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万物一体"思想在儒家哲学中源远流长,是阳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致良知"的学说是境界与本体的关系.阳明指陈时弊,积极应对,就是要在以良知为本体的基础上实现"仁者浑然与万物一体"的至上境界.  相似文献   

2.
由于阳明心学的“致良知”说在逻辑上存在内在的矛盾,以至于人们难以对“致良知”有一致的理解和把握,王阳明经过不断探索而启动的王学讲会活动是其实现“致良知”目标的合乎逻辑的选择,可以视为阳明“致良知”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阳明心学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种理论学说的内在逻辑矛盾是难以依赖一种学术思想交流和社会交往的外在形式来化解的调和的,江右王门学派所开展的王学讲会活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阳明心学无可避免走向自己的末路。  相似文献   

3.
龙场的经历和宸濠忠泰之变是王阳明人生经历中的两件大事,王阳明的思想在这两次事件之后都发生了变化:龙场悟道后,阳明开始发展自己独立的心学思想;宸濠忠泰之变后,阳明"始揭良知之教"。这两次事件对于阳明来说都可以看作是"生死考验",而在这样的"生死考验"之后,阳明均实现了某种意义的"道德觉悟",这一顺序似与一般人的理解不同。分析生死考验对于阳明思想发展的意义,从阳明对生死问题的理解上来看阳明的学术发展,尤其是从这一问题入手,丰富对阳明"良知"的理解,即阳明的"良知"实包含德性之外的丰富内容。对于儒者阳明,并不存在独立于道德问题的生死问题,阳明对于生死问题的思考,是内化于其道德修养之中的,对于生死的超越,是阳明道德觉悟的契机,也是道德觉悟的直接体征。  相似文献   

4.
由于阳明心学的“致良知”说在逻辑上存在内在的矛盾,以至于人们难以对“致良知”有一致的理解和把握,王阳明经过不断探索而启动的王学讲会活动是其实现“致良知”目标的合乎逻辑的选择,可以视为阳明“致良知”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阳明心学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种理论学说的内在逻辑矛盾是难以依赖一种学术思想交流和社会交往的外在形式来化解的调和的,江右王门学派所开展的王学讲会活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阳明心学无可避免走向自己的末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王阳明在提出"致良知"学说前后的语录与书信等,可以发现王阳明提出"致良知"之说的现实动力是在实际政治实践显露出的"变化气质"问题,而其"致良知"说的理论发展源于对气以及心与气之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去世前后,孙应奎在王门中的地位并不低,可钱德洪等人在编纂<阳明年谱>时却有意无意地对他作了淡化处理,黄宗羲又不加甄别地以此为据而将他基本上排除在明儒之外.尽管由于<天真精舍志>的失传而使我们很难弄清孙氏与天真精舍发展史的全部内幕,但能够编纂<天真精舍志>并为之撰写前后序言的人,肯定是精舍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孙氏把阳明学说概括为"学以尽性之一言",有其深刻意蕴,经他口说出的阳明"致知格物"之"学问宗旨",亦与阳明本人及其高足的说法有很大区别.孙氏是想以阳明亲口所述及文本为据,去寻找解读师说的正确途径,只是经他解读后的阳明宗旨,被定位在了"见在良知"和"提醒良知"上.他对阳明学说的修正方式与王门修正派虽无异样,然其修正内涵则颇显个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历史文献的考订与思维逻辑的发展来看,王阳明哲学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从正德四年到正德十五年,王阳明以《大学》格物说为中心,教揭知行本体,强调知行合一的工夫;二、从正德十五年到嘉靖四年,王阳明以协调《大学》格物说与《孟子》良知说为中心,教揭良知本体,强调致知的工夫;三、嘉靖五年以后,王阳明总结一生,合本体工夫言致良知,专以致良知训导学者。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批评阳明学可分三个层次:一是直接攻击阳明及其后学:阳明不堪小誉,阳明学附会圣说,阳儒阴释,是明亡祸根;二是批评阳明对经典的诠释:阳明假借经书,对于格物等妄加诠释,歪曲了儒学正统;三是批判阳明学致良知、知行合一以及无善无恶整个体系。船山以阳明学为对立面,以易知简能、至善无恶、以行兼知构建船山学体系。三个层次是相互交裹的,尽管批评中表现出明亡之恨向阳明学的宣泄,但亦是阳明学发展的重要参照系,是船山学与阳明学健康协同发展时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阳明后学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其中唐君毅与牟宗三的阳明后学研究尤其重要,他们对于阳明后学问题意识的抉发,义理论辩的疏解,彰显了阳明后学研究在哲学上的高度与深度.尤其,唐君毅着重"融合",牟宗三强调"判教",各显特色.使阳明后学研究中"本体"与"工夫"两面论述,充分地辨明与融合.他们的哲学洞见给予后续研究者极大的启发,也带给当今学术界源源不绝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儒家的心性哲学自先秦以来一直就具有生态学方面重要论述,至王阳明《传习录》则生态学意义更有特色,也更与现代生态学的具体表述方式接近。阳明的良知说所蕴含的唯灵论思想与现代生态学可谓不谋而合,他将人心所自有的先验性道德属性"良知"视为天地万物、草木瓦石的"良知",显然是将人的先验性道德属性赋予了自然界,认为人与自然界之间具有内在的和谐同一性,这就与现代生态哲学之间的距离缩小了。阳明心性哲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视涵养性情为仁民爱物之心的组成部分,并进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认识方法,这其中同样蕴含着生态学方面的意义,值得在这里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自吸泵叶轮气液混合能力对自吸性能的影响,在叶轮原模型基础上,设计了叶片不同进口边位置的5种模型方案.采用VOF多相流模型对不同方案全流域进行三维定常数值计算,研究对自吸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350WFB-1200-50型外混式无密封自吸泵,初始条件设定进水S型弯管中含一定体积的空气段,出口处设置含气率监测点.结果表明:针对中高比转速叶轮,进口边沿后盖板位置向出口前掠,使得叶轮进口边工作时对流体分时加载,可以有效提升叶轮的气液混合能力,从而缩短自吸泵的自吸时间;在一定前掠角度范围内改变进口边位置对自吸泵的扬程和效率影响不大,但是当叶片进口边向出口位置前掠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导致自吸泵扬程明显下降;当叶轮进口边前掠10°时,额定工况下自吸时间缩短25%,自吸性能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最权威的诗歌刊物《,诗刊》无疑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潮流,并引领着文学的走向。研究自1957年1月到1965年停刊的《诗刊》,可以清晰地把握当时的诗坛动态和文学环境,不失为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份生动史料。本文着重考察的是《诗刊》如何以对“五四”以来新诗人的重估和对新诗史的重构,完成了新诗在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目前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外延和内涵,论述了业务外包之后的图书馆办馆效益,分析了业务外包带来的问题,对业务外包后的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医疗体育对大学生身高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至24岁的大学生,随着内脏器官的不断完善,两次身高增长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一但骨骺部位闭合,骨化,身高的增长就几乎停止。通过对815名学生样本数据的正态分析和对中外多项增高实例研究,对比,得出大学生群体中身材矮小及伴随相关心问题的人,通过有针对性的体疗锻炼,能使其形体和心理都得到有效的改善。对大学生身体发育抢救阶段,医疗体育(体疗)方案,运动处方,增高器械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湿度传感器稳定性的误差,指出影响湿度传感器稳定性的误差有线性误差、温度影响误差、湿滞误差以及校验标准误差等.  相似文献   

16.
对图书馆读者满意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图书馆读者满意度的含义及衡量要素,论述了图书馆调查读者满意度的目的及方式,提出了图书馆提升读者满意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技术异化的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技术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技术的不恰当使用、自然的不可预见性、技术理性的沙文主义式扩展及社会文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技术异化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罗兰.巴特的著名论文《作者之死》文字不多,但其思想来源却十分复杂:哲学界反理性思想尤其是福柯的"人之死"理论、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理论和拉康的主体观、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等都为"作者之死"理论的提出准备了条件。和福柯、拉康在哲学界高倡"人之死"、"主体死了"相呼应,巴特把矛头指向权力结构在文学批评领域的体现者——作者身上。他宣布了"作者之死",在话语领域中争取实现自己的乌托邦理想。  相似文献   

19.
利用极大值原理证明了对于Rn 中凸域Ω在狄利克莱边界条件下拉普拉斯算子的第一、第二特征值之差成立 :λ2 -λ1≥ π2d2 ,其中d为Ω的直径  相似文献   

20.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从认识误区的角度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探讨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