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价值追求与价值取向变化轨迹的视角,通过对1978年以来知青作家部分知青文学“经典文本”的重新审视及“老三届”文化热价值导向的研究,提出“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关系在“知青文学”价值追求中的意义;分析了知青历史参与者不同政治、文化、经济背景对历史本质认识的差异;考察了在80~90年代社会经济结构重大变化背景下,知青文学价值尊崇的不同倾向,价值标尺的转移与确立;探讨了文学、价值取向与历史语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元价值断想     
面对我国价值哲学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学界同仁开始了卓有成效的“解困”工作,相继提出“价值”、“哲学价值”、“广义价值”和“统一价值”等范畴。本文认为,唯有引入现代西方哲学的“元”理论,凸现“无价值”的科学内涵和范畴地位,方能走出困惑.  相似文献   

3.
通过动物报恩的民间故事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中的报恩观念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具体表现为:一、在具体的报恩行为之上,高悬着“道”“德”“孝”等形而之上的的价值标准,报恩行为必须与这些价值标准相统一;二、在中国文化的报恩中非常注意利益计算。  相似文献   

4.
讲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这一原理,必须解决——什么是价值,怎样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价,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怎样做到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等问题。力求做到有的放矢、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水乳交融、富有启迪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当今高度商业化的竞技体育在利益与金钱的驱使下,出现了诸如:打假球、滥用违禁药物、贿赂裁判舞弊等体育伦理价值偏离行为。笔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入手,探讨传统体育伦理中“重利轻义”“仁者爱人”“反求诸己”等理念对遏制竞技体育异化行为的现实意义,通过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促进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道德回归。  相似文献   

6.
文学艺术作品中存在“不定点”,读者通过“积极阅读”,并借助想象、联想、幻想等活动,对“不定点”进行填补,即“具体化”。读者在对“不定点”填补(具体化)过程中,应遵循“恰当具体化原则”,才能挖掘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为人们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中无数个“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必须依赖于客观世界的高度社会化,本文从个体的差异及发展、自我与责任、自我选择的自由度,正确对待自我以及自我的最终走向等方面论述了“自我”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凝聚了历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又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同时它又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透过对中国的儒、释、道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真、善、美等观念的比较可以透视出中国和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与西方宗教中,认知价值方面“存而不论”与“追根溯源”的不同取向;“入世”与“出世”的不同人生理想;“优美”与“壮美”的不同审美情趣等都表现了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这些特点,对于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质,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对812名壮族、汉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群体与总体、各群体之间对两种价值体系18个价值项目的排列相当一致.在终极性价值体系中,“拯救灵魂”、“成熟的爱”、“兴奋的生活”、“真知灼见”被列为4个最不重要的价值项目,“真正的友谊”、“自由”、“快乐”、“合家安宁”被列为4个最重要的价值项目.在工具性价值体系中,“服从”、“合乎逻辑”、“清洁”被列为3个最不重要的价值项目,并且表现出所有群体的极其一致性,“愉快”、“有能力”、“心胸开阔”、“诚实”被列为4个最重要的价值项目.个别价值项目也存在着某些群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述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徙变迁的深层动因,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学的价值“底线”。  相似文献   

11.
把西部大开发上升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价值的增殖”、“自己构成自己”等经济学-哲学范畴,探讨把西部大开发归结为“人的对象化”,有助于克服单纯资源开发的误区;树立价值“增殖”观念,进而形成“共同富裕”观;领悟“自己构成自己”,克服“附庸”观念即“乞讨”观念。  相似文献   

12.
生命意识是对生命的认识和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在鲁迅的生命里——猛秀、刚强、希望、乐观;孤独、寂寞、悲观、沉郁;希望与绝望,乐观与悲观,“实有”与“虚无”交织在一起。鲁迅在人生的旅途中,奋然而前行,象“过客”那样作“绝望”的抗战。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人”与制度伦理、制度变迁与伦理价值等关系来看,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终极动力是“经济人”的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亚洲各国价值工程应用成果与经验交流,推广和发展价值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中国价值工程国际化以及促进亚洲价值工程事业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2007年5月26-27日,第3届价值工程与技术创新研讨会——亚洲价值工程国际会议在武汉理工大学胜利召开。来自国内两岸三地以及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着“创新与价值工程”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日语“世同”的深层隐含语义,发现其包括“监督、约束自己”、“与自己相对立”、“否定、消极、冷漠”等贬义内容。它的语义表现源于日本人的社会共同心理,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映射了日本人“在意别人目光”、“注重面子”、“他人本位”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吴郁元 《南昌高专学报》2004,19(1):53-54,60
该文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一文中的部分论述值得商榷(该文刊载在《南昌高专学报》2000年第一期)。阐述了“价值”与“财富”的区别,指出并不能由肯定“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得出“劳动仍然是分享财富的唯一依据”的结论,提出实行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化挟船坚炮利而来。在顽固派的诘难下“中体西用”论孕育而生,然而随着“西用”范围的扩大,冲破“中体”之限全面改造社会的思潮已势不可挡。胡适正是站在这个化革新的前列,他以“重新评估一切价值”的勇气试图“再造明”。胡适的化思想内容丰富,集中体现在明-化的整体观、化的进化观与化的惰性论、化心态与化改造的途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本阐述了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进而分析了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追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徒变迁的深层动因。同时,作认为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学的价值“底线”。  相似文献   

19.
受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王国维从审美无利害关系出发,提出“眩惑”范畴。在王国维看来,“眩惑”刺激人的欲望,使人“复归于生活之欲”,违背艺术的精神与宗旨,不能使人超越功利、进达纯粹知识。对待艺术中的“眩惑”成分,要因文而异,具体看待,不可以偏概全。要从中国传统美学的雅俗之辨中,发掘其蕴藏的深层意蕴和非凡之美。在艺术和美浸淫着世俗气息的当下,更应从人的生命价值、存在意义等出发,认识到“眩惑”在满足人性发展方面的肯定性价值及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医学领域,选题是贯穿医学科研的主线,决定着医学科研和论文的成败,非常重要。对医学论文选题应突出“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应用性”有关要求,也应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应用价值以及运用技术方法策划等选题技巧;同时,对文题的表述也应注重简明、规范等一些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