫森器件制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