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甘肃静宁县玉米螟种的鉴定甘肃省平凉地区农科所刘寿民,李青梅,栾敖武韩菊红,杨丽萍甘肃静宁县地处陇东六盘山西麓,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玉米种植区海拔为1400~1700m,年平均气温7.1℃,年降水量480.0mm。静宁县玉米螟危害,早在1958年就有...  相似文献   

3.
文中首次报道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ée)(Lepidoptera;Pyralidae)胚胎发育的研究结果。记述了卵的形态结构与成熟分裂,受精卵的卵裂,囊胚层、胚带及胎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正>80年代中期我区开始大面积种植Sc704玉米品种,同时也随之发生了一种严重为害玉米生产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自1986年以来我区的农业科技人员对该虫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诸如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害虫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空间分布、抽样技术及调查方法、防治指标、综防技术及预测预报的研究等等,提高了玉米螟的科学防治水平,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寄主种类 目前已知的玉米螟寄主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报道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Lepidoptera:Pyralidae)的染色体核型。试验采用了压片法、空气干燥法和HSG显带法,观察并研究了亚洲玉米螟精巢中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五龄中期幼虫是减数分裂观察的最佳时期。染色体单倍体数目n=31,呈大小不等的小棒状或点状,有主缢痕。核型性别不明,性别决定机制不清。文中还对亚洲玉米螟精母细胞分化为精子过程中的各个分裂时期做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越冬代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老熟滞育幼虫,由田间引入实验室后,终止滞育发育的历期参差不齐,越冬代成虫羽化早的与晚的相差可达20多天。本实验观察了不同时期羽化的成虫,对其子代的发育有何影响。观察结果表明,早期羽化的成虫其所生之后代,正常化蛹率高,可达61.63%;蛹重也较重,雌蛹重106.33±8.51mg((?)±SE,下同),雄蛹重70.76±5.81mg。中期羽化成虫的后代,各项指标居中,正常化蛹率为59.52%,雌蛹重82.33±8.97mg,雄蛹重61.47±8.88mg。而晚期羽化成虫所生之后代,则正常化蛹率最低,只约50.15%,蛹重也最低,雌蛹重79.88±6.67mg,雄蛹重58.18±6.41mg。性比值(雄/雌)从早期,中期至晚期羽化者的后代由高变低,分别为1.05、0.93和0.89,意义不明,可能是雄虫发育一般早于雌虫之故。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人工饲养玉米螟中,引进野生种群时,宜选用早期终止滞育羽化的成虫所产之卵繁衍后代,生命力较强,种群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1~2003年,2005~2007年唐山市玉田县植物保护站提供的玉米螟田间调查资料与唐山市玉田县气象台同期气象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唐山市玉田县玉米螟发生的主要因子,并建立了多元回归预报模式。结果表明,影响玉田地区1代玉米螟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5月份月均气温、5月份月降水量,其结果与发生面积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文中首次报道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胚胎发育的研究结果。记述了卵的形态结构与成熟分裂,受精卵的卵裂,囊胚层,带及胎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扩大合成及生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进行了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扩大合成研究,使合成的诸条件进一步完善,确定了最佳碱浓度,为小批量制备提供了可靠数据。田间生测实验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药剂每亩仅用2.2mg即具有明显的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丁布对亚洲玉米螟的拒食作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叶碟法和取食称重法,测定并肯定了丁布对亚洲玉米螟的拒食作用。在叶碟法中,非选择性拒食率低于选择性拒食率。本实验结果表明,丁布对亚洲玉米螟的胚胎发育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对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深刻影响,幼虫体重降低,发育迟缓,蛹重降低,并出现畸形蛹。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孝感市以水稻为主的稻棉混作地区,对稻田轮作玉米的玉米螟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孝感稻田地区玉米螟一年发生4代,第三代为多发代,各代成虫盛发期分别为5月中旬(越冬代)、7月上中旬(第一代)、8月上中旬(第二代)、9月上中旬(第三代),世代重叠明显。玉米不同播种期与玉米螟为害的关系密切。在心叶期进行防治,以4.5%高效氯氰菊酯EC450mL/hm^2防效最好,其次是5%锐劲特悬浮剂150mL/hm^2和50%甲胺磷EC450mL/hm^2,校正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人工饲养研究:实验室种群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1982年期间,观察了46代实验室种群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生物学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形成的种群在生物学特性上与自然种群存在着差异,本文记述了这些主要的特性。卵期:3.56±0.03天(平均数±95%置信区间)。黑头期在第3.4天,或孵化前的3.84小时。每个卵块平均有卵32.7粒,孵化率87.45±9.59%,多代饲养有降低趋势。幼虫期:雌16.89±0.44天,雄16.56±0.52天。记录了幼虫各龄期的持续期及头壳宽度。蛹期:雌6.55±0.20天,雄6.94±0.18天。蛹重受饲料种类,饲养方式及连续饲养代数影响变化较大。成虫期:雌9.17±0.73天,雄7.96±0.66天。还记录了成虫翅展,产卵量,产卵盛期等习性。并与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及欧洲玉米螟的生物学特性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仅在黑暗期产生性信息素,性信息素的产生?脑中一种活性因子的控制,光照期、黑暗期的雌蛾脑匀浆液都有这种活性因子存在,但黑暗期脑匀浆活性较高,雄蛾脑匀浆液也有这种活性,雌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脑匀浆液也对亚洲玉米螟雌蛾有刺激活性,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对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产生即无刺激作用也无抑制作用。切断腹部末端神经亦不影响脑因子促使性信息素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19.
利用24年的资料,研究了三代玉米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了温度是影响卵峰日早晚的主导因素.6—7月是温度影响三代玉米螟卵峰日的关键时段、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5cm地温均是影响卵峰日的关键因子.日照时数偏少,降水量偏大,均对玉米螟发育进程有一定的延缓作用、所建立的预报模式,经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动态及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0年6~8月对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玉米的严重程度及赤眼蜂自然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全年共发生2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7月末至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400粒和374粒,第一代卵孵化率97.18%,第二代卵孵化率96.09%,田间花叶率86.00%,百株蛀茎孔数754,蛀茎株率100.00%,百株蛀雌穗孔数70,百株蛀雄穗数77,蛀雄穗株率77.00%,蛀雌穗株率66.92%;玉米螟赤眼蜂在春玉米的第二代卵粒的自然寄生率最高达到21.56%。通过调查及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