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我们利用诱变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育出一个较早熟、高产和抗病的早籼新品种“红丰早”。一九七六年早造品比结果比对照种(广陆矮4号)增产11%,比当地推广的中熟当家种“珍珠矮”增产8.76%。全生育期114—118天,比“广陆矮4号”迟4—5天,比“珍珠矮11号”早10—12天。试种亩产一般能达700斤以上。现正在扩大试种中。  相似文献   

2.
早籼“科梅”系1970年用“IR—8”与“红梅早”杂交育成,于1974年选育定型。“科梅”在我省作早稻裁培,全生育期116~122天,成熟期与“广陆矮4号”相防,属早籼迟熟品种。诸暨县农科所于1973年小区测产亩产955斤比“广陆矮4号”增产10%,1974年本省7个试种点测产,都比“广陆矮4号”增产,平均增产12.1%;诸暨县农科所种植0.46亩,亩产1065.2斤;1975年据不完全统计在本省82个测产点中,“科梅”比“广陆矮4号”增产有58  相似文献   

3.
绍兴县马山区豆姜公社党委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去年在五星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稻麦三熟高产试验,3.31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2929.8斤,比1972年亩产2478斤增长18.23%。现将他们的经验简介于下,供参考。一、抓三季良种配套。春粮大麦选用早熟高产良种“早熟3号”,获得亩产645斤;早稻选用迟熟高产良种“广陆矮4号”,获得亩产1250.4斤;晚稻选用迟熟高产晚粳良种“农虎6号”,  相似文献   

4.
我站去年进行了晚稻拔秧带土移栽试验,供试品种为“矮粳23”,杂交稻“汕优6号”,在其它栽培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拔秧带泥插的晚粳亩产583.5斤,比对照不带泥的增产42.2斤;拔秧带泥插的杂交水稻亩产为645.4斤,比对照增57.1斤。晚  相似文献   

5.
矮稈糯“矮秆糯”是浙江农科院用中糯“台中糯”与晚粳“矮粳1号”杂交育成的中熟晚糯品种。1970年定型,197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据36个点统计,平均亩产684.11斤,比目前推广糯稻良种京引—15平均增产14.72%。在高肥地区种植,一般亩产700斤以上,在一般施肥水平地区种植,亩产600斤左右。杭州市郊大农公社先锋一队试种2.4亩,平均亩产853斤。全生育期119~140天,平均128天。株型紧凑,叶片上举,剑叶较长,叶环紧包着穗颈节,多数穗头在叶下,穗弯弓形,穗长15厘米。每穗55粒,着粒较稀,颖壳有绒毛。千粒重28克左右。分蘖力中等,株高70厘米,秆粗、耐肥、抗倒。后期灌浆速度快,较耐寒。感光  相似文献   

6.
早籼“8—65”这个品系为我所1975年用“蜀本一号”做母本,“军协”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1979年曾定型参加鉴定试验,1980年参加品试口多点大区对比试验,1981年组织全县区试,并进行重点生产示范,三年多来表现都较好。首先在产量上、1979年鉴定试验亩产为1042.5斤,比“梅珍”增产12.7%,与“广陆矮四号”亩产1080斤相接近。1980年品试亩产996.7斤,较“梅珍”增产16.2%。同年参加全县中熟组品试10个点有8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41.1斤,较“梅珍”增产11.7%。大区对比五个点平均亩产916.5斤,较对照种862.8斤增产6.2%。1981年我所试  相似文献   

7.
“竹科二号”是舟山地区农科所于1972年用竹莲矮与科矮13杂交,1975年定型。三年来试验试种结果表明竹科二号是一个多穗、大粒、出米率高、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较强、产量高的品种。1976年全区推广面积约一万亩,1978年将继续扩大推广。产量表现经过连续三年来的比较试验,竹科二号平均亩产942.6斤,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产877.6斤,平均增产7.4%,增产幅度为5.4~9.4%,1976年地区13个点联合试验,结果有12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47.9斤,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产879.1斤,平均增产7.8%,各地试种结果,  相似文献   

8.
“原丰早”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利用原子能辐射引变的方法,经过三年五个世代于1973年选育而成的一个早熟偏迟,或中熟偏早的早籼品种。经全省50个农场(所)、63个公社、大队共113个单位试种结果,“原丰早”平均亩产870.5斤,最高亩产达1250斤。可比当前推广的生育期相似的早中熟品种“二九青”、“竹莲矮”、“圭陆矮8号”平均增产1~2成,与迟熟品种“广陆矮4号”产量接近。  相似文献   

9.
(一)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里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科学实验和“一定要抓好典型”的教导,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大队科技组三结合搞了一块三熟制高产试验田。秋粮是杂交玉米“旅曲”和“虎7419”,于十一月七日收获,经全公社党员大会代表和上级有关部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为2.25亩,其中早播杂交玉米“旅曲”0.729亩,实收燥籽733.5斤,平均亩产1004斤;迟播杂交玉米“旅曲”0.326亩,实收燥籽278斤,平均亩产852斤;杂交玉米“虎7419”1.2亩,实收燥籽1122斤,平均亩产935斤。合计实收燥籽2133.5斤,平均亩产948.2斤。春粮为大麦“早熟3号”,亩产608斤。早稻品种为“军协”和“原丰早”,平均亩产1036斤。全年三熟合计亩产2592.2斤,超过了“三纲”。  相似文献   

10.
东阳县虎鹿公社农科站三块共4.13亩“两旱一水”三熟高产试验田,去年平均亩产春粮632.2斤,早稻1189.4斤,杂交玉米1266.9斤(玉米折稻谷平均亩产1583.6斤),合计三熟平均亩产为3092.6斤,最高的一块,平均亩产3146.9斤。比1978年增产48.7斤。这三块试验田,是由县委、区委、公社党  相似文献   

11.
春播油菜     
我县横村公社富乐科技组和胜峰公社板头科技组,去年从江苏省淮阴地区农科所引进6503品种,经过一年小面积春播试验,表现为早熟、高产、抗病、抗倒,株型紧凑,丰产性能好,适应性广。6503油菜是四川省农科院用“川油2号与沪州5号”杂交选育而成,据江苏淮阴地区农科所1971~1973年试种结果,产量从每亩220斤提高到347.2斤;1974年富乐大队科技组试种7厘多田,收菜籽13.5斤,折亩产193斤左右,板头科技组试种3厘多田,收菜籽5.2斤,折亩产168斤。播种前油菜田还可多种一季蔬菜,改三熟为四熟,同时春播油菜全生育期比冬播  相似文献   

12.
竹莲矮是浙江省农科院用尚处在分离阶段的矮秆晚籼竹矮与早籼(莲塘早×矮南早16号)的第三代单株杂交,经多次选择育成的早熟早籼新品种。1972年在省内各地试种,平均比二九青增产8.4%。1973年作绿肥田或春花田早稻栽培,也均比二九青增产。据萧山、绍兴、海宁等县5个场、队试种,平均亩产852.1斤,比二九青增产10.6%。其中绍兴东湖农场试种5.549亩,平均亩产达959.2斤,比二九青增产14.2%。  相似文献   

13.
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抓好典型”和“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伟大教导,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十六队的广大社员、干部一起搞了一片旱地杂交玉米试验畈,经省杂交玉米会议全体代表和县、区、社、队干部社员代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5.76亩,其中杂交玉米“双三”1.94亩,实收玉米燥籽1997斤,平均亩产1029斤,突破了千斤大关;“丹玉3号”0.7亩,收燥籽716斤,平均亩产1023斤;“丹玉2号”3.12亩,收燥籽2897斤,平均亩产928.5斤。全畈合计实收燥籽5610斤,平均亩产974斤。  相似文献   

14.
丹玉六号是辽宁省农科所用自交系——旅28作母本,自交系——“331”作父本配制成的单交种。1973年引入试种,1974年春播对比试验名列第一,亩产967斤,比老品种半黄亩产468斤增产1.6倍,比郑单2号亩产687斤增产40.7%。表现秆矮、整齐、粗壮、清秀、抗病、蒲形好,颇受群众欢迎。因此,我社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由于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丹玉六号面积迅速扩大,1974年全社1612亩夏播旱地杂交玉米,丹王六号有820亩,占53%。作三熟制水田秋玉米栽培,在低温、病虫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威胁下,在缺肥的条件下,仍表现抗逆、抗病和抗倒等良好性状,稳产高产,适宜于我地春播、夏播旱地玉米和早熟早稻后  相似文献   

15.
辛江公社新丰大队太平生产队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走多种高产多收的路子,改变了低产后进面貌,促进了全年粮食高产,1976年69亩春粮,总产达到25446斤,平均亩产365.5斤,单产、总产都比1975年增产54%以上;59亩早稻,总产达到49932斤,平均亩产829.2斤,比1975年增产15.3%;67亩连  相似文献   

16.
“早新糯”,是1971年早季用较抗稻瘟病的“早稻籼糯”为母本,大穗型“创新糯”为父本杂交育成,1972年试种,表现秆韧,结实率高,穗大,糯性。1973年第四代小区产量每亩为764斤,叶瘟发病率为6%,穗颈瘟损失基本没有。1974年全区27个点试种结果,据21个点的统计资料平均亩产839.26斤,比广陆矮4号减产35.9斤,但由于是糯稻,颇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取得进展,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杂种种子卓有成效。为了进一步寻找更大的强优组合,充分了解杂种植株的各种生物学特性,为杂种的合理栽培提供依据,我们开展了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一、实验方法由于矮化育种是现代农业栽培技术基本的要求,因此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矮因”的品种(矮脚南特;矮仔占、广陆矮4号、广矮六号;低脚乌尖、IR24;矮种水田谷,窄叶青;辐包矮,钢枝占和可能含有“矮因”的蓝贝利)作为杂交的主要亲本,分别进行早稻×晚稻、早稻×早稻、晚稻×晚稻,矮秆品种×矮秆品种,矮秆品种×高秆品种等杂交组合配对。此外还用抗病品种如脱脱普、夜花占、杜子籼、鸡对伦为亲本,以增加杂种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8.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全国劳模、福建省莆田地区农科所付主任陈孝钦同志更加意气风发,与云路大队农科队和贫下中农一起,经过艰苦努力,1977年7.66亩三熟高产试验田获得好收成。经过验收,三熟平均亩产达到3514.2斤。其中二号田1.11亩,三熟亩产达到3925.5斤,小麦亩产1101.3斤,早稻杂优亩产1472.4斤,晚稻杂优亩产  相似文献   

19.
丽水县农场试种一年四熟制(一季麦三季稻)以及一季绿肥三季稻初获成功。由于他们认真处理好一季和全年的关系,一切从全局出发,又充分发挥每一季在全年产量中的作用,从而达到了季季高产,全年丰收。去年四熟制产量最高的一块2分4厘,第一熟757大麦,11/10播种,4/30收割,亩产350斤;第二熟早稻小金矮,4/5播,5/1移栽,7/10收割,亩产705斤;第三熟中稻小金矮,6/10播,7/11移栽,9/2收割,亩产457斤;第  相似文献   

20.
“908”小麦是省农科院1964年用浙江地方品种临浦早小麦为母本,日本太和小麦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小麦品种。“908”有姐妹系809、907、811、817、826及905(有芒),基本性状均相似。几年来在我县种植表现适应性强,早熟,避病抗逆,产量较高,一般亩产300~400斤,高的可达500余斤,比农林45增产11.2%,比矮洛阳增产8.8%,适宜三熟制地区种植。“908”小麦生育期短,成熟早。全生育期172~181天,播种至出苗4~10天(有效积温69.7~126.3℃),出苗至抽穗120~125天(867.9~957.4℃),抽穗至成熟46~47天(47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