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作曲家、中提琴演奏家欣德米特对中提琴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堪称当代为中提琴写作独奏曲目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有《中提琴独奏奏鸣曲》、《天鹅之舞》、《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其交响乐作品的特点是管弦乐协奏曲风格,近似于交响协奏曲的原则,用少量的乐器同独奏乐器平等地在音乐会上演奏。  相似文献   

2.
<正>秋意渐染,北京音乐厅2015年古典演出季在经过了三个月的夏伏后如期回归。在下半季演出中打头阵的,是格莱美单簧管演奏家理查德·斯托诺兹曼与上海四重奏专场音乐会。在这场充满创意与激情的音乐会中,首都观众可以在一场演出中聆听到各种风格的乐曲,大饱耳福。美国单簧管演奏家理查德·斯托诺兹曼是两届格莱美奖得主,他曾为100多个乐团以及许多独奏音乐会效力。斯托诺兹曼获得过许多奖项,录制过70多张唱片,他与理查德·古德合作的《勃拉姆斯奏鸣曲》、《莫扎特三重奏》,与马友友和伊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1999,(4)
北京市第一届宣武文化艺术节隆重开幕之际,北京风雷京剧团在湖广会馆连演6场,其中有许翠主演的《玉堂春》、《杜十娘》,还有许翠与著名老艺术家张宝华联袂主演的《霸王别姬》。记得第一次看许翠演出,是1996年她举办的个人专场演出,至今难忘。这次我怀着浓厚的兴致再次观看了她主演的全部剧目,感触更深。她并非梨园世家,而是出自于书香门第。她自幼酷爱芭蕾,4岁时就能穿着布鞋用脚尖起舞。领导们都风趣地说:"这小姑娘每天用脚尖走来走去肯定会有出息!"有一次小许翠正在练习,被总政歌舞团的叔叔看上了。但由于姥姥和妈妈都反对,许翠最终与芭蕾无缘。至今她舞台上那优美的动作和对音乐的领悟,与她跳芭蕾的天份是分不开的。后来她练武术、学体操、攻声乐,这些虽没成为她的专业,却给她以后学京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她说:"小时候妈妈带我看京  相似文献   

4.
当代作曲家、中提琴演奏家欣德米特对中提琴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堪称当代为中提琴写作独奏曲目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有《中提琴独奏奏鸣曲》、《天鹅之舞》、《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其交响乐作品的特点是管弦乐协奏曲风格,近似于交响协奏曲的原则,用少量的乐器同独奏乐器平等地在音乐会上演奏。  相似文献   

5.
王艳 《科技信息》2009,(36):102-102
《红楼梦》前后有四百多个人物,璜大奶奶这个人物在书中虽然只露面半回,却演出一幕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闹剧,但是她身上反映出的性格特点却是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她使我们对至今仍未除尽的心灵污垢有了一种强光照射下的显微感受,从而在幽默中萌发出一种净化自我心灵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谈《井》     
(一)多少年来,在中国这块封建意识浓重的古老土地上,女人迈着艰难的步子,演出过无数的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家》中的鸣凤,都惨死在封建礼教的屠刀之下,她们的死是在旧社会。而《井》中的主人公徐丽莎却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含恨而死。杀死她的似乎找不到手持屠刀的刽子手,然而在她的周围却有无数只沾满污垢、带着霉菌的封建世俗的手,组成巨大的“向心力”,把她推向一口幽深黑暗的“井”,使她无法挣脱,无力反抗,最终落“井”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7.
丁玲的戏剧作品数量不多,现仅存四部,即:话剧《重逢》、《河内一郎》、《窑工》,以及电影短片文学脚本《战斗的人们》。此外,还有一个秧歌剧《万队长》,是1943年丁玲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根据一个学员讲的真实的故事创作的,但只由中央党校文工团在南泥湾演出了两场,后因脚本遗失,未能保存下来。这些剧本,除《战斗的人们》写于1950年外,其他的三个话剧剧本是1937到1946年间,在解放区创作的。她在解放区创作的这些话剧,虽说在思想和艺术成就上逊色于她的小说创作,但在解放区的戏剧运动中却发挥过积极  相似文献   

8.
老师 我行     
陈胜 《奇闻怪事》2008,(5):34-35
一年五班主题班会排练现场,主持人小雨:“下一个节目,小提琴独奏《沉思》,演奏者刘航。”  相似文献   

9.
二、演出展览2、外国话剧在展出的21个话剧中,有6个外国话剧。《油漆未干》由广东艺专实验剧团演出,法国福墅洼著,欧阳予倩翻译,赵如琳导演。《茶花女》由桂林第九休养院凯声剧团演出,法国小仲马著,黄若海导演。《大雷雨》由新中国剧社演出,俄国奥斯托洛夫斯基著,瞿白音导  相似文献   

10.
“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是世界和欧洲有名的音乐节之一。今年5月份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38届“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有来自21个国家的100多名音乐家、9个交响乐团、14个室内乐队、6个合唱团分别在文化宫、艺术家宫、斯美塔那剧院等处举行了60多场演出,其中包括交响乐、独唱音乐会、独奏音乐会和歌剧的演出。 5月12日晚,在文化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了隆重的开幕  相似文献   

11.
《长笛协奏曲》是著名作曲家金复载应现任美国佐治亚州萨凡纳交响乐团指挥的中国青年指挥家胡咏言之邀,于1991年创作的。同年7月由胡咏言指挥上海交响乐团首演于上海音乐厅,美国著名长笛演奏家当娜(Donna)女士担任独奏,演出获得极大成功。 作为我国第一部长笛协奏曲,它无疑将载入中国当代音乐史册。因此,析释其内容、风格及创作思想,探讨它的创作技法,可以使我们对这部反映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现状的优秀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特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王晓丹 《科技信息》2010,(24):I0145-I0145
厄休拉·勒奎恩,美国文坛一位十分独特的作家,她的奇幻小说系列《地海传奇》问世后举世瞩目,影响广泛,曾获星云奖和雨果奖。她的科幻小说也深邃和耐人寻味,最有影响的是两部长篇巨著《黑暗的左手》和《一无所有》,以及挑战《圣经》之作《她消除了他们的名字》。名字一直是她探索的主题,这里通过对她两部作品的分析,探讨勒奎恩对名字内涵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世界的粤剧研究,有三篇博士论文,分别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论文《粤剧的音乐》、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论文《粤剧音乐中的即兴运用》和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博士论文《广东傀儡戏:戏曲传统及其在中国宗教信仰体系中的角色》,此外,英国的Barbara E、Ward也有一篇专论。这些研究触及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许多根本问题,例如即兴创作和即兴发挥与应变,粤剧演出中例戏与选择性剧目的特点与功能,粤剧演出的社会与民俗宗教功能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第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暨首届北京交响乐演出季10月17日在保利剧院拉开帷幕。与往届不同的是,今年的音乐节还作为“北京建都85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而别有一番意义。内容: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位艺术家出席本届音乐节,演出13套共15场古今中外经典曲目,包括民族音乐会一套、儿童音乐会一套、钢琴独奏音乐会一套、歌剧两套、室内音乐会三套和交响音乐会五套。宗旨:向中国乐坛引入新的元素和激情。风格:“红色激情”+“蓝色浪漫”中国首演:约翰·科里利亚诺的《红色小提琴恰空舞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中国著名作曲家郭文…  相似文献   

15.
清中期长篇小说《歧路灯》的108回中,有56回涉及戏曲描写,涉及演出剧目18种32出。《歧路灯》为我们全面展现了戏曲种类、演出剧目、演出程式、服饰道具及演员的社会地位和戏曲的社会作用等方方面面。透过《歧路灯》,我们可以更形象地了解明清之际河南乃至全国的戏曲发展状况。于此同时,作者李绿园还通过戏曲活动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明清之际理学影响下的典型戏曲观。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国时期曾有多位艺术家和剧作家以京剧改编和演出《桃花扇》。汪笑侬改编的剧作《桃花扇》曾在舞台上搬演过,但脚本未能流传下来。《申报》登载的该剧的广告是对该剧的剧情记载最详细的文献史料。贾璧云(1890-1941)曾以京剧编演《桃花扇》,剧名改作《侠妓桃花血》,分前、后两部(或称头、二本),多次演出于上海丹桂第一台。朱双云(1889-1943)编创的京剧《桃花扇》的剧本曾经出版过,但已佚失。1935年10月,该剧曾在武汉天声舞台由来自上海的毛家班和武汉本地的标准平剧团共同演出过。  相似文献   

17.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3,(6):78-79
少林武僧团瑞士演出“一票难求”2023年2月上旬,由20名少林寺武僧组成的演出代表团抵达瑞士日内瓦,并在当地连续进行了少林功夫舞台剧《舞经》演出活动,这是少林寺武僧团今年首次出国演出交流活动,也是时隔十余年之后少林寺再度赴瑞士演出交流。代表团在瑞士接连进行的四场演出均“一票难求”。  相似文献   

18.
侯昕燕 《科技信息》2011,(23):I0176-I0176
铁凝以孜孜不倦的创作姿态和丰厚的写作成果为当代文学的风景画廊添上了绚烂的一笔,无论早期的作品《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还是90年代的《玫瑰门》、《无雨之城》、"三垛"以及后来的《大浴女》、《永远有多远》、《孕妇和牛》等,我们看出她执着于对女性心灵和灵魂的书写的决心,因此她的作品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女性文关怀。她像一只黄鹂,不倦的为女性唱着一曲曲或清新或哀惋的歌。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首《心醉》,我们认识了希亚,来自加拿大多样的风格,多面的希亚,天使也可以演出“速度记”。当幼小的ZYa只有5岁时.就已显示出演唱天赋,她的嗓音和能力很快诱使她娱乐大众,对于希亚来说,音乐就像呼吸那样自由让生活充满快乐。很多人与希亚未曾谋面,就对希亚声音所透露出的那种性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种骨  相似文献   

20.
郑小瑛,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在演出的舞台上,我们只能看到她时而挺直时而左右微倾的背影,随着她手中指挥棒的翩然舞动,动人的交响乐便行云流水般袅绕在听众的耳际。1962年10月,23岁的郑小瑛在莫斯科的丹钦科音乐剧院,指挥了意大利著名歌剧《托斯卡》的演出,这是中国人首次登上世界歌剧的指挥舞台,听众为之倾倒。1985年3月,法国驻华大使将一枚文学艺术勋章授予郑小瑛,他说"由于你指挥艺术的高超,使《卡门》得以在中国上演。"同年9月,郑小瑛在堪培拉的勒朱林大厅,指挥演奏中国芭蕾舞剧音乐《敦煌梦》,赢得澳洲人一阵高过一阵的掌声。1989年,郑小瑛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女子乐团——爱乐女室内乐团。舞台上的郑小瑛,因其引人瞩目而辉煌;生活中的郑小瑛,因其朴实率真而令人钦佩。郑小瑛就读金陵女大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