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雷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3):48-51
中国现代诗歌进入20世纪90年代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消费文化的侵蚀。消费文化直接介入诗歌创作内部,引起了诗人角色的转化、诗歌读者的缺席等一系列不利于诗歌生存的困难。但是另一方面,消费文化本身的文化社会学意义对诗歌的复杂性、异质性有所影响,对当代诗歌的多元走向提供巨大契机,当代诗歌得以从边缘出发,寻找到了一条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广告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很多广告通过塑造“消费偶像”的生活方式和倡导享乐至上的消费理念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其宣扬的消费理念对中国传统消费伦理产生了极大冲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邓小平文化思想研究取得丰富成果。从研究重点来看,主要是围绕着邓小平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与新时期文化以及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4.
刘钊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3)
90年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文化形态的巨大变异,并直接导致了文学格局、观念及价值取向 等方面的变化。精英文学的地位受挫、大众文化的势头猛进和欲望取代信仰的价值重构三个方面的特 征,标志着90年代文学为中国文化后现代时期的到来开启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周雪芹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6,(2):158-160
少儿图书馆在促进少年儿童读书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全民阅读时代的开启,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重视少儿图书的购买以及少儿阅览室的设置. 从数据分析出发,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少儿图书馆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钊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2):44-47
90年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文化形态的巨大变异。并直接导致了文学格局、观念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变化。精英文学的地位受挫、大众文化的势头猛进和欲望取代信仰的价值重构三个方面的特征,标志着90年代文学为中国文化后现代时期的到来开启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8.
郭语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2):103-107
一 何种现代:单一的还是多元的?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始终深刻地卷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之中,除了随波逐流、投机迎合,甚至是拉起虎皮作大旗之外,更可贵的选择是以"文学"的方式介入社会,将社会变革的能量转化为文学更新的动力.就像鲁迅那样,他厌恶的是"只能骗骗盲试官的""赋得革命,五言八韵",从未否认"文学"必须回应"大革命"的挑战,创造真正的、反思性的"革命文学":"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 相似文献
9.
杨荣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6):79-83
文人心态的分化与裂变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发生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市场经济对文人心态的影响入手,详细分析与论证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多元分化的深层复杂原因,并以池莉、张承志、贾平凹等人为例对转型期文学空间的分裂状况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0.
11.
佘爱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62-69
《南方文坛》和90年代以来的广西文学是在互动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它始终以推介广西文学为己任。通过设置品牌栏目和策划、举办、参与文学活动等形式,为广西文学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营造良好的批评氛围,培养和扶持一批青年作家和批评家,对广西文学的崛起和广西文学整体推向全国文坛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13.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变化无序,90年代评论界关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研究,基本把握了其思想内容、 心灵追求、叙事方式及发展线索,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本文试图按照王安忆创作的具体情形,对90年代以来的 研究文章进行分阶段述评,期待对90年代王安忆小说研究作一个小结。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变化无序,90年代评论界关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研究,基本把握了其思想内容、心灵追求、叙事方式及发展线索,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本文试图按照王安忆创作的具体情形.对90年代以来的研究文章进行分阶段述评,期待对90年代王安忆小说研究作一个小结。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自尊研究出现了一些新进展,主要表现在:(1)特质自尊与状态自尊、能力维度与价值维度的区分;(2)内隐自尊研究的逐步兴起;(3)自尊测量研究的新突破;(4)自尊相关研究的不断拓展。这些为我们研究自尊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角。 相似文献
16.
对女诗人翟永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诗歌的叙事转换动因、叙事蜕变及其转换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和解析,勾勒出了中国当代女性诗歌从性别焦虑走向性别从容的美学策略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卫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5,(4)
20世纪50~70年代的城市文学并非如大部分研究者所简单认为的那样乏善可陈。在意识形态话语强力压抑城市的文化多元性和世俗魅力的同时,这些文本内部所发生的不同话语间的潜对话其实正瓦解了宏大叙事的空洞,向后世读者透露出这时期城市里丰富的人性气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中国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事业的历史教训,坚持了邓小平关于划清两种改革观的思想,在整个改革事业中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其丰富的改革思想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郜元宝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27-32
2 0世纪 90年代文学 ,虽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特征 ,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结束 ,而只意味着它的尚未完成与进一步展开。一百多年来 ,作为心灵呼吸、挣扎和创造的特殊方式 ,文学基本上延续着晚清以来无数前辈的努力包括他们的局限 ,用自己的方式体现着现代中国的天命。 相似文献
20.
回顾自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状况,对其晚年思想的研究进行梳理,剖析他的“二次革命论”、社会主义观、民主观、经济思想、爱国思想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