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首次发现盲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盲鱼不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而眼睛盲了的鱼,而是由于生活在黑暗的地下水中,经历漫长的适应过程,眼睛逐渐退化所致。世界上已发现的盲鱼种类不少,其中著名的例子要算美国的盲鳉Arablyopsis spelaeus(属于鳉形目的盲鳉科Amblyopsidae)和古巴的盲鼬鳚Stygicola dentatus(属于鲈形目的须鼬鳚科Brotulidae);此外,鲇形目盲鱼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9,(2):5-5
最近,生物学家通过基因分析发现,生活在美洲和西部非洲水域的大西洋巨鲈和游弋在东太平洋珊瑚礁中的太平洋巨鲈是两种不同的鲈鱼,而此前100多年中,生物学家一直以为它们是同一种鱼。这也难怪,因为两者看上去外形及体表简直一模一样,所以科学家以前根本就没想过要对两者进行基因比对。新辨识的太平洋巨鲈身长可超过1.8米,体重可达454千克。  相似文献   

3.
洞穴鱼类的探寻是一项充满艰险的活动。1991年,为勘察云南石林风景区附近的溶洞,一支由8人组成的考察队于3月18日对石林县路美邑乡尾博邑村的一个溶洞进行了探察。这个漏斗状洞的洞口海拔1880米,漏斗管直插地下暗河;垂直深度达109米。勘察队员手持火把,沿着下垂的粗绳艰难地向下滑行,当下降到40-50米深,一队员的双脚向岩壁寻找支撑点时,绳索的游离端开始晃动起来。队员的身体也不由地急剧摆动起来,随即与岩石发生猛烈碰撞,洞壁碎石顷刻纷纷落下,洞上洞下队员的呼唤声和坍塌引超的震荡声顿时笼罩了四周,一下子让人觉得仿佛进入了一种远离尘世的境地。好在,虽然险象环生,但未伤及人员。队员最后终于到达了洞底,我到了一块难得的落足之地。 在火把的照明下,队员们发现了前方一条宽约20米的暗河,经测量流量约0.3米/秒,水深20-30厘米。沿河轻步探视,突然发现有一群小鱼在缓慢地游动,令人惊异的是,它们在火红的火把照耀下并不惊慌逃遁。但当队员们溯河而上下水捕捉时,成群结队的小鱼立即慌忙地游散开来。出于好奇之心,大家站在浅水处,用上衣、背包作为网具,动手捉起鱼来,七手八脚地好不容易捕获了两条。由于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勘察洞情,谁也设有时间...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学》2009,(4):48-48
尽管盲鱼看不见东西,它们却能通过身体表面覆盖着凝胶的细小毛发感知周围的环境和水流的动向。科学家从盲鱼这种在无光环境下探知水下物体和导航的能力得到灵感,在实验室研究开发盲鱼毛发的仿生设备。  相似文献   

5.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除A、G、T、C四大碱基及两种与C相关的碱基修饰形式外,基因组DNA中还存在第七种碱基。国际顶级学刊《科学》杂志日前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这一重要发现。研究表明,若掌握基因的使用规律,将对人类认识动植物生长发育、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将已经分化成熟的体细胞“返老还童”为干细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家最近宣布,在另一颗恒星周围发现了第一颗除地球外的可居住行星.这也证实了其他恒星的可居住地带内存在地球大小的恒星。可居住地带是指宇宙空间中距离恒星不远也不近、温度不太高也不太低的区域,这些区域允许行星上存在液态水。这颗恒星——"开普勒186"是一颗非常暗淡的矮星,它位于天鹅座,距离地球大约500光年。"开普勒186"有  相似文献   

7.
在南非东伦敦的海面上,拖网渔船捕到了一条奇怪的鱼。这条鱼约2米长,全身披满泛着青白色光泽的硬鳞片。它的头部特别坚硬,简直象披着一层铠甲。更为奇特的是它的胸部和腹部两侧各长着两个鳍,和别的鱼比起来,它的鳍要长得多,又粗又大,宛如兽类的腿。但是,渔船上的渔民们,对这条鱼却不那么感兴趣。他们把这条鱼和其他鱼一起运到东伦敦港,卸  相似文献   

8.
<正>一种曾被科学家认为早已灭绝的生物又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们就像活化石一般存活到了现在……居住在南非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土著渔民,在南非东伦敦的海面上,偶然捕捉到一条奇怪的鱼。这条鱼长约1.4米、重约37千克,全身披满泛着紫铅色光泽的鳞片。它的头部特别坚硬,简直像披着一层铠甲。更为奇特的是,它的胸部和腹部两侧各长着两个又粗又长的鳍,宛若兽类的腿。当船长触摸到它的身体时,那条怪鱼便猛地跃  相似文献   

9.
另一种蜂蜜     
石磊 《世界科学》2012,(4):58-59
致力于现代无刺蜂养殖业的一些团体,相继出现在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巴西等地。而易于管理的人造蜂巢则成为了无刺蜂养殖业普及的先导。为了授粉和获得蜂蜜,位于加纳的一个新的研究中心加大了无刺蜂养殖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0.
王伴月  邱占祥 《科学通报》2003,48(2):183-186
甘肃东乡早更新世黄土底部发现松鼠一新亚科—— 高冠松鼠亚科(Aepyosciurinae subfam. nov.).该亚科以其单面高冠的脊形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具高冠齿的松鼠. 它的颊齿的形态结构与现在生活在非洲中西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的Anomalurinae的有些相似. 东方高冠松鼠(新属、新种)(Aepyosciurus orientalis gen. et sp. nov.)可能生活在高山林地或草地, 以比较坚硬的树叶、树皮或草为食. 这表明在更新世初期距今约200万年前青藏高原的东北缘, 经过抬升, 已经成为遭受切割的沟壑高山地带, 气候较干燥, 为东方高冠齿松鼠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1.
薛祥煦 《科学通报》1988,33(6):449-449
王永焱1947—1948年在甘肃省武都县龙家沟地区进行地质考察时,在紫红色砂质泥岩中采到一批哺乳动物和龟化石。经本文前一作者整理鉴定,提出了该动物群属种名单。其中以三趾马、大唇犀和始柱鹿等为最多,其他有麒麟鹿类、剑齿虎、爪兽等,反映了以森林为主,同时也有草地和湖沼的环境。邱铸鼎补充了一些化石,并认为其时代为晚中新世。龙家沟动物群是华北晚中新世常见的动物群之一,其时代可与欧洲的吐洛里期、印度-巴基斯坦西瓦立克的那格里“带”或中国云南禄丰古猿层的时代相比。  相似文献   

12.
在这样一个与以往并无二致的春天,空气里除了花粉的味道、青草滋长的味道、树木萌芽的味道,还多了另外一种异样的味道,一种令人们谈之色变的味道——  相似文献   

13.
“一个很有趣的理论。”阿诺德说,“可惜我觉得你没法证明它。” 这当儿他们正走在山间的险峻之处,韦伯呼吸困难,无法开口作答。  相似文献   

14.
新事实在拉卡托斯(I.Lakatos)的方法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他本人却从未得出一个十分满意的关于新事实的定义;也许有人说他仅仅提出了一个新事实加几个例子的简单特性,自拉卡托斯去世以来,这种讨论就一直进行着,许多作者论述了拉卡托斯的本意,批评了他的那些定义并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近来作者们相互批评的关于新事实的定义。拉卡托斯最初认为,一个新的事实“按照以前的知识是不大可能甚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同一篇文章中他主张,对一个旧事实的重新解释可以看作是一个新事实。但他又认为,这种情况即使已经发生了,有时也不会立即明了可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加拿大博物馆里的化石进行研究,科学家最近辨认出两种此前未知的角龙(有角的恐龙)。其中一种身长大约2米,头部有短皱褶,喙像鹦鹉,颚似小斧。  相似文献   

16.
癌症对目前的人们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最可怕的疾病了,谈癌色变足以说明人们对它的恐惧,但它的另一个方面却鲜为人知。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的寿命就像人类的生殖细胞一样,可以无休止地分裂下去。生殖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使人类得以繁衍,而癌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却导致生命的死亡.这两种细胞是人类永恒的细胞,而人体的其它细胞最多只能分裂60次。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的寿命如此短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关于人类祖先的起源方面,科学家们又有了新的发现.近日,河北地质大学的教授季强博士带领团队向世界宣布,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古人类人种——"龙人". 新发现的人种之所以被命名为"龙人",并不是因为他们长着龙角,能游走山间,而是因为其发现地为黑龙江,故以发现地为依据命名."龙人"化石除了下颌外,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再次发现硒锑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闵茂中 《科学通报》1994,39(16):1536-1536
硒锑矿是我国在1993年首先发现的一种新矿物.几乎在此同时,笔者在华南某大型古岩溶热液造铀矿床中也发现了硒锑矿,并首次测得该新矿物的单晶结构,已将该测定资料呈报国际矿物协会.华南某铀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石磴子段白云质灰岩、生物屑灰岩中,属典型层控矿床.硒锑矿在该矿床中呈显微浸染状、微脉状产出,单晶(0.3—0.5mm)呈条板状、针状、叶片状,集合体(0.5—1mm)呈禾束状、放射状(图1);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发现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近百年来海洋学对内波和内潮汐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近30年来的海洋学调查表明,海洋中普遍存在内波和内潮汐作用,内波是一种水下波,它存在于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的界面上,或存在于具有密度梯度的水层之内,它的振幅、周期、传播速度和存在深度有很大变化。内波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类型,是其周期等于半日潮或日潮者,叫做内潮汐。内潮汐和内波是海洋中重要的地质营力,对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有重要影响,它必然会保留在沉积记录中。然而,沉积学研究没有及时吸收海洋学这一重要研究成果,更未将其应用于对古代沉积的研究中。直至1990年,高振中和Eriksson对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芬卡斯尔地区奥陶系进行研究时,才在地层记录中鉴别出该类沉积,并首次使用“内潮汐沉积”(Interna-tide deposit)这一术语。在这里识别出了两种相类型:(Ⅰ)双向交错纹理极细砂岩相,被解释为内潮汐引起的沿海底水道上下交替流动的沉积产物;(Ⅱ)单向交错层和交错纹理中细砂岩相,被解释为  相似文献   

20.
本期刊登了《我国首次发现陨石坑》一文,报道了在我国广东龙斗(?)发现陨石坑的珍贵资料和照片。该一重要发现已引起地学界的注意和赞赏。本文的发表,对从事研究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陨石学、地质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