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特征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于2015年7月采集分析了胶州湾12个站位的沉积物甲藻孢囊样品,同时与海湾夏季、冬季的水温、盐度、水深及沉积物粒度等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胶州湾水深介于4.5~24.7m之间,从湾内向湾外深度逐渐加大。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较显著,夏季高冬季低,夏季呈湾内高湾外低、而冬季为湾内低而湾外较高的分布特点。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不显著,夏、冬季的盐度均由湾内向湾外逐渐升高。沉积物主要以砂、粉砂和黏土为主,其中大部分为细颗粒的粉砂质淤泥。甲藻孢囊共记录39种(含2个未定种),优势种为膝沟藻类(Gonyaulax spp.)孢囊。胶州湾甲藻孢囊群落呈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湾口及湾外丰度较高、而湾内较低的特点。聚类分析将孢囊类群分为4组,分别为湾口湾外组及湾内3个组(湾北部组、湾西部组及湾东部组),差异度主要贡献种类为具刺膝沟藻(G.spinifera)、多边舌甲藻(Lingulodinium polyedra)和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sp.)孢囊。相关分析表明胶州湾甲藻孢囊的丰度与夏季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冬季温度、夏季盐度及海水深度呈显著正相关(P 0.01),而与沉积物粒度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温度和盐度对胶州湾甲藻孢囊的萌发与形成具有显著影响,而其分布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2.
廉州湾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8年和1999年的春夏秋冬季节的4次调查资料,分析廉州湾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廉州湾海水温度(平均值),春季22.7℃,夏季35.6℃,秋季27.0℃,冬季18.3℃,变化特征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同,空间分布为春夏季河口区水温略高于湾口区,秋冬季则相反;海水盐度(平均值),春季25.6,夏季21.2,秋季26,3,冬季30.3,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各季节空间分布的高低差值则刚好相反;海水PH值(平均值),春季8.03,夏季8.32,秋季8.18,冬季8.18,空间分布春夏季高低差值较大,秋冬季高低差值不断减小。廉州湾海水比较适宜开展对虾、文蛤等广温广盐性品种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3.
朱冬琳  陈波  唐声全 《广西科学》2019,26(6):641-646
为研究北部湾在内的南海西北部海域环流结构的时空特征,本文基于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模式和气象强迫数据,通过三重嵌套模拟研究南海西北部环流在风力强迫下的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南海西北部流场受季风影响较大,冬季基本为西南向流,夏季基本为东向流,流场结构复杂,外海涡旋众多,Ekman运动特征较为明显;(2)北部湾流场呈现出较强的密度流特征,冬季基本为气旋式环流,夏季同时存在较小尺度的气旋式和反气旋式环流; 7月湾口表层的气旋式环流结构向下直接影响到海底;(3)北部湾的海表面盐度受蒸发降雨影响较大,盐度分布西低东高,这与湾口和琼州海峡入侵的南海高盐海水有关;(4)在热盐作用和季风驱动下,琼州海峡的表、底层流冬季为西向流,夏季为东向流,冬季广东沿海地区的富营养化海水可能通过琼州海峡影响广西近海海域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九龙江口大、中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1979—1981年九龙江口的样品,初步鉴定154种浮游动物。大多数为暖水性河口和沿岸种类,呈现本河口亚热带低盐水域类型。本河口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总个体数及种数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其种数随盐度上升而提高,而在A、B、C三站中,生物量及总个体数有随盐度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据它们的分布及来源大体上可分为淡水、河口、沿岸和外海四个生态类群。此水域浮游动物的季节分布主要受温度和海流影响,而平面主要受盐度和潮流影响。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和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可作为本可口的指标种。  相似文献   

5.
廉州湾近岸的海水理化要素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廉州湾近岸水质监测资料,以DIN、PO4-P、COD为富营养化评价指标,分析廉州湾近岸海水理化要素测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廉州湾内河口区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分布较高,湾口区相对较低;水温季节变化不大,盐度春夏季低秋冬高,pH值季节变化不明显,COD夏季明显高于春季,活性硅酸盐冬季较低,DIN春季高于冬季,PO4-P春季大于冬季,廉州湾沿岸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与河口径流、沿岸河水、水产养殖排放物有关。  相似文献   

6.
极端干旱水文年(2006)中长江河口的盐水入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观测资料表明,由于在2006年夏季中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干旱,形成的特低径流量导致长江河口盐水倒灌比常年提前了3个月.北支倒灌盐水在南北支分汊口南支水域,底层盐度大于表层盐度,垂向分层明显,而在南支中上段其他水域,因强烈潮混合作用盐度垂向分布均匀.受北支盐水倒灌和盐量的累积作用,在南北支分汊口崇头盐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比青龙港潮位最高时间滞后约3d,倒灌的高盐水团进入南支后受径流作用影响到下游陈行水库的时间约为2d.  相似文献   

7.
温度、盐度观测资料的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浅海区温、盐的观测误差冬季较小,分别约为0.4℃和0.2;夏季较大,在跃层附近层次由定深偏差所引起的温、盐观测误差分量分别可达1.32℃和0.11.温、盐的资料误差更大,夏季跃层处温、盐的日替代资料误差分别可达2.62℃和0.17.作者还就造成观测误差、资料误差的原因作了分析,对合理使用历史调查资料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8.
冬季陆架环流对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改进的三维ECOM模式,研究冬季陆架环流对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的影响。模式计算结果较好地再现了台湾暖流、苏北沿岸流、长江入海径流和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的基本特征。在不考虑台湾暖流情况下,沿岸向南的苏北沿岸流向南扩展,使长江口门处盐度增大,整个河口盐水入侵加剧。在不考虑苏北沿岸流情况下,台湾暖流由于北上的阻力减弱,北上加深,使长江冲淡水的扩展方向整体向北偏转,苏北沿岸和北支口盐度明显减小,北支盐水入侵和倒灌减弱,而北港、北槽和南槽盐水入侵加强。在不考虑台湾暖流和苏北沿岸流情况下,长江入海径流向北偏转,大量长江入海冲淡水向北输运,导致北支口和苏北沿岸盐度显著下降,北支盐水入侵明显减弱。入海向北冲淡水输运的增加,导致相应的向南冲淡水输运的减小,北港、北槽和南槽口门处盐度上升,北港、北槽和南槽盐水入侵加强。长江口外陆架环流对盐水入侵和口外盐度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9.
闽江河口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混合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闽江河口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混合行为,于2014年8月、11月及2015年1月、5月采集了河口水域13个站位的表层水样,测定了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活性磷酸盐及活性硅酸盐5项营养盐指标.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硝酸氮均为溶解无机氮(DIN)的主要存在形态,其质量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亚硝酸氮冬季较低,氨氮夏季较低,DIN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浮游生物生长消亡、氮循环及流量控制;活性磷酸盐春季及夏季低于秋季和冬季,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流量、悬浮物质量浓度及浮游生物的生长消亡;活性硅酸盐秋季远低于其他3个季节,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地表输入量及生物消耗和分解.河口混合行为方面,硝酸氮不同季节均呈现保守行为,亚硝酸氮较为复杂,特别是11月表现为质量浓度随盐度的增大而增大,氨氮夏季淡水端有去除现象,DIN与硝酸氮相似;活性磷酸盐夏季呈现保守行为,秋季受河口缓冲效应、人类活动及化学生物过程共同作用而表现为质量浓度随盐度增大而增大,冬季与秋季相似,春季大致呈保守行为;活性硅酸盐夏季、冬季和春季呈现保守行为,秋季随盐度变化不大.除此之外,河口营养盐结构有失调现象,大部分站位N/P(摩尔比)值超过22,Si/P(摩尔比)值超过22,总体表现为磷限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15年11月与2016年5月在舟山沿岸渔场测得的温盐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知:舟山沿岸渔场的水温季节变化是春季为增温期,秋季为降温期,秋季水温高于春季,且秋季水平温差更大,春季近岸海域出现低温中心,外侧水温度高于近岸,秋季,舟山沿岸渔场中北部出现若干低温区;无论春秋,温度的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春季温度随水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秋季表层至20 m水层出现逆温现象。春秋两季舟山沿岸渔场的盐度偏低,水平盐差偏大,春季近岸海域盐度低,等盐线自西向东递增,秋季表层盐度比春季更低,水平盐差更大;垂直分布上,春秋季变化规律相似,表现为表层盐度最低,5 m水层以下盐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均匀递增,其中秋季的20 m水层之下出现势力较弱的盐跃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连续观测系统调查了四季珠江口表层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_2)、温度、盐度和溶解氧(DO),并分析了pCO_2、盐度和DO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四季珠江口上游水体盐度相同时pCO_2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即丰水期小于枯水期,丰水期大量降雨稀释了风化产物,径流输入的CO2浓度较低,且盐度相同时枯水期水体更接近上游pCO_2高值区。四季上游区域pCO_2高,DO低,且pCO_2与DO呈负线性相关,耗氧呼吸是维持高pCO_2的主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春季表层水体盐度为0.19‰,pCO_2最高值为717.2 Pa,DO低至41.4μmol/L。春、夏季珠江径流携带的大量营养物质在下游开阔区域促进了浮游植物繁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在吸收CO_2的同时产生大量氧气。夏季香港西侧海域表层水体盐度为15‰~25‰时,pCO_2最低值为16.5 Pa,DO最大值为418.8μmol/L。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峡南部1997年8月温度、盐度分布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1997年8月中旬台湾海峡南部海区的CTD资料,分析该调查海区温度、盐度的分布特征.其结果表明:1)温、盐垂直分布主要存在单跃层、双跃层及均匀分布3种类型;2)南澳近岸及台湾浅滩南部和澎湖以北海域存在上升流  相似文献   

13.
水体中的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分布受控于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有重要意义.泉州湾表层水体DO的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DO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37~8.24mg/L和2.76~7.62mg/L,两季差异主要是由于水温和DO消耗强度的变化.受入海径流和潮汐的影响,DO呈现从湾内向湾口增加的趋势,其中春季DO总体变化较小,在西南部海域的变化幅度比海湾中部至湾口更明显,而夏季反之.泉州湾的表观耗氧量(apparent oxygen utilization,AOU)与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和pH均呈显著负相关,与营养盐的相关性在各潮期有异.总体而言,AOU分布在春、夏季均受有机物降解的强烈影响;夏季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其耗氧过程对AOU分布的影响大于春季;春季浮游生物活动较弱,水动力条件对AOU的影响大于夏季.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夏季莱州湾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依据2000年夏季8月29日至9月2日莱州湾的1次综合性生态环境调查资料,给出了表、中、底3层的平均温度、盐度、主要营养盐浓度及其比例和叶绿素a浓度,分析了莱州湾的温盐结构、主要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由于莱州湾的水深较浅,各要素的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生态环境要素的水平分布表现为小清河口为高温、低盐、高营养盐和高叶绿素a浓度区,小清河口东测的湾顶区域为高温、高盐、相对低的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区。此次观测到的盐度较1997年以前有明显升高。莱州湾各层平均的N/P和Si/N分别为16.73和1.67,都比1998-1999年渤海中部的值大,但N/P比1992,1995和1996年莱州湾的N/P明显偏低。叶绿素a浓度与硅酸盐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α=0.01),表、中、底3层叶绿素a浓度同硅酸盐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68和0.67。  相似文献   

15.
大气对流层顶的臭氧时空分布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1958~2001年的臭氧垂直分布和NCEP资料,计算出全球对流层顶的气候场,并对其空间分布、季节、年际和年代际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对流层顶臭氧质量比呈纬向分布的特征明显,南北半球中纬度和南极为高值区,赤道和北极为低值区,且与对流层顶高度和温度场有对应关系;②从400~70 hPa的温度和臭氧质量比垂直经向剖面中,显现出对流层顶的上层和下层由于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导致垂直分布存在差异;③对流层顶臭氧质量比纬向距平场的年代际变率具有不同位相的时空演变尺度,南半球的时空差异比北半球大,南极最不稳定,低纬和赤道地区幅度变化较小,但时间尺度较大;④极地各季节对流层顶的臭氧分布和高度场特征相似,低纬则与温度场分布较一致;⑤对流层顶断裂带中臭氧质量比最大值出现在春季,秋季为最小值,其对应的纬度存在明显的季节空间经向波动,夏季达到最高纬度,冬季到达最低纬度;⑥对流层顶臭氧质量比纬向距平的季节变率表现出准半年变化趋势,且两半球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长江流域枯水事件近几年趋于增多.2011年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发生干旱,4、5和6月大通径流量分别比多年月平均值分别下降了33.4%、50.6%和50.3%.观测资料表明,4月崇西水文站大部分时间盐度大于0.45(饮用水标准),北支倒灌盐水从崇西水文站到南门大约需要2 d,到宝钢水库需要3~5 d,宝钢水库出现2 d和4 d不宜取水时间,青草沙水库出现5 d和4 d不宜取水时间.5月中下旬北支永隆沙仍被高盐水占据,崇西水文站盐度超标达到7 d,青草沙水库不宜取水d数达到8 d.6月4-7日大潮后中潮期5个观测潮周期内东风西沙水库约有一半时间盐度大于0.45,陈行水库和青草沙水库取水口盐水均低于0.45,但随时间逐渐升高,盐份主要来源于北支倒灌.长江河口盐水入侵一般发生在12月和来年的1-3月,4-6月随着径流量的增大盐水入侵消失.气候变化产生的枯水事件加剧了长江河口盐水入侵、严重影响了非盐水入侵期水源地取水安全.  相似文献   

17.
史华明  王翔  马玉  蔡钰灿  许欣 《广西科学》2023,30(4):663-671
近海营养盐浓度显著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且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本文根据2017-2018年北部湾东北部海湾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4个季节的溶解态营养盐及其他环境参数数据,分析调查海域溶解态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并讨论该海域的营养盐限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态营养盐分布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铁山港、英罗港以及安铺港湾口。溶解无机氮 (DIN) 浓度为1.50-28.63 μmol/L,夏季浓度最高。磷酸盐 (SRP) 及硅酸盐(DSi)平均浓度均以秋季最高,全年SRP浓度为0.02-0.94 μmol/L,DSi浓度为1.03-18.19 μmol/L。调查海域的DIN、DSi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较大;夏季SRP的消耗速度大于输入速度,导致夏季SRP浓度较低。调查海域氮磷化(N/P)、硅磷比(Si/P)值均高于Redfield比值,其中夏季N/P平均值达175.3±94.5,SRP是该海域的主要营养盐限制因子。调查海域DIN季节平均浓度均低于钦州湾、珍珠湾和廉州湾3个海湾相应季节的DIN浓度,夏季SRP平均浓度低于廉州湾、钦州湾和珍珠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铁山港营养盐浓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继云  陈波 《广西科学》2022,29(6):1058-1066
为深入研究防城港外海海域的潮流特征,通过引入差比关系,对防城港外海海域4个站点夏、冬季2个周日观测所得的表、中、底层海流的短期资料进行准调和分析。结果表明:防城港外海潮流属于混合潮流,部分海域属于正规全日潮流;潮流中旋转流和往复流同时存在,以旋转流为主,潮流椭圆长轴为东北-西南向;最大可能流速出现在表层,由表层至底层余流流速逐渐减小。夏季,防城港湾西侧余流方向为西南向或西北向,而东侧余流方向为东北向;冬季,除湾口为西南向外,其余海域余流方向均为东北向,余流与地形、风场、温度和盐度等因素有关。周日潮流资料时间较短,受天气、海况、观测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计算的潮流性质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长江河口北支新村沙围垦工程对盐水入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河口北支新村沙围垦和南水道封堵工程于2012年实施,人为改变了北支河势.本文采用长期应用、改进和验证的长江河口三维盐水入侵数值模式,考虑1月和2月平均径流量和风况,计算和分析北支新村沙围垦工程对北支盐水倒灌以及南支青草沙水库、陈行水库和东风西沙水库取水的影响.在北支新村沙下游,围垦工程导致盐水入侵加强,盐度上升0.05~0.10;在新村沙上游,盐水入侵减弱,盐度下降0.05~1.0.工程导致在大潮后中潮、小潮、小潮后中潮、大潮期间北支上段断面平均倒灌盐通量分别下降百分比分别为7.52%、16.48%、10.17%、6.94%.北支倒灌的减弱,导致南支盐度低于0.45的淡水面积增大.大潮后中潮、小潮、小潮后中潮、大潮期间表层平均盐度在东风西沙水库取水口分别下降了4.52%、10.23%、9.15%、5.81%,连续不宜取水时间由10.1 d减少到9.3 d;陈行水库取水口分别下降了10.59%、13.11%、32.89%、13.95%,连续不宣取水时间由5 d减少到4.4 d;青草沙水库取水口分别下降了10.50%、8.19%、9.17%、11.99%,连续不宜取水时间由6.2 d减少到5.1 d.北支新村沙围垦工程缩窄了过水断面,减弱了北支倒灌,有利于南支水源地淡水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季节更迭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不垂直,在不同的季节,南北半球所受到的太阳光照不相等。由于南北半球所受到光照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纬度的地区温度的差异。太阳直射的纬度地区,温度高,相反温度低。夏季是平均气温在22℃以上的连续时期,冬季是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连续时期。春季和秋季是介于10~22℃的时期。可以看出,温度是季节变换的重要标志,按照温度划分了一年四季(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