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棉花由露地栽培改为覆膜栽培以后,棉花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进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包括对水分养分的吸收、生长发育的规律、根系层的温湿度、分布空门,土壤微生物活动及病虫害、土壤结构等都与露地条件下不同.由此地膜栽培创造了更高的产量,更高的效益.在这场农业白色革命的同时,另一场灾难也在悄悄来临.那就是由此带来的对土地及环境的"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2.
3.
4.
任爱华 《科技信息》2012,(2):452-452
我县自2007年植棉面积52.98万亩以来,连年超过52.5万亩,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达到85.9万亩。总产连年超过4.4万吨。我县已经成为全国植棉大县排名100强的县之一。并出现了部分亩产皮棉过100千克的高产典型。总结高产典型经验,对于指导全县棉花生产,提高棉花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收,稳定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分析高产典型经验,主要的原因是:一、精选优质抗虫棉良种选用具有抗虫性强且稳定、结铃集中,管理方便,大铃、衣分高的高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95年宽窄膜植棉大田对比试验,从产量三要素(密度、铃重、铃数)增产民政部阐述宽膜植棉的增产潜力,从而提高本世纪末实现新疆棉花总产完成8000万担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7.
8.
<正> 随着科技产业的发展,近两年进行了将窄膜(一膜种两行)改为宽膜(一膜种四行)的植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宽膜比窄膜更具有播种早、出苗早、结蕾  相似文献   

9.
刘会琦 《甘肃科技》2000,16(4):29-29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战略措施。根据我县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现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 调整产业结构近年来我县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虽有较大的调整,但仍保持着“温饱农业”的自然经济特征,不利于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多元化高效农业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形成农、林、牧、副、工、商、运、建、股统一发展的新格局,获得了产业的延伸效益。到2010年使农业产值与非农业产值比达到1∶1。1.1 调…  相似文献   

10.
11.
农二师塔垦区5个(31团、32团、33团、34团、35团)团场总灌溉面积为40余万亩,植棉面积为22.6余万亩,占灌溉总血积的50%。2002年,塔垦区5个团棉花种植大力引进节水滴灌技术,至2005年运用节水滴灌技术面积达22.2万亩,达植棉面积的98.2%。由于采用先进的微滴灌节水灌溉技术,肥水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使塔垦区的棉花生产正逐渐步入大面积持续高产、稳产的发展轨道。笔者经过几年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操作与运用。认为在棉花生育期应采取各项措施实施定额节水灌溉,能更有效地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正>1.试验目的 从多个杂交棉二代新组合中筛选出高产优质材料,为有效地提高棉花单产和品质提供新种源.2.材料与方法以石河子棉花研究所94年筛选出的陆地棉新组合一代材料中的“01,03,04,43,80,121,138,156”为试验材料,用新陆早一号原种做为对照一,对照二是推广品系“822”.本试验随机排列三次重复,每小区三膜行.东西走问.行长5米,小区宽2.7米,60+30厘米等行距.小区面积13.5平方米,共30个小区试验总面积0.656亩净面积0.6075亩穴距厘米亩理论株数10582株.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2000-2002年的不断研究和实践,大胆引进运用棉花种植新技术,对节水灌溉、高密度栽培、新品种、提早播种期等技术成功地进行优化组合。在棉花种植密度理论株数达1.84万-2.1万株,666.7m^2的基础上,采用株型紧凑、早熟的棉花品种中棉-35,科学运筹肥水、化调、整枝和综合调控等管理措施,使皮棉单产达到150-200kg/666.7m^2。新技术的运用,是提高中、低产田单产的一条捷径,使棉花生产能均衡获得大面积高产。  相似文献   

18.
大田棉花膜下滴灌与沟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1998年4~9月在新疆石河子炮台土壤改良试验站进行的大田棉花膜下滴灌与沟灌应用推广的试验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花的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两项指标分别较沟灌棉花高出18.9%和143.7%;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测算,膜下滴灌棉花较沟灌棉花增收节支8155元/hm^2,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业生产特别是粮棉油生产,“增产而不增收”的矛盾日益突出,以致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弃耕抛荒(即明荒)或耕作管理粗放(即暗荒)的现象持续加重。针对上述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了适应人们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对农产品消费提出质量、营养、花色等方面的新需求,实现增加农产晶有效供给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机统一,1992年以来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农业要在确保粮棉生产稳定增长的同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走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从此,以效益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科技进步为动力、资源优势为依托、品种结构优化为特征的“一优两高”农业开始步人了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0.
<正> 1 贵州和全国一样,已基本具备在90年代将农业发展的重点从以追求产量为主向高产优质高效并重转型的条件。但至今仍背负着的沉重粮食包袱,必然对全省“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牵制。从全国来看,国务院1992年9月作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决策的依据主要是: 第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