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加筋间距对加筋挡土墙工作性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某工程实例挡土墙成功模拟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加筋间距,分析其对挡土墙工作性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挡土墙面板侧向位移及加筋层拉应力随着加筋间距的减小而减小.与极限平衡原理分析的结果比较表明,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能更加精确合理地分析不同的加筋间距对挡土墙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加筋挡土墙的施工工艺,从基础施工,面板安装、筋带铺设、填料施工等方面阐述了加筋挡土墙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对加筋挡土墙高路堤的变形破坏型式及机理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加筋复合挡土墙的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加筋挡土墙的施工工艺,从基槽开挖、基础施工、面板安装、筋带铺设、填料施工等方面阐述了加筋挡土墙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是加筋挡土墙的主要设计内容之一.基于拉格朗日有限差分原理与强度折减法,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一座高5 m的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进行数值模拟. 分析其动力及强度折减作用下墙面板最终位移、关键点时程位移、土体沉降、各层土工格栅拉力最大值以及单层土工格栅拉力值分布. 结果表明:关键点的位移与折减系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加筋挡土墙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下的强度折减系数可作为动力稳定系数,在突破稳定系数后,各项参数值均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省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加筋挡土墙以其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在高等级公路项目中越来越多地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结合施工实际,分析了高速公路施工中加筋挡土墙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如何加强加筋挡土墙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加筋土挡墙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勉宁某段高速公路的路肩式加筋土挡墙工程为实例,运用有限元理论和方法对加筋土挡墙潜在滑移面、合理的加筋竖向间距以及拉筋的长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加筋土挡墙的潜在滑移面与挡土墙顶面交于0.3H附近,形状为对数螺旋线型;加筋长度采用0.7H就足够保证挡土墙的稳定性;加筋间距采用0.4 m较合理.其结论有助于达到安全节省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8.
李叶根 《天津科技》2007,34(3):68-70
通过假定加筋挡土墙在极限平衡状态下的破裂面为过墙趾、并与水平面有一夹角θ,根据单元体的受力平衡分析,建立了在不考虑面板作用情况下加筋挡土墙的计算模型,进而得到破裂面同水平方向的平角θ和各层筋材的拉力Ti。分析了在不考虑面板作用情况下,拉力T同水平方向夹角α对破裂角θ和各层筋材拉力Ti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Bergado在泰国曼谷做的加筋挡土墙的原型试验,采用HSS本构关系的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探讨软土地基上加筋挡土墙的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HSS模型计算的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更加吻合;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软土地基上加筋挡土墙的稳定性更加贴近实际;硬土上的加筋挡土破坏模式主要有倾覆破坏和滑移破坏,而软土上的破坏模式有三种,墙身倾覆破坏、地基土深层滑动破坏和地基土整体失稳破坏。至于墙身先破坏还是地基土先破坏主要取决于筋土组合体与地基土的相对稳定性,而相对稳定性又受加筋体间距、长度和地基土强度的综合影响。建议设计人员不可生搬硬套规范,而应综合分析多种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法补充计算,对于重要工程应该采用两种以上不同力学模型的有限元软件进行补充计算。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进行加筋挡土墙的模型试验研究,初步探讨了加筋挡土墙结构工作的基本原理.发现加筋土挡墙的作用机理主要是由于筋带对土体的加筋作用改善了挡墙的变形特性,保证了挡土墙的稳定.加筋土挡墙最大位移通常发生在中部偏下处,挡墙工作中处于距底部高度为1/3处面板滑移最大.有限元计算与按规范计算出的滑裂面有明显差异,在挡墙中部及以下,两者的滑裂面形状类似,但是在挡墙上部,有限元法所得与规范推荐破裂面相差很大,规范推荐破裂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时应考虑用其他方法补充计算,确保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加筋土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验算应考虑加筋材料与上、下土体之间的界面磨擦力,同时经分析认为考虑了界面磨擦阻力后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Kt值要求可降低为1.5.  相似文献   

12.
由土建系周锡九副教授等与沈阳局设计院合作完成的“四平铁路加筋挡土墙研究”于7月30日通过校级鉴定.与会专家们认为:加筋土挡土墙是世界上仅有十多年历史的一项土工新技术,目前仍在不断发展.这项研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现场原型试验,研究了受力及变形机理,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13.
针对加筋挡土墙在应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破坏的情况,进行了机理分析及根据破坏原因采取相对应的处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土工袋挡土墙小型振动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以天然河沙为填料的土工袋挡土墙在水平向不同振动加速度下的位移、动土压力以及水平加速度的分布规律,并与水平加筋土挡土墙和传统的刚性挡土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输入加速度不超过0.3g时,土工袋挡土墙位移变形比刚性挡土墙略大,但是随着输入加速度继续增大,刚性挡土墙发生整体滑移,以致倾覆破坏,而土工袋挡土墙依然稳定,显示出良好的抗震性能。水平加筋土挡土墙的位移一直大于土工袋挡土墙与刚性挡土墙,峰值出现在1/2倍墙高处,且随着输入加速度的增大,挡土墙中上部外凸变形越来越显著;土工袋挡土墙的动土压力系数与墙体位移相对应,沿墙高呈非线性分布,中上部较大、下部较小;土工袋挡土墙的加速度放大倍数随着输入加速度和墙高的增大而增大,均小于水平加筋土挡土墙与刚性挡土墙。同时,针对土工袋挡土墙的破坏失稳模式,对顶部进行加筋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工袋挡土墙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加筋土挡墙振动频率反映其抗震性能,基于ABAQUS建立了加筋挡土墙频率计算有限元模型,计算5种工况下结构体系的前三阶频率,发现墙后土体弹性模量对结构体系的振动特性影响较明显.引入灰关联分析法,以填土弹性模量、泊松比、重度等5个参数为影响因素,分析其与振动频率之间的关联度,得到加筋挡土墙振动特性敏感因子.通过算例分析得到:加筋挡土墙振动特性对土体的弹性模量变化最敏感,其次为内摩擦角,对填土泊松比、重度、黏聚力敏感度较低;土体弹性模量与振动频率呈线性关系,而内摩擦角与振动频率呈二次函数关系,内摩擦角为32°时频率变化最为敏感;两个敏感因子对三阶振动影响趋势是一致的,即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泊松比、填土重度、黏聚力对振动频率的影响不规律.  相似文献   

16.
加筋土在挡土墙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民辉  赵军  雷东彦 《河南科学》2003,21(5):562-564
加筋土是一种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土,可以提高土体的强度,增强土体的稳定性。本文根据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讨论了加筋土对悬臂挡土墙整体稳定的改善效果,探讨了悬臂挡土墙和加筋土共同作用的有效性及其设计和应用方法,并提出了设计和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朱长青 《科技信息》2011,(23):I0323-I0323
针对河道整治工程的特点,研究了近年来在河道治理中的得以应用的新技术,分别是:土工格栅技术、加筋格宾挡土墙技术和沉梢坝技术,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这些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直立式加筋挡土墙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DINA软件对直立式加筋土挡土墙的变形机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对加筋土挡墙等效塑性应变、水平位移及墙面板变形的分布规律进行探讨,为保证计算精度,程序采用8节点的四边形单元对挡墙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坡中设有加筋,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坡的工作性能,可以使其水平位移协调、均匀,加筋能明...  相似文献   

19.
加筋土挡土墙CAD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捷地设计加筋挡土墙和设计分析的可视化,介绍了加筋土挡土墙的设计基本理论和计算机辅助设讨软件(Computer—aided design,CAD)的设计思想、软件结构和软件功能。该软件以Windows为开发平台,利用Visual Basic 6.0开发成界向友好的交互系统,实现了加筋土挡土墙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由传统的参数计算转变为具有人性化界面的可视化。实践应用证明,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加筋土挡上墙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将有助于工程人员迅速、准确地进行档土墙设计,并提出优化的设计疗案。  相似文献   

20.
水平地震作用下绿色加筋格宾挡土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设计并完成了1:2.5比例尺的绿色加筋格宾挡土墙大型模型试验。试验模型长×宽×高为3.00m×0.85m×2.00m,坡角为70°,填料采用工程现场所用的红砂岩材料制备。双绞合六边形金属格宾网由聚氯乙烯(PVC)包裹,并镀锌防腐,网面单元长×宽为80mm×100mm。通过输入不同类型和幅值的地震波激励,探讨地震作用下模型挡墙的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绿色加筋格宾挡土墙对输入加速度有明显的放大效应;沿墙高方向,水平加速度放大倍数的增量比较平缓,随着墙高的增大,水平加速度有增大趋势;在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加速度响应有明显差异;墙面板的水平加速度放大倍数随振幅增大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基本上呈线性变化;竖向加速度峰值响应在墙面及墙顶显著增大,可达到台面水平加速度峰值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