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健美操与女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健美操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女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来看,健美操教学实践对女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具有重要影响(;2)女大学生抑郁水平与身体自尊水平具有高度负相关;(3)有健美操锻炼习惯的女大学生比没有健美操锻炼习惯的女大学生具有较低的抑郁水平和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选用《身体自尊水平量表》PSPP和《身体自尊量表》BES对河南省郑州市163名职业女性的抽象身体自尊和具体身体自尊进行测评,并对其体育锻炼的频数、持续时间、锻炼强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的频数、持续时间、锻炼强度都是影响职业女性抽象身体自尊和具体身体自尊的重要因素,且与抽象身体自尊和具体身体自尊的相关程度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徐丹侠 《科技信息》2012,(9):184-185
使用体育运动等级量表、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及身体自尊量表对336名女大学生进行测量,以比较不同体育运动等级下女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及身体自尊的特点,并探讨女大学生体育运动等级、社会性体格焦虑和身体自尊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体育运动等级水平的女大学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和身体自尊间存在显著差异。(2)较高的体育运动量与女大学生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较低的社会性体格焦虑相关;较低的体育运动量与较低的身体自尊水平、较低高的社会性体格焦虑相关。  相似文献   

4.
肥胖女大学生是高校里面比较特殊的群体,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于她们尤为重要.通过抽样测定其经过10周有氧健美操锻炼后身体自尊和心境状态的变化,研究有氧健美操锻炼对肥胖女大学生身体自尊与心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规律的有氧健美操锻炼能有效地提高或改善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降低其心境状态中的消极因素,提高积极因素,对她们的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身体自尊量表,对内蒙古高校蒙古族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蒙古族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得分情况为:男生高于女生;体育专业的学生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运动年限6年及以上的学生高于运动年限5年及以下的学生.体育锻炼有助于蒙古族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形成,从事运动项目时间越长越有助于身体自尊的发展.蒙古族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其生活环境带给身体的锻炼存在正向联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方法,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2011级1班(武术套路选修班)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武术套路这一运动项目作为干预手段,探讨武术套路练习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武术套路训练,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武术套路练习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并且对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各维度指标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7.
李静文 《科技信息》2012,(8):282-282
文章对2001年—2011年我国学者对大学生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提出目前大学生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身体锻炼后对焦虑以及抑郁的影响、大学生身体锻炼与应激反应、大学生身体锻炼与心境、大学生身体锻炼与自尊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等方法,对商丘师范学院2002级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的锻炼形式对抑郁、焦虑、身体自尊水平低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排球、羽毛球、慢跑与有氧韵律操等对抑郁、焦虑、身体自尊水平低下有很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4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慢跑与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慢跑练习能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且对女生的效果优于男生,在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4个因子中,只有运动技能在实验前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王景贤 《科技信息》2010,(21):I0009-I0010
通过对12000名大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然后以身体自尊与整体自尊2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其中412名体质特殊群体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科学锻炼(运动处方),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质弱势群体(肥胖人群)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水平,同时其各项体能水平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再次证明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同步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等方法,研究了有氧健身运动对BMI异常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氧健身锻炼对超体质量和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改善作用较为显著,对低体质量学生的影响不明显;15周的有氧健身锻炼对肥胖大学生"身体吸引力"维度的改善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抑郁产生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法,以随机整群抽取的348名师范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师范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一般自我价值感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1)师范大学生在社会支持、一般自我价值感与抑郁方面的性别差异和家庭差异都不显著;(2)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社会支持对抑郁的主效应都很显著;(3)一般自我价值感与社会支持对抑郁有显著交互作用;(4)高一般自我价值感—高社会支持组的大学生抑郁最低,低一般自我价值感—低社会支持组的大学生抑郁最高。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应把一般自我价值感低且社会支持低的大学生作为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学习焦虑水平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气质测验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学习焦虑水平与气质类型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性别、学科、生源的大学生学习焦虑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学习焦虑水平有非常显著的差异。(2)不同性别、学科的大学生在四种气质类型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在胆汁质和多血质气质类型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粘液质和抑郁质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在胆汁质和多血质气质类型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粘液质和抑郁质上没有显著性差异。(3)胆汁质、多血质和粘液质的大学生与其学习焦虑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抑郁质与学习焦虑水平有极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7234名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为研究对象,揭示大学生BM I的分布特征。根据体质指数大小进行分类,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BM I等级大学生身体能与素质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体质指数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男大学生的肥胖、超重程度要比女大学生严重;(2)大学生BM I指数和身体机能、素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3)超重和肥胖都会对大学生的心肺功能、速度素质、肌肉相对力量与耐力素质产生不良影响。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和合理的营养,在正常体重范围内,减少体脂含量,增强大学生体质,是提高其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厌倦感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大学生学习厌倦感、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的关系。采用流调抑郁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及学习厌倦感问卷,对46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显著负相关,学习厌倦感与抑郁显著正相关,较低学习厌倦感、较高自我效能感可以显著预测抑郁水平的降低;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的关系存在性别效应,自我效能感对男生抑郁的影响要大于对女生的影响。从而得出学习厌倦感、自我效能感与抑郁情绪具有显著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高师数学专业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学专业学生高考数学单科成绩与其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数学成绩呈弱相关.大学两年的数学专业学习,使得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分布向高级方向移动,女生的学习水平提升程度优于男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男、女生心理素质和性格差异以及在自觉性、投入的精力、学习方式等的不同所引起的.另外目前高师评价的方式更适合女生,也是造成男女生成绩差异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大学生的营养水平为视角,探究大学生与体育行为之间的关系,大学生的营养水平以身体质量指数BMI标准进行确定,利用修正后的《大学生体育行为偏好调查问卷》对郑州大学2011至2014级普通大学生共500名进行抽样调查,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行为的适应性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男大学生适应性程度不高,女大学生与体育行为之间无明显相关.BMI值越大的男大学生更喜欢体育行为,但实现体育行为的程度不高;而女大学生与体育行为无明显相关性,需从认识层面提高.学校应定期开展大学生实践体育行为的适应性评价,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以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选取485名大一新生,采用《闲暇满意度量表简易版》和《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进行测量,探讨其闲暇满意度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新生闲暇满意度在性别、专业类别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整体闲暇满意度和心理、教育、放松层面的闲暇满意度均高于女生,城市大学新生的心理层面闲暇满意度高于非城市学生,文史类大学新生的放松层面闲暇满意度显著高于理工类和艺体类学生。(2)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在性别、专业类别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整体学校适应和学习适应、交往适应、情绪状态方面均好于女生,城市生源大学新生在学习适应上显著强于非城市生源的大学生,文史类大学新生在生活环境适应和交往适应方面都显著强于理工类大学新生。(3)大学新生闲暇满意度及其各维度与学校适应及其各维度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大学新生闲暇满意度对其学校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