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医药知识自身属性、特点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考察了中医药传统知识法律保护的内在需求。作者认为传统知识保护的内在需求不明确,是实现传统知识法律保护的主要障碍,且内在需求影响着对保护措施的选择;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大多数可以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实现。因此探讨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首先应考虑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由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的特殊性所决定,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法律维护商业秘密的秘密状态不遭受人为的以任何方式所进行的非法占有和以任何形式所进行的泄露,法律不保护商业秘密信息的内容。维持商业秘密信息的秘密状态完全依赖于权利主体积极的私力保护,私力表现为权利主体保护商业秘密的制度、措施和管理,商业秘密一旦转为法律救济时,权利主体就陷入了被动保护的局面。法律没有设定商业秘密权的保护期限,可以推定法律承认商业秘密保护时间的长短则完全取决于权利人为保护所做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3.
杨立新提出法律物格制度,赋予动物生命物格,一方面回应了环境法学界的动物主体论等观点,一方面可以强化对动物的保护。笔者认为法律物格制度有其合理性,但其作为一个制度创新很多方面仍有待商榷。本文坚持把动物是一种特殊物,并在此基础上对法律物格制度的建构与完善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国有股权是所有权在公司制度下的转换形式和新型权利形态,依据股权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情况的不同,国有股可以分为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两大类;国有股与流动原社会公众股由于股权主体的属性与股权行使之目的的不同,导致国有股与流通的社会公众股之间存在同股不同资、同股不同利、同股不同权等几个方面的差异性。国有股权在其设立、配置、管理、行使、流通转让过程中,国有股权主体或抑制代表主体与其他关系主体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国有股权投资法律关系、国有股权代表法律关系、国有股权监督管理法律关系主体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国有股权投资法律关系。探讨国有股权法律关系对推进国企公司化改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最终体现在高层次上就是"信用经济",我国商事信用法律制度体系应涵盖商事主体之间,商事主体与征信机构等评价机构之间、商事主体与政府之间、征信机构等评价机构与政府之间诸多关系内容和相应制度法律制约保障体系,是有关商事信用各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系统功能、法律支撑三方面的有机统一.建立市场主导的我国商事信用体系,需要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包括商事信用形成机制、商事信用法律保护机制、商事信用监督控制机制、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及法律补充机制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的分析和立法现状的介绍,认识到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所有关系和流转关系进行立法的重要性,从立法上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主体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是对其进行法律保护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国有股权是国家所有权在公司制度下的转换形式和新型权利形态,依据股权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情况的不同,国有股可以分为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两大类;国有股与流通的社会公众股由于股权主体的属性与股权行使之目的的不同,导致国有股与流通的社会公众股之间存在同股不同资、同股不同利、同股不同权等几个方面的差异性.国有股权在其设立、配置、管理、行使、流通转让过程中,国有股权主体或拟制代表主体与其他法律关系主体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国有股权投资法律关系、国有股权代表法律关系、国有股权监督管理法律关系、国有股权内部参与权授权关系.探讨国有股权法律关系对推进国企公司化改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莹 《海峡科学》2007,(10):24-25,27
传统的法学理论认为,只有自然人、法人(作为"拟制人")以及其他非法人团体才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然而,随着近年来环境伦理观的流行,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愈来愈强.如何更好地保护动物或自然体的"权利",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成为了我国法律理论界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环境法学界,不少人士提出应当以立法形式赋予动物法律主体地位或权利主体资格.该文从法理出发,分析了在现有的法学理论体系和我国法律实践之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赋予动物法律主体资格,否则将与现行法律产生冲突,又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同时,对于如何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下更好地保护动物提出了一些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医药学科自身的特点,论述了中医药技术创新的种类划分及其法律保障问题。并且指出:中医药的的技术创新可分为中医药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利用中医药知识的技术再创新。法律在鼓励人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利用中医药知识的同时,也应保持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有利于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技术创新法律环境,对推动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诉讼时效制度是一个多元的价值体系,它包含了自由、效率、安全、秩序及正义等法律价值,而且相互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其根源在于民事主体自身的内在矛盾性.我国诉讼时效制度应着眼于历史传统和现实需求,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完成对不同制度的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茶物质文化遗产而言,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并且由于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口头性、集体性、传承性、变异性、环境依附性等特征,决定其无法被强制性保护。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远远不能适应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为有效保护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宝库中的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对现行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分析论证,选择合理的法律保护模式,完善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明确严格的相关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适用法律的推理,既要遵从和运用人类思维共通的逻辑规则,也需考虑诸多与推理相关的实质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主体因素必定会渗入其间,并影响最终的推理结果。多重主体因素渗入法律推理过程,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但这是排除不了、甚至不可缺少的。因此,对法律推理的研究,应将推理涉及的实质内容和人的主体因素及其影响纳入视野,建立起人的研究维度。法律逻辑学研究视角的调整,对其自身乃至整个现代逻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辉利  郭丹云  杨永 《科技信息》2007,3(17):183-184
对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有必要从依赖传统法律体系保护向建立新型法律制度保护过渡。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应从传统知识产权法体系中汲取营养,同时应体现软件自身的特点和顺应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应为这个转变贡献自己的力量。对计算机软件保护特别法律制度的建立同样有助于对集成电路布图等新型知识产权的保护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4.
试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欣 《科技资讯》2008,(1):254-255
我国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特别是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使我国对驰名商标保护与国际公约进一步接轨。但我国目前在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上仍然与国际法规有较大差距,现行《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范围仍然较窄,在驰名商标的认定以及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制度等方面,均应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本文论述了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及保护措施,对我国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提出了建议和实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必须加强对动物的保护已经是环境法学界和民法学界的共识,但动物是否享有权利却引起学者们的争论,动物是否具有权利的争论焦点就在于动物是否具有法律主体地位.有的学者从传统的法理学角度出发,主张通过赋予动物以特殊的法律客体或特殊物来加强动物的保护;有的学者根据法律主体在不断扩展的事实,基于人类应将道德关怀扩展到非人类的价值理念.认为要真正的保护动物必须赋予动物以法律主体地位.关于动物主体地位的讨论甚至涉及到法学研究范式是否需要从"主客体二分"转变到"主客体一体化"的深度,这些无疑都对法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商业秘密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拥有的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其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其采取保密措施的商业信息。本文通过对我国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相关法律的实证考察,指出我国法律时商业秘密保护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粗浅的立法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研究、立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从法律视域下审视,我国数字人民币具有法定货币的法律性质。尽管如此,数字人民币仍具有其独立的特征,必须厘清数字人民币与实体货币和其他非法定数字货币之间的区别。当前,在数字人民币应用进程中,存在数字人民币物权与流转之规定较模糊、数字人民币在刑事司法领域面临适用难题以及数字人民币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设定不明晰等现实困境。为此,必须明确数字人民币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的立法,正确处理数字人民币试点中个人信息保护、明确其监管责任以及制定严谨的机构准入标准,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文物保护已是国际社会共识,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是文物流失国的强烈诉求,而诉讼是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重要途径。各国对文物财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各不相同,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诉讼过程中势必会涉及诉讼主体、管辖权、定性、所有权保护规则、法律适用规则等法律适用问题,研究这些法律冲突会加大对我国跨国诉讼追索流失文物的力度,最大限度地使流失海外文物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19.
郭亚飞 《科技信息》2011,(31):432-433
本文根据我国目前的公司法律制度,借鉴国外相关法律制度,主要从职业经理人市场法律制度的构建、独立董事的培育、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股东权益的保护等几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外部法律环境的构想。通过对外部法律环境的改善,从外部加强对公司内部治理的法律监督和约束,保护股东的利益,有利于内部法律制度环境完善的同时,形成统一、完善、高效的公司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股东(或投资人)依据法律的规定通过相应程序制定的,是公司组织体自治领域范围内的"宪法性"文件,是公司治理的最高行动指南。根据修改后的公司法的规定和公司章程本身的规定,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而且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和章程的规定,公司章程的内容也会涉及到公司组织体以外的主体(交易相对人、被担保人、公司收购人)利益。司法实践中,公司或公司的内部人员的行为违反章程行为可能会侵害公司、股东以及公司以外相关主体的利益、公司以外主体违反公司章程的行为同样会侵害到股东、公司、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但是,我们发现,即使是修订一新的公司法对违反公司章程的法律后果的规定也是有限的。这种法律规定的不完善,造成现实中,在相关主体违反公司章程的情况下,如何救济受损的利益、如何界定违反章程的行为以及牵连行为的性质和法律后果,便又成为一个争议的问题。本文尝试以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为基础,结合相关法律原理,并在分析如何界定相关主体的利益保护的基点上,就违反公司章程的法律后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