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的墨学部分包含丰富的墨家核心术语。墨家核心术语作为墨家思想的精华,其恰当的英译对墨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起着关键作用。文章基于语料库研究《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墨学部分墨家核心术语的英译,以探寻墨家核心术语翻译策略和方法。结果发现,方克涛更偏向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多样,以直译、意译为主,辅以音译、汉字注释、同义词的方法,翻译形式多样,而其中包含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5.
人类理性在认识世界中运用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以一系列科学发现的形式揭示了自然的奥秘。正是由于科学发现对于人类所具有的这种重要意义,所以“如何作出科学发现?”(?∧?…∧?→SD)和“科学发现是如何作出的?”(SD→?∧?…∧?)就成了科学研究者以及科学哲学研究者长期以来关注、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其中,前一问题偏向于科学 相似文献
6.
由于文献的限制,西方光学知识在明清之际的影响一直难以厘清。综合新发现的《镜史》一书及其他相关材料,对孙云球的生平及交游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指出《镜史》为国人撰写的第一部光学著作,其中很多内容来源于汤若望的《远镜说》。孙云球在吸取西方光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水晶为材料磨制成各种光学器具,对后来的民间制镜业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外,李渔的小说《十二楼》中关于各种光学器具的记载完全来自于《镜史》,对孙氏所制各种光学器具的推广起到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评徐刚《朱熹自然哲学思想论稿》张 文 彪(福建省社科院 哲学所,福建 福州 350001) 作为中国历史上“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哲学家、思想家朱熹,学术界大概没有对之感到陌生的。国内外研究朱熹学术思想的论著数不胜数。但饶有深意的是,作为朱熹思想有机整体一部分的自然哲学内容,除了个别论著有过一些零星阐发和引述之外,鲜有系统、理性的力作。这正是徐刚先生所著的《朱熹自然哲学思想论稿》(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版),得以作为第一本全面阐述和评论朱熹自然哲学思想专著而出版的因由。我得坦率地承认,《朱熹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8.
作为传统日食理论中的核心算法,视差算法历来受到天文学家的高度重视。系统全面地研究古代希腊、印度、阿拉伯和中国等文明的视差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客观评价这些文明的日食计算和预报水平。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选择各个文明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历法,对不同文明的视差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与研究,包括视差算法的造术原理、精度、模型和历史沿革,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和优缺点作了较为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于老的“四种消费品理论”是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状”与“现今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角度”提出的。多年来,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但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尚无更多的改变。于老从生产力的角度试图将“四种消费品理论”引入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生产一消费”理论体系中,细化并且深化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环节 相似文献
10.
很荣幸收到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寄来的于光远先生的新书《我的“四种消费品理论”》,这是一部以随笔的形式写就的有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性学术著作。我不是研究经济学的,但很愿意谈两点感想。 相似文献
11.
12.
理论模型并不完全与理论一致.模型化推理的逻辑特征在于在原型与模型之间,以及模型与理论假设之间尽可能地建立起可靠的、完善的逻辑联系.利用模型化推理建构理论时,首先是提出模型,然后对其进行检验,最后根据检验结果,看看这个模型是否代表待说明现象的内在结构.理论的延伸可沿两条不同的路线进行.一是形式化的延伸;二是非形式化的延伸,它又可区分为两类:展开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利用《墨子》考察先秦的几何学知识不仅对研究中国早期数学史而且对了解中国思想和文化初成期的面貌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墨子》中有关文献所蕴涵的几何学观念和知识,指出它们的范围、性质和特点以及在墨家整个知识系统中的位置。然后利用这些结果和有关名家的文献及上古时代的数学文献等相参照,分析当时存在的几何学知识及其基本性质和特征,并说明当时发展出相互关联的两类几何知识——注重实际应用的算法式几何知识和注重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论性几何知识。后一类知识为认识古人如何从经验知识发展出抽象化、理论化的几何学提供了样本。先秦数学的多元化,与当时社会的激烈变革、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大环境密切相关,是先秦学术和思想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历史上,中国古代的元气学说与西方从以太到场论的思想演进,有着一种十分相类似的平行性。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元气,非常类似于近代物理学中的场;元气学说中关于有形物体是元气凝聚的思想,在爱因斯坦那里重新以场论的语言把它表述了出来。虽然,由于元气思想的多义性和有机整体论特征,它并没有发展成为近现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物理场论,但它深刻的哲理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完全有可能为我们提供进行类比、以资互补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前人对休谟问题的回答,分析了各种回答存在的基本问题.结合心理学对归纳推理的研究结果,提出归纳推理可分为概括和推理两阶段的观点.在此观点基础上,将归纳推理经历的思维过程分解成五部分,指出归纳前提具有不充分性特点,为表达完整的归纳推理过程构建了四个补充前提.根据归纳推理合理性取决于归纳原则是否具有保真性的思想,提出归纳原则的形式为:φ(A,P),X∈P/φ(A,X),论证了这个形式具有保真性,因此归纳推理具有合理性.或然性是归纳推理的基本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归纳推理初始前提的不充分性,初始前提无法保证补充前提3和4为真,而不是归纳原则不具有保真性. 相似文献
19.
20.
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首先提出了现代人类宜居环境理论。然而,在370多年前,《园冶》已经奠定了古典宜居环境理论框架。《园冶》不仅是造园理论专著和重要的传统文化典籍,更是一部古典宜居环境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从这个新的视角来看,《园冶》的核心是宜居环境理论。古典宜居环境理论源于风水学,《园冶》扬弃风水学,吸取其合理因素,摈弃其迷信糟粕,其提出的中国古典宜居环境理论的基本框架是:构建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创造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陶冶健康的精神生态环境,形成三者辩证统一的宜居生态系统链。《园冶》宜居环境理论表现为三个基本特点:其灵魂是“天人合一”宇宙观;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和价值理念;用形象思维方式,展现宜居环境理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