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大鼠肝纤维化-肝癌模型并动态观察大鼠肝纤维化-肝癌发生过程中的病理形态特点.方法 用0.01%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间断喂养SD大鼠诱发肝癌,对大鼠肝脏在不同诱癌阶段的病理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用药第4周后,肝细胞点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8周时,肝细胞严重脂肪变性、灶性坏死,门管区出现纤维组织增生;9-12周时,增生的胶原束包绕并分割肝小叶,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假小叶形成;15周后存活大鼠均形成肝癌,肝癌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或团块状,诱癌组为100%成癌(8/8).结论 成功建立从肝纤维化发展成肝癌的动物模型,设立间歇期提高了大鼠癌变末期的成活率,该模型是动态研究肝癌发生发展进程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异常黑胆质体液对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的影响,在异常黑胆质载体大鼠模型的基础上,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建立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大鼠发生肝硬化,对大鼠第5、7、9、11周时肝脏的外观、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模型对照组和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均经过肝细胞损伤、肝细胞增生、肝硬化等改变;但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大鼠肝脏外观的变化明显快于模型对照组;在同一时间,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肝细胞水肿程度、不典型增生、假小叶的形成等病理表现和糖原、线粒体减少等超微结构变化均较模型对照组严重。由此可以得出,在异常黑胆质载体大鼠模型的基础上,用DEN诱导的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脏病变的发生过程中异常黑胆质体液可能具有促进和加快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增生灶,肝细胞增生结节,肝硬化,直至肝细胞癌过程的作用,而这一过程接近人类肝癌的发病特点和过程。表明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异常黑胆质体液对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的影响,在异常黑胆质载体大鼠模型基础上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建立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大鼠,并对大鼠第11、15、20 周时肝脏的外观、病理变化等进行动态观察。20 周后,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均发生癌变,前者成癌率(100%)明显高于后者(72%)(P<0.01)。总之,在异常黑胆质载体大鼠模型的基础上,用DEN 诱导的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肝癌的发生过程中,异常黑胆质体液具有促进和加快肝脏病变的作用。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异常黑胆质并DEN 诱导的肝癌病证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建立动物肝癌模型为阐明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与移植模型、细胞模型相比,诱发性大鼠肝癌模型接近于人肝癌的发病过程,更适合于对于药物机制的研究,其中solt farber模型具有造模时间短、动物死亡率低、方法灵活等优势.对诱发性大鼠肝癌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用光谱法研究了荧光分子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P0与Triton X-100胶束间的相互作用,测定了P0在不同pH值的TX-100胶束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在碱性滴定过程中,P0在胶束溶液中存在去质子化现象;分析P0在胶束中的增溶位置和微环境极性间的关系,发现卟啉随自身亲水性增强而经历了由胶束内层至胶束表面的转移过程;同时初步解释了卟啉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的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生存率低,其肿瘤微环境中高度的间质纤维化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严重影响胰腺肿瘤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逆转胰腺癌纤维化肿瘤微环境已经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思路.基于此,本文分别从靶向间质细胞(胰腺星状细胞和相关成纤维细胞)、靶向间质成分(胶原和透明质酸)和靶向纤维化机制(上皮-间...  相似文献   

7.
 根据维吾尔医学理论,采用干寒饲养环境、干寒属性的饲料、慢性间断足底电刺激等多因素复合作用3周,建立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大鼠模型后,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建立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至模型大鼠发生肝硬化。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等免疫、内分泌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IL-1β,P<0.01;IL-6、TNF-α,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异常黑胆质证组、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血清ACTH和CORT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ACTH水平显著升高(P<0.05)。由此表明,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发生肝硬化时其免疫-内分泌网络功能处于紊乱状态。在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症模型肝脏病变的发生过程中,DEN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异常黑胆质体液起了促进作用,并且异常黑胆质体液、免疫-内分泌网络的紊乱和DEN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正肝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容易复发、耐药性强且常在晚期确诊的原发性肝癌.肝癌肿瘤微环境对于肝癌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其中肿瘤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是肝癌肿瘤微环境中最重要的基质细胞类型之一.理解肝癌细胞与肿瘤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寻找阻断两者相互作用的策略至关重要.肿瘤来源的胞外囊泡是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然而,肝癌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在介导肝癌细胞与肿瘤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间通讯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肝癌进程的影响尚不明确.2020年6月18日,吴乔教授课题组在Molecular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是一种高死亡率的原发性肝癌,临床上具有早期发现困难、难治疗和易复发的特点.为了建立适用于本实验室的动物原位肝癌模型,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C57BL/6小鼠形成肝癌,通过动态监测小鼠肝癌发展进程的病理学特征及生化指标,结合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DEN给药后,小鼠体重随给药时间延长呈现明显降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与肝脏组织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且小鼠肝脏形态及病理切片逐渐出现炎症-肝纤维化-肝硬化现象,并在第20周形成肝癌.结果表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并促进了DEN诱导的小鼠肝脏炎症和癌变的发生,其信号的异常高表达有助于将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对肝癌病变周期进行判断,也为后续关于JAK2/STAT3通路抑制剂对小鼠原位肝癌的治疗作用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荧光染料探针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学宁  谷迎春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12):1609-1615
介绍荧光染料生物标记技术研究及应用发展状况,并对菁染料的特点、修饰及应用现状进行描述.阐明了增强荧光染料的水溶性,与人体组织的相容性和变异细胞识别标记的靶向性,以及提高灵敏度和降低毒性是荧光染料探针修饰研究的热点问题.着重对荧光染料探针修饰方式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利用胺衍生物或叠氮将荧光染料定向引入细胞表面,增强染料表达细胞变异信息的改性方法.采用壳聚寡糖对荧光染料进行修饰,在增强探针分子生物组织相容性、靶向性及降低毒性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一种在炎症和肿瘤部位高表达的蛋白酶,因此能够用作分子影像学炎症和肿瘤监测的靶标.本文基于COX-2的小分子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和水溶性近红外染料染料(ICG-Der-02,MPA)的COX-2靶向近红外探针(CMP),通过分子对接、动力学模拟和蛋白抑制实验验证了其对COX-2蛋白的结合能力.在细胞水平,CMP选择性积累在COX-2阳性细胞的细胞质中.动物炎症和肿瘤模型的荧光成像证实,CMP可以结合局部内源性COX-2并且表现出强烈的荧光.在此基础上,通过用塞来昔布预注射阻断COX-2活性位点可显着降低荧光,进一步证明了CMP的靶向特异性.因此,探针CMP具备优异的近红外光学成像能力和深层组织穿透,能够特异性地靶向COX-2高表达的炎症和肝癌移植瘤部位,具备炎症与肿瘤活体监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基于临床肝癌手术标本的原位移植(patient-derived orthotopic xenograft PDOX)模型,研究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活体成像和PET/CT在模型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将临床新鲜肝癌手术标本接种于重度免疫缺陷NPG小鼠皮下建立肝癌PDX模型,通过组织形态观察、STR分型检测和免疫组化分析对PDX模型进行评估。进一步将PDX模型肿瘤组织进行裸鼠肝原位移植建立PDOX模型,注射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肿瘤的发生;尾静脉注射18F-FDG,通过小动物PET/CT观察确认肝原位肿瘤的生长。结果 STR分型结果表明PDX肿瘤的人源性特征,组织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表明PDX肿瘤保持了原发肿瘤病理学特征;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检测到肝脏肿瘤的发生;PET/CT可清晰观察到小鼠肝脏部位18F-FDG分子探针富集。结论 成功建立了肝癌PDOX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和PET/CT影像技术可对该模型进行评估,为肝癌的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诊断并定位多发性肿瘤病灶区,通过建立小鼠在体双肿瘤模型,搭建了FMT/micro-CT成像系统,并获得了小鼠的肿瘤荧光信息及CT三维数据.最后,利用一种基于有限元迭代收缩重建方法成功重建出小鼠的双肿瘤位置,证明了激发荧光断层成像在多肿瘤重建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Ⅱ型糖尿病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制备发病过程与人类类似的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并进一步观察其血糖、血脂变化特点.方法 实验组应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hister大鼠诱发胰岛素抵抗,接着小剂量链尿佐菌素(STZ)空腹腹腔注射,诱发Ⅱ型糖尿病.测定大鼠的质量、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饲养1个月后,大鼠质量、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FINS)均明显升高,出现胰岛素抵抗.腹腔注射STZ后血糖也明显升高提示造模成功.结论 应用高糖高脂饮食及小计量STZ腹腔注射可成功制备出Ⅱ型糖尿病模型.该模型制备方法简便,于临床上Ⅱ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类似,因此,是研究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理想动物平台.  相似文献   

15.
先用开环聚合(ROP)合成大分子的RAFT试剂(PCL-SS-DMP),然后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法,合成了亲水性的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和主动靶向配体叶酸单体丙烯酰胺-叶酸(AA-FA),制备了具有主动靶向还原敏感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CL-SS-b-PHPMA-b-PFA),用核磁共振(1 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此共聚物在水溶液中可自组装形成聚合物胶束,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表征可知胶束为尺寸约100nm的球形颗粒,用DLS观察到胶束粒径在10mmol二硫苏糖醇作用下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以抗癌药物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研究载药胶束在模拟人体环境中的控释行为.用四氮唑盐还原法(MTT)研究不同浓度的聚合物胶束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并评价载药胶束在细胞中的抗癌效果.结果表明,PCL-SS-b-PHPMA-b-PFA可作为包载DOX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呈明显的还原依赖性,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6.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肿瘤的侵袭转移与其所处的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由肿瘤细胞本身及其周围的基质细胞、组织液、细胞因子等共同组成,其中基质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各种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周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等.在所有肿瘤炎性细胞中,巨噬细胞约占50%,这些细胞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其具有促进肿瘤生长、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和免疫逃逸等功能,在调节肿瘤进展的各个关键步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就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产生、分布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对黄牛肝菌凝集素(Boletus fulvus lectin,BFL)进行氨基酸化学修饰,结果表明,Trp残基、Tyr残基及Ser/Thr残基的修饰都会对BFL的凝血活性产生影响,表明这些残基是BFL凝血活性所必需的,可能参与了其凝血活性中心的构成.而Arg残基修饰后,BFL的凝血活性未发生改变,表明Arg不是维持BFL凝血活性的必需基团.内源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BFL所发射的荧光是由Trp残基贡献的,且Trp残基在BFL分子中所处的微环境极性较弱,屏蔽于一定的构象当中.温度、pH值及变性剂对BFL内源荧光光谱的影响与基本理化性质的实验结果一致.氨基酸修饰对荧光光谱的影响表明,Trp残基修饰会引起BFL內源荧光光谱较大变动,而Tyr、Ser/Thr残基修饰对BFL內源荧光光谱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选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催化反应制备了一种由纳米抗体和绿色荧光蛋白sfGFP组成的靶向成像探针.通过设计一类具有两种酶识别结构的树枝状聚氨基酸底物来制备偶联了纳米抗体和sfGFP的蛋白簇.该靶向蛋白簇能够特异性结合靶细胞并呈现绿色荧光信号.在肿瘤异种移植的小鼠模型中,该靶向蛋白簇能够快速富集到肿瘤部位,并在9 h内逐渐被代谢排出.  相似文献   

19.
分别提取手术切除人原发性HCC肝癌和癌旁肝组织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在hNTKL-BP1基因的高保守区设计相应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实时检测PCR产物的荧光强度,采用2-△△Ct方法分析比较该基因在人类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是44例原发性HCC肝癌组织中hNTKL-BP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t=2.69,P<0.01),肝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hNTKL-BP1基因表达差异和肿瘤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P=0.028),hNTKL-BP1基因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糖–蛋白的相互作用在多种病理和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借助量子点(quantum dots,QDs)优良的光学性质、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其表面进行寡糖修饰后得到的糖–量子点荧光探针,可以很好地模拟细胞表面的糖链结构,为糖–蛋白、糖–糖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有力工具.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兴起的糖–量子点制备、表征及其在化学糖生物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