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干旱地区不同土壤类型,温度和水分以及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类型和数量消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施用有机肥对烟草腺毛形态结构及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盆栽烤烟K326为材料,研究了在有机肥和无机肥条件下,烟草腺毛形态结构发育及分泌物的差异.采用荧光电子显微镜观察腺毛发现:移栽后60 d,荧光下观察有机肥处理下腺头细胞叶绿素荧光强度较无机肥强烈.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腺头细胞内叶绿体结构完整,类囊体基粒片层发达,其中含有大量的高电子致密度的黑色嗜锇颗粒;而无机肥处理嗜锇颗粒较小,数量较少.对不同肥料处理烟草叶面浸提物进行GC/MS分析,有机肥处理烟草腺毛主要分泌物--西柏三烯二醇的含量在各时期明显高于无机肥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时期处理间分泌物含量均呈显著性差异,表明肥料对烟草叶面腺毛的分泌活动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为了解春玉米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春玉米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造春玉米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统计提供依据。通过试验,初步了解到了不施有机肥和无机肥效益最低,且高投入高产值未必就是高效益。  相似文献   

4.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维持土壤肥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研究施肥对土壤动物密度和多样性的影响,以便深入理解施肥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过程与机制。采用数据整合方法,综合分析了施肥(有机肥、无机肥、有机肥加无机肥和无机肥加秸秆)对土壤动物(蚯蚓、弹尾目、蜱螨目和线虫)密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认为:①施肥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田生态系统,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研究很少; ②不同施肥类型对土壤动物(蚯蚓、弹尾目、蜱螨目和线虫)的密度和多样性有正向、负向或无作用。施用无机肥对土壤动物密度和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增加了蚯蚓、弹尾目密度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s index),施用无机肥配施有机肥或者秸秆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施肥作为农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管理措施,与单纯施用无机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更有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生产能力。但是,施肥对土壤动物,特别是在森林土壤动物的影响机制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戴添基 《科技资讯》2009,(30):124-125
有机肥料是指含有丰富有机质,既能提供植物多种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又能培肥改良土壤的一种肥料。有机肥料肥效长,施用有机肥能够提供全面营养,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有效促进园林树木茂盛生长,增强树木预防病虫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肥沃、无污染的土壤是整个农业发展的基础,科学的合理的施肥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因此,土壤肥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本文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情况下的土壤肥料存在的土壤质量降低、土壤质量降低、农药农膜使用不规范、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比例不协调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从建立污染防治体系、化肥和农药的科学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混施及农膜回收机制等提出建议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用肥料中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应用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农用肥料中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应用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良影响,试验采用静态箱方法研究有机和无机肥料施用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试验分3个处理:1)不施肥(CK);2)施尿素无机肥;3)施牛粪有机肥,共设置9个小区.结果表明:施肥后,肥料施用处理的土壤CH_4、N_2O累积排放量较不施肥处理显著提高(P0.05),施用有机肥较施用无机肥土壤CH_4、N_2O累积排放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良上海滨海地区盐碱地的土壤肥力状况,使之转变成适合蔬菜生产的土质环境,实验通过混合盐碱土与有机肥后,喷施基于有机基质协同降解的复合微生物对盐碱土进行土壤改良.结果表明:盐碱土混入5∶1的有机质肥后,施加0.5%的1∶3∶3∶1的地衣芽孢杆菌、假单胞菌、黄杆菌和鞘氨醇单胞菌菌液的复合微生物能快速增强土壤有机质的利用能力,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同时,土壤中的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等酶学指标显著上升.改良土的蔬菜栽培试验显示栽培50 d后青菜的生物量比原始盐碱地产量增加近1倍,比单纯施加有机肥的产量增加30.2%.结论对盐碱地的生物改良具有良好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微生物是土壤中的功能组分,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转化有重要影响,研究肥际微域内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有利于探明肥料类型对土壤养分保蓄和供给的影响。【方法】以华北平原长期有机肥化肥混施(MNPK)和长期不施肥(CK)试验地潮土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土柱培养方法研究了单施化肥(CF)、施用70%化肥+30%有机肥(CFOM)、单施有机肥(OM)和不施肥(NF)时,肥际微域内(<5.0 cm)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布特征。【结果】与NF相比,施用CF后,CK处理中细菌数量增加84%(P<0.05),MNPK处理中细菌数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 施用CF对两个处理中真菌数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放线菌数量下降了33%和36%(P<0.05)。OM和CFOM施用显著增加了肥际微域中细菌和真菌(P<0.05)的数量; 细菌在近肥源处(0.5 cm和1.0 cm)增幅最大,但真菌在1.0 cm和2.0 cm微域内增幅最大。OM和CFOM施用也显著增加了肥际微域内放线菌的数量(P<0.05),放线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两者的自然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潮土肥际微域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保蓄和持续供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连续27年不同施肥小区土壤肥力差异的分析研究表明,多年连续施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作物产量,调整和改善土壤PH;单施化肥或有机肥——无机肥混和施用,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含量及供肥强度,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国内外长期肥料试验研究的主要成果。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化肥与适量有机肥配施,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利用城市污泥、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污泥有机肥与专用肥配合施用对烤烟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独施用无机复合肥相比,合理施用污泥有机肥可以显著或极显著缩短烤烟团棵期、现蕾期和始烤期,增加烤烟株高、叶片数、茎围、单叶重和叶面积,提高烤烟的产量、产值、均价、中上等烟比例及上等烟比例.其中污泥有机肥400g/株+无机复合肥15g/株的配合施用(T_4组),烤烟产量和产值最高,产量比对照每亩增产21.26kg,产值增加736.02元.检测结果表明,污泥有机肥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有机肥料标准,可作为一种理想的肥料应用于烤烟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甘薯种植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及农作方式对盐碱地甘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因品种不同而异,覆膜、适宜的种植密度(每亩约4 167株)、施加有机基肥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微生物量。钾肥追肥试验结果表明,页面喷洒追肥比沟施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更显著,而钾肥以何种载体(K2HPO4或 KNO3)施加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探讨了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情况,旨在进一步强调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外源添加物对秸秆还田土壤中无机氮转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土壤中加入无机氮肥和玉米秸秆对无机氮转化的影响。在田间秸秆不同还田处理的土壤中加入氮肥(硫酸铵)培养,初期土壤NH_4~ -N的含量较高,随着培养时间延长,NH_4~ -N的含量下降,培养15天后NH_4~ -N的含量趋于平衡;而土壤中NO_3~--N含量在培养期间逐渐增加,培养30天后NO_3~--N含量趋于平衡;秸秆不同还田处理土壤中添加秸秆培养,粉碎还田处理的土壤中NH_4~ -N的含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处于最低,培养后期覆盖还田和高茬还田的土壤NH_4~ -N的含量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板栗是我国大力发展的木本粮食树种,结合无机肥速效性与有机肥持久性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培肥土壤、促进根系生长能起到重要作用。探讨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板栗园土壤肥力及其根系功能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板栗的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以河北迁西县8 年生板栗 ‘燕山早丰’(Castanea mollissima ‘Yanshanzaofeng’)为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质量占比设置6个处理: ①100%无机肥(C1),②75%无机肥+25%有机肥(C0.75O0.25),③50%无机肥+50%有机肥(C0.5O0.5),④25%无机肥+75%有机肥(C0.25O0.75),⑤100%有机肥(O1),⑥不施肥(CK),采用连续根钻法采集0~20、≥20~40 cm土层土样和根样,测定分析土壤理化性状及根系功能性状等指标。【结果】 ①各处理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理化性状。O1处理0~40 cm土层平均有机碳含量最高(5.97 g/kg),0~20 cm土层C1处理全氮含量最大(1.33 g/kg),但以有机-无机肥配施C0.25O0.75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 C 0 . 25 O 0 . 75处理0~40 cm土层平均土壤C/N值较C1和CK处理的分别提高38.81%、11.41%;与CK相比,平均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57.48%、47.49%、32.19%;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含水率分别增加11.23%、13.85%;土壤容重降低11.23%。②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促进0~40 cm土层中平均细根根长密度、细根表面积密度、细根体积密度、比根长(P<0.05),且0~1 mm细根增多,各处理大小总体表现为C0.25O0.75>C0.5O0.5>C0.75O0.25,以C0.25O0.75处理0~40 cm土层中平均细根生物量密度最高(511.24 g/m3),较CK处理增加35.42%,较C1处理增加6.00%。高比例有机肥配施明显提高了细根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的占比。③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理化及根系性状指标在3个主成分上均有较高的荷载值,不同处理下土壤肥力与根系指标优劣综合排序为C0.25O0.75>C0.5O0.5>C0.75O0.25>O1>C1>CK。【结论】 有机-无机肥配施中的C0.25O0.75处理有效提高了土壤C/N、速效养分含量,0~1 mm细根增多,提高吸收根比例,是河北迁西县板栗园的较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复合肥对花生根际土壤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100%复合肥)相比,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量在30%~70%范围内,显著提高了苗期和成熟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量,且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随生育期的推移提高比例逐渐升高,而真菌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同时,显著提高了苗期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而替代量为50%和70%时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到成熟期不同替代配比均降低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提高了土壤脱氢酶活性,进而降低了苗期和结荚期土壤碱解氮含量而提高了全氮含量,也提高了各生育期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以及结荚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当替代量为50%时,产量提高了5.23%,最终实现了养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