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春宝 《科技信息》2013,(18):210-211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MBU)和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16PF)对249名民办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探讨民办高职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学生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在偏爱被试维度存在显著差异;③父母教养方式除偏爱被试因子,其余因子与学生人格发展有显著相关;④除父母偏爱被试和父亲过分干涉因子外,父母教养方式其它因子能有效预测学生人格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2.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298名中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父亲教养方式在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过度保护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在拒绝否认维度上存在城乡差异,在情感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三个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城乡差异。父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母亲教养方式在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维度及拒绝、否认维度和惩罚、严厉维度上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在偏爱被试维度上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抽取广西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生共360名作为被试,采用《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EIPQ)、《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以及《父母依恋量表》(IPPA)工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探索和投入存在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和年级上的差异,并存在不同年级专业间和不同居住地专业间的差异;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大学生在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以及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和父母偏爱被试上差异显著。自我同一性意识投入和意识探索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同一性人际投入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同一性人际探索与与同伴依恋和父母依恋、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可以正向预测人际探索和人际投入;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被试可以很好地正向预测意识探索和探索总分;父母依恋可以正向预测意识投入。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可以正向预测投入总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特质焦虑问卷(TAI)对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大一至大三共48名聋人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聋人大学生特质焦虑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父母情感的温暖、理解(FF1、MF1)与聋人大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呈负相关,而父母的过度保护、过分干涉(FF6、FF3、MF2)、父母的拒绝、否认(FF5、MF3)、偏爱被试(FF4、MF5)、父母的严厉、惩罚(FF2、MF4)与聋人大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呈正相关,即父母教养方式对聋人大学生特质焦虑水平有重要影响,因此,父母应该调适对子女的教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儿童行为问卷(CBQ)对配伍抽样获得的190对黎、汉高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城乡高年级儿童的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且黎族儿童的学业发展风险随年级升高而加大;相对而言,农村黎族母亲"偏爱被试"教养方式得分更高;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关爱与黎、汉儿童的努力控制、黎族儿童的学业成绩有正相关;母亲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与黎、汉儿童的努力控制和学业成绩呈负相关;母亲过分严厉、过度惩罚不仅会直接影响汉族儿童的学业成绩,还会通过弱化其注意控制能力而增加学业失败的风险。结论:农村黎族母亲"偏爱被试"的教养方式是六年级儿童的学业风险因素;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爱有利于促进黎族儿童的学业成绩;母亲过分严厉、过度惩罚对汉族高年级儿童的学业成绩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其家庭教养方式与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吉林某高校180名学生,采用CIAS和EMBU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严父慈母型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父亲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显著;父母对应的教养方式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拒绝与否认显著高于父亲,而父亲的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则显著高于母亲;父母对应的教养方式之间除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为低强度的正相关外,其余因子均为高强度的正相关.结论:传统的严父慈母型教养方式不能有效抑制网络成瘾倾向;父亲过分干涉与保护会提高网络成瘾倾向;父母的教养方式侧重点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对应因子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抽取高三学生最近一次重要考试的成绩,抽取广东省揭阳市三所高中的高三学生(350人)为样本,研究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反作用,而父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使用青少年网络欺负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650名初中学生为被试。结果显示:母亲拒绝与抑郁情绪、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分别都与抑郁情绪、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维度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欺负、父母情感温暖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欺负,抑郁情绪在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家庭教养方式不仅直接作用于网络欺负,而且可以通过抑郁情绪间接作用于网络欺负。  相似文献   

9.
王琼 《科技信息》2013,(26):162-163
目的:探讨研究生完美主义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蒋奖等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S-EMBU-C)和方新修订的完美主义问卷对江苏地区部分高校的250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研究生适应良好完美主义与父母关怀显著正相关(r=0.162,P<0.05);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父母控制显著正相关(r=0.461,P<0.01),与父母关怀显著负相关(r=-0.19,P<0.01);②条理性对父母控制有非常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01),个人标准对父母关怀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结论:控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可能阻碍研究生条理性的养成,关怀型父母可能促进研究生适当的设立高标准。  相似文献   

10.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攻击行为问卷、道德推脱问卷对贵州省58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父亲情感温暖与道德推脱呈显著负相关;父/母亲过度保护均与道德推脱、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父/母亲拒绝否认与攻击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道德推脱在父/母亲过度保护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我修订的拖延调查量表和中文版EMBU对400名小学生进行测试,旨在研究小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拖延行为存在显著相关;(2)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父亲的惩罚和严厉、母亲的惩罚和严厉因子对小学生的拖延行为都有着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258名湘潭市普通中学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学生的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拒绝否认与亲社会行为存在密切关系,社会自我因子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显正相关,并且这两对亲社会行为都具有积极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曾伟楠 《科技信息》2009,(19):384-385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抑郁障碍产生的影响机制,研究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我图式特点及其跟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以及对抑郁障碍产生的影响。方法:分抑郁组和对照组,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自我图式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被试进行调查。结论:1.抑郁障碍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倾向于缺少情感上的温暖和理解.过多的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2.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我图式表现出更多的回避性、强迫性和依赖性。3.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我图式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积极情绪与家庭教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使用EMBU和情感平衡量表,对太原市分层随机抽取的450名初中生进行评定,探讨初中生积极情绪、家庭教育方式及家庭因素的相互关系。测评结果表明:父母亲因子中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初中生积极情绪呈非常显著正相关;父亲因子中的拒绝否认,母亲因子中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积极情绪呈非常显著负相关;情感得分的学校间有差异,与学生来源有关,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初中生对父母教养方式的体验存在较大差异,城市的初中生更多地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家庭因素中父母是否离异,母亲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其积极情绪有明显影响,尤其是人均月收入高的家庭,给予子女的是情感温暖理解,其情感得分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用户性格对颜色和图标特征偏好的影响,给电商平台界面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使用HEXACO模型、颜色属性偏好问卷、图标特性偏好问卷,对28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性格特征可以显著预测颜色属性和图标特征的偏好。其中对经验的开放性与红色、橙色、黄色、黄绿色、蓝色、柔和、灰暗的颜色偏好显著正相关,外向性与黄色、饱和的颜色偏好显著正相关,尽责性与红色、灰暗的颜色偏好显著负相关,与复杂的图标特征偏好显著负相关,诚实恭顺与简单抽象的图标特征偏好显著正相关,情绪性与明亮的颜色偏好显著正相关,与抽象的图标特征偏好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性格特征和个体对颜色和图标特征的偏好具有关联性,电商平台可根据用户的性格特征进行个性化的界面设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遵义市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遵义市329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初中生自我效能感因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婚姻状况、家庭教养方式以及母亲文化程度不同而呈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家庭经济地位、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方式仍是影响孩子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282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结果(1)男女生在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男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的父亲惩罚、严厉(FF2),父亲拒绝、否认(FF5),父亲过度保护(FF6)--因子上的得分极其显著的高于女生得分;(2)状态和特质焦虑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均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与除父亲过分干涉(FF3)以外的其余六个因子(FF2、FF5、FF6、MF2、MF3、MF4)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子女焦虑有着密切关系;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母亲过干涉、过度保护(MF2)、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1)三因子对初中生焦虑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282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结果(1)男女生在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男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的父亲惩罚、严厉(FF2),父亲拒绝、否认(FF5),父亲过度保护(FF6)三因子上的得分极其显著的高于女生得分;(2)状态和特质焦虑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l),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均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与除父亲过分干涉(FF3)以外的其余六个因子(FF2、FF5、FF6、MF2、MF3、MF4)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子女焦虑有着密切关系;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母亲过干涉、过度保护(MF2)、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l)三因子对初中生焦虑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创新地提出将消费者绿色偏好、产品替代率等作为研究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将两个不同汽车制造商和一个分销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作为研究主体,在主要考虑消费者绿色偏好、产品替代率等影响因素下,通过供求关系构建供应链各主体的利润函数模型,利用逆向归纳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进而利用maple软件对整体供应链各部分利润进行数值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分销商和供应链整体利润与消费者绿色偏好和产品替代率呈正相关,而对传统燃油车制造商而言,其利润与消费者绿色偏好呈负相关,与产品替代率呈正相关。结论 数值分析发现:当消费者绿色偏好和产品替代率较小时,产品替代率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分销商利润的主要因素,消费者绿色偏好是影响传统燃油车制造商和整体供应链利润的主要因素;当消费者绿色偏好和产品替代率逐渐增大时,消费者绿色偏好逐步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分销商利润的主要因素,产品替代率逐步成为影响传统燃油车制造商、整体供应链利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