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清代以前"土豪"是一个中性词,清代开始其词义逐渐向贬义发展,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变成了贬义词。新中国成立后,"土豪"随着土改的结束而成为历史名词,退出大家的视野。然而最近"土豪"又火了起来,并且在一些场合下具有了褒义色彩。"土豪"一词走红的动因,主要是受到其词义本身隐喻性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豪”考     
"土豪"称谓大约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土豪可划分为阶段型土豪、持久型土豪、原始型土豪三种类型。阶段型土豪的特征是其阶段性;持久型土豪更为安于现状,表现为对自身阶层的满足感及对其所在特定区域内影响力的捍卫行为;原始型土豪一般出现于动荡的政治局势中,依凭勇力、胆识或豪侠之气闻名于当地从而达到特定的目的,即时势所造的英雄式土豪。魏晋以降至唐末五代是"土豪"群体品格特征愈来愈宽的时期,此时期内"土豪"群体形成了诸如不忠、尚武、逐利等品格特征,唐末宋初以降,"土豪"群体的这些特征开始倾向于贬义,并且逐渐为统治阶级所不容,"土豪"群体也渐趋衰落,"土豪"称谓开始了愈来愈狭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诂经精舍、学海堂是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分别在杭州、广州创建的两所重要书院。这两所书院都重视词义训诂教育,其词义训诂教育成果体现在各自的课艺集中。这两所书院师生在词义训诂方面善于使用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文例证义的方法:通过以形索义来求得词的本义、辨析近义词以及校勘文字,通过因声求义来破通假、探语源,通过文例证义来作比较研究而求得词义确解。诂经精舍、学海堂重视质疑问难的教学方式,对词义训诂的不同观点兼收并蓄,有利于开发生徒的智慧,提高生徒独立思考的能力。诂经精舍、学海堂中的词义训诂教育价值不小,关注清代训诂学的当今学者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近来,“土豪”一词卷土重来,成为网络和日常用语中的高频词.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土豪”的结构、功能的新变化、表达功效及流行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苏轼文章论     
“词义兼美”是苏轼文章理论的核心,“以古文为理”,道文并重,“文能达是”、“文理自然”以“词义兼美”为统摄,“文以适用”、“博学能文”也浸透了“词义兼美”的浆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萨满”几种典型词义的辨析,并对其词义差异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简析,旨在使萨满文化研究者意识到各种“萨满”词义所提出的问题,以期为萨满文化的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多义词几乎存在于人类所有的语言中,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也不例外。文章尝试探究汉英多义形容词“老”和“old”的词义生成与演变,并描绘出其词义演变轨迹图。研究发现:(1)其产生一词多义的原因是受隐喻作用和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影响;(2)其词义演变轨迹符合“仙人掌发展模型”,但是其产生的隐喻意义种类却不尽相同.因此它们缔造出各自特有的词义演变的仙人掌模型。  相似文献   

8.
东汉以来,范围副词“但、只、仅、才”之间建立了同义联系。辞书和古籍中往往用互训方法释义。然而,从历时纵面考察,这一组同义词的词义和用法是有较大差别的;即使是在共时平面上,也还有着细微不同。注意到这些差别,有助于揭示词汇系统内部联系和词义的发展线索,本文就义位叙述词义的衍变和传承关系,意在既能区别词义又可以显示其源流关系,一、义位“只管、尽管”,含“放心大胆去做某事,不必虑及其他”之意,用于 vp 前。汉时期“第”(弟)常有此义,“但”于南北朝时始有此义,“只”在现代汉语中作为语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13,(21):10-10
有“土豪”朋友合理划算。跨国公司很清楚这一点。 在中国的新浪微博上,他们被提及超过5600万次,人人想做他们的朋友,但没人喜欢他们。他们似乎无所不在,挥金如土;但他们难觅行踪,回避媒体。他们对奢华的热衷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支柱,倒门也因品位差而遭鄙视、嘲笑和抨击。他们就是“土豪”——“土”意味着土气或粗野,“豪”意味着显赫、华丽。  相似文献   

10.
释“翦爪”     
“翦爪”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多见,但仅个别辞书收有此词,如《汉语大词典》等。而《汉语大词典》也未解释其具体词义,只简单交代“翦爪”是用为祈雨的典故。文章主要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探讨“翦爪”的词义,以期能让我们对“翦爪”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介词在形成过程中词义虚化的方式及其语法特点的变化等问题。为此,考察了四个介词“沿、往、望、朝”的产生过程。这几个词都是在中古开始词义、词性的转化,至近代才成为介词的,词义虚化的线索有迹可循,语法特点的变化也比较清楚。在分析词义虚化的方式时,运用“义素”(sememe)概念,定义是最低层级上的词义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在现代汉语词义这个共时的系统中也存在历时的问题,所以属于历时范畴的“本义和派生义”及“历史义和现存义”也同样适合于现代汉语的词义系统而成为现代汉语词义着眼于“历史时-词义学”角度的两种重要类型。除此之外,“基本义和一般义”及“贮存义和使用义”也是现代汉语词义的两种基本类型,前者着眼于“共时-语义学”的角度,后者则着眼于“共时-语用学”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表示“禁止”、“劝阻”的副词“不要”来源于跨层结构“不要”,随着动词“要”词义的逐渐虚化,“不要”在构式“不要VP2”中完成了词汇化.融合为一个副词。“不要”词汇化的动因是高用频的推动,“要”动词义虚化与句法结构变化的相互作用以及“功能悬空”的推动,机制是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扩大词汇量,正确理解词义。学习词汇的过程往往占去了学习者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收效甚微。原因何在?是否必须要用那么长的时间来死背硬记词汇和词义呢?是否有捷径和窍门?答案是肯定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掌握和了解英语词义运用的基本要素。 首先,我们应知道,英语词义有“宽窄”之分。所谓“宽”,就是一单词的覆盖面广,内涵深,外延宽,有总概念和统领作用。如,“people”“plant”“animal”“machine”等,这类词的词义宽泛,往往起概念性的泛指作用。而词义窄的词汇用于专指和特指某项事物。这类单词下定义范围小且又严格,词义外延面狭窄,  相似文献   

15.
清代钱绎的《方言笺疏》①是注释汉代扬雄《方言》的集大成著作。钱氏注意吸收清乾嘉以来段、王等朴学大师“因声求义”②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紧紧抓住语音的线索,扣住词义的关联,“以声韵为经,以词义为纬”③,对《方言》中涉及到的同源词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分析论述。该书论及同源词的地方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同字形的同源词这种同源词是用同一个字形表示的,由同一来源发展而成的词。一个很词产生后,词义因引申而分化成为许多义项,这些义项之间有明显的联系,但又未造新字形,于是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作为程度补语,“死”类词极性意义的获得是两次词义跃升的结果。词义跃升的推动力源于人的认知途径和“死”类词词义特殊性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怯气”“惬气”明清小说中常见,词义均同“服气”,“惬”可能是本字,而“怯”是通假字。《鼓掌绝尘》中的“恡气”当校为“怯气”,意为“服气”。虽然“怯气”“惬气”在现代汉语中仍使用较多,但词义都不再是“服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以认知原型特征来解释“上”“下”二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不对称使用格局和具体用法的差异。认知原型特征是词源义隐含的空间认知的方式和特点,是主导词义发展及有效派生词义内核与共性,并以词义共性的形式保留在现有的常用词项中。认知原型特征的差异是造成“上”“下”使用差异的本源性动因。全文以二词作方位词、趋向动词和作补语的词义分析和对比归纳并逐步验证“上”“下”不同的原型语义特征对二词使用差异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词义的不明确性,就是词义的模糊性,它有着积极的修辞作用。使用方块汉字的中国人讲究用“炼字”的手法来创造“诗眼”“文眼”,造成新奇的意境,所炼的往往就是词义的模糊性。文体不同,使用词义的模糊性的修辞程度也不一样。从词性上看,词义的模糊性修辞主要体现在动词、形容词上,古人所炼的也大多是动词、形容词。  相似文献   

20.
“喜欢”是汉语中词义比较丰富的常用语之一 ,其英译在广义的范围内多种多样,为此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其作了一些研究,总结出了98种译法。这些译法说明翻译是灵活多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