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为民国初年著名的新闻记者,黄远生提出的一些文化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想界作出了一定贡献。他不仅首倡了一定意义上的新文化运动,启蒙和影响了陈独秀、胡适、周恩来等一批五四时期的进步知识分子,其对于灵魂深处的忏悔精神和强烈的“自我批判”意识也进一步完整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构建。其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应该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2.
1930年初,胡适等向国民党政府发起了颇具声势却昙花一现的人权运动,充分展示了他的人权思想,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一时期胡适的人权思想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渊源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个人主义,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思想以及美国的民主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3.
浅论明清时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明清时代西方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认为中国人对基督教文化的吸收存在大量的误读现象,导致了中西文化撞击下中国文化发展的独特景观。同时本文探究了产生误读的原因,认为与中国的传统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4.
张资平的“文字”能力一直被文人所称道。从《冲积期化石》中可以看出,在张资平独具魔力的文字背后,隐含着其独特的文化心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对他都有一定的影响,他在坚持欲望自由的道德立场时,对两种文化规范都有一定程度的抗拒。他在批评社会现实时广泛借用《圣经》话语,而传统文化美学又不时地影响他的审美心理,两种文化美学规范的潜在作用使他的话语表达取得了戏剧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洪秀全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把基督教教义、仪式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小农意识以及民间宗教交糅融合。洪秀全的宗教思想从形式上看是试图以西方基督文化来代替中国传统文化,但事实上并未突破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都产生了背离。其宗教思想虽然对近代社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也是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自幼接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受母亲影响,确立了佛教信仰。人到中年时,为达到与宋氏家族联姻的目的,选择皈依基督教。改奉基督教后,他在日常生活、为人处世态度、执政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改变。他兼取儒家文化与基督思想,并对后者持有鲜明的实用主义态度。吸收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规避以往研究中时常出现的政治化取向,有利于更加全面和透彻地认识蒋介石这样的重要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7.
提到胡适的哲学观,人们会不期然地想到实验主义。的确,胡适是终生以实验主义的信徒自居的,论者在批判胡适思想时也径直以实验主义为对象。实验主义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涵概胡适的思想呢?笔者以为这仍是个值得追究的问题。胡适是在赴美以后才接触到实验主义的,而事实上在此之前他的一些基本思想——如中国古代自然主义及西方近世科学思想早已形成,正是这些思想对日后胡适的实验主义构成了障碍。笔者发现,实验主义在胡适那里实际上已经零离破碎,它已有意无意地消融到了他原有的思想基础之中。因为原有思想信仰的不同,胡适在一开始接触…  相似文献   

8.
胡适作为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其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胡适的宗教与民族思想作为其思想和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研究当今的宗教与民族问题有着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胡适关于宗教问题的研究,其态度是理性主义的,其方法是实验主义的;而胡适的民族思想则是感性主义的、爱国主义的和民族主义的。传统与现代的纠缠贯穿在他的宗教与民族思想中。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在西安市传播速度加快的原因有历史、社会、个体心理三个方面。基督教本身的“普世性”,建国以来的“三自”爱国运动,改革开放以来多元价值体系的形成,各种社会制度的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疏漏等,使宗教成为一些社会弱势群体无奈的精神选择。而基督教的教堂集会式传教,唱诗等形式又成为各种宗教传播中较好的、能吸引信众的方式。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结合起来,渗透进具有厚重传统文化积淀的西安文化氛围中。因此,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对基督教的规范化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它传入中国数百年来,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基督教传入中国的途径以及基督教专有名词的汉译方法及其运用,论证了基督教对中国文化和语言所产生的历史和现时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胡适是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思想家,但是,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出版的有关他的生平的著作中,根据胡适所作的“题陆仲安秋室研经图”,认为中医陆仲安早年治愈过他的“糖尿病、慢性肾炎和心脏病”,因而断言胡适相信中医药。仔细检阅胡适的日记、书信和文章,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尽管1920—1921年胡适生的那场病,开始时有医生怀疑可能是心脏病或肾炎,但很快就否定了。胡适虽然死于心肌梗塞,但他第一次冠心病发作是1938年底。实际上,中医陆仲安为他治疗的只不过是胡适所说的“小病”,是自限性的,而且胡适一再申明他根本不曾生过糖尿病和慢性肾炎。上述陆仲安治愈胡适糖尿病等疾病的说法纯属以讹传讹,或有意夸张造谣,这件事在中医界至今仍有影响。胡适自称是“信仰西医的人”,并且支持他的友人批评中医,这些批评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甘地虽然是印度的圣人,但电影中的甘地基本上是按照西方的原则塑造出来的,这不仅仅是因为甘地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包括他在英国所受的教育,特别是受到基督教与托尔斯泰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电影中他所坚守的基本原则乃是按照西方圣人原则塑造出来的。电影中孔子的形象更多地是体现出今日对孔子的理解,同样也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至今不变的基因。分析二者的异同对思考中西文化的差异,特别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如怎样评价目前流行的红色经典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胡适是近代著名的大学者,他的人生道路和学术生涯深受父母的影响.他是一个孝子,一生保持着对父亲的怀念,为博取母亲的欢心而牺牲婚姻,但他不要子女孝顺自己,甚至反对传统的孝观念,提出关于孝的新见解.通过分析史料,可见胡适的孝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孝的批判和反思,以此足见这位大学者不遗余力改造传统孝观念的苦心.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一生重视学习和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断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创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5.
由《定风波》追溯苏轼黄州时期的心态,进而探讨苏轼面对贬谪困境时的人生态度:不去寻找社会准则的认同,而在内心世界寻找超越与平衡。以儒释道合一的人生哲学淡化悲哀,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人生范式。  相似文献   

16.
胡适以科学为人生观的基础,以科学的态度、精神和方法来对待自己的文学批评活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究其原因,乃是杜威的实验主义对胡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而言,杜威的实验主义对胡适的文学批评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思想独立,敢于质疑文学批评界的定论,并在大胆假设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二,尊重事实,小心求证,孜孜寻求文学活动中的真理。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国的思潮中,只有文化问题才是近代中国所发生的一切问题的首要问题。梁漱溟的文化观独树一帜,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他提出三路向说,并以“意欲”作为三路向说的核心观点,而同时胡适提出文化惰性论直接批判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本文意在探讨二者在文化观上的差异,从而对中西文明冲突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18.
徐悲鸿艺术特点与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悲鸿的一生和艺术,总是和中西文化密切相关。从徐悲鸿的创作分期,不难看出,其在中西文化认知程度上和艺术特点上,存在着差异。早期,国画启蒙,临西洋画片,其作品特点是受西画的间接影响,并无纯正西洋味;留学时,国画作品非常少,已具有西画写实技巧;归国后,是徐悲鸿最重要的时期,他力倡用西方写实主义方法改造中国画,正是这种实践,造就了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主流画派;新中国时期,他的艺术又与时代紧密相联,其写实主张与从苏联引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为一体,从而确立了徐悲鸿在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人权派”的表达自由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 9年-193 1年,胡适、罗隆基、梁实秋等“新月社”部分成员组成“平社”,以《新月》为阵地,发动了著名的“人权运动”,抨击国民党的“训政体制”,要求宪政民主人权,发表《人权论集》。在这次“姗姗来迟,软弱无力,以妥协而收场”的中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运动“迟到的人权宣言”中,胡适等人从人权的角度提出了表达自由权利的思想,大体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家与西方思想家的第一次直接接轨。但由于他们的思想与活动不能见容于国民党政府,最终以胡适受到了教育部的申斥并于193 0年被国民党政府撤销其中国公学校长一职而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