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冯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3):3691-3694,3709
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保存期内全血理化指标的检测,评价全血质量的变化。选择30例健康献血员采集全血2 U/人,每袋全血采用无菌方式分为6份,每份血袋内装60—80 mL全血,置于储血冰箱(4±2)℃条件下保存。分别在全血保存的0 d、7 d、14 d、21 d、28 d和35 d后取样,检测血液pH值、血常规、电解质(K+、Na+)、游离血红蛋白(FHb)、Na+-K+-ATP酶、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葡萄糖、乳酸和血流变。全血中K+含量在7 d内迅速升高,在保存期21 d的浓度为(22.46±6.88)mmol/L,有些已达不到现行国家标准[1](GB 18469—2001:全血保养液ACD—B时,钾离子浓度≤21 mmol/L);Na+离子浓度逐渐降低,在保存的7 d含量为(136.33±5.98)mmol/L,亦未达到国家标准(GB 18469—2001:全血保养液ACD—B时,钠离子浓度≥146 mmol/L);pH值在保存期28 d内能达到国家标准(GB 18469—2001:全血保养液ACD—B时,pH为6.6~7.0),但0 d和21 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Na+-K+-ATP酶的活性0 d和14 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3-DPG的含量7 d发生明显变化(P<0.05);游离血红蛋白在保存21 d能达到国家标准(GB 18469—2001:全血保养液ACD—B时,血浆血红蛋白≤0.29 g/L);HCT在保存期35 d内无显著性变化(P<0.05);全血保存21 d后高切黏度显著升高(P<0.05),7 d后低切黏度的升高也有显著性(P<0.05)。说明全血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其理化指标变化有所不同,研究为血液的保存和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水平下,对杂原子X(X—Na、Mg、Al、Si、P、S、Cl)置于垂直于具有D2h对称的Si4原子簇平面的C2轴上时,所得到的含杂Si4X(X—Na、Mg、Al、Si、P、S、Cl)原子簇,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一系列稳定的Si4X原子簇的几何构型,并对其中具有C2v对称的三角双锥结构的Si4X原子簇,系统地讨论了原子簇的稳定性、Si—X键强弱、电荷分布等的递变规律,以及由于第三周期元素的加入,对硅原子簇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MTT比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a5SeV5O18.3H2O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Na5SeV5O18.3H2O(0.625~20 mg.L-1)能抑制K562细胞增殖(p<0.05);药物处理K562细胞24 h,可使胞浆细胞色素C,IκBα含量明显增多,核内NF-κB含量减少.结果提示Na5SeV5O18.3H2O能体外抑制K562细胞增殖,其机理可能与线粒体凋亡和NF-κB/IκBα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4.
使用DL_POLY_2在分子动力学的基础上,采用BMH势函数,从偏径向分布函数、键角、配位数以及桥氧四个方面,模拟研究了不同Na/Al比的Na_2O-Al_2O_3-SiO_2玻璃体系微观结构。研究表明:随着Na/Al比的增加,Si—O、Al—O、O—O的键长没有变化,分别为0.160 5 nm、0.176 5 nm和0.262 5 nm,Na—O键长则逐渐减小;体系中[AlO_4]四面体的稳定性比[SiO_4]四面体差;Na/Al=2时,出现少量SiⅤ;当Na/Al比较低时,体系中出现[AlO_4]四面体的三配位现象,且未发现AlⅥ;随着Na/Al的增加,Al—T的平均配位数减少,三配位氧的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对汉江上游谷地归仙河口剖面的常量元素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归仙河口剖面风成黄土的化学成分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Ca、Na、Mg、Si相对于K表现为迁移淋失,Fe、Al相对富集,元素的活动性及迁移序列为CaNaMgSiKAlFe,Ca、Na、K的迁移特征说明其达到中等风化阶段.化学蚀变指数、K2O/Na2O、SiO2/Al2O3、(CaO+K2O+Na2O)/Al2O3和(Al2O3+Fe2O3)/(MgO+CaO+Na2O)等地球化学参数,说明古土壤S0形成时期的化学风化最强烈,黄土L1、Lt和L0形成时期的风化作用相对较弱;揭示汉江一级阶地抬升(18.0ka B.P.前后)以来气候干冷,11.5ka B.P.开始气候转向暖湿,8.5ka B.P.开始气候最为暖湿,3.0ka B.P.开始气候骤然恶化;并记录到4次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12.5~12.4ka B.P.、7.5~7.0ka B.P.、3.1~3.0ka B.P.和1.0~0.9ka B.P.期间.  相似文献   

6.
用步冷曲线法研究室温冷却环境下成核剂-Na2HPO4·12H2O复合体系的过冷性能,分析成核剂的添加量和晶体结构对过冷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a2SiO3·9H2O、NaF、CH3COONa·3H2O和Na2B4O7·10H2O这4种成核剂对Na2HPO4·12H2O的过冷现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为有效改善过冷,成核剂的添加量有一个合适的范围.在10g的Na2HPO4·12H2O中,分别添加0.30g的Na2SiO3·9H2O、0.15g的CH3COONa·3H2O、0.05g的NaF和0.05g的Na2B4O7·10H2O时,抑制过冷的效果最好.同时发现,与Na2HPO4·12H2O晶体结构不同的成核剂Na2SiO3·9H2O改善过冷的效果最显著;与Na2HPO4·12H2O晶体结构相同的成核剂中,Na2B4O7·10H2O改善过冷的效果优于CH3COONa·3H2O.  相似文献   

7.
用B—W规则和BKW程序分别对含C、H、N、O、Na类元素的乳化炸药的爆轰产物进行了计算,并用统计手段对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爆热做了比较,得出结论:用B—W规则确定的爆轰产物计算出来的爆热比用BKW程序计算出来的爆热低,两差的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为(4.47%,5.40%),因而,可以用经验方法替代理论方法确定乳化炸药的爆炸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探究了Na掺杂InN的电子结构和磁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Na掺杂InN为p型掺杂,一个Na原子掺杂的InN体系可产生2. 0μB的磁矩,其中Na最近邻的N原子对磁矩的贡献最大.态密度图和自旋密度分布图显示两个掺杂的Na原子之间的N原子间存在较强的p-p相互作用,因此由两个Na原子掺杂产生的磁矩间的耦合为长程铁磁耦合.  相似文献   

9.
钛金属固体法渗硼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传统固体粉末法渗硼工艺进行改进,用B4C和无水Na2B4O7代替非晶态硼作为供硼剂,制备出以TiB2为主要成分的表面渗层,并研究了原料成分和反应条件对渗层相结构及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渗硼剂配料中Na2B4O7和B4C的质量分数比对渗层有很大影响,当w(Na2B4O7)∶w(B4C)=2∶6时,渗层厚度和表面清洁程度等综合性能最优;填充剂Al2O3能导致TiB2渗层脱落,且脱落程度随Al2O3含量的增加而加重;渗层厚度随处理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增加;渗硼层厚度与试验温度的关系为d=aT2 bT c.  相似文献   

10.
在由NaOH、H3BO3、Na2B4O10组成的电解液中,研究了不同添加剂Na2SiO3和NaAlO2对AZ31B镁合金阳极氧化膜性能的影响.通过电压-时间曲线、Cass盐雾试验、SEM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等方法检测和观察阳极氧化膜性能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两种阳极氧化膜表面均为多孔结构,电解液中添加Na2SiO3获得的氧化膜表面微孔分布均匀,孔径更小;与AZ31镁合金基体相比,其耐蚀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Na2SiO3添加后膜层的耐蚀性优于NaAlO2.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热力学理论以及新的次正规模型,导出了二元系相平衡曲线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以十三种具有A_2CO_3—AX和A_2SO_4—AX(这里,A=Li,Na,K;X=F,Cl,OH,NO_3)形式的二元系为例,计算了每个二元系的共晶点(T_0,X_(B0))及其相图。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的相图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2.
国外对K3ZrF7-NaCl盐系的研究,得到的结论各不相同,互相矛盾。为弄清K3ZrF7-NaCl系的实际情况,作者对此体系进行了差热分析和X光相分析。X光相分析表明,在K3ZrF7-NaCl系熔体的室温X光象片中,除K3ZrF7和NaCl的谱线外,还可能有Na3ZrF7、K3Na3Zr2F14和KCl的谱线。根据[K3ZrF7-NaCl]的比例不同,可发生下列两个交互反应: K3ZrF7 3NaCl——Na3ZrF7 3KCl (1) 2K3ZrF7 3NaCl——K3Na3Zr2F14 3KCl (2)作者将K3ZrF7和NaCl按一定比例熔合,成功地分离出纯的交互产物Na3ZrF7和K3Na3Zr2F14,并用X光相分析加以证实。结合差热分析的数据,说明K3ZrE7-NaCl系独立的二元系,而是(K 、Na /ZrF73-、Cl-)三元交互系的一个不稳定的对角剖面。其液相线由二支组成,相应于K3ZrF7-Na3ZrF7固溶体和KCl-NaCl固溶体的析出。液相线最低点的组成为24%(克分子)K3ZrF7 76%NaCl,熔点为560℃。视K3ZrF7和NaCl的相对含量而定,得到的固态交互产物为K3Na3Zr2F14 KCl,K3Na3Zr2F14 Na3ZrF7 KCl或Na3ZrF7 KCl。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显色剂2,4—二溴—6—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与Zn(Ⅱ)的显色反应及分析应用.在OP乳化剂存在下,于pH106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Zn(Ⅱ)与题示试剂形成1:2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的5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8×104Lmol-1,com-1,Zn量在0—22μi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人发中微量锌的测定,结果满意.RSD(n=10)小于5%.  相似文献   

14.
混合碱效应对碲酸盐玻璃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了一系列分别含有Li2O/Na2O、Li2O/K2O、Na2O/K2O不同摩尔比的0.7TeO2-0.2ZnO—xR2O-(0.1-X)R′2O系统碲酸盐玻璃,通过DSC测定玻璃的转变温度丁。和析晶开始温度Tx,研究了混合碱效应对玻璃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i2O/Na2O、Li2O/K2O、Na2O/K2O的摩尔比分别为1:4,2:3,1:4时,玻璃的热稳定性较好:0.7TeO2-0.2ZnO—xLi2O-(0.1-x)K2O系列玻璃的热稳定性普遍比同配比的0.7TeO2-0.2ZnO—xLi2O-(0.1-x)Na2O系列玻璃的热稳定性高,0.7TeO2-0.2ZnO—xNa2O-(0.1-x)K2O系列的又比0.7TeO2-0.2ZnO—xLi2O-(0.1-x)K2O系列的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群论及分子反应静力学原理,推导其Na Br和Na F分子基态电子态和合理的离解极限。运用Gaussian03程序中的多种方法和基组,计算分子的几何结构、离解能以及谐振频率,对Na Br分子选取B3LYP/6-311g(2df,2pd)为最优方法与基组,对Na F分子选取BP86/6-31g(3df,3pd)为最优方法与基组,分子在最优方法与基组下进行能量扫描,采用Murrell-Sorbie函数进行了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分子势能函数,从而计算Na Br和Na F分子的力常数与光谱常数,与实验值对照,计算得到光谱常数值与实验值吻合甚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盐析凝胶法回收废水中的聚乙烯醇(PVA),并对盐析凝胶后废水进行Fenton处理.考察Na2SO4及Na2B4O7·10H2O投加量、pH、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PVA回收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Fenton氧化过程中H2O2投加量、pH等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盐析凝胶Fenton氧化法可以有效地回收废水中的PVA,并能高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室温、pH为4、Na2SO4投加量为15g/L、Na2B4O7·10H2O投加量为 2.5g/L、反应60min的条件下,废水中PVA 回收率可达88.78%;Fenton法进一步处理后的废水中未检出PVA,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达87.86%.  相似文献   

17.
甲醇脱氢制甲醛反应中碱金属难熔盐的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6 mm陶瓷管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甲醇脱氢制无水甲醛反应中几种含钠化合物及碱金属难熔盐的催化活性,表明陶瓷管也可做甲醇脱氢反应器;碱金属碳酸盐大都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催化性能排序为:Na2CO3>K2CO3>Cs2CO3>Li2CO3,即含钠盐的催化活性较其它碱金属要高;钠的卤化物及硫化物的催化活性很低;钠的含氧酸盐在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表现各异,其中Na2CO3、Na2B4O7和Na2MoO4的催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浑浊型玉米汁饮料稳定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对浑浊型玉米饮料稳定剂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最佳稳定刺配方。实验表明:玉米汁饮料经调配后,配以黄原胶0.08%,海藻胶0.15%,CMS—Na0.10%,瓜尔豆胶0.02%,CMC—Na0.08%和单甘酯0.05%,此时所制得的产品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9.
利用Na—H能级跃迁对照的方法来确定主量子数,进而求出量子亏损。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苯并15-冠-5(B15-C-5)的配合物[Na(B15C5)·H2O]2[Zn(NCS)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结构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体学结构数据a=1.6924(5)nm,b=1.2998(4)nm,c=2.1483(4)nm,β=112.352(6)°,V=4.371(2)nm3,Z=4,Dc=1.389mg/m3,F(000)=1896,R1=0.0657,wR2=0.1783.结构分析表明Na+与B15-C-5分子中氧原子配位成键,阴离子为[Zn(NCS)4]2-具有四面体构型.两个[Na(B15C5)·H2O]+配阳离子与一个[Zn(NCS)4]2-配阴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