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它们对学生情操、人格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作用。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开辟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形成,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海山记》、《开河记》、《迷楼记》)是晚唐时出现的四篇历史题材的传奇小说。这几篇小说以隋炀帝事迹为叙述重点,意在探寻隋朝灭亡的根源。小说不但在内容上有很多相合之处,而且在思想上艺术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四篇传奇小说以其在艺术上的别有特色和成就,在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吴组缃的《菉竹山房》是短篇小说中的杰作,它以简短的篇幅讲述了一个女人凄凉而悲惨的一生。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类似“才子佳人”式的故事,但却讲得荡气回肠,不落俗套,这是作者深厚艺术功力的体现。环境氛围的烘托、凄美意象的使用以及弗洛伊德性心理分析学说的运用成就了这篇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奇”的观念,源于人类为了生存而与自然界的斗争,并因此而与神话结下不解之缘;神话以“奇”为美的艺术传统,逐渐形成小说美学传统。明代后期,提出了“奇”与“正”、“幻”与“真”的命题,从而赋予“奇”的观念以现实内容。世情小说把世俗世界引进艺术世界,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已完成由“神”向“人的过渡。小说以“奇”为美,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思想、审美思维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每一篇小说,几乎都是各种艺术手法综合运用的成功典范,而心理描写是鲁迅小说运用最广泛、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段。“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①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把握鲁迅小说的美学意蕴,本文试图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探讨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鲁迅小说的心理描写就其方式来说是多样的,它所体现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并本是单一的为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鲁迅惯用传统的白描手法,为人物“写照传神”,很少以作者的Q气对人物作抽象的心理分析。在《阿Q正传》中极为典型。阿Q要技革…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的当代性指作品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小说《无法斯文》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矛盾、观念变化和精神状态,其中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艺术力量,使这篇小说具有了一定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7.
“奇”的观念,源于人类为了生存而与自然界的斗争,并因此而与神话结下不解之缘;神话以“奇”为美的艺术传统,逐渐形成小说美学传统。明代后期,提出了“奇”与“正”、“幻”与“真”的命题,从而赋予“奇”的观念以现实内容。世情小说把世俗世界引进艺术世界,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已完成由“神”向“人”的过渡。小说以“奇”为美, 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思想、审美思维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的悲剧美大致呈现出悲哀、悲愤、悲壮、悲谐四种形态。其中悲哀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这与鲁迅思想启蒙的创作目的有内在联系。在鲁迅小说中,往往是一篇包含着多种悲剧美形态,彼此杂糅交错在一起,产生出丰富复杂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吴组缃小说悲剧特点的来龙去脉,着重选取吴组缃三十年代颇有代表性的几篇小说,从结构人物、情节、结尾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认为吴组缃高超的悲剧艺术完全能跻身同时代第一流小说作家之列,以期引起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界对吴组缃作品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李小芳 《科技信息》2009,(22):I0227-I0227
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素来为人们所称道,确实是脍炙人口、盛传不衰的一篇佳作,是世界短篇小说宝库中的一只奇葩。这篇小说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功,除了作者令人叹服的心理描写外,主要在于艺术构思的新颖与奇妙。这里,从题材与主题的提炼、情节的开展、性格的刻画、结尾的设计等方面,探寻一下作者在艺术构思上的惨淡经营和匠心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一天的等待》是一篇大家都比较熟悉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从表面上看来普普通通、简简单单,但是这平凡的外表下面却深藏着丰富深刻的内容。作者正是凭着他扎实的含蓄艺术,以简洁含蓄的语言来表达那丰富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沙汀是一位现实主义讽刺大家,他的小说结合中国实际,又深受美国同时期文学巨匠海明威的影响,体现出鲜明的“冰山”式美学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讽刺艺术:语言简洁清新,表现出“冰山”式的单纯美;题材开口小,挖掘深,体现出“冰山”式的内涵美;主题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具有“冰山”式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13.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讲述了南方旧社会的一个老处女的悲剧。它颠倒错乱的时序和变换的人称代词常使读者困惑。一旦读者他们理解了这个故事,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因此,这部作品很好的达到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陌生化”由俄国形式主义者Viktor Shklovsky 提出。他主张艺术的目的是延长读者的感知过程。本文从俄国形式主义的角度分析了此篇小说叙事的“陌生化”效果,以期为理解这篇作品提供更多见解。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再现了我国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生面影和生活方式,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文体形式等诸方面,也都有着多样的特点,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本文从心理透视、小说的意境、小说的语言、小说的文体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在沈从文看来,美在生命,艺术创作是求得生命的永生。他的作品影响了当代文坛的一些作家,诸如张承志、水运宪、古华等。研究沈从文的作品和他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沈从文及其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格非的小说《戒指花》是一篇对当下物化社会现实持强烈而深沉批评态度的力作,作在其织就的精致优美的艺术世界中,含蓄地寄托了他的化理想和情感期盼。  相似文献   

16.
袁海波  于晓广  侯斯阳 《科技信息》2012,(7):373-373,281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在熟练地掌握艺术媒介物质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体现一定生活内容的艺术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文本从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九陛之美的角度评述小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小说以其理性与睿智洞察着社会历史,深刻、集中地再现了生活中的美与丑,通过感性的艺术形式、作家情感体验的多重刺激向社会、读者传递了丰富多彩的审美信息,体现了独特的审美信息内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心脏而艺术》(Art For Hearts Sake)是当代美国作家鲁布·戈德堡(Rube Gold berg)的一篇颇有影响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揭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万能”、“有钱就能买到一切”的残酷现实。小说写的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不论从艺术性还是从思想性上来看,都不失为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9.
舞蹈艺术是体现真、善、美的艺术,它所具有的功能是可与其他艺术相媲美的。舞蹈美,美在“舞外之情、情外之意”。只有用心去舞蹈,用心描绘动态美,用心体验意蕴美,用心塑造神韵美,才能真正创造和展现舞蹈之美。  相似文献   

20.
怪诞艺术是近年来比较受重视的一个学术话题,在西方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其实这一艺术手法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早已运用,无论是对于古代小说的形象塑造,还是对于小说的讽刺艺术和艺术结构,都产生过重大的作用。深入研究古代小说中的怪诞艺术,有利于弘扬中国古代悠久文化,在小说的艺术表现技巧方面寻找到可供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