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铜鼓文化是古代中国长江以南到东南亚的广阔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典型文化代表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与壮族铜鼓文化相比,布依族铜鼓文化虽在起源、社会功能和艺术特征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分布地域、铜鼓类型、铜鼓名称以及铜鼓"十二则"鼓谱等多方面却又表现出了独特的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该书的编著者万辅彬、蒋廷瑜等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铜鼓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并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掌握了可观的、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故此次出版的《铜鼓》图文并茂,较全面、完整地论述了铜鼓的民俗。该书分为:铜鼓的起源和发展、铜鼓的传说、铜鼓的主要类型与特点、铜鼓  相似文献   

3.
论冷水冲型、北流型与灵山型铜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鼓作为一种民族文化重器,其形制和纹饰是特定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故不同类型铜鼓形态的异同可反映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传承与发展。本文在分析冷水冲型、北流型和灵山型铜鼓空间分布和分期演变特点的基础上,认为冷水冲型中的浔江型是在其邕江型的基础上受北流型的影响而形成的,灵山型则是以北流型为基础,不断接受冷水冲型的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与植物资源(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 铜鼓岭植物群落的演替植被是自然界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根据铜鼓岭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地质和自然历史地理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其顶极植被类型显然是热带常绿季雨林,但其区系组成,群落结构以及外貌很可能手口现存的次生热带常绿季雨矮林有较大的区别。现在的组成除了鸭脚木和榕属的几个种的基径可达50cm 以外,但从发现的其他树桩来看,有的树桩还存在有萌生苗,如海南石梓、山荔技,它们的基径都很大,海南石梓的基径可达50cm 以上,这都足以说明原有顶极森林群落的优势种似菲鸭脚木,而且群落结构似应更为复杂。从铜鼓岭热带常绿季  相似文献   

5.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民族文化符号,经过了27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圈。铜鼓研究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丰富的研究材料、众多的研究成果、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及稳定的研究队伍等,已具备构建铜鼓学的重要条件。从构建铜鼓学的原因与条件、研究对象与范畴、研究方法、研究历史、研究的重大成果等方面进行论述,结合铜鼓与铜鼓文化的诞生、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圈的形成、铜鼓文化功能的变迁与铜鼓铸造工艺的流变等方面内容对构建铜鼓学进行思考并展望。  相似文献   

6.
铜鼓苗语状词非常具有特色。通过探究铜鼓苗语状词的单音节、双音节等类型,发现随声、随韵、随调以及重叠式的使用是构成状词的主要手段。根据状词表达的意义类型,可分为情貌状词、速度状词、声音状词等七类状词。由于铜鼓苗语的声调具有表义功能,因而声调决定了状词的情态功能和褒贬功能,不同的调类之间既有相似意义也有相反的意义。通过状词修饰对象的对比,发现认知理据也是能否产生丰富状词的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用国际视野对越南东山铜鼓和东山文化重新考察 ,可以看出 ,东山铜鼓以其强烈的地域特色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作为铜鼓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参与铜鼓分类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8.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众多民族的文化瑰宝,已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铜鼓是权力与财富象征的重器,是沟通人神的祭器,类似于古代中原的铜鼎。铜鼓又是娱神娱人的乐器,还是指挥军阵的响器……可以说,铜鼓是名副其实的"大器"。20世纪后半叶,植根于农耕文化的铜鼓日渐式微。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繁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始复兴,铜鼓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在此种背景下,该书的作者万辅彬以"铜鼓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为题,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获得立项。  相似文献   

9.
铜鼓以及铜鼓文化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然而在今天,这记载了中国南方众多少数民族兴衰成败的铜鼓以及铜鼓文化却面临着很多严峻的问题,遭遇着生存的危机.认识到保护和发展铜鼓文化的重要性是必要的,我们更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铜鼓文化,使铜鼓文化的辉煌得以重现.  相似文献   

10.
铜鼓是人类步入青铜时代的产物,云南文山是铜鼓的起源地之一。对当地壮族的铜鼓文化及其铜鼓制作工艺进行仔细研究,并通过实践复制出铜鼓,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同时为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服务,是一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及应用前景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铜鼓装饰纹样及铜鼓造型伴随着铜鼓的发生而发展。它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造型与装饰的高度统一,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民族习俗、图腾崇拜、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真实写照,也是西南少数民族先民文化艺术形态和思想意识的具象或抽象的再现。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文山州的各个民族,从古至今都热爱美术,他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实物资料,包括原始岩画、铜鼓纹饰、服装服饰、壮锦图案、“干栏”建筑、石雕木刻、民间工艺美术以及农民版画等。这些资料具有极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很高的研究开发价值。我们应该认真加以研究、保护、传承和发展,将其用于房屋设计、市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旅游景点建设,以及服装设计、装饰装潢和民族旅游工艺品的生产上,并使之进一步弘扬光大,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相似文献   

13.
唐代以前广西冶铜铸铜成就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战国时期,广西就有骆越人铸造青铜器的石范;著名的铜石岭遗址说明汉代广西有了大规 模炼铜业,罗泊湾汉墓出土的大量铜器,一方面说明广西与中原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另一方 面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铜器,也反映了当时南越国冶铜、铸铜的精湛技术;三国到隋代,广西俚 人、僚人大量铸造硕大的铜鼓,使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一个高峰,并深刻地影响当时社会的发展. 大量史实说明唐代以前骆越人、乌浒人、俚人、僚人在开采铜矿、冶炼铜、铸造铜器方面都为中 华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铜鼓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和与之相邻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铜鼓是这些国家和民族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与融合形成的共同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青铜时代又可称为“礼制艺术时代”。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是用青铜材料铸造各种“礼器”,这些礼器具有逐渐丰富的以政治和宗教为核心的“纪念碑性”,也可视之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纪念碑”。青铜贮贝器是滇文化时期的重器,其纪念碑性来源于铜鼓、铜桶等礼器,最初体现了滇人对权力与财富的占有。在此基础上表达了滇人在军事、宗教与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观念。从贮贝器纪念碑性产生、发展到衰落的历程可看出,滇文化时期的滇池区域也具有中国青铜时代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6.
青铜文化中的技术美及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几件典型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分析,揭示了青铜器的形式与技术之美,通过对青铜器的具体形态、色彩及纹饰产生的技术的描述,揭示了青铜文化技术美和形式美的同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调查和民族志资料,对老挝克木鼓纹饰的文化内涵进行阐释。认为其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与稻作文化密切相关。克木人以鼓面光体为中心,构建了一个由纹饰组成的神圣的求雨空间。正是透过此空间,克木人在农耕生产中建构了其与神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18.
目前藏于山西省博物院的牺尊立人盘,把生动活泼的牺尊,身段婀娜、面目清秀的少女和做工精美的镂空盘有机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器上纹饰集中体现了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纹饰特点。该器充分体现了战国青铜工艺制作者的奇思妙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艺术。  相似文献   

19.
青铜器艺术是至今可见到的中国奴隶制时期最突出的艺术创造。青铜器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器物造型和纹饰方面。本文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分析、论述商周青铜艺术表现出的不同特色及各自的成就,启示我们创造更加辉煌的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20.
受“丝绸之路”影响.以东汉为界,金银器工艺开始脱离青铜器制作的窠臼.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工艺.到唐代.受异域文化的影响,金银器技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但仍体现着中国传统工艺的特点.从唐代金银器的工艺、器形和纹饰3个方面,论述了它对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承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