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硫脲为硫源,采用燃烧法制备了Zn0.5Cd0.5S:Eu3+半导体材料.研究了Eu掺杂量对Zn0.5Cd0.5S:Eu3+半导体材料的结构,形貌,固体漫反射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掺杂量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对其发光性能却有着显著地影响.当Eu掺杂量为3%时所制备的Zn0.5Cd0.5S:Eu3+半导体材料的发光性能为最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酐与对氨基苯甲酸的酰化反应合成了乙二胺N,N-二(4-乙酰胺苯甲酸)二乙酸(H4L),并以此为配体分别与稀土离子Sm3+、Gd3+、Eu3+和过渡金属离子Mn2+、Fe3+组装得到系列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与结构的表征,配合物的组成可表示为M(HL)?3H2O(M=Sm3+, Eu3+,Gd3+,Fe3+)或者M(H2L)?3H2O(M=Mn2+).配合物Gd(HL) ?3H2O的荧光发射光谱中没有离子特征谱图,而配合物Eu(HL)?3H2O在618nm处5D07F3跃迁的发射峰最强.配合物Gd(HL)?3H2O的弛豫率为7.43mmol/(L?s),体外弛豫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张宁  李伟  唐世华 《河南科学》2003,21(2):152-154
水溶性杯[4]芳烃(L4)可以与Sm3+形成能量传递配合物,但是能量传递效率较低,Sm3+的红光发射较弱,而且配合物溶液浓度增大时还发生自猝灭现象。根据配体第一激发态和第一激发三重态能级分布,比较Sm3+、Eu3+、Tb3+等稀土离子4f能级,可以合理地解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x)Mn_(0.5-x)Zr_(2x)O_2微米球,并研究其电化学性能与掺杂Zr4+量的关系。方法以NiSO4·6H2O,MnSO4·H2O和Na2CO3等为原材料通过共沉淀的方法制备前驱物(Ni0.5Mn0.5)CO3,然后前驱物与ZrO2,Li2CO3混合均匀,在500℃下煅烧3h,900℃下煅烧16h得到正极材料LiNi_(0.5-x)Mn_(0.5-x)Zr_(2x)O_2。结果 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得到的产物为纯相,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得到的产物具有3~5μm左右的微米球形结构,并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论 LiNi0.5Mn0.5O2掺杂了Zr4+后能有效降低锂/镍混排度,而且可提高具有微米球结构的LiNi_(0.5-x)Mn_(0.5-x)Zr_(2x)O_2系列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酐与对氨基苯甲酸的酰化反应合成了乙二胺N,N-二(4-乙酰胺苯甲酸)二乙酸(H4L),并以此为配体分别与稀土离子Sm3+、Gd3+、Eu3+和过渡金属离子Mn2+、Fe3+组装得到系列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与结构表征的分析,配合物的组成为M(HL...  相似文献   

6.
使用L1、L2两种配体,设计合成了九个草酰胺大环铜-稀土多核配合物,即四核配合物[(CuL1)3Ln(MeOH)3](ClO4)3(MeOH)2(Ln=Gd,Eu,Sm,Nd)和五核配合物[(CuL2)3Ln(MeOH)(CuL2ClO4)](ClO4)2(MeOH)2(Ln=Ho,Gd,Eu,Sm,Nd).分别解析了其中一个四核配合物和一个五核配合物晶体结构,[(CuL1)3Gd(MeOH)3](ClO4)3(MeOH)2(1)和[(CuL2)3Ho(MeOH)(CuL2ClO4)](ClO4)2(MeOH)2(2),并进行了电子光谱、荧光光谱等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7.
溶胶-凝胶法制备固体电解质SmxLi0.5-xCa0.5TiO3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Sm3 掺杂Li0.5Ca0.5TiO3的固体电解质SmxLi0.5-xCa0.5TiO3,用X-Ray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交流阻抗对其结构、形貌和离子电导率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800℃热处理可形成结晶完好钙钛矿结构;所得颗粒呈片状,尺寸约为40 nm;常温时的离子电导率随掺入Sm的量的增加而增大,并在x=0.02时达最大;然后,随掺入Sm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的三足配体三[(6-甲基-2-吡啶甲酰胺氮氧化物)乙基]胺及其5种稀土离子配合物(Sm,Eu,Gd,Tb,Dy).通过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电导分析、红外光谱、1HNMR谱、MS谱、差热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REL(H2O)2(NO3)2]NO3·2O(RE=Sm,Eu,Gd,Tb,Dy),并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铕(钆、钇)-均苯三甲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均苯三甲酸(H3BTC)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稀土掺杂的均苯三甲酸铕系列发光配合物Eu1-xLnxBTC·0.5H2O(Ln=Gd,Y;x=0,0.1,0.3,0.5,0.7,0.9),通过元素分析及化学滴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用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Gd3 ,Y3 对发光的Eu3 均有荧光增敏作用,且Y3 的作用强于Gd3 .当n(Ln3 ):n(Eu3 )=7:3时,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强,在593nm处Eu0.3Gd0.7BTC·0.5H2O和Eu0.3Y0. 7BTC·0.5H2O的荧光强度分别为纯铕配合物的1.62和1.96倍.  相似文献   

10.
以吡嗪-2,3-二羧酸(H_2PDOC)、TbCl_3·3H_2O和EuCl_3·3H_2O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系列固体粉末发光配合物[(Eu_(1-x)Tb_x)_2(PDOC)_3·3H_2O](x=0(1),0.2(2),0.3(3),0.5(4),0.7(5),0.8(6),1.0(7))。对系列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了基本表征。在室温下研究了其固态荧光性质,结果表明:该系列配合物(除Tb2(PDOC)3·3H2O)均具有Eu3+离子特征荧光,系列配合物中Tb~(3+)对Eu~(3+)的荧光强度有敏化作用,Eu3+对Tb3+的荧光强度有淬灭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Na+做电荷补偿剂,Sm3+做敏化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0.5MoO4:Eu3+0.25-x,Sm3+x,Na+0.25(x=0,0.001,0.003,0.005,0.008,0.01,0.02,0.03,0.05,0.07,0.09)系列红色荧光粉,实验结果表明:Sm3+的加入没有改变CaMoO4:Eu3+,Na+的晶体结构,也没有改变粉体发射光谱的形状和发射峰的位置,而是加宽了荧光粉CaMoO4:Eu3+,Na+激发光谱在400 nm左右的吸收峰,有利于样品的激发峰和近紫外LED芯片相匹配,并且提高了荧光粉在615 nm处发射光谱的发光强度.本文主要对Sm3+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的原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证明在CaMoO4基质中存在Sm3+-Eu3+之间能量传递,此外得出Sm3+的最佳掺杂浓度是0.5 at.%.  相似文献   

12.
以乙醇铌、乙酸钾和乙酸钠为原料,乙二醇甲醚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氧化铝(AAO)模板法制备K0.5Na0.5NbO3(KNN)纳米管阵列,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KNN纳米管的物相、形貌和微观结构.研究表明,在700℃退火处理可获得结晶性较好,具有单斜钙钛矿结构的KNN多晶纳米管阵列.单根纳米管的外径约为200 nm,管壁厚约为20 nm.采用压电力显微镜(PFM)对单根KNN纳米管的压电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KNN纳米管具有明显的压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
首次合成了具有摩擦发光性能的Sm~(3+),Eu~(3+)和Tb~(3+)与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三苯基氧化膦(TPPO)的三元配合物.实验测得它们的化学式为Ln(TPPO)_2(TTA)_2(NO_3)(Ln=Sm,Eu,Tb).它们分别为浅黄(Sm)、粉红(Eu)和浅黄(Tb)的晶态物质.通过热分析、电导、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的理化性质.这些配合物在365nm紫外灯照射下发出很强的特征荧光.在日光下或黑暗中轻轻搅动或用玻璃棒摩擦时能发出明亮的颜色和与荧光相同的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合成了NaGd(WO4)2:Eu3+发光材料.采集XRD,SEM图谱来表征样品的晶型与形貌,利用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材料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得的NaGd(WO4)2:Eu3+是由纳米棒组成的绒球状发光材料,球体直径为100nm,纳米棒长2~5μm.样品不仅可以被紫外光(266nm)激发,还能被近紫外光(393nm)和蓝光(464nm)有效激发,其主发射峰值位于614nm,为红色荧光成分,且当Eu3+掺杂物质的量分数为3%时,此发射峰达到最大,该发光粉可用于制造紫外光芯片激发的白光LED.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Eu(TTA)3(TPPO)2二元及三元稀土配合物,通过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溶解性、热稳定性和TPPO第2配体加入对配合物发光性的影响.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第2配体的加入能有效地增强铕离子发光强度,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在紫外光激发下显示出Eu3+的特征发射峰,发出很强的红色荧光,是一种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红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法在一定条件下合成K0.5Na0.5NbO3(KNN)纳米材料.利用XRF、XRD、SEM、Raman散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别对材料的组分、物相、形貌、声子振动模式和光吸收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KNN材料为正交相钙钛矿结构,能隙约2.93 eV,其室温拉曼光谱与块体相比存在一定蓝移.此外,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影响较大,阶梯状复杂形貌可能是一种聚集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17.
溶胶-凝胶-水热法制备Na0.5Bi0.5TiO3单晶纳米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水热法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单晶Na0.5Bi0.5TiO3纳米棒.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控制产物的组分,避免高温晶化过程中Na或Bi离子的挥发.利用XRD、SEM、T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分别对产物的物相、形貌、微结构以及光吸收等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获得的产物为三方相钙钛矿结构,NBT纳米棒与NBT粗晶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改变铕配合物配体的结构,增强其紫外-可见吸收率,寻找红光效率更高的发光材料,以乙酰丙酮为第一配体,邻菲啰啉及其衍生物为第二配体,合成了5个稀土铕配合物,并进行了1H NMR、MS、IR、元素分析等表征,测定了目标配合物的紫外、荧光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随着第二配体共轭结构的变化,铕配合物在紫外区的吸收逐渐增强,荧光发射峰均约为612 nm,发光强度随配体共轭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电化学数据与铕配合物的发射波长相匹配,证明强紫外-可见吸收率配体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配合物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改变微波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优化Ca( Sm0.5 Nb0.5) O3 (CSN)陶瓷的微波烧结工艺,用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微波网络分析仪等对试样进行表征.从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微波介电性能等方面对微波烧结试样与常规烧结试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烧结可大幅降低CSN的烧结温度,促进试样的致密化,其物相组成和传统烧结试样无明显差别;微波烧结还可以改善CSN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在1 375℃微波烧结30 min可获得优异的微波介电性能,介电常数(εr)=20.08,品质因数(Q×f)=37.03 THz,谐振频率温度系数(Tf)=-10.2×10-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