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钢琴教学中,常常发现有些学生的手指技术很好,无论是跑动性的音阶、琶音,还是跳音、断奏、有爆发力的大和弦,以及其它各种技巧性练习曲,都能弹奏得准确、流畅、颗粒性强,但是一弹起作品,听起来却是平淡无味,毫无感染力,一点儿音乐美感也没有,音乐形象显得苍白无力,自己弹起来没有兴趣,别人听起来也索然无味,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弹奏缺乏音乐表现的缘故.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启发学生善于随机运用各种触键方法,从作品的节奏、速度、力度、乐句、声部层次、风格等方面对作品进行细致人微的表现,把作品的内涵揭示出来,使音乐形象富于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师专钢琴教学培养目标的角度,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对钢琴教学中的音阶、琶音、和弦等基本技巧以及练琴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和声的运用上,突破了古典时期一些规则的约束,其对和弦的运用就是调内和弦加增六和弦。这个在音乐关键曲式部位经常出现的明亮而带紧张度的和弦对于塑造音乐形象、揭示深刻的音乐思想及其音乐中的矛盾冲突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冰 《科技咨询导报》2009,(30):210-210
中西方对钢琴作品的审美虽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碎片断章感,模糊印象主义和独特的个体审美表达体验。本文希望从这些方面出发来进行中西方音乐美学的比较,并从这些比较中发现和挖掘中西方对钢琴曲的审美特点,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中西方钢琴作品审美思维的不同特点加以全方位的梳理分析,从中求得中西方不同思维方式在钢琴作品审美活动中的有机契合,必将有助于完善音乐美学研究思想方法和提高钢琴曲审美思维水平,更好地去理解和欣赏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5.
陈芳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627-1629
巴赫小提琴作品中的多音和弦最能体现作品的巴洛克风格,而这种风格主要通过运弓技巧表达,只有在演奏者技巧纯熟,并深刻理解作品后,才能接近和还原作品风格。本文以《巴赫无伴奏组曲g小调第一奏鸣曲》为研究对象,从运弓的方法、和弦的运弓、作品风格与运弓等三方面分析运弓技巧在演奏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巴赫小提琴作品中的多音和弦最能体现作品的巴洛克风格,而这种风格主要通过运弓技巧表达,只有在演奏者技巧纯熟,并深刻理解作品后,才能接近和还原作品风格.本文以《巴赫无伴奏组曲g小调第一奏鸣曲》为研究对象,从运弓的方法、和弦的运弓、作品风格与运弓等三方面分析运弓技巧在演奏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新疆风格钢琴作品是中国钢琴文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突出的民族个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新疆风格钢琴作品多数是采用新疆各民族音乐的元素创作、改编而成,保持着新疆音乐所特有的音乐特点,独具特色。本文从和声、节奏、旋律、织体这四方面对新疆风格中国钢琴作品进行浅析,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新疆风格钢琴作品的内在美和民族美。  相似文献   

8.
高燕 《科技资讯》2006,(5):220-220
在欧洲19世纪作曲家中弗朗兹?李斯特(1811——1886)的名字与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教育家以及音乐社会活动家等名号相连。在上述荣誉的光环中,最先给李斯特带来名声、名望的当属“钢琴家”的称号。李斯特的一生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缘,似乎他就是钢琴艺术的化身,从他的手指下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具有无穷的魔力,吸引、引导着人们领略钢琴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自钢琴诞生之日起的300多年以来,关于钢琴演奏的技巧,人们进行了无数次改革,而在这些钢琴弹奏技巧中,基础训练尤为重要。它将贯穿钢琴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且其训练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钢琴学习的质量和进展,钢琴的基础训练我们大致可分为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和弦练  相似文献   

10.
陈海玲 《科技信息》2011,(18):I0254-I0255
本文以中国钢琴作品《平湖秋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分析法、实践法等方法,详细阐述了右踏板以及右踏板在该作品中的运用,并得出如何使右踏板在中国钢琴作品中合理运用,以期望能对我国铜琴音乐中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和特色的表现提出个人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浅议爵士音阶与和弦延伸音、变化音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坤 《科技信息》2011,(31):228-229
爵士是一种起源于非洲形成于美国,具有独特风格与形态的音乐形式。爵士和声的突出特征是追求新颖的和声色彩与富有张力的和声进行。伴随着爵士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音乐风格吸收融合了爵士音乐的和声理论与音乐元素,创造了形式多样的现代音乐,爵士也因此被认为是现代音乐的根基之一。爵士新颖的和声色彩来自其独特的音阶结构及和弦延伸音、变化音。了解爵士音阶与其和弦延伸音、变化音的关系,对于未来进行现代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的创作、伴奏编配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民族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在明确理论定位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民间音乐对钢琴音乐的影响、中国钢琴作品所体现的民族性、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特点、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发展趋势、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研究等问题。这些成果将对今后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的研究和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起到一个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并对有志研究中国钢琴音乐的人提供相关的专业资料。  相似文献   

13.
王辉 《科技咨询导报》2011,(34):180-180
课堂教学是瞬息万变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和化解这种不和谐与尴尬的意外。本文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例,阐述通过抓住这些和弦外音,因势利导,灵活应对,捕捉蕴含其中的教学闪光点,将其更好的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去,意外的精彩将如约而至。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民族风格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是西方键盘乐器钢琴与中国音乐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结晶,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关键是民族风格的准确诠释。本文从整体音乐结构的把握、富有民族韵味的旋律表达、中国化的音色处理、踏板的合理应用四个方面探讨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民族风格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西方音乐历史中,有不少作曲家用音乐语言来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这些作品为大众所喜爱,流传至今,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珍品之一。早在17世纪,法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拉莫(J.P.Rameau,1683—1764)的《新编古钢琴组曲集》中,就有一首题为《母鸡》的乐曲。乐曲是 g 小调,3/4拍。作曲家使用了跳音、同音反复及装饰音的方法,形象地描绘了母鸡的啼叫、寻食与追逐的动态。  相似文献   

16.
张力 《科技资讯》2014,12(24):229-229
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来源、审美情趣、形态特征等内容决定了中国钢琴作品的特殊性,探讨三者对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特殊性上具有营造意境、意象,把握中国钢琴作品“神韵”等方面有其实际的可行性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彪西的两册共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被音乐学家们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也是钢琴家、理论家、作曲家和音乐爱好者十分喜爱的作品。作为钢琴教学方面,也是在本科阶段钢琴主修学生必须接触的文献作品。本文从创作风格、音乐形象理解和相关文献阅读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在钢琴教学中教授这套作品的几点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李斯特·费伦茨诞辰170周年。在世界各国,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匈牙利伟大的音乐家。李斯特,天才的钢琴家,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指挥和教育家,是匈牙利十九世纪音乐的伟大奠基者。幼年的李斯特体弱多病,6岁开始跟父亲学习弹奏钢琴,立志要成为贝多芬那样有成就的大音乐家。他勤奋好学,夜以继日地扑在钢琴上苦练指法,进步惊人。9岁上台演出时,他那熟练的指法和动人心弦的旋律博得了全场听众的欢呼,人们蜂涌地争着和他握手。6位贵族当场凑足了一笔奖学  相似文献   

19.
伏春迎 《科技资讯》2010,(6):183-183
中国钢琴作品不仅表现了钢琴原体的艺术魅力,而且传承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品质。在高校教学研究中,应将中国钢琴作品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树立民族音乐主体意识,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国民族音乐。让学生在领略西方优秀音乐文化魅力的同时,更多的了解和掌握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20.
曹玥 《科技信息》2008,(29):60-60
音乐是一门成熟的经典艺术,她本身具有的严格的技术规范和特有的美学法则,要求人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音乐的一系列方法和标准(如识谱中的音高、节奏,和声中的和弦配置等)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