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刘茵 《世界科学》2005,(8):30-31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经典的科幻故事:一群由网络所控制的机器人在陆地上漫步,当其中的一个发现什么的时候,其他的机器人就立刻知道了这件事的全部内容——它们是通过人工智能来完成各自的任务,其执行是一个被称为“蜂群”的机器人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具备创造性,这对人类创造力有何影响?长久以来,艺术家们总要从各自的“缪斯女神”那里寻求灵感。模特兼演员贝蒂·伯伊德(Pattie Boyd)启发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和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创作了诸多歌曲。王尔德对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Lord Alfred Douglas)的爱情促使他写就著名的话剧。  相似文献   

3.
<正>AI没有给出图解,但它确实激发了创造力。2023年大概会被铭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GAI)之年。生成式AI是否会把我们的生活改变得更好,这依然是个未知的问题。然而,有一点是确定的:最新的AI工具正在被迅速推出,而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都会继续这种势头。工程师用AI做实验,将AI融入设计过程,能从中收益良多。  相似文献   

4.
<正>作品简介:随着人工智能生成艺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和机器的合作方式为诗歌相关生成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从大脑分区协作的角度来探讨人类如何理解诗歌,并使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和艺术形式来解读中国传统诗歌文化,使人们能够体验不同于传统阅读的“读”诗方式,从而帮助人们从新的角度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正>艾萨克·阿西莫夫在一篇关于他的科幻小说的文章中表示:将机器人描述为一种危险的设备是很常见的,并总是以摧毁它们的创造者为结局。但他反对这一观点,并制定了确保机器人系统安全且不会伤害人类的"机器人三定律"。1955年在建议使用计算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时首次使用了"人工智能"一词,这离阿西莫夫"人与机器人"关系的问世仅几年时间。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工智能研究已日趋成熟并发展了多个分支学  相似文献   

6.
哲学家霍伯特·特雷夫斯说,“人们在人工智能问题上被迷惑了,因为有些科学家说什么‘不久就可以造出比我们还聪明的计算机,那时候我们就得操心怎样控制它们了’”。  相似文献   

7.
奇点先生     
<正>在人工智能研究突飞猛进的年代里,我们不得不开始考虑人工智能是否会匹敌人类,乃至超越人类的问题。人工智能要怎样才能被认为是个独立的意识实体呢?科幻作家诺曼·史宾拉德在以下这篇作品中抛出了这个问题。"就45分钟,不能更多了。"自从最初的能够自我迭代的奇点先生2.0版本诞生起,我就在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能够进行记忆、运算、推理、判断,拥有人脑的部分功能,所以被誉为“电脑”。从它诞生后不久,人们便试图挖掘它的“智能”潜力,看看电脑有多聪明。50年代兴起的“人工智能”新学科,便是研究如何利用机器(计算机)来实现人的智力功能。在人工智能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便是研究计算机同人的对弈问题。 从那时起,许多计算机专家、人工智能专家,都在不断努力设计更快、更聪明的计算机,梦想“征服”世界级的国际象棋大师。最近美国IBM  相似文献   

9.
以机器人和专家系统形式出现的人工智能正在日益广泛地应用到管理、政府、办公室和企业中。但是,迄今它们的应用仍然在有限的方面。预期90年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从它那蜗牛的爬行变成为在办公室、学校、政府、医院、饭店、工厂等这些人类活动的舞台上大规模帮助人们工作的有机部分。此外,随着每年提供价格低廉的更灵巧和更智能化的专家系统,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将(?)长足进步。预测2000年以后应用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和机器人将是具有无性系生物脑形式的生物分子计算机“硬件”。本文简述以上内容,并从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人工智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最近发现,尽管蜜蜂的大脑很小,它们却能够学会如何识别草丛、树木和花卉等环境。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训练蜜蜂识别树木照片:当它们飞到其中一张照片时,可以喝到甜甜的花蜜;而飞到另一张照片时,则只能尝到苦涩的奎宁。经过120次训练后,蜜蜂们都学会了飞向“花蜜照”而避开“奎宁照”,  相似文献   

11.
人的能力(智能)以及它的物理存在都表明智能机器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制造一个新的不同的智能机器。那末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机器能模拟人类的智能吗?”与此相关的问题是:“理解事物意味着什么样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什么?”什么叫有意识?”等等。目前机器的能力与这些问题都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它们与人的差别。量子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也许是通向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2.
A.I.是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意思是“人工智能”。所谓“人工智能”.是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一词诞生于1956年,此后科学家提出了众多的理论,使这一概念逐步扩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王宛君 《世界科学》2000,(11):25-26,22
汉斯·莫拉维基(Hans Moravec)是机器人研究的先驱、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程序的奠基人、著名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智慧儿童:机器人的未来与人工智能》,以及最新出版的《机器人:超然的智力、纯粹的机器》等。 莫拉维基坚信,到2040年机器人将达到人类的一般智力水平,并最终将成为智能高手。 莫拉维基还谈到具有人性的机器人:humans&#151;寄希望于humans&#151的不朽名声;当它们把自己上载到一种全新的能使之永生的超级计算机中时,不久将要变成它所称谓的“前人”了。 大英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4.
R.G.霍夫曼(Reid G.Hoffman)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名学生,一九九○年五月再次会见约翰·麦卡锡(JohnMoCarthy)先生,就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问题进行了交谈.约翰·麦卡锡是计算理论杰出的先行者,也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发起者(“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就是约翰·麦卡锡发明的).他的许多见解耐人寻味,富有启发,特译出以飨读者及人工智能领域同好.——译者注  相似文献   

15.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23,(12):36-38
<正>邀约张迎梁进行采访,有他作为星友代表在2023年启明星颁证会上发言这一因素。但于我而言还想满足两个诉求:一是启明星协会顾庆生秘书长一直希望能够多提供一些星友中的创新创业榜样;二是近年来时常听到数字人、数字孪生等名词概念,我虽对这些概念有自己的解读,但感觉还是远不足够的。那天在星友颁证会上张迎梁的发言让我意识到他就是我要找的人:“作为一名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人员,我一直用‘追光之旅’来形容自己的科研生涯。在上海科技大学读研究生时,我首次接触到了光场的概念。大多数人听到光场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好奇这是什么,能干什么?其实我一开始也有同样的疑问,直到熬夜写完第一个光场渲染器时,看着屏幕上渲染的画面能够动态变焦时,我才意识到,‘噢,这就是光场渲染啊’。”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战争——白蚁进化的刺激剂科学家经长期观察最近发现,白蚁之间的战争,可帮助它们选择出哪些能够创造一个“群居”部落的蚁虫及健壮的“首领”兵蚁,并确定出它们在蚁虫部落中的地位和等级。完全群居性的昆虫,如白蚁、蚂蚁和蜜蜂等,共群体总是包含着几个重叠的“代”。它们的群体包含有专门的不育蚁这一“级别”的蚁,这些不育蚁自己不养育,其幼虫由部落其他成员养育。这种进化了的高级劳动具体是如何要工协作的,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专家利用在试验室里养育的太平洋古白蚁和其他白蚁试验。他们在这些白蚁的群体之间,设置了相互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经长期观察最近发现,白蚁之问的战争,可帮助它们选择出那些能够创造一个“群居”部落的蚁虫及健壮的“首领”兵蚁,并确定出它们在蚁虫部落中的地位和等级。完全群居性的昆虫,如白蚁、蚂蚁和蜜蜂等,其群体总是包含着几个重叠的“代”。它们的群体包含有专门的不育蚁这一“级别”的蚁,这些不育蚁自己不养育,其幼虫由部落其他成员养育。这种进化了的高级劳动具体是如何分工协作的,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18.
动态     
<正>纳米机器人让我们拥有超级智力你是否想象过,自己能够获得非凡的智力,拥有好似上帝般的智慧?美国资深计算机专家提出,将纳米机器人植入人类大脑,并连接云计算机系统之后,就能实现这一梦想。借助这种模式,我们能以自己的思维和记忆为基础,通过大脑向外界发送电子邮件、照片等各类信息,甚至能进一步拓展人类情商和创造力,具备更强的抽象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云计算机系统还能提供额外的大脑能力,进一步提高人类智商。科学家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纳米机器人就能真正帮助人类实现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19.
<正>大多数人对于自动化的关注集中在工业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汽车,认为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力结构,极有可能让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消失。而能够处理基于知识的白领工作的人工智能越来越有竞争力。有报道称,自2017年1月开始,日本富国相互生命保险公司将使用IBM Waston Explorer取代3名保险理赔人员。  相似文献   

20.
绝大多数药物在人体中都是这样无“地址”寄送的,即由血液把它们带到有病的器官中去。这就是说,在输送的途中,药物会落到人体不需要它们的地方。实际上,它们常常是在全身的所有器官和组织上出现的。这就产生了不少的问题,其中包括药物对健康组织的有害作用和药物浪费。鉴于此种情况,医生们一直梦想有一天能够发明一种可以准确地“寄送”药物的“磁性子弹”。在70年代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