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秋立塔克构造带盐构造形成的传力方式的构造物理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库车坳陷第三系下部库姆格列木群是一套巨厚的膏 (盐 )层 ,该层系不管是在应力传递方面 ,还是在控制构造样式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秋立塔克构造带是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前缘 ,盐上、盐下构造极不协调 ,盐上层变形强烈 ,发育滑脱断层、大型推覆构造、突发构造和三角带构造 ;盐下变形弱 ,发育小规模的冲断层 .根据构造分析推断 ,在盐上层中 ,应力从变形后缘 (克拉苏构造带 )向变形前缘秋立塔克构造带的传递有 2种方式 ,即重力滑动传递和顺层挤压传递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证明这种推断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库车坳陷秋立塔克盐构造形成过程物理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采集新生界岩石样品、盐岩样品并测定样品的岩石力学参数,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凡士林和松散的细沙为实验材料。采用砂箱挤压模型,对库车坳陷西段秋立塔克盐构造形成 过程进行模拟。实验表明:(1)在挤压构造背景下、边界条件合适可以形成库车坳陷西段秋立塔克盐枕构造。(2)实验中,随着挤压量的不断增大,盐枕上覆地层逆冲变形强烈,局部地层甚至卷入盐层之中,而下伏地层的变形强度较弱。盐岩本身的变形具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特征,与上下岩层的脆性变形明显不同。(3)随着变形的逐渐加强,局部的逆冲断层在挤压背景下可发生反转,形成正断层构造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集新生界岩石样品、盐岩样品并测定样品的岩石力学参数 ,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验 ,根据相似性原理 ,选择凡士林和松散的细沙为实验材料 .采用砂箱挤压模型 ,对库车坳陷西段秋立塔克盐构造形成过程进行模拟 .实验表明 :1在挤压构造背景下、边界条件合适可以形成库车坳陷西段秋立塔克盐枕构造 .2实验中 ,随着挤压量的不断增大 ,盐枕上覆地层逆冲变形强烈 ,局部地层甚至卷入盐层之中 ,而下伏地层的变形强度较弱 .盐岩本身的变形具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特征 ,与上下岩层的脆性变形明显不同 .3随着变形的逐渐加强 ,局部的逆冲断层在挤压背景下可发生反转 ,形成正断层构造 .  相似文献   

4.
秋里塔格构造带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前缘构造带,整体表现为受新生代膏盐岩滑脱层控制的分层变形构造特征。盐上构造层主要发育冲断褶皱构造,膏盐岩层以塑性流动变形为主,盐下构造层东部发育逆冲叠瓦构造,西部发育隆起构造及高角度断层。秋里塔格构造带勘探未突破区段的变形强度具有分段性,盐上与盐下构造层均可分别划分为两个变形区段。盐上构造层隶属于统一冲断变形体系,缩短量大于盐下构造层;盐下构造层东段为冲断变形体系,西段为隆起变形体系,两段相对独立,东段变形量大于西段变形量;盐上、盐下构造层的变形强度分段界线不一致。盐上、盐下构造层内均发育断层位移转换,多条断层交替发育,共同控制总变形量。  相似文献   

5.
库车前陆区中—新生代盆山波动耦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沉积充填、构造发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波动性的研究和盆地沉降分析 ,说明了天山造山带与库车前陆坳陷中、新生代存在耦合作用 .研究认为 ,中、新生代库车坳陷的盆地充填可划分出5个超层序 ,沉积具有旋回性特点 ;盆地沉降速率具有快速沉降与慢速沉降交替的特点 ;沉降中心和构造发育具有波浪状向前 (向南 )推进的特点 .沉积和构造发育的波动性表明 ,天山造山带与库车坳陷具有波动耦合的特点 .波动耦合的机理与中生代以来塔里木板块南边特提斯构造域发生的一系列板块碰撞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6.
库车坳陷发育两套膏盐岩,东部发育于新近系吉迪克组,西部发育于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较薄部位膏盐岩可达几十米,较厚部位可达三千米以上。依据库车坳陷膏盐岩发育的特点,分别针对东、西部含盐地层建立简化模型,将地层划分为7个层位,依据库车坳陷膏盐岩发育层位设定西部模型第四层为含盐地层,东部模型第三层为含盐地层,运用该模型进行热演化模拟,探讨膏盐岩对地温及烃源岩热演化差异性的影响机制。模拟结果显示:由于膏盐岩的良好的导热性,使盐下地温相对脱盐地层同等深度地温大大下降,盐上地温相对提高,盐下烃源岩的热演化滞后。定量地分析盆地西部大北2井膏盐岩对烃源岩热演化和地温影响程度发现:膏盐岩厚度每增加100m,盐下地温下降0.9~1℃,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热演化滞后0.026%~0.019%,这有利于库车坳陷的晚期成藏。  相似文献   

7.
对比分析了库车坳陷与川西坳陷的构造演化、变形区、变形层、滑脱层系,认为两者在构造变形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库车坳陷的应力特征以压性为主,横向上变形特征差异较小,纵向上由北向南变形强度逐渐减弱;川西坳陷的应力特征,在晚三叠世须四段一晚侏罗世蓬莱镇组时,表现为很强的扭动特征,构造变形在平面上变化较大,不同区块主变形期及变形特点差异明显,造成深坳陷及斜坡带断裂构造不发育,油气垂向输导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8.
库车坳陷北带断裂输导效率及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分析断裂输导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断裂输导天然气效率的评价方法,并用该方法从平面上对库车坳陷北带断裂输导天然气效率进行了评价,同时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天然气的运聚成藏(或散失)过程,进而总结了该区断裂组合输导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高、中、低效断裂输导体系的分布区域与天然气的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高效的断裂输导是库车坳陷北带天然气运聚成藏的重要条件。库车坳陷北带在垂向上主要有4种构造断裂输导模式,由盐下断裂与不直接连接圈闭的穿盐断裂构成的断裂输导模式和仅由盐下断裂构成的断裂输导模式是库车坳陷北带有效的断裂输导模式;而由盐下断裂与圈闭破坏断裂、穿盐断裂构成的断裂输导模式和仅由单一穿盐断裂构成的断裂输导模式是库车坳陷北带无效的断裂输导模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圈闭成因分类法,将盆地油气藏类型划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岩性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三大类型及七种亚类型。油气藏类型受盆地不同的含油气结构层系控制,油藏主要围绕盆地主力生油凹陷呈环带分布,盆地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的油气藏类型。盆地资源探明率仅16.8%,还有可观的油气勘探潜力。盆地可划分为六个聚油单元,按各个单元的剩余资源潜力的分析,东部坳陷中央断凹—南部斜坡和西部坳陷是盆地今后勘探主要接替区带。  相似文献   

10.
库车坳陷膏盐岩对异常高压保存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 ,库车坳陷所发现的大中型天然气田 (藏 )几乎都具有异常高压的特征 ,且在纵向剖面上异常高压位于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和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之下 .这说明了库车坳陷天然气的富集成藏与异常高压密不可分 ,而异常压力又与膏盐岩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因此 ,研究膏盐岩与异常高压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高压气藏的成藏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库车坳陷地质概况、膏盐的分布特征及地层压力特征的研究 ,探讨了膏盐岩对异常高压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在平面上 ,库车坳陷膏盐的分布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逐渐加厚 ,具有西部厚、东部薄的特点 .而异常高压的分布呈南北分带的反“S”型 ,高压区分布在中带 ,表现为受膏盐岩分布的控制 .膏盐岩不但具有强烈的塑性 ,而且本身具有很高的突破压力和超压 ,对异常高压起到了压力和物性的双重封闭 ,有效地阻止了异常高压的泄露 ,进而使得高压气藏得以完好保存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sedimentary and subsiding features of Kuqa foreland basi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Neogen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Kuqa Basin and Southern Tien Shan Orogen, Northwestern China:(l) The Southern Tien Shan Orogen underwent Neogene uplifting of 4 km in height and the Kuqa Basin underwent Neogene subsidence of 4-6 km in depth accordingly beginning in 25 Ma; (2) The Southern Tien Shan Orogen moved continuously toward the Kuqa Basin, with largest structural shortening rate of greater than 53.7%, and the north boundary of the Kuqa Basin retreated continuously southward accordingly since the Miocene; (3) There are two subsidence centers with high subsiding rates and large subsiding extent, located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Kuqa Basin respectively, with the subsiding maximizing in the deposition period of Kuqa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沉降特征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回剥分析方法(Backstripping analalysis)选取有代表性的四条剖面地层,计算了库车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其中构造沉降在早三叠世、早白垩世、上新世分别达到32.45 m/Ma、37.35 m/Ma和59.82 m/Ma的高峰,沉积速率曲线也清楚的揭示了库车盆地在演化过程中沉降速率起伏变化的特点.结合地震剖面上的构造证据以及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化石证据,分析了库车盆地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认为库车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经历了挤压,应力松弛,构造伸展,挤压,应力松弛,再挤压等六个构造活动阶段,说明了盆地演化过程中构造活动的阶段性.由盆地的沉降特点、构造的活动性质,分析认为库车盆地是由三叠纪早期的前陆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应力松弛、盆地伸展以及晚白垩世的挤压隆升和剥蚀,经过早第三世的海侵,在新生代再次复活,是再生的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早第三纪伸展盆地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库车坳陷早第三纪伸展构造的证据有三,一是盆地在早第三纪时虽然沉陷范围较大,但沉陷速率较低。其沉降速率与处于伸展构造环境的侏罗、白垩纪盆地相似,而与处于挤压构造环境的三叠纪前陆盆地和晚第三纪前陆盆地相去甚远;二是在盆地东部吐格尔明背斜的北冀与南面塔北隆起的下第三系砾岩中发育有高角度的同生正断层;三是在盆地下第三系地层中发现的灰质砾岩、含砾灰岩等海相沉积和海相腹足类化石及膏盐层均运离古南天山造山带分布,剖面上也不具有前陆盆地沉积典型的楔状沉积的特征,由此不仅说明本区早第三纪海侵的存在,而且还说明在早第三纪发生过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回剥分析技术对川鄂湘边区沉降史作了定量研究 .研究表明 :川鄂湘边区的沉降作用受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及沉积负载控制 ,共经历了 4个快速沉降期、4个缓慢沉降期、2个隆升期和1个块断差异沉降期 .快速沉降期对应于构造的强烈活动和海平面的快速上升 ,缓慢沉降期对应于构造活动的减弱 ,而隆升期往往对应于挤压上升和海平面的快速下降 .震旦纪 -早古生代沉降作用明显受构造作用控制 ,晚古生代的低沉降幅度可能是同期海平面变化引起的 ,三叠 -侏罗纪的沉降作用受控于同期的构造活动 ,同时海平面变化也对此时期的沉降作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增压定量评价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构造压实作用机制,对真实地层条件下构造挤压增压的定量评价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库车坳陷主要构造带封闭系数的评价和喜马拉雅晚期最大主应力的分布模拟,对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引起的流体增压及其贡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挤压增压幅度及其贡献在克拉苏地区最大,增压幅度为10~13 MPa,增压贡献为25%~30...  相似文献   

16.
通过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分析,库车坳陷下侏罗统阿合组可识别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以及20~2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阿合组区域性隔层一般发育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到下降的转换位置或非对称型长期基准面旋回(只有上升半旋回)的上部.长期基准面旋回是该区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的基础和关键.根据层序界面特征和相序的不同,可将中期基准面旋回大致划分为三种结构明显不同的类型(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旋回层序,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旋回层序,对称型旋回层序);中期基准面旋回是进行储层非均质性究、储层预测与生储盖组合分析的基本单元;中期基准面旋回明显地控制了储集体的岩性和物性的变化以及沉积微相的变化.中期基准面上升的早期易形成辫状河道砂体,岩性由粗变细,孔渗由高变低;中期基准面上升的中期一般为心滩坝沉积,岩性粗细和孔渗无规则变化;中期基准面下降的中晚期易形成河口坝、远砂坝砂体,其岩性由细变粗,孔渗由低变高;基准面下降的晚期易形成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相似文献   

17.
Abnormal overpressure occurs in the forelandbasins of Kuqa, South Junggar and West Sichuan in China.The pressure coefficients are high. Overpressure exists inwide areas and various strata. The layers of overpressurehave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lithology, and the area ofoverpressure is controlled by the piedmont depression. Themechanisms of overpressure formation in the Kuqa andSouth Junggar Depression include disequilibrium compac-tion and tectonic compression;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twofactors varies in different basins and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same basin. Different models of gas accumulation are estab-lished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gas pool form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over-pressure on the gas pools. These models include: (i) theviolent tectonic movement leads to the pool formation inoverpressure belt (Kela-2 gas field in Kuqa); (ii) the pres-sure releases at shallow part and the gas pool forms in latetime (Hutubi gas field in southern Junggar Basin); (iii)through the pressure transfer the gas migrates and accumu-lates (Xinchang gas field in Western Sichuan Basin).  相似文献   

18.
对黄土高原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黄土高原地貌与沉积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黄土层下6种不同类型的基底地形,其上黄土层厚度与黄土地貌的空间差异均与基底地形的类型有关.根据黄土高原的地貌结构与成因,结合晋陕峡谷区新生代晚期地壳平均抬升速度的讨论,论证了黄土高原在成因类型上完全不同于剥蚀高原、构造高原、熔岩高原等各种高原类型,它是一种独特类型的叠加高原.正因为其类型的独特性,黄土高原在周缘特征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上,均有别于其他任何类型的高原,也使它成为水土流失量和速度最大的高原.  相似文献   

19.
水城断陷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城断陷属滇黔桂裂谷的次一级的构造单元,在大地构造演化,岩相古地理,对菱铁矿及铅锌矿等矿产的成矿控制方面均具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城断陷在伸展期的显著特点是不对乐变形,垭都-蟒洞断裂始于都匀运动,其伸展模式是以该断层为主拆离断层的单剪模式,水城断陷的演化可分为早期断裂,中期强烈沉降,后期基性岩喷溢,晚期封闭消亡和燕山期构造反转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的形成及断裂构造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讨论了中、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及其对渤海湾地区的影响、作用;提出渤海湾盆地是在中国东部陆壳伸展、拉张作用的构造背景上,叠加右行走滑拉分作用形成的“拉分──伸展型”复合盆地.东濮凹陷作为渤海湾盆地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与渤海湾盆地相同的基底构造和相似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东濮凹陷基底断裂构造的特征及沿兰聊断裂两侧众多探井岩芯破裂构造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证实了兰聊断裂在东濮凹陷形成过程中的右行平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