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1和N2V”格式有四种不同的情形。本文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手段探造成“N1和N2V”复杂情形的原因,最后指出N1和N2的关系,“和”的性质也是形成“N1和N2V”复杂情形的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借用配价语法和语义特征两种分析方法,探讨了施受关系不明的歧义成因,指出名词性成分的双重语义特征和二价动词对必有成分的需要是造成这类歧义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死"可作动词(死a)、形容词(死b)和副词(死c)。死a语义为"失去生命、死亡",死b语义为"表示不活动,不可改移,丧失作用"等,死c语义为"达到极点";"VP+死a+了"中VP具有[破坏义]、[致死义]、[强动作性]等语义特征、"VP+死b+了"中VP具有[固定]、[约定]、[使合拢]、[使关闭]等语义特征,"VP+死c+了"中VP具有[程度性]、[感情性]等语义特征,"AP+死+了"中AP具有[性状义]、[致死义]、[程度义]等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4.
“是……的”句 ,是句子的谓语部分带有“是……的”这种形式的结构。“是……的”句的歧义分为判断句和描写句的歧义 ,判断句和叙述句的歧义。  相似文献   

5.
比N还N是比N还A的一种变异格式,也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比字句。从这种构式的特点、后项N的语义限制、与原式的比较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为我们揭示语言的动态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Evans的认知组构语义学为理论框架,探讨了英汉N+N复合词的意义构建,尤其是在特定语境中的在线意义构建.一般的N+N复合词的意义构建是通过选择和整合基本认知模式侧重实现的;经过隐喻和/或转喻作用的N+N复合词意义构建的差别在于隐喻可及次认知模式的路径是以溶合过程为媒介的,而转喻可及次认知模式的路径是以选择过程的互选择过程为媒介的.  相似文献   

7.
"搞"是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用法灵活、意义丰富、具有多种结合能力、运用极其广泛的一个动词,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动词"搞"进行分析,会对"搞"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对于我们掌握它的规律性和提高我们利用语言的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 N”这一结构虽然不符合现行的语法规范。但具有典型的语义特征、宽泛的语法功能和较高的语用价值,且在语言表达中,亦可获得一种特殊的效果,有着广泛地运用。  相似文献   

9.
"也"是个特殊的副词,在现代汉语里有不同的用法,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归纳言之主要有3种格式,除了语言学的研究外亦可以从逻辑学角度来分析"也"字句歧义,主要包括隐涵和预设两个方面,"也"字句中隐涵了同样性、并存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多重隐涵义的取舍是有规律可循的。从隐涵和预设角度都可消除"也"字句歧义。  相似文献   

10.
“很+有/象+X”结构中的“X”具有一定的语义性质,“X”进入此类结构是有条件限制的,具有限制性语义,都可以性状化,具有性状性语义,只是性状化的具体方式不同。同时,“很+有+X”结构的部分“X”具有量度性语义,“很+象+X”结构的部分“X”具有生命性语义。  相似文献   

11.
吃的搭配是汉语动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吃与各类词搭配所表达的意义有模糊、不确定的特质,这其中往往涉及语用充实问题。语用充实是根据语境,把交际中的不确定因素确定化的过程,包括语用扩展和语用收缩两个方面。研究表明,在解读吃+N结构时,不能只关注动词的原型意义,还要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其中所涉及的语用充实,找出最佳关联,从而理解准确的交际信息。  相似文献   

12.
“副词+名词”的结构形式一直被认为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超常规搭配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副词+名词”结构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这种结构具有很强的语法功能,可以在旬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多种语法成分。副词和名词结合以后名词的表义功能出现了新的变化,其指称意义丧失,语义抽象和泛化,细节意义显现。同时这种搭配格式之所以会有如此旺盛的发展能力,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其独特的语用功能和超常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存在两种不同的“NL+V+着+NM”结构,它们有着不同的变换方式。一种可以变换成“NM+V+在+NL”,另一种则不可。词尾“着”虚化的分期以及虚化过程中对动词要求的限制造成了共时平面两种不同的“NL+V+着+NM”结构。  相似文献   

14.
“处所宾语+去”格式在宁国话里有着大量存留。通过描述它的语法结构、语法意义和功能,强调应注重与宁国话里其他类似格式的比较和对凝固形式“家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亲这一称呼风靡当下,其创造性用法引起了广泛的议论。本文从亲的古今汉语语义出发,对照网络中产生的新语言现象,归纳分析亲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增加的词汇意义,并探讨其产生和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关于"籭""簁"与"篩"三个字之间关系,古今诸家或以为"簁"与"篩"是异体字(或古今字、正俗字),或以为"籭"与"篩"是异体字,或以为"籭"与"簁"是异体字。这种情况是杂糅古今字义造成的。我们认为"籭"与"篩"是异体字;"簁"本指筐篓一类的东西,后世借用来表示"籭"(或"篩")。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语法中,副词主要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副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语法学界称为"副+名"现象。作为文学语言表达中较为特别的"副+名"语法现象,虽历史极为渊源,却也是语言学家长期争议的一个焦点。随着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理论层出不穷,语言学界对这种语法现象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化。本论述就"副+名"这一特殊语法现象的基本概念、构成原因和语法结构做一分析和梳理,并就其现实意义做一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8.
“吃+宾”结构是现代汉语中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本文结合语境理论对其作了综合述评,着重探讨其言内语境;对学者们研究较少的“吃+补”结构着重从语义指向角度分析其言内语境对语义的彰显作用。指出“吃+宾(补)”结构生成发展的深层因素是汉民族的文化、心理、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9.
"把+O+VR+L"构式中,"把"隐去的难易程度与其后宾语的生命度、控制度密切相关;受语体的影响,"把"后宾语以短小语块为主;动介式VR与动趋式VR中动词的语义特征是有差异的;处所格L在构式中表达的语义有所不同,其隐现的情况也会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20.
"趋"、"趣"上古本为同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不同于一般认为的趣趋为通假字。发展到唐代,表示快走、趋向意义的用"趋",表示意趣、志趣的用"趣"。它们各自分担了几个义位,成了不同的词。礼节性快走义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消失,快速、使快的意义为别的词语替代了。考察"趋"、"趣"义位之间的关系,除了常说的隐喻、转喻,还有因语法组合而给词增加了新的概念要素;考察以快速义的"趋"、"趣"为中心的词汇系统,有标记的不自然的用法被无标记的自然的用法覆盖而被替换掉;词语读音相近或相同,意义用法相同或一个能包含另一个,词语之间就会发生整合,保留最典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