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以实践为基石,从构思、设计开始的。当今世界,设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一个企业的文明程度标志。"设计兴国",这已是  相似文献   

2.
当代科技发展与国家利益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科技工作的社会显示度越来越高,科技人员的一举一动已经不再是象牙塔的“小圈子”活动,而是社会主流脉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重大科技成果可以极大地提升民族精神,切实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3.
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并不像人们想象的是一连续不断的过程。而是相反 ,由于天灾 (如洪水暴发、火山喷发、疾病流行、气候巨变等 )、人祸 (如战争、人为破坏生态环境 )等原因 ,文明有间断和重新来过 ,国家有复次起源。即某一地区 ,原来就有国家出现过 ,由于以上的某种或几种原因 ,以后文明出现了大倒退 ,新的国家是在文明恢复发展后重新建立的。世界史上 ,文明重新来过 ,国家复次起源的史实不少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已发展为一个商业文明的时代。所谓商业文明,就是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采用“野蛮、血腥”的战争方式,而是上升为契约精神下的全球企业竞争,是创新、胆识、人才争夺、组织能力的全球竞争。中华民族的再次复兴,将取决于中华民族企业们是否能够真正走上世界级的舞台,以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创新力、竞争力领跑于全球企业之列。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一个民族的文明大国,其疆域的基本特点就是少数民族区域与边疆区域的大体重合,这一基本特点是导致中国历史上民族问题政治化的客观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特别是随着贸易全球化和政治区域化的对立发展,使地区冲突成为当今世界矛盾冲突的焦点,而冲突的"热点"集中表现在多民族国家边界划分、跨境民族区域的宗教、文化、政治方面,使边疆地区  相似文献   

6.
章迪禹 《世界知识》2013,(16):60-61
中国和中东地区均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部落至国家的过渡,尤其以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天下为最早。印度的情况有所不同,王权始终服从婆罗门的律法,但后者却从未要求自己的绝对权力。笔者在本文中将讨论最后一个重要文明圈——欧洲政治制度的形成。与今天不论是价值观还是实力均占世界统治地位不同,欧洲形成现代国家的时间其实非常晚,  相似文献   

7.
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靠品牌制胜,谁拥有著名的品牌谁就可以立足世界并超越他人,那么,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要高质量生存,也要靠个人品牌。个人品牌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个人品牌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特征、基本类型。个人品牌的创立需要个人素质与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石玉威 《科技信息》2010,(32):85-86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使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和智慧的长期积淀和凝聚,是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一个国家或民族强大与否,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同时也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而作为国家民族希望所在的大学生恰恰是最容易被“西化”的群体,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教育,构建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体系,是事关民族危亡,国家兴衰成败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谷种起源神话是文化起源神话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展现出了先民在特定时期内步入农业文明社会的艰难历程。在目前搜集到的谷种起源神话文本中,可以划分出若干不同的类型,其中"创造型"是较为特殊的一类。在15个民族的32篇神话文本中,根据创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六个亚类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0.
现代希腊并非从辉煌上起步,而是开始于一个贫穷的巴尔干国家。作为地理和文化概念的希腊的历史很长,可作为民族国家的希腊的历史却很短。希腊不仅属于希腊自己,更属于欧洲文明,甚至于人类社会。这是古希腊的恩惠。  相似文献   

11.
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是国家形象塑造中最核心的要素。它是全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其他环节和要素起主导作用,指示着国家形象塑造的方向。以现代化作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顺应了历史和时代潮流,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同时符合良好国家形象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形象本质。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现代化国家形象目标的内涵是“富强、民主、文明、进步、和谐”。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她五千年悠久之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之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之传统美德。讲文明礼貌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在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上的重要方面。现代的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小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把他们造就成一个文明的人,对国家、民族的未来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学校怎样开展文明礼貌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西欧国家起源时,经历了一种分层社会,通过在部落联合体内发生的合并过程形成统一的民族,民族内部的氏族瓦解,血缘关系破裂使社会内部出现了以职业分工和财产多寡区分而成的不同阶层,形成了一种按经济意义上区分不同阶级的分层社会。私有制在摆脱了氏族所有制限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使社会确立了一种新的私有财产支配法则。而中国国家起源是建立在酋邦社会的基础之上,酋邦是一种按谱系序列确定的血缘差等来划分社会成员构建阶等关系的社会,它由血统确定的阶等划分阶层,私有制对社会分层的形成并未起决定作用。不同于西欧经济性社会分层下由财富导向权力的社会,在中国政治性社会分层下由权力导向财富的社会中,血缘支配法则仍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1965年独立建国,至今不到半个世纪,从一个资源贫瘠的弹丸之地一跃成为繁荣昌盛、政通人和的现代化国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在民族纷争、种族矛盾、宗教冲突频繁的东南亚,新加坡这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国家独立后却一直能保持种族和谐、社会安定、宗教互容,为世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15.
历史告诉我们,贸易是文明之母也是引发国家、民族间冲突的重要根源。现代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从哪儿来?来自于海外贸易。确切地说,来自于同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贸易。这两个地区伟大的农业文明,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孕育了以贸易和海盗为生的克里特人文明,经过了近两千年的传播、演进,才在希腊的大陆出现了雅典,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此后欧洲历史上出现的重要国家,从罗马帝国算起,直到大英帝国,虽然都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著称,但军力的真正作用,是用来保障和垄断商业通道,实质还是靠贸易为生。威尼斯…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明的起源与特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东西方的学者习惯于将古希腊文明视为西方文化的源头。其实,真正的源头应是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但它并非原生文明,而是在埃及农业文明与西亚商业文明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次生文明。而西方文明则是一种在游牧文化骑马民族的反复冲击下,主要继承和发扬了游牧文化集贸易、掠夺、殖民于一体的骑马民族传统,由原始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商品文化、农耕文化杂交而成的海洋文明。  相似文献   

17.
民族和国家凝聚力的社会心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把对家庭的依恋和归属感延伸到自己所属民族,是因血缘关系而产生民族凝聚力的社会心理基础。国家凝聚力来自国内各民族因政治关系而产生的国家认同感。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民族图”内,形成国家大民族的特有性格,并对社会心理具有整合作用。民族和国家凝聚力的社会心理意识必须升华为社会意识形态──爱国主义思想体系,才能有效地正确引导社会心理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8.
“天朝大国”形象陨落后,清政府在“中国”观念的调适中,一度重塑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但是伴随传统大一统外围屏障丢失和国家主权危机加深,这种努力收效甚微;随着“民族国家”话语霸权的形成,中国“国家形象”的构想出现了“汉民族”国家和“大民族”国家的分野。基于“大民族”国家观念,清政府在整合东北和藏区疆域过程中,重塑了近代中国整体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9.
从鄂伦春这样的小民族来看,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呈现为一体化逐渐加强的趋势,这既是民族的愿望,也是国家的需要。在二者一体化的关系中,国家居于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是“民族国家化”。它一方面使民族失去了一些自主自立能力,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国家对民族发展的责任和负担。  相似文献   

20.
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载体,而王权是促使它形成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民族国家的漫长形成历程中,王权促使英吉利民族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王权逐渐战胜封建割据势力,民族国家建立的条件日益具备;16世纪经过宗教改革,王权得以摆脱教皇控制,英国民族国家最终形成;再加上君主对重商主义的重视,为近代早期英国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