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重力流沉积理论为墓拙,在金华地区大安寨段介厉灰宕中划分出领并流和浊流两种不同类型的沉积抽,其沉积模式为重力流湖底扇相;硕料流沉积物的储集性远优于浊流沉积物,该区高产井和不产井的交叉出几原因在于高产升隽于顺抖流发育的网状分流水道之中,而不产并处在浊流为主的受及扇舌形体之上;可根据扇内水道的分布规律,预测有利的含油气区块。  相似文献   

2.
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是油层识别和储量计算中的重要参数.本文提出了用干法毛管压力,渗透率贡献值、渗吸试脸、最小喉道半径,油柱高度、相渗透率曲线、,测井资料解择等综合研究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对莱地区的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3.
二连盆地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含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建立二连断陷湖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模型,确定油气勘探领域,根据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等30个凹陷的钻井岩性剖面、地震剖面、沉积构造、电性特征、测试结果和油气显示等资料,研究了断陷湖盆缓岸的大中型砂砾岩体的形成条件、储层微相特征和含油性,建立了相模式,结果表明:这类砂体属辫状河三角洲成因,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等三个亚相、8个微相,存在以牵引流成因为主的沉积构造,它的前缘水道和分支坝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勘探实践表明,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研究热点,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前人研究成果、野外剖面露头、钻井资料、岩石薄片鉴定及孔渗测试分析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大安寨段沉积与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安寨段储层岩石类型为介壳灰岩和含泥介壳灰岩,其沉积环境主要为介壳滩微相,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平均孔隙度4.10%,平均渗透率0.022×10-3μm2,为低孔低渗-裂缝型储层。历经多期次成岩作用,溶蚀、破裂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促进次生孔隙与微裂缝发育,压实、重结晶等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性作用。综合研究分析结果认为本区大安寨段沉积与储层特征主要受古地貌及水动力条件、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等综合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沉积、构造研究分析四川盆地中北部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的油气地质特征,探讨其勘探前景。通过华蓥山地区野外露头剖面结合钻井岩心、测井与地震资料分析大安寨段沉积相纵向和平面展布特征,利用分层数据恢复古构造的方法。结果表明大安寨段主要是深湖-半深湖相沉积,其中主要的储层段半深湖介壳滩相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部及东北部地区。大安寨段属于典型的自生自储油藏,其下段黑色页岩为源,页岩平均厚达45m,Ro为1.29%~1.66%,w TOC平均为1.19%,埋深一般为1.2~2.5km。川中东北部大安寨段油气油藏具有近源充注、持续供给、连续成藏、裂缝性孔隙储层、岩性-构造圈闭控藏的特征,因此不仅具有较好的常规油藏的勘探前景,页岩油勘探也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及技术方法,依据钻井、录井、岩芯、测井和室内测试分析 等资料,对研究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安寨段储集层岩性为残余 介壳灰岩、粉粗晶介壳灰岩、亮晶介壳屑灰岩和泥质介壳灰岩;岩石以介壳为主,矿物以方解石为主,沉积环境主 要为介屑滩微相;主要储渗空间为溶蚀孔洞、晶间孔和裂缝,孔隙以微孔隙为主,喉道以微喉道为主;储层孔隙总体较 差,主要为微孔微喉型和微孔细喉型;储层为孔隙、裂缝双重介质型的特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储集体分布受沉积微相 控制,介屑滩相是储层发育的最有利相带;优质储层的发育受沉积古地貌高地控制;溶蚀作用、构造破裂作用等对溶蚀 孔洞和裂缝的发育起建设性作用,压实压溶作用、方解石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钻井分析、地震测井识别、多元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一亚段(大一亚段)纯介壳灰岩和含泥介壳灰岩的储层特征及发育相带、地震测井响应特征和识别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纯介壳灰岩质地纯、厚度大、介壳破碎、重结晶作用强,发育于滩核、滩坡微相,储集空间以构造微裂缝为主,物性差,地震响应上表现为顶部强波峰连续反射,内部高阻抗,测井响应呈低伽马、高电阻率、低声波时差和高密度;含泥介壳灰岩泥质含量高、厚度薄、介壳完整,发育于滩缘、滩坡微相,储集空间主要为粒内、粒间微溶孔、次为壳内微裂缝,物性较好,地震响应上表现为顶部弱—中等波峰较连续反射,内部为中—较高阻抗,测井响应呈中伽马、中低电阻率、中声波时差、中低密度。基于电性差异,采用Fisher判别法能有效区分两者。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川北地区大安寨段湖相生屑灰岩储层发育的特点及主控因素,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综合钻井岩芯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测试分析等手段,开展区内沉积学、储层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川北地区大安寨段为浅湖-半深湖相沉积,浅湖亚相发育介屑滩、滩间洼地、浅湖泥微相,半深湖亚相发育滩前湖坡、半深湖泥微相;储层岩石类型以介屑灰岩为主,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平均孔隙度为1.18%,渗透率普遍小于1 mD,具有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洞和裂缝。储层类型以孔隙裂缝型储层为主,裂缝孔隙型储层及裂缝型储层均有发育。以此为依据,分析并探讨了湖相生屑灰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认为有利沉积相带、建设性成岩作用、裂缝系统控制了大安寨段储层的发育。结合大安寨各层段地层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思路。  相似文献   

9.
由灰色关联分析、模糊聚类结果,提取出反映四川盆地水化学主要特征的最有效的特征指标:二叠系为三维荧光指纹图形、顶空气总烃与重烃、矿化度、Na+含量、Ca2+/Ca总、Mg总/Mg总;上三叠统为三维荧光指纹图形、顶空气C1-C3的D函数、Li+/Na+、矿化度、Ca+/Ca总、Mg2+/Mg总、Na+含量。由上述特征指标及成因指标δ18O、水溶甲烷δ13C,构成了天然气保存的水化学评价模型,得到定量评价含气条件的标准─—水化学特征指数。据此,将含气条件分为好、较好、较差、差四个等级。  相似文献   

10.
对长输管道油库含油污水的来源、排放量、水质进行经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隔油.气浮、过滤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含油废水的危害,油在水中的存在形式;根据含油废水的工艺处理流程,分析了各级处理的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使用范围;指出了含油废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简要概述了含油废水的来源,危害及其分类,阐述了不同形态油的主要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提出了今后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的一些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东辛油田断裂多、含油气规律、油气藏类型复杂,搞清其地质特征及含油气规律对后期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东辛油田的构造特征及储集层特征、油藏的类型及含油气特征,提出了进一步’开发东营组油层的建议,如,东一段以稠油开发为主的工艺技术攻关,解决防砂问题.突出东三段的开发.分析表明,东营组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含油污水厌氧处理能力,改善污水处理效果,提高装置抗冲击能力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PAFR工艺以及处理过程,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得出通过调整污水处理工艺线路,PAFR工艺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含油污泥处理方式中存在处理不彻底、资源浪费等缺点,开展含油污泥气化试验研究。在实现废弃物减量化处理的同时回收H2、CO等CH4等可燃气,试验采用水蒸气作为气化剂,在水平管式炉上研究气化温度为600、700、800和900℃,水蒸气与含油污泥质量比(rHO)为0.1、0.3和0.5时含油污泥气化反应特性和产物性质。结果表明:气化温度和rHO提高有利于含油污泥气化产氢;当气化温度900℃、rHO为0.3时,8 g含油污泥的产氢量最高达到388.02 mL/min,在产生气体中占比达76%。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处理含油废水技术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活性炭作为吸附过滤材料,对含油废水进行处理,找出COD、油类、悬浮物三项指标的去除率与外界条件的变化关系,以达到有效地回收表面浮油,处理乳化油,实现污水达标排放的目的。其中COD的去除率都在90%以上,油类的去除率都在88%以上。  相似文献   

17.
含油废水是一种常见而又难于处理的工业废水。目前常用PAC絮凝剂处理舍油废水,处理效果不好而且耗费的絮凝剂量较大。本课题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复合法絮凝处理舍油废水并与单一絮凝剂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投加复合絮凝剂,具有投药量少,除油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罗金鸣 《科技资讯》2008,(4):219-219
概述了含油废水的特征,介绍了如气浮、絮凝、吸附等含油废水的各种处理方法,并指出各种方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今后对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的一些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原油储罐、炼油厂污水处理单元和落地原油。由于含油污泥属于危险废物,亟需有效处理。按照国家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发现都不是很成功。介绍了一种新的处理含油污泥的技术—电动力学技术,将其应用于含油污泥的处理,具有低成本、操作简单而且环境友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苟小勇 《甘肃科技》2011,27(6):76-77
通过分析铁路车辆段污水的水质、水量特征,系统地简介了车辆段含油污水处理工艺,并根据车辆段污水的回用去向,阐述了车辆段污水回用技术及其典型方法以及对存在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