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三角褐指藻是海水养殖动物幼体较为理想的活饵料,已在水产育苗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对三角褐指藻培养液的营养组成进行过不少研究,但所得结论差异较大 [1, 2, 3]。但对不同品系的研究较少,只有 Hayward(1968)[6]研究了不同品系三角褐指藻的营养盐组成差异。为探明两种新分离品系三角褐指藻人工培养的营养需求,我们用正交试验比较了不同氮磷铁营养盐对不同品系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为水产养殖服务。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藻种:厦门海区三角褐指藻单种培养品系( XS003),浙江海区三角褐指藻单种品系…  相似文献   

2.
氮源及其浓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氮源的种类和浓度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含有不同浓度的NO-3和NH4 在叉培养基中对三角褐指藻进行培养,测定了其生长及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以NH4 为氮源时三角褐指藻的比生长速率大于硝酸钠;在NH 4为2.1 mmol/L时三角褐指藻达到最高比生长速率.三角褐指藻的主要脂肪酸是14: 0、16:0、16:1和20:5n-3(二十碳五烯酸,EPA).以NO-3为氮源时,EP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随着NO-3浓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1.0 mmol/L时的EPA占总脂肪酸质量分数比达到最高(16.9%).当氯化铵浓度大于3.9 mmol/L时,EPA的含量占总脂肪酸质量分数比随浓度的增加较大,在8.0mmol/L达到26.1%.  相似文献   

3.
以三角褐指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乙酸乙酯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低于1.8g/L时,乙酸乙酯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不产生负面影响,并能提高三角褐指藻的细胞密度和部分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其中,细胞密度提高了35%,C18∶0、C18∶2和C20∶5等几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所占的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15.32%,23.15%和31.13%。另外,光合作用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加入乙酸乙酯后,三角褐指藻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Pmax降低、呼吸作用速率Rd增加,这证明了乙酸乙酯是以有机碳源的形式被藻细胞利用,三角褐指藻以混合营养的方式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石油水溶性成分(WAF)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及海洋微藻对其的降解,研究了96 h内不同浓度WAF暴露下2种海洋微藻的细胞密度、生长率及抑制率,并在实验完成时测定微藻培养液中WAF的剩余量。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WAF能促进2种微藻的生长,当WAF浓度大于2.90 mg/L时,小球藻的生长受到抑制,当WAF浓度大于6.97 mg/L时,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受到抑制,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相对于小球藻,三角褐指藻对高浓度WAF的耐受性较强,受到的抑制较轻。96 h时,2种微藻培养液中的WAF浓度均有显著降低,但三角褐指藻实验组中WAF浓度降幅较大,其可能的原因是三角褐指藻对WAF的耐受性较强,藻细胞密度较高,从而对WAF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因此可用于降解含有WAF的污染海水。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RT-PCR和RACE方法扩增出三角褐指藻二酰基甘油转移酶(Ptdgat)全长cDNA,其完整编码框(ORF)为1587 bp,编码528个氨基酸.基于克隆所得Ptdgat的ORF构建了反向互补RNA干扰载体,并用基因枪PDS-1000/He转化野生型三角褐指藻,筛选到了所需的阳性转基因藻.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结果揭示:含Ptdgat RNA干扰结构的转基因藻的二酰基甘油转移酶的表达水平比野生型三角褐指藻该酶的表达水平有显著降低;野生型藻和转基因藻的油脂含量定量分析结果揭示:含RNAi干扰结构的转基因三角褐指藻油脂含量也明显低于野生型三角褐指藻.另外本文也揭示了适当浓度的外源培养因子铁、硅和脱落酸(ABA)提高了三角褐指藻Ptdgat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油脂含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猪粪废水培养一株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猪粪废水经30g/L盐水适当稀释后可直接用于三角褐指藻的培养,无需添加其他营养物质.在污水稀释率为25倍时,藻细胞可良好地生长,最高密度为合成培养基的1.52倍.同时三角褐指藻有效去除了污水中的氮磷,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23%,93%和93%.与合成培养基养殖的藻相比,猪粪废水养殖的三角褐指藻的二十碳五烯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略有上升,实现了培养三角褐指藻转化废水为生物量并积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7.
在温度分别为3、6、9、20℃的条件下培养三角褐指藻,测定其细胞密度、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在3、6、9、12、15 d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低温胁迫条件下,三角褐指藻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叶绿素a含量处理前3d有所上升,没有明显低于对照组,处理6d后明显下降;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著上升.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三角揭指藻对逆境耐受能力的生理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应用基因敲除技术研究三角褐指藻基因功能的研究体系,本文以三角褐指藻甘油激酶基因作为靶基因,构建了同源重组基因敲除载体,利用微弹轰击法将该载体成功转化至三角褐指藻中,经100μg/mL Zeocin筛选和PCR验证获得了34个阳性转基因藻株;并进一步对三角褐指藻甘油激酶基因敲除转基因藻株的甘油激酶表达量和生长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胞外甘油兼养不影响转基因藻细胞生长,甘油激酶不表达或表达量降低.本文通过构建敲除载体,完成了遗传转化,筛选获得阳性转基因藻,并进一步研究了转基因藻的性状,最终建立了应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技术靶向研究三角褐指藻基因功能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溶油对骨条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金藻、甲藻、杜氏盐藻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杜氏盐藻、三角褐指藻、甲藻等在含油海水中9天左右达到最高含量,且在17天左右仍维持最高含量,表明这些藻的耐油性较好。这些耐油藻使海水中石油含量下降3-6倍,表明它们对海水中溶油有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快速高通量测定三角褐指藻油脂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三角褐指藻细胞内油脂含量的快速高通量测定,探索了尼罗红荧光染色法检测其油脂含量的检测条件.采用96孔板并配合酶标仪考察三角褐指藻的预处理液的种类及其用量、染色液尼罗红的用量、染色温度、染色时间以及细胞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立最优染色条件,并研究荧光强度与油脂含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TritonX-100终浓度为0.05%时,通透效果最佳,每100μL藻悬液中加3μL尼罗红染液(0.1mg/mL),温度40℃,时间10min,细胞浓度低于3×106个/mL时,荧光强度(y)与油脂含量(x)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927.37x+15.913,R2=0.9247.方法优化后,90min即内可完成对96个样品的处理及分析,极大提高了分析的通量.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营养盐铁、硅及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单因子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生长、油脂含量(%干重)及油脂产量的影响.采用光密度值OD450评价微藻的生长状况,以溶剂浸提法提取油脂.结果表明:(1)铁处理组中,铁浓度在0~46.57 μmol/L范围内时,藻的生长速率随铁浓度提高而增大;铁浓度为11.64 μmol/L时,油脂含量达30%,高于其它铁浓度培养;当铁浓度为11.64 μmol/L时,油脂产量最高--是无铁培养的2.8倍;(2)硅处理组中,低含量硅盐(4.6 μmol/L)不仅促进了藻的生长而且提高了油脂含量,油脂产量比高含量硅盐(42.6 μmol/L)培养提高了40%;(3)ABA处理组中,1 mg/L ABA不仅促进了藻的生长而且提高了油脂含量,油脂产量比对照提高了50%;5 mg/L ABA虽提高了油脂含量但却抑制了藻的生长,油脂产量和对照相当;15 mg/L ABA抑制了藻的生长、降低了油脂含量.用气相色谱分析微藻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 mg/L ABA明显影响了三角褐指藻的脂肪酸组成,以高产量油脂(4.6 μmol/L硅盐、1 mg/L ABA培养)为原料制备出的生物柴油的质量将会提高.  相似文献   

12.
光暗周期对3种海洋浮游硅藻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种海洋浮游硅藻,网纹三角藻(Triceratiumreticulum),骨条藻(Skeletonemasp.)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 lumtriconutum)培养在3种不同的光暗周期下,研究了光暗周期对硅藻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暗周期对硅藻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具有种间特异性,且与细胞生长周期有关.网纹三角藻和三角褐指藻在长光照条件下(L/D:16/8h),胞外多糖含量较高,前者最大值出现在生长期前期,而后者则在生长期后期;骨条藻在短光照条件下(L/D:8/16h)胞外多糖含量较高,最大值出现在生长期后期.3种硅藻中,网纹三角藻的胞外多糖的产量最高,达103~104pg/cell,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则较低.光暗周期可能影响了细胞内光吸收总量、细胞分裂模式及细胞内有机物质的合成,从而影响到胞外多糖的生产分泌.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重金属对海洋微藻的毒性胁迫效应,研究了重金属Zn~(2+)2种不同暴露方式下三角褐指藻种群生长状况、叶绿素a含量、光系统(PSII)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以及相对光合电子传递率(rETR)的变化状况。采用2种暴露方式:一种暴露方式为0.5 mg/L低剂量连续5 d刺激三角褐指藻,旨在模拟自然水体低剂量暴露对微藻的影响,另一种参照三角褐指藻EC50浓度5 mg/L一次性刺激三角褐指藻。结果表明:2种暴露方式下,三角褐指藻生长、叶绿素a含量及rETR有显著性差异。当在5 mg/L重金属Zn~(2+)一次性刺激下,除Fv/Fm外,三角褐指藻的种群数量、叶绿素a含量及rETR均显著下降,随着暴露时间的不断增加,这些指标均在第4天后恢复增长;当在0.5 mg/L重金属Zn~(2+)持续5 d刺激下,除Fv/Fm外,三角褐指藻种群数量、叶绿素a含量以及r ETR指标均在出现先正常增长再降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作为饵料的盐藻、湛江又鞭金藻、三角褐指藻与卤虫早期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用盐藻喂养早期卤虫,最佳藻液浓度为2.5×10~6个/ml,用湛江叉鞭金藻喂养,其最佳藻液浓度为5×10~6个/ml,用三角褐指藻喂养,其最佳藻液浓度亦为5×10~5个/ml。对三者进行比较,以投喂湛江叉鞭金藻的早期卤虫的成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5.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全基因组序列已经公布,为了把RNAi的技术应用于三角褐指藻的相关研究中,以C4途径关键酶丙酮酸磷酸二激酶基因(PPDK)为试验对象,构建了用于表达与PPDK部分序列同源的发夹RNA(hpRNA)的载体pPPDKi,并用基因枪方法成功将PPDKi和Zeocin抗性基因sh ble共转化到三角褐指藻细胞中.摸索出的较优基因枪转化的条件为:使用50%海水f/2培养基预培养的藻进行微粒轰击,轰击压力10.5 MPa,钨粉直径1.0 μm,轰击距离6.5 cm.PCR 检测结果表明,在Zeocin筛选的阳性藻株中约有60%同时整合了PPDKi序列.将其中6株共转化的转基因藻与野生型藻的生长速率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生长受到4.6%~10.7%的抑制.这可能是PPDKi的表达影响了丙酮酸磷酸二激酶(PPDK)的活性,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三角褐指藻的生长,但也有可能是外源片段的插入影响了其他基因的正常表达,导致细胞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16.
二十碳五烯酸(EPA)是一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医药价值.本文研究了光照强度和亚硝基铁氰化钠(SNP)分解产生的NO对三角褐指藻EPA产量的影响及机理.采用氧电极法探究光照强度与三角褐指藻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显示三角褐指藻的光饱和点为126.3μmol/(m2·s).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EPA的含量,结果显示外源NO可通过促进强光下三角褐指藻的快速生长来提高强光下三角褐指藻EPA的产量,而对单位生物量中EPA含量并没有影响;用血球计数板法检测三角褐指藻的生长速率,结果显示在光强200μmol/(m2·s)时三角褐指藻出现了光抑制,而SNP能解除这种抑制.探究NO促进三角褐指藻快速生长的机理,结果显示NO提高了乙醇酸氧化酶(GO)的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外源NO对GO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GO的两个同工酶"GOX和GLY"的基因表达量均增强了.采用AMCA开关法对纯化的GO进行S–亚硝基化鉴定,结果显示GOX和GLY均发生了S–亚硝基化修饰.分别采用ISNO-AAPair、GPS-SNO和ISNO-Pse AAC方法预测S–亚硝基化位点,结果显示GLY的238位、GOX的237位和332位很可能是NO的修饰位点.因此,NO提高GO活性的途径有两条:提高GO基因的表达量;对GO酶蛋白进行S–亚硝基化修饰.综上所述,NO通过提高GO活性促进强光下三角褐指藻的快速生长从而提高三角褐指藻EPA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响应氮胁迫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添加外源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SNP)及NO清除剂[2-(4-carboxyphenyl)-4,4,5,5-te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 cPTIO],探讨外源NO对氮胁迫条件下的三角褐指藻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岩藻黄素含量、油脂相对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会抑制三角褐指藻细胞的生长,显著降低叶绿素a (chla)含量与光合效率,降低岩藻黄素含量,增加脂质合成。与氮正常情况下相比,在缺氮条件下添加200μmol/L SNP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氮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与岩藻黄素积累的抑制,并能显著促进油脂的积累。在缺氮条件下添加50μmol/L cPTIO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及物质积累影响不大。本研究可为探明外源NO调控三角褐指藻响应氮胁迫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也为进一步提高逆境条件下三角褐指藻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8.
建立以主要饵料微藻的可持续育种技术体系和育种群体,培育高产、抗逆新品系,突破微藻培养广鉴技术,构建成熟的微藻饵料工程化生产技术与工艺为目标。通过对18S r DNA、rbc L基因和ITS区序列的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建立了微藻种间及株系间分子鉴别技术;对多株饵料微藻的生长及适应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筛选出了适应不同光强的雨生红球藻藻株,抗逆性强的小球藻、三角褐指藻,耐高温的纤细角毛藻藻株及盐藻、扁藻等多株优良饵料微藻,为规模化培养提供了良好材料。研究了微藻高密度培养中的生长指标和适应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雨生红球藻、微拟球藻、三角褐指藻、小球藻等多种饵料微藻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及添加物对其生长及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建立了多种饵料微藻的高密度培养技术,其中微拟球藻在气升式螺旋管道(光径1.2 cm)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时,最高密度可达15 g/m2,比目前常规技术提高了3~4倍。针对饵料微藻的特点,设计了规模大小递增的光生物反应器,建立了敌害生物综合防御的方法和技术体系,有效降低污染几率;克服了传统封闭培养中氧气解析、二氧化碳补偿、光线分布、物料均质、细胞贴壁等难题,实现了主要参数温度、p H值和溶解氧等数据的在线检测和自动控制。通过实验室100m L-500m L-,户外200L-多组并联柱状光生物反应器逐级扩大培养,建立了多种饵料微藻工程化生产工艺,建设了2个产业化基地,实现300 t体积的规模培养。以三角褐指藻、小球藻和牟氏角毛藻3种饵料型微藻为对象,通过在现有液固分离的小型设备上进行浓缩效果实验,确定了生产型的浓缩设备并针对以上3种不同微藻的特性,进行了微藻浓缩工艺的研究,建立了不同微藻的浓缩工艺。优化了微藻产品(藻膏)低温保存技术,形成微藻产品浓缩与保存技术规模和规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检测三角褐指藻和小球藻的蛋白质、糖、色素、游离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较了三角褐指藻和小球藻的营养价值.结果发现:在单个细胞中,三角褐指藻的蛋白质、糖、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高于小球藻;在1个生长周期(12,d)中,三角褐指藻累积的蛋白质、糖、游离氨基酸、棕榈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也高于同龄的小球藻,但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二十碳烯酸的累积量却低于小球藻.综合分析,三角褐指藻的营养价值不比小球藻低,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营养盐铁、硅及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单因子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生长、油脂含量(%干重)及油脂产量的影响.采用光密度值OD450评价微藻的生长状况,以溶剂浸提法提取油脂.结果表明:⑴铁处理组中,铁浓度在0~46.57 μmol/L范围内时,藻的生长速率随铁浓度提高而增大;铁浓度为11.64 μmol/L时,油脂含量达30%,高于其它铁浓度培养;当铁浓度为11.64 μmol/L时,油脂产量最高——是无铁培养的2.8倍; ⑵ 硅处理组中,低含量硅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