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易杨 《科技信息》2008,(6):169-169
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运作模式下,媒体市场化实现了媒体中心到受众中心论的转化,使得受众的需求在此时成了传媒的主导。寻求传媒与受众的需求平衡点不可避免的成为当前传媒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两者关系如何达到和谐统一是本文的论点。  相似文献   

2.
刘辞 《科技信息》2009,(5):390-390
新闻报料随着我国都市报的兴起而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它的出现带给我国媒体的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彻底粉碎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包括从新闻来源的采集到媒体受众观念等的一系列转变。新闻报料的出现绝不仅仅只是传播层面的一种转变。从“群众办报”到“三贴近”原则,它是紧随时代脉搏的一种响应,随之而来的则是对民主制度的进一步贯彻和深化。然而这种依时而生的现象并没有制度化,因此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下受众话语权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媒体的特征对新媒体与受众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说明在实用性方面,新媒体是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为出发点的,最大限度地适应了受众日益个性化和复杂性的信息交流方式。新媒体的互动性传播,不仅为受众提供了极为平民化和通俗化的信息内容,而且使传受双方的交流趋于平等,博客和播客等“自媒体”的迅速普及,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便捷的表达自己心声的平台,实现了新媒体下受众话语权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鲁钟思 《创新科技》2014,(8):105-106
近年来,在蒸蒸日上的媒体发展过程中,对于新闻受众主观选择的界定,对于新闻受众猎奇心理的把握显得日趋重要。什么是受众的猎奇心理?什么是本身的新闻定义?本文从“潘多拉效应”的角度入手,在二者间建立联系,进行系统地论证,从新闻行业本身出发,立足于受众本身,产生新闻学和心理学的双向辐射。  相似文献   

5.
融媒体改革是传统媒体应对传媒经济平台化和传媒平台智能化浪潮的一项重要措施.传统机构在融媒体环境中利用数据驱动的计算传播学方法“重新”认识受众、量化传播效果,既是时代的必然,又是时代的需要.本文论述融媒体环境中受众计算的“为什么”和“怎么做”问题,将受众分析分解为三个纵向数据维度(文本、网络和时空数据)和两个横向方法维度(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最后,我们着重讨论融媒体受众计算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大众媒介新环境将自然转变成它的背景,媒介成为新的“自然”、新的环境。媒介环境即大众传播媒介所营造和建构的虚拟环境。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媒体就必须拥有公信力,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广大的网络受众提供权威的信息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7.
李浩 《科技咨询导报》2008,(34):182-182
在以“靶子论”到“受众中心论”传媒理念日渐转化的今天,受众的自主选择意识不断增强,审美眼光越来越挑剔,对主持人形象的评判也越来越专业化。本文将试着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在前人研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受众的探究与把握来探讨受众与主持人形象的影响作用,为塑造成功主持人形象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数字电视作为一种朝阳媒体产业被业界看好,但从之前的“长期数字电视标准之争”到“机顶盒两万台停滞现象”,可见数字电视进程化的道路并不顺利.再从“国家政策的扶植”到“地方政府对数字电视强硬推广并遭遇困境”,说明在市场经济的电视产业浪潮中,政策并不是一种有效手段,运用受众研究分析了受众对数字电视内容和形式的影响。并探讨它在数字电视进程化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媒体在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报道上存在着诸多不足。我们要多研究受众心理和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从而做到真实完整再现英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电视媒体现状与受众焦点问题,阐明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关系,并对电视栏目的策划、制作与受众需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传媒批判理论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电视受众进行理论溯源和意指分析,有助于找出其对民生新闻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产生意义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2.
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如何进行报道,如何通过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的传播使受众对灾难事件获得最大程度的理解,如何在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成为广大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现以电视新闻媒体的视角,对灾难性事件在传播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传媒批判理论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电视受众进行理论溯源和意指分析,有助于找出其对民生新闻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产生意义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电视宣传要占据主动,体现出一个主流媒体应有的影响力,必须努力提高受众意识,在权威性、导向性、针对性、服务性、可视性上下功夫,在“主流、权威、公信力”上有所作为,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能力,影响并主导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电视媒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信息种类繁多,媒介形态丰富,受众增加迅速并逐步细化,人们生活中的任何时间段都有媒体参与。受众的注意力变成非常珍贵的资源,大众传媒不断演变成"碎片"。阐述了碎片化及受众碎片化的含义,分析了网络媒体受众的碎片化情况,探讨了网络媒体受众碎片化的影响和网络媒体受众碎片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媒介市场化环境下,新闻报道要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工作的目标。目前在媒介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现场短新闻以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短小的篇幅再现新闻现场的境况,并把新闻事件简明扼要地传播给受众,这样的新闻传播形式受到了受众的青睐。因此,如何实现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成为新闻记者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公司简介翻译是面对西方受众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传播活动。翻译过程中英汉语言冗余度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容易产生冗余信息。译者应贴近西方受众的信息需求,调整冗余信息,使传输负载与信道容量达到平衡,提高信息传输的准确性与效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闻报道的人文精神成为新闻界的讨论热点,而“受众为本”的路线也成为媒介人文精神的同义词。人文精神的本义就是尊重人、关怀人,那么,“弱势群体”作为社会群体中最脆弱的部分,就容易成为媒体人文关注的对象。但关注的同时,对他们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例如:将“弱势群体”的不幸作为媒体满足受众需求的卖点,造成对弱势者的伤害;受商业利益的驱动.有意识地进行媚俗化传播,更多地去迎合受众而非引导受众;持一种博取同情的关注角度,缺乏理解精神和深度报道。因此,当前媒体必须深入了解“弱势群体”报道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某个节目的目标观众人数占总目标人群的比重,以百分比表示。收视率的高低能够反映出节目的观众喜爱程度以及节目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本文采用2006年中国电视收视年鉴中的全国收视数据,以工作日及节假日收视率为研究对象,利用SAS统计软件做时间序列分析,并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节假日收视率数据能够较好的拟合ARIMA(1,2,(1,4))模型,工作日收视率数据则利用ARIMA(1,2,(1,4))模型和AR(1,4)模型拟合结果都较好,但是相对而言ARIMA(1,2,(1,4))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首先提出了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的媒介生态观层级说,指出城市在微观层面是作为媒介的环境而存在的;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东莞大众媒介受众的结构特点、媒介接触情况和媒介期待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新兴城市的受众特点及由此衍生的媒介环境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