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对承灾体进行分类,对于有效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北京师范大学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的综合风险搜索引擎为灾情数据来源,从产业结构、灾害链和土地利用3个角度对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承灾体进行分类,并以郴州市交通承灾体为例,进行了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业承灾体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第二产业承灾体集中在电力行业,第三产业承灾体集中在交通运输业;"结构破坏"、"断电"和"交通阻塞"在灾害链节点处的承灾体脆弱性强;土地利用中大面积的林地和园地,线网状的交通网、电网和通讯网用地的脆弱性强;郴州市交通承灾体脆弱性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京珠高速公路郴州段脆弱性为全市最高。本研究可为灾情评估和减灾工程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风暴潮致灾和成灾过程,分别对风暴潮灾害受灾人口与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进行了综述.总体上看,国内外已建立多种风暴潮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并开发了一些业务化评估系统.但国内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所需数据比较缺乏,评估方法多是对潮灾损失与影响因素间的线性关系分析,对灾情的模拟评估较少,评估结果实用性较低.风暴潮灾情的评估应增强对历史灾情数据、现场调查数据、遥感数据和保险公司业务等数据源的融合和综合利用,加强对承灾体脆弱性定量评估的研究,通过建立风暴潮巨灾模型系统,实现对风暴潮灾情的实时动态可视化评估.  相似文献   

3.
基于广州市洪水灾害的发生历史,研究了广州市洪灾季节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大,灾情严重等基本特征.运用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系统探讨了广州市洪水灾害的成灾机制.提出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来防治洪水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晋陕蒙接壤区农业灾情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业灾情系统中致灾因子与承灾体承灾能力的分析,揭示出自然与经济对灾情的综合作用,在地表与气候均不稳定的共同致灾背景下,灾情主要受经济系统的影响。灾情发生频率与承灾力呈负相关,灾情强度与承灾力呈正相关,不同灾害的影响结果也不相同。统计中的灾情主要与第一类灾害有关,第二类灾害通过影响承灾体的承灾能力加剧灾情。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利用1981-2010年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选取致灾因子进行低温雨雪冰冻过程评估,根据自然灾害风险原理获取湖南省统计年鉴中社会经济资料、农林业发展情况以及地理信息等资料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以及抗灾能力4个方面构建湖南省冰冻灾害风险区划综合评估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不等权重加权综合评价法以及ArcGIS制图技术等方法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冰冻灾害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湘中地区的邵阳市、湘潭市和衡阳市以及益阳市和岳阳市,湘西州、永州市、娄底市和长沙市处于中等风险区;怀化市、株洲市和郴州市处于低风险区;张家界市和常德市处于极低风险区.湖南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可以为湖南省抗灾减灾工作和预防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洪涝灾害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涝灾害在世界范围内发生频繁,灾情严重,带来损失巨大.对洪涝灾害的评估是认识和管理洪涝灾害的前提和要求.洪涝灾害评估可以分为灾前评估、灾中评估和灾后评估三个阶段.文章聚焦于灾前评估和灾后评估,在界定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脆弱性等角度概括了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从指标确定、损失计量和等级划分等角度介绍了洪涝灾害损失评估的内容,并列出了主流研究方法.最后,对洪涝灾害评估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灾情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农业灾情形成机制为突破口,以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数据库为依托,逐一分析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诸子系统──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与灾情系统的特征值,并研究了各相关要素对区域农业灾情的贡献率。以此为根据,构造了描述自然灾害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定量指标。从而系统分析了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灾情形成机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自然灾害信息管理;区域农业相对灾情与绝对灾情意义不同,必须将两指标同时作为系统特征指标;单一的自然灾害要素难以解释灾害形成机制,自然灾害子系统的综合指标可以更好地刻画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形成机理与综合减灾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衡东县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洪水灾害较严重地区之一。基于灾害系统论观点,综合分析得出,复杂的孕灾环境是衡东县洪涝灾害形成的诱发因素,暴雨及其引发的灾害链是洪涝灾害形成的直接原因,人类不合理活动则放大洪涝灾情。为此从人类行为角度入手,提出了工程减灾与非工程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防洪决策流程中,灾情预测与评估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灾前预测、灾中决策和灾后评估.本文设计了一种灾情预测与评估的智能系统.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BP神经网络、基于免疫遗传算法(IGA)的RBF神经网络三种方法应用到灾情评估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基于IGA的RBF神经网络有较高的准确性,因而有较好的实用性.最后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IGA-RBF网络模型,给出了洪水灾度评估的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10.
历史时期江浙沿海特大风暴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大风暴潮灾是江浙沿海地区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根据历史记载资料,探讨了江浙沿海特大风暴潮灾的频率、灾情,及其成因,并预测了未来变化趋势,提出了有关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1.
山区公路灾害频发,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与严重的生态破坏。文章主要介绍了基于无线智能传感器和无线传输网络的山区公路灾害识别及预警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象灾害是重庆市主要自然灾害中影响最广,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类型。通过分析,总结出重庆市气象灾害虽然类型多,但以旱灾和洪涝灾害为主;雾害也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重点分析、阐述了重庆市旱灾及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形成机制,以掌握重庆市旱灾、洪涝灾害的发生及分布规律,为有关部门在制定制旱防洪措施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洪涝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8年洪涝灾害给湖南省农业部门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例,应用投入产出法定量分析了洪涝灾害对部门经济冲击下的产业关联损失.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对灾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进行评估,并构建供给需求影响矩阵,完善了产业关联损失仅考虑需求单方面的不足.通过计算得到湖南省农业因洪涝灾害的总损失达到503.15亿元,超过同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3倍.农业部门的供给端和需求端的间接损失分别超过直接经济损失的34.5%和47.3%.随着社会经济的融合度增加,灾害导致的产业关联的经济损失逐步增大,研究灾害对经济系统结构的破坏将对行业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洪涝灾害灾变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灰色系统.根据湖南省1980-2007年洪涝灾害统计数据建立了灰色灾变预测模型GM(1,1),发现湖南省洪涝灾害的发生呈现出周期波动性和损失越来越严重的特点,在未来10年中,2010年和2017年将可能发生轻灾,2012年、2015年和2019年将可能发生重大洪灾,2013年和2016年将可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985~2015年的湖南省受灾率和成灾率的数据分析,研究未来15年湖南省洪涝灾害的灾年预测和发展趋势.利用统计数据建立灰色灾变模型GM(1,1),得到了洪涝灾害有阶段性波动且受灾率与成灾率有明显的同步性的结论.经由马尔科夫过程修正的灰色残差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可为中长期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以云南省1991—2020年期间的地质灾害年度统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以因灾死亡人数转化的间接经济损失为边缘分布建立Copula函数模型,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计算云南省地质灾害的年度风险度量值,实现通过货币化的方式对云南省地质灾害风险水平进行量化.最后,结合云南省地质灾害风险损失特点,应用计算出的风险度量值,提出了云南省地质灾害风险的分摊模式.  相似文献   

17.
福建台风灾害链分析——以2005年"龙王"台风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结合台风的风情、雨情、水情和潮情等特点,构建了福建台风大风、台风暴雨洪涝和台风风暴潮3个串发、并发性灾害链模式.对2005年"龙王"台风的分析表明:登陆台风受山脉抬升和北方弱冷空气双重影响再次强降水,地势西高东低且地表破碎、海岸曲折且山地性河流发育等是灾害链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灾情随灾害链过程放大,受承灾体脆弱性累积加重.提出沿海区防御大风和风暴潮、河流下游防御洪涝、山区防御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区域模式,为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矿山水害灾变具有链式的结构特征。结合灾害链式理论与矿山工程特征,探讨矿山水害的断链减灾理论模型与工程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某矿山为工程实例,基于灾害链式理论构建了矿山水害的动态灾变链理论模型,将影响矿山水害形成的灾害要素划分为3类集合。构建了集合与集合、集合与集合内要素、要素与要素间的动态理论模型,分析了矿山水害链随时间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针对水害链孕育、潜存与爆发各个阶段特征的3种断链减灾模式和控制措施。应用该模型对某矿山610中段存在的由老窿水患引起的残矿资源回收问题,从断链减灾模式出发,提出了控制水害发生的具体的工程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山水害链模型显示的水害链灾源主要由地表水与老窿储水构成,并在工程响应下诱发充水通道形成灾害输出的灾变链结构;水害链模型可以有效描述矿井水害从孕育到发生的过程;610中段水患问题处于爆发状态;针对水害链的结构特征与状态,提出了老窿充填、地下排水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控制水害的断链减灾工程措施,可以实现矿山水害的减灾、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的协同处置。  相似文献   

19.
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概念体系的指导下,以灾害系统基本单元为最小空间单位,选取对湖南省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水灾、旱灾、低温冷害、风雹灾及病虫害5种自然灾害,以民政部1978~1993年农业灾情统计数据为标准,并以综合农业灾情强度(16年年平均状况)为指标,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自下而上”逐级综合,提出了湖南省农业自然灾害灾情综合区划方案,将全省划分为东西分异的3个一级区及18个二级亚区.通过检验,分区方案合理,较前人在此方面的研究工作有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特大地震和海啸灾害的特点与灾情监测的需求,设计和构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决策级融合的灾情快速变化检测方法,首先利用遥感影像中提取的NDVI、主成分变换分量、独立成分变换分量等特征分别提取变化信息,然后对多种变化信息进行决策级融合,获得具有更高可靠性的变化图,用于灾情分析。将所设计的方法用于国产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B数据处理分析,对日本东部沿海区域海啸灾害前后进行变化检测与灾情信息提取试验,有效地检测了海啸灾害后的海水倒灌区域、陆地积水区、植被淹没区以及建筑受损区等变化区域。研究表明,基于多源特征融合的非监督变化检测流程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取海啸受灾区域,为灾害应急响应与灾情评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