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采用简单易行的水热方法合成六边形纳米Cd(OH)2, 阐述了反应机理并讨论了温度和矿化剂对该产物物相和形貌的影响. 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仪(SEAD)对产物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制得的Cd(OH)2纳米颗粒形状规则.  相似文献   

2.
石墨烯泡沫与其他纳米材料掺杂是提高石墨烯泡沫性能、拓展石墨烯泡沫应用的重要手段.发展简便的掺杂石墨烯泡沫的方法对石墨烯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氧化石墨烯和偏铝酸钠为原料,采用水热反应一步合成了三氧化二铝掺杂的石墨烯泡沫复合材料.掺杂石墨烯泡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和孔径结构等技术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在水热反应中充分还原,偏铝酸钠在水热反应中有效水解.针状三氧化二铝纳米颗粒均匀掺杂到石墨烯泡沫的多孔结构中,得到比表面积大、掺杂量高的掺杂石墨烯泡沫.  相似文献   

3.
4.
通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出纯度高的SnO2 纳米粒子. 运用XRD、SEM、TEM等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形貌和晶相进行了表征,并对SnO2 纳米粒子为负极材料的锂电池性能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纳米Ni(OH)2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镍氢新型二次电池已成为开发热点,但由于现有的镍正极不能与MH负极相匹配,限制了镍氢电池的进一步应用.采用沉淀转化法制备纳米级氢氧化镍,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和实验温度,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对制得的样品进行XRD和TEM表征,并对样品进行了恒流放电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样品为球形,颗粒粒度为纳米级,直径为30~50nm,晶型为β型;将样品与传统的微米级氢氧化镍相比较,测得其电化学容量可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一个新的镉卤化合物[Cd(phen)Cl2]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中温水热技术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三维超分子化合物[Cd(phen)Cl2],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949(3)nm,b=10.544(2)nm,c=7.226 6(14)nm,α=90°,β=110.66(3)°,γ=90°,V=1 208.4(4)nm3,Z=4,R1=0.034 1,wR2=0.083 9.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温水热技术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三维超分子化合物[Cd(phen)Cl2],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949(3)nm,b=10.544(2)nm,c=7.226 6(14)nm,α=90°,β=110.66(3)°,γ=90°,V=1 208.4(4)nm3,Z=4,R1=0.034 1,wR2=0.083 9.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稀土化合物[Nd(H2O)4(NO3)3]·(4,4'-bipy)2·H2O (bipy = 4,4'-联吡啶) (1) ,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表征.该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胞参数如下:a = 7.1190(5), b = 16.098(1), c = 24.734(1) (A), C20H26N7NdO14, Mr = 732.72, V = 2834.6(3) (A)3, Z = 4, Dc = 1.717 g/cm3, S = 1.201, μ(MoKα) = 1.910 mm-1, F(000) = 1468, R = 0.0449和wR = 0.0722.该化合物具有孤立结构特征,其中稀土原子具有扭曲的双帽四方反棱柱构型.该化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二维波浪层状结构.光致发光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发射强的紫色光.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稀土化合物[Nd(H2O)4(NO3)3]·(4,4'-bipy)2·H2O(bipy=4,4’-联吡啶)(1),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表征。该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胞参数如下:a=7.1190(5),b=16.098(1),c=24.734(1),C20H26N7NdO14,Mr=732.72,V=2834.6(3)3,Z=4,Dc=1.717g/cm3,S=1.201,μ(MoKα)=1.910mm–1,F(000)=1468,R=0.0449和wR=0.0722。该化合物具有孤立结构特征,其中稀土原子具有扭曲的双帽四方反棱柱构型。该化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二维波浪层状结构。光致发光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发射强的紫色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合成工艺,以钛酸丁酯(Ti(OC4H9)4)为前驱体,通过改变水热合成反应的温度,合成了不同晶型和形貌的二氧化钛(TiO2)微粒。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热反应的温度对TiO2微粒的晶型、晶粒尺寸和形貌有较大影响。随着水热反应温度的增加,二氧化钛微粒的晶粒粒径越来越大,结晶程度越来越完整,形貌也越来越规则。当水热反应温度较低时(80℃),晶型以锐钛矿为主,衍射峰峰宽较宽,峰强也较弱,晶粒刚开始发育;随着反应温度增加,开始出现金红石晶型,衍射峰锐化,峰的强度增强,晶粒粒径增大,晶粒逐渐发育完全;当反应温度达到160℃时,以金红石晶型为主,晶粒发育完全,结晶完善。  相似文献   

11.
用水热方法合成 (C12 H8N2 ) 2 Mn Cl2 晶体 ,并用 X射线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该晶体属单斜晶系 ,P2 1/c空间群 ,a=0 .9472 (2 ) nm,b=1 .52 0 36(1 1 ) nm,c=1 .452 7(2 ) nm,α=γ=90°,β=98.96(2 )°,V=2 .0 664(6) nm3,Z=7.  相似文献   

12.
在五氧化二钒-三氧化二砷-砷酸-水体系中,以水热法合成了VO(H2AsO4)2蓝色四棱柱状晶体,晶体属四方晶系,P4/ncc群,a=b=0.9120(1)nm,c=0.8131(1)nm,V=0.6763(2)nm3,Z=4.  相似文献   

13.
拓宽了NaZr_2(PO_4)_3的水热晶化条件,在摩尔比为:P_2O_5/ZrO_2=30~0.75,Na~+/P≥1:3,H_2O/ZrO_2=900~215,pH≤2.0,250℃的条件下,制得了纯相NaZr_2(PO_4)_3晶体,用XRD,IR和Raman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水热合成诸因素对产物物相的影响.初步研究了水热生成磷酸锆钠的机理及F~-对NaZr_2(PO_4)_3晶体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法合成Ni(OH)_2-VS_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复合材料物相及形貌进行表征.将所得的复合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通过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法以及交流阻抗法对Ni(OH)_2-VS_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评价.同时探讨了Ni(OH)2与VS2的不同质量比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OH)2与VS2的质量比为5∶1时所制备的Ni(OH)_2-VS_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A/g时,比电容最高可达到4021F/g,且在电流密度为5A/g下进行500次充放电测试,电容保持率仍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在V2O5-H3PO4-Ni-CH3NH2-H2O体系中,通过反应原料间的组装反应合成Ni(VOPO4)2·4H2O绿色晶体,并通过元素分析、IR、DTA-TGA及ESR谱进行表征.晶体结构由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属四方晶系,I4/m空间群,a=b=0.6228(2)nm,c=1.3327(4)nm,V=0.5169(5)nm3,Z=2.  相似文献   

16.
以尿素和氯化镍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泡沫镍载Ni(OH)2纳米片电极,利用扫描电镜(SEM)观测了纳米片的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纳米片的结构,通过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了电极的超级电容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OH)2纳米片先构成一种交错连接的线状结构,再以线的形式均匀而密集地覆盖在泡沫镍的骨架上.这种特殊结构使得该纳米片电极表现出良好的电容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0mA/cm2的情况下,其面积比电容为255mF/cm2.  相似文献   

17.
以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在室温下制得Mg(OH)2,在不同的反应介质中对Mg(OH)2进行水热处理,制备出了超细、高纯的Mg(OH)2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得Mg(OH)2颗粒的晶相、形貌和颗粒尺寸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条件下反应介质对Mg(OH)2晶体的形成有十分显著的影响,NaOH溶液、乙二胺和乙醇溶液能够显著改善Mg(OH)2晶体的晶形和分散性.初步探讨了水热条件下反应介质对Mg(OH)2晶形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配位聚合物[Cd(bipy)Cl2]n晶体结构。方法以CdCl2和2,2’-联吡啶(2,2’-bipyridine,简称bipy)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并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1.754 3(5)nm,b=0.930 1(5)nm,c=0.716 5(5)nm,β=110.929(5)°,V=1.092 0(10)nm3,Z=4,Dc=2.065 g/cm3,μ=2.453mm-1,F(000)=656,R1=0.022 6,wR2=0.044 7。结论该化合物呈一维Z型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