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路市政化建设的主体是道路,城市的经脉体现也是道路,因此,道路的顺畅是市政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推动城市正常运行需要依靠道路的修建。信息时代背景下,公路市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该文针对公路市政化改造的关键节点交通规划进行设计,以分析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区别为切入点,对公路市政化改造的节点进行衔接设计,主要包括节点区位、交通现状和节点组织规划等内容,同时将设计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探讨此设计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迅猛增长,现有的公路已不堪重负,难以承担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因此国家、地方各级部门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本文对公路改造设计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已跟不上公路建设的需要,为适应新的要求制定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新《规范》完善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调整了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及设计指标、标准,修订了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方法和技术要求,统一了空隙率的体积指标的计算方法,修订并补充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下面就以S201线克榆改建工程第七合同段路面工程为例,浅析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公路路基加宽病害特征及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省道干线公路的等级满足不了现有交通发展的要求,各省道干线公路的改造(路面加宽、线型调整、路面结构改造等)已成为公路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和重要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5.
李长东 《科技信息》2009,(24):I0335-I0335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部分公路功能已不能满足日渐增长的交通需要,为此对原有的高等级公路进行改造势在必行。而公路路基加宽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是改造工程的关键。本文以参与建设的公路扩建工程经验的进行阐述,希能为其他项目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大力推荐适应浙江省电力公司变电站典型设计,该文以台州地区城市某110kV变电站改遣为例,从一次改造,二次改造的具体改造方案入手及对一些改造设计中技术问题解决,将其改造成全新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现在的大部分公路功能已不能满足社会日渐增长的交通需要,为此对原有的高速公路进行升级改造势在必行。而公路路基加宽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是改造工程的关键。本文以参与建设的公路扩建工程经验的进行阐述,希能为其他项目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洪禄峰  张宇 《科技信息》2011,(17):I0359-I0359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电缆敷设已在城市基础化建设和改造工程中广泛使用,如公路照明灯、交通灯的电源电缆的敷设等。近年来,由于电缆故障引发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同时,由于电缆工程是地下隐蔽工程,要发现和排除地下电缆的故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相似文献   

9.
张素卿 《科技信息》2008,(32):367-368
本文通过对县乡公路改造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指出了县乡公路升级改造中的难点与重点,并提出应对措施,可供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交通压力日趋严峻。深圳、东莞等城市早期修建的公路型道路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要,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道路沿线区域的建设和发展,故需要对这些道路进行改造,加强其城市化服务功能,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本文结合旧路改造工程实例,谈谈旧路改造设计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正>为开辟木材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新途径,本文在大量调查与实际考察的基础上,以集运材总成本最低为原则,建立了适宜林道最佳间距和范围的理论公式,提出了伐区路网配置型式和方法,并利用最佳林道间距作为伐区林道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从稀浆封层的应用、基本级配、应用范围以及何时应用稀浆封层进行路面预防性等方面,综述了稀浆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道路名称虽然只是道路的代号,却和地名一样有其自己的命名规律。城市道路名称在命名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组合规律、语义要素及普遍命名规律。文章从语言学视角,以青岛市内四区的道路为例,分析这座城市的道路在命名过程中所反映的规律,并将结合全国其他城市道路的普遍特点,试图归纳出中国城市道路的普遍命名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中心区地下道路建设的动因入手,分析了城市中心区地下道路的分类及其规划设计方法,以及各类地下道路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以完善路网结构、解决交通“瓶颈”问题和以分离过境交通为主要功能的地下道路适用于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改造;而以改善核心区到发交通为主要功能的地下道路网络适用于规划建设中的城市中心区.  相似文献   

15.
针对羊渠河矿井的具体条件,对比分析该矿井及邻近矿井以往采用的瓦斯抽放方法,结合“高抽巷”的适用条件及其在其它矿区的应用情况,确认该矿井采用“高抽巷”抽放瓦斯,比其它瓦斯抽放方法具有更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提出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创建平安公路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城市道路中检查井井盖周边路面出现的病害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毅 《山西科技》2007,(3):139-139,141
文章根据多年来从事施工技术工作的经验,探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瑞典VTI交通模拟模型研究两车道公路上超车视距对行车速度的影响,提出了部分结果.结果表明视距和超车密度(超车次/公里·小时)、超车密度和行车速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价两车道公路的服务水平及检验和建立二车道公路的几何设计标准.最后建议超车视距应在两车道公路规划和设计中作为一条基本的考虑因素.超车道、爬坡车道和铺砌路肩由于能提供良好视距,因此都是新建和改建道路时应考虑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工后沉降常常引起路面起伏变形,降低道路的寿命,过大的工后沉降甚至造成路面破坏、行车危险、道路维护费用高等问题,是城市道路的主要危害.为研究场地环境改变对城市道路工后沉降的影响,论文从工后沉降的组成、产生原因、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据此提出防治工后沉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