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门户集成了网络中大量的信息和应用资源,它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入口,访问不同web应用,并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访问控制是门户的重要功能,如何建立一个简单、高效的门户访问控制模块成为研究热点.在分析了portal、RBAC访问控制模型、SAML和XACML后,提出了一个扩展的RBAC访问控制模型并将其应用到门户中.该模型对门户资源进行抽象、分类,制定统一的授权策略,能够更好地适应动态网络,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一个支持空间上下文的访问控制形式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上下文信息对授权决策进行控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无线和移动网络领域中控制资源的访问要求定义支持空间上下文的访问控制形式模型.然而,传统的RBAC模型并不能满足这些空间上的需求.文中对现有的RBAC模型进行扩充,提出了SC-RBAC模型,使其在定义安全策略时能结合用户的当前物理位置信息.提出了空间角色的概念,为角色赋予逻辑位置域以指定角色可以活动的空间范围.角色激活依赖于用户从移动终端获得的当前物理位置.紧接着,给SC—RBAC弓j入层次来表达权限、激活继承等关系.证明用层次化的空间角色在数学上可构建格模型以实施多级安全策略,使其更适合安全关键的位置感知信息系统对信息流的安全控制要求.随后,受限的SC-RBAC描述了3类限制:空间的职责隔离限制、基于位置的基数限制和基于位置的时序限制,这些限制允许表达位置感知系统中细粒度的空间语义.最后,为受限的SC—RBAC模型设置了9个不变量,证明了其基本安全定理,为模型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计算机访问控制模型很难适应动态、异构的网络环境下企业知识访问控制。根据企业知识特征,提出一种基于角色-任务-产品的企业知识访问控制模型,并构建角色、任务和产品的本体作为模型逻辑推理基础,然后以汽车虚拟企业为例演示该模型的工作机制和过程,显示该模型能有效适应动态、异构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4.
支持POSIX权能机制的一个新的特权控制的形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操作系统中实施极小特权原理, 必须对进程的特权进行有效的控制; 但是进程的动态性使实现对它的控制变得困难重重. 在深入分析进程特权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施极小特权原理的三层实现机制, 即管理层、功能控制层和执行层; 而且明确指出限制特权的有效范围是特权控制的重要环节, POSIX中已经提到了它, 但是POSIX的权能机制并不能有效地支持它. 在分析现有控制机制的优缺点的基础上, 不仅提出了改进的权能公式, 而且提出了基于RBAC, DTE和POSIX权能机制的新的进程控制机制的完整的形式模型; 模型中的新不变量反映了新机制与RBAC, DTE和POSIX权能机制的不同, 新机制推广了子域控制机制, 实现了子域控制机制的动态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经典的二元机翼为对象,研究滑模控制(SMC)用于颤振主动抑制(AFS)的效果,讨论其控制系统的离散化和控制输入限幅等问题.该翼段模型具有一个后缘控制面,用于颤振控制.基于准定常气动力理论建立了系统二自由度(俯仰和沉浮)气动弹性运动方程.控制系统由滑模输出反馈控制方法设计,抑制俯仰-沉浮耦合颤振.研究过程中对系统进行了离散化处理,控制舵偏考虑了限幅约束.采用经典的龙格-库塔(RK)法对方程进行数值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带有滑模控制系统的闭环系统可以在高于颤振边界速度状态稳定.但是,简单离散化的控制系统遇到控制舵偏限幅时,闭环系统则失去稳定性.随后,基于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个控制补偿环节,可以使该系统仍具有稳定性.此外,文中还讨论了系统的参数摄动和时间延迟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Markov随机场和FRAME模型的无监督图像分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提出了一种多纹理图像的无监督分割方法. 此方法应用两层的随机场模型对需要分割的图像进行建模. 第一层用Markov随机场(MRF)模型表示一个不可观测的区域图像, 第二层用“滤波器, 随机场和最大熵(FRAME)”模型表示覆盖每一个区域的纹理图像, 与传统的分层Markov随机场(HMRF)模型相比较, FRAME模型可以取较大的邻域系, 从而对更加复杂的图案式样进行建模. 根据Bayes定理, 分割问题被转化成一个最大后验(MAP)估计问题. 迭代条件模型(ICM)算法用来求解最大后验估计. 提出一个基于局部熵率的算法来简化MRF参数的估计, FRAME模型的参数用最大期望(EM)算法估计. 最后, 使用一些合成的和真实的图像分别来做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分割含有复杂纹理的图像, 并且对噪声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如何构造针对一般存取结构的理想的多秘密共享方案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本文首先解决了Spiez等最近提出的一个公开问题[Finite Fields and Their Application,2011,17:329–342],即在特权数组存在的前提下,设计求得任意长度的特权数组的算法.进一步,我们利用特权数组理论,以Pang等和Yang等的方案为例,分析了大多现有的基于Shamir门限体制的多秘密共享方案均不是完善的.最后,基于特权数组的算法,本文提出了一个多秘密共享方案,我们证明了该方案是理想的,并且方案的存取结构中的授权集比门限方案的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8.
超宽带脉冲无线电(UWB-IR)在高速通信、高精度定位及穿墙透地等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与认知无线电结合将进一步缓解频谱资源的紧张局势.然而,现有的UWB脉冲难以充分利用其频谱能量,导致其传输性能下降;同时,UWB-IR无法有效而灵活地进行频谱规避,从而无可避免地干扰其余授权用户.从数学插值理论出发,本文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提出一种通用频谱成形滤波器,进行合理简化后给出其简单硬件实现.该脉冲设计网络能快速跟踪UWB设备的工作环境,自适应地设计具有特定频谱的UWB-IR脉冲.当无授权用户工作时,它能最大化频谱利用率,改善UWB系统传输性能;当有授权用户时,在最大化非授权频段能量利用率的前提下,它能有效地规避授权频段,实现可靠频谱共享.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UWB脉冲在频谱利用率、频谱规避性能及接收性能等方面均优于现有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渐成熟,制造成本不断降低,无人机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农业、工业、安全、军事等.而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往往需要与地面基站保持通信的连通性.但在距离较远或有遮挡情况下,信道质量将严重下降,这对通信连通性的保持提出挑战.针对该问题,本文考虑部署多架无人机作为通信中继,以串联方式构建任务无人机与地面基站稳定的通信链路.本文以长期信道容量作为优化指标,基于动态规划理论提出了两种中继无人机的规划方法:CMMP-AT和CMMP-OBO. CMMP-AT方法强调在任务执行初期就部署全部中继无人机,该方法部署较为简便,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CMMP-OBO方法提出按照任务需求逐架部署中继无人机,该方法较为灵活,且计算复杂度低,扩展性好,可节约中继无人机的运动能耗.实验结果表明, CMMP-AT方法针对一个两中继无人机场景,需要40.03 h规划结果,而CMMP-OBO方法只需57.66 s即可规划出结果,并且可节约3.87%的运动能耗.此外,为了精确控制中继无人机遵循规划出的轨迹行进,本文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实现对规划轨迹的追踪,并在V-REP环境中实现了多中继无人机场景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相比PID控制方法,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能够更精确地追踪规划轨迹.在两种仿真场景下,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追踪误差仅为PID控制方法的43.97%和41.42%.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一种针对不确定性结构的区间鲁棒性优化方法.首先,采用区间模型度量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中的不确定变量和参数.然后引入鲁棒性评价因子来度量目标函数的鲁棒性,并采用区间可能度方法(RPDI)处理不确定约束,进而建立区间鲁棒性优化模型.针对区间鲁棒性优化求解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将双层嵌套优化问题解耦为区间分析和确定性优化方法序列求解的问题.在每一迭代步,根据在当前设计点下的区间分析结果构建一个等效确定性优化问题,然后通过求解该问题更新设计点.此外,本文还提出一种迭代机制,来提高整个优化过程的收敛速度.最后,给出了三个数值算例和一个工程算例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Riassunto I particolati delle uova vergini di riccio di mare possono essere separati, a mezzo della centrifugazione differenziale, in due frazioni, una fortemente ed una scarsamente pigmentata. La prima mostra una attività ATPasica attivata da Mg con un massimo a pH 8.2; il massimo della seconda è invece a pH 6.4. Nelle preparazioni contenenti i due tipi di particolati si ritrovano i due massimi.  相似文献   

16.
17.
18.
In this paper I challenge Paolo Palmieri’s reading of the Mach—Vailati debate on Archimedes’ proof of the law of the lever. I argue that the actual import of the debate concerns the possible epistemic (as opposed to merely pragmatic) role of mathematical arguments in empirical physics, and that construed in this light Vailati carries the upper hand. This claim is defended by showing that Archimedes’ proof of the law of the lever is not a way of appealing to a non-empirical source of information, but a way of explicating the mathematical structure that can represent the empirical information at our disposal in the most general way.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