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丘逢甲与康有为都是近代中国名的爱国、教育家和诗人。两位世纪伟人并世生存了49年,可历史只给他们在香港和新加坡两次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但是,他们的知识结构、思想感情、思维模式和言论行动,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历史的重叠不是简单的重复和相加,也不是偶然的奇遇和巧合,而是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构架、大趋势和大方向。从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衡定,  相似文献   

2.
丘逢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锟 《科技信息》2008,(7):175-175
丘逢甲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志士、卓越的教育家和著名的进步诗人,也是近代广东的历史文化名人。国内学术界对于他的研究越来越关注,相关的著述和论文不断发表,对其研究的角度也颇为不同,但对于他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他的爱国恩想和诗歌创作上,研究思路还有待拓宽。  相似文献   

3.
四百年前,客家人从粤东、闽南、赣南、闽西一带渡过险恶的黑水沟来到台湾,“开山打林”、“咬姜啜醋”,经过拓垦、聚居、生息、繁衍,为子孙开创出一片土地,成为台湾客家人。丘逢甲的祖先本是由中原为躲避战乱而南迁的客家人,在宋朝时迁居于福建邵武、宁化、上杭。清朝乾隆中叶,丘逢甲的祖父丘仕俊(公元1756—1828年)随着镇平的客家乡亲,不顾险峻渡海来台定居。  相似文献   

4.
《尚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思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尚书》中的诚信思想习惯用"信"、"允"等单字表达;《尚书》中的诚信思想通常与政治挂钩;《尚书》中的诚信思想多与天命观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循吏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应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条件。从《尚书》的视角看中国古代循吏的思想基础,主要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德治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以及崇善抑恶,爱憎分明的价值评价观。研究中国古代循吏的思想基础,有助于我们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吸取思想营养,保持和发扬尧、舜、禹以来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官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从思想深处防止腐败。  相似文献   

6.
从《尚书》中的时间标度可以看出先秦人的时间意识是具体的,与天时物候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其中充满了“本源时间”的“时机”感,保持着天人之间的张力与和谐。同时,《尚书》的历史叙述中存在着循环和永恒的两个时间维度,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却又和谐并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先秦人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7.
阎若璩年二十即疑《古文尚书》之伪,自康熙十一二年间沉思属稿,康熙二十二年,《尚书古文疏证》第一卷已成定本,此前京师已多有副本。《疏证》前四卷草创后,阎氏曾别录四本。康熙二十七年,《疏证》五卷本成,时阎氏五十有三。此后,阎氏将前四卷陆续修定为两卷。至康熙三十二年,已成八卷之本。但至康熙四十三年阎氏去世时,《疏证》并未最终成书。  相似文献   

8.
《尚书·吕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法律文献,其中载有“人穷则诈”与诚信教化、“吉士”断狱与裁判诚信、严格审讯程序与预防狱官舞弊等大量有关刑律与诚信关系的陈述,反映了严酷的刑法并不能造就国民诚信品格、诚信士人在断狱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及严格审讯程序与预防失信的关系等几种观点,从中可以透视出远古精英们的诚信观及我国、甚至世界法律思想史上最早的“诚信原则”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9.
《古本〈尚书〉文字研究》的重要创获之一就是从文字学的角度对古本《尚书》文字现象进行专题研究,这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其次,对《尚书》古写本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再次,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古书流传和孔传本古文《尚书》真伪问题;最后,将语言文字学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也是该书的亮点。目前,清华简中的《尚书》材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书之出,可谓正当其时,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0.
宋代关于食疗的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北宋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是现存的第一部关于老年养生的专著,书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老年人食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其食疗思想具体表现为天人和谐、辩证施治、味形兼顾、注重细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尚书·甘誓》并非"连坐"制度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连坐”的概念、有关史实、语言文字、历史背景、中国法制史以及法理等方面分析“予则孥戮汝”中“孥戮”二字的含义 ,从而提出 :《尚书·甘誓》不是“连坐”制度的最早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2.
《尚书·吕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法律文献,其中载有“人穷则诈”与诚信教化、“吉士”断狱与裁判诚信、严格审讯程序与预防狱官舞弊等大量有关刑律与诚信关系的陈述,反映了严酷的刑法并不能造就国民诚信品格、诚信士人在断狱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及严格审讯程序与预防失信的关系等几种观点,从中可以透视出远古精英们的诚信观及我国、甚至世界法律思想史上最早的“诚信原则”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3.
《后汉书》自问世以来,史料详实,史学价值较高,为学者所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不胜枚举。清代学者陈景云博通经史、精于考订,针对《后汉书》的文本进行文字校勘、音韵训诂、史实考证等,就史实考订而言,涉及地理、人物、职官、历史事件等领域。校勘、考订中,陈景云擅长利用上下文义和版本考订讹误,尤重文本讹误的追溯。他整理《后汉书》的成果与使用的考校方法对清代的考据学及后世的《后汉书》研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算数书》勘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算理的基础上,对《文物》杂志刊登的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算数书》释文进行校勘和正误,纠正了原文中各种类型的错误,如原术错误,计算错误,错简,脱文,衍字,抄写错误,文字倒互等,同时补出了原不能辨识的文字53个。  相似文献   

15.
丁勇 《科技咨询导报》2011,(36):232-232
吴鞠通在《医医病书》中立"医病"之论属于首创。本文探究"医病"立论之由,名医吴鞠通心中的为医之标准,对"医病"的证侯症情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诊治"医病",修正医人规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佟世思是清代东北作家,他却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文学创作,其中《耳书》是其用志怪手法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耳书》记录描绘了大量流传于当时民众口头上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性。本文深入论述了《耳书》所具有的民间文学特性,从而肯定了佟世思在民间文学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平准书》与《货殖列传》反映了司马迁的“以富利为核心、肯定工商经济、主张合理劳动致富,反对权力以成富”的自由经济思想;同时,司马迁还以其经济思想对汉武帝的经济政策进行了批驳。  相似文献   

18.
《蛮书》是研究南诏历史的一本地方志。在该书中,樊绰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参照历代史书详细地反映出了当时南诏政权各方面的情况,为后代史家研究南诏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通过对《蛮书》的作者及其版本、主要内容,并对其史料价值做出考证和分析,来说明《蛮书》是迄今研究南诏前期社会情况最重要的地方风土志史书。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了三类具体考察了《龙龛手镜》中的引书情况。第一类为佛教典籍,列引书45种,引用331次;第二类为佛典音义,列引书17种,引用233次;第三类为经史子集,列引书51种,引用583次。《龙龛手镜》共引书113种,引用1147次。引用最多的是《玉篇》和《旧藏》,分别引用280和195次,分别占1147次的24%和17%。  相似文献   

20.
<论语·尧曰篇>"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肤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与"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被认为引自<尚书>,前者或疑为<夏社>佚文,或以为<汤誓>逸文,或以为另一篇<汤誓>,其大旨或视为伐桀告天,或视为祷雨之词,但均为帝王承担责任的言辞,而帝王承担责任则是涉及如何为政的主旨.后者或以为出自<泰誓>,或以为逸词逸句,其大旨或以为伐伐告天之辞,或以为武王诛封誓众之辞,或以为周武王封诸侯之辞,然其中却蕴含着君王应该用贤人与承担责任爱护百姓之含义.<论语>该章的主旨是从制度、民心等多个角度说明如何为政的.此两处虽然与原文主旨不同,但客观上存在让人阐释成如何为政的文化空间.因此,此两处<论语>引<尚书>,其阐释有了断章取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