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无压尾水洞对引入空气的热湿处理能力,在尾水洞引风热湿交换过程简化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全热交换效率的引风有效作用长度计算模型,分析了尾水洞断面尺寸、引风入口参数、尾水温度、尾水及空气流速等因素对引风有效作用长度的影响,得出了无压尾水洞引风有效作用长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尾水洞宽度、入口空气参数及尾水流速对引风有效作用长度的影响较大,而尾水温度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突破尾水洞长度对无压尾水洞引风技术应用的限制,拓展其应用范围,提出采用低温尾水对无压尾水洞引风进行喷淋的串联空气处理系统,建立了顺流与逆流式喷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得出模型的解析解,分析了引风量、喷水系数、喷水压力及喷淋装置位置对串联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压尾水洞引风喷淋串联系统中,采用无压尾水洞优先处理模式及增加喷水系数有利于提高串联系统的空气热湿处理效果,而引风量及喷水压力对串联系统的运行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在无压尾水洞引风过程的准三维数学模型基础上,对在不同岩层热参数、引风风速及尾水温度条件下的全年引风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各因素对无压尾水洞引风热湿交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压尾水洞引风过程中,空气与尾水表面的热湿交换占主导作用,其热湿交换量占总量的80%~90%,洞体岩层的长期热累积效应对引风特性的影响很小;引风参数沿流动方向近似以指数规律逐渐接近对应尾水温度的饱和状态,且空气参数变化周期为1年。  相似文献   

4.
在水-空气热湿交换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无压尾水洞引风热湿交换过程的特点,建立了无压尾水洞内空气与尾水、空气与洞壁之间的热湿交换集总参数模型,得出了无压尾水洞内沿程空气参数的解析解,并应用模型试验与现场测试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同时应用该模型对无压尾水洞引风参数进行了预测分析.这些结果为水电站无压尾水洞引风系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5.
双机共变顶高尾水洞系统水力干扰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有压管道特征线法、跟踪明满流分界点的明渠改进狭缝法和状态方程数值计算的联合算法,结合相应的边界条件,研究变顶高尾水洞方案的水力干扰问题,并与尾水调压室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变顶高尾水洞方案水力干扰对运行机组稳定性和调节品质的影响较尾水调压室方案小,此水力特性为变顶高尾水洞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比选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封孔测压方法聚氨酯堵头不能实现高压注浆,水泥砂浆封孔测压不适用于近水平钻孔,胶囊粘液测压成本高,不适用于瓦斯压力大于3.5 MPa等问题,提出聚氨酯-胶囊二次注浆封孔测压技术。推导出预注浆阶段有效封孔长度与钻孔倾角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了近水平钻孔封孔长度,同时通过两个渗透扩散模型校验得到注浆扩散半径。在阳泉上社煤矿进行的现场应用中对比胶囊粘液测压技术,测压结果误差在2%以内;相对聚氨酯做堵头的带压注浆测压技术节约测压时间16 h,实现了准确快速测压。  相似文献   

7.
潘祥弟 《科技资讯》2013,(26):56-57
本文结合某水利工程,从开挖方案的选取,开挖技术以及关键工序等方面,探讨了水电站有压隧洞开挖施工技术,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纳米银无压烧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封装互连技术,凭借烧结银层的优异性能,逐步在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的封装互连领域应用和推广。目前,无压烧结银技术只适用于芯片级别小面积互连领域,在基板级别大面积互连领域存在若干瓶颈,有待深入研究。文章详细介绍了现有的小面积无压烧结纳米银互连工艺以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大面积无压烧结银工艺所面临的瓶颈,引入一种双层印刷焊膏(双印法)的低温无压烧结工艺。采用超声扫描成像技术对烧结质量进行表征,获得双印法中使用的两层银焊膏的成分优化配比并对其烧结机理进行分析,为纳米银基板级大面积无压烧结互连提供一种可行方案。最后,展望了基板级别大面积无压烧结银工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云山隧道出口泥页岩地层中车行横洞与主洞交叉口段施工方案的研究,提出了支撑替换方案,成功地解决了在围岩较差的情况下由于二维框式门架支撑体系悬臂过长导致支撑替换后拱架失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养护等方面论述了小湾水电站泄洪洞工程无压段抗冲耐磨硅粉混凝土C9060W908F90100施工技术,详细介绍抗冲耐磨混凝土与常态混凝土同时浇筑时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施工难点、最佳的抹面时机及缺陷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绍山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施工通风要求提出设计方案,介绍其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2.
自然通风地道最佳长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获得最大自然通风的角度,分析地道最佳长度存在的必然性。通过建立空气出口温度,热压大小,流动阻力损失等随地道长度变化的关系,提出简单而有效的确定方法。同时考察各种因素如进出口高差,地道等效直径,局部阻力系数,室外空气相对于年平均温度的剩余温度等,对最佳长度和最大流速的影响,通过算例进一步阐明该方法的实施过程,所得结果有利于地下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建造及经济利用。  相似文献   

13.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式的选择不仅关系到隧道造价、建成后隧道运营费用,还必将影响隧道内司乘人员的心理和生理感受,而且与隧道的防火救灾直接相关;介绍了目前隧道的3种通风方式——-纵向式通风、半横向式通风和横向式通风,重点结合特长隧道的特点探讨了隧道通风方式,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拉西瓦水电站尾水洞室扩散段多因桩号的不同(一般由一种形状渐变为另一种形状),在施工测量放样中其计算工作量很大。本文以拉西瓦水电站地下尾水洞室扩散段为例,应用Casio Fx-4800计算器编程来进行计算,使用方法简单易学、操作方便,既能提高计算速度,又可比较精确地计算各种所需数据。本文介绍利用Casio Fx-4800计算器编程来计算尾水洞室扩散段的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乌鞘岭特长隧道斜井施工通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鞘岭特长隧道斜井施工通风为例,从施工环境、风量计算、风机选型、风向与风压控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隧道施工通风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内蒙古包头市某综合管廊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通风方式下管廊热力舱内不同管径的热力管道所对应的最佳通风区。结果表明:两种通风方式通风区的长度随着热力管道管径的增加而增加,自然通风、机械排风通风方式下管径为300、400、500、600 mm时最优通风区分别为160、166、178、200 m时可满足巡视人员舒适度要求;在机械送风、机械排风通风方式下,管径为300、400、500、600 mm时最优通风区分别为360、370、385、400 m时即满足要求。该研究对综合管廊实际通风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